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券商资管韧性彰显 公募转型渐入佳境

2022-11-02 10:39 证券时报  

今年前三季度,有25家上市券商资管收入实现逆势上涨

上市券商三季报数据显示,尽管前期面临市场下行巨大压力,但资管业务仍稳住了阵脚,轻资本的资管业务在弱市背景下韧性凸显。

券商资管业绩微降

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41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336.1亿元(光大证券财报统计口径为“资产管理业务与基金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相比去年同期的354.66亿元减少约5%。在上市券商整体营收同比两位数下滑的背景下,这一表现已属亮眼。

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仍是资管条线的绝对头部,分别实现手续费净收入80.83亿元、66.78亿元;华泰证券、东方证券则领衔第二梯队,分别实现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5.97亿元、20.54亿元。此外,海通证券、光大证券、财通证券、中金公司等4家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均超10亿元。

海通证券非银研究团队在研报中提到,年初以来市场影响了公募基金业绩。2022年前三季度公募基金新发行份额为11206亿份,同比下滑52%。

“我们认为券商主动管理转型仍将继续,主动管理资产规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主动管理业务更高的佣金率叠加去通道完成后资管规模的反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或将持续增长。”海通证券表示。

券商资管业务转型的确仍在艰难摸索中。中基协数据显示,今年1~8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共备案私募资管产品3873.3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超四成。截至8月底,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资管业务规模782亿元,同比减少76亿元,管理规模中位数从320亿元下滑至235亿元。

公募化渐入佳境

前三季度,尽管券商整体资管收入有所减少,但仍有25家上市券商实现了逆势上涨。

华泰证券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加11.21%,成为Top5中唯一一家增长的上市券商;光大证券、财通证券和中金公司分别凭借15.26%、11.35%、10.55%的增幅,实现了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上10亿元的突破。另外,天风证券和东北证券的资管业务同样突飞猛进,分别实现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8.49亿元、2.8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75.98%、90.54%。

为何这些券商能实现资管业务逆势增长?公募产品似乎成为了重要的“胜负手”。证券时报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今年前三季度,券商资管共成立了127只(只计算初始基金,下同)公募产品,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10只。

进一步来看,今年新成立的136只券商资管公募基金中,包括权益基金27只、债券基金58只、货币基金34只,以及15只FOF和2只REITs,产品种类相当多元,表明券商资管的公募化渐入佳境。

华创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徐康在分析华泰证券三季报时表示,参考半年报数据,该公司资管业务收入增长或因公募化转型加速,公募基金业务增长带来收入增长。山西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刘丽则提到,光大证券积极推动产品公募化改造,三季度公募资产管理规模相比年初增长80.14%,达249.40亿元,公募产品增加3只,且以高费率的权益类混合型产品居多。

作为近两年异军突起的公募新势力,财通资管的非货公募规模已连续10个季度环比增长,其中三季度增加近120亿元。财通资管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自成立之日起,该公司始终把主动管理能力建设放在首位,一个以基本面价值投资为内核的“赋能型”投研一体化平台目前基本成型。同时,财通资管充分挖掘服务端潜力,积极拓展ABS、REITs等投融联动类业务,以及员工持股计划、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等资本市场服务类业务。

继续寻找结构性机会

今年以来,虽然资本市场整体不景气,但也有一些券商资管产品在不确定中抓住了机会,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1月1日,共有10只权益类券商资管公募基金今年以来实现了正收益,中银证券和财通资管各4只,另外两只分别来自华安证券和东方红资管。

其中,由中银证券基金经理白冰洋管理的4只产品占据了前四,今年以来累计收益率最高为13.35%。白冰洋在基金三季报中对后续展望时表示,继续审慎地看待所有的变化,破除线性,短期看待问题的桎梏。白冰洋认为,市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不确定就是最确定的事,这也是他始终坚持投资安全边际的原因,未来将继续坚持价值策略,坚持在能源、稳增长、制造业升级、消费等领域的配置。

在白冰洋看来,后市机会是结构化的,长期持续看好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相对优势。他说,自己的投资重点依然放在对中长期业绩与估值的评估基础上,策略上一如既往坚持高估值、人多的地方不去,坚持在业绩和估值均值回归的领域寻找投资机会。

财通资管则在最新的投研观点中提到,今年以来,美国货币周期和国内经济周期共振持续影响全球权益市场,但久期拉长看,两个周期或已进入末期,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相信国内四季度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或更直接有效,进而推动内需和企业盈利回升,投资机会也越来越显现。现阶段要克服人性中的弱点,相信科学、长期价值和中国人的智慧,应在下跌中建立起积极的市场态度。

责任编辑:赵鑫华

今年前三季度,有25家上市券商资管收入实现逆势上涨

上市券商三季报数据显示,尽管前期面临市场下行巨大压力,但资管业务仍稳住了阵脚,轻资本的资管业务在弱市背景下韧性凸显。

券商资管业绩微降

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41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336.1亿元(光大证券财报统计口径为“资产管理业务与基金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相比去年同期的354.66亿元减少约5%。在上市券商整体营收同比两位数下滑的背景下,这一表现已属亮眼。

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仍是资管条线的绝对头部,分别实现手续费净收入80.83亿元、66.78亿元;华泰证券、东方证券则领衔第二梯队,分别实现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5.97亿元、20.54亿元。此外,海通证券、光大证券、财通证券、中金公司等4家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均超10亿元。

海通证券非银研究团队在研报中提到,年初以来市场影响了公募基金业绩。2022年前三季度公募基金新发行份额为11206亿份,同比下滑52%。

“我们认为券商主动管理转型仍将继续,主动管理资产规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主动管理业务更高的佣金率叠加去通道完成后资管规模的反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或将持续增长。”海通证券表示。

券商资管业务转型的确仍在艰难摸索中。中基协数据显示,今年1~8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共备案私募资管产品3873.3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超四成。截至8月底,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资管业务规模782亿元,同比减少76亿元,管理规模中位数从320亿元下滑至235亿元。

公募化渐入佳境

前三季度,尽管券商整体资管收入有所减少,但仍有25家上市券商实现了逆势上涨。

华泰证券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加11.21%,成为Top5中唯一一家增长的上市券商;光大证券、财通证券和中金公司分别凭借15.26%、11.35%、10.55%的增幅,实现了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上10亿元的突破。另外,天风证券和东北证券的资管业务同样突飞猛进,分别实现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8.49亿元、2.8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75.98%、90.54%。

为何这些券商能实现资管业务逆势增长?公募产品似乎成为了重要的“胜负手”。证券时报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今年前三季度,券商资管共成立了127只(只计算初始基金,下同)公募产品,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10只。

进一步来看,今年新成立的136只券商资管公募基金中,包括权益基金27只、债券基金58只、货币基金34只,以及15只FOF和2只REITs,产品种类相当多元,表明券商资管的公募化渐入佳境。

华创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徐康在分析华泰证券三季报时表示,参考半年报数据,该公司资管业务收入增长或因公募化转型加速,公募基金业务增长带来收入增长。山西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刘丽则提到,光大证券积极推动产品公募化改造,三季度公募资产管理规模相比年初增长80.14%,达249.40亿元,公募产品增加3只,且以高费率的权益类混合型产品居多。

作为近两年异军突起的公募新势力,财通资管的非货公募规模已连续10个季度环比增长,其中三季度增加近120亿元。财通资管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自成立之日起,该公司始终把主动管理能力建设放在首位,一个以基本面价值投资为内核的“赋能型”投研一体化平台目前基本成型。同时,财通资管充分挖掘服务端潜力,积极拓展ABS、REITs等投融联动类业务,以及员工持股计划、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等资本市场服务类业务。

继续寻找结构性机会

今年以来,虽然资本市场整体不景气,但也有一些券商资管产品在不确定中抓住了机会,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1月1日,共有10只权益类券商资管公募基金今年以来实现了正收益,中银证券和财通资管各4只,另外两只分别来自华安证券和东方红资管。

其中,由中银证券基金经理白冰洋管理的4只产品占据了前四,今年以来累计收益率最高为13.35%。白冰洋在基金三季报中对后续展望时表示,继续审慎地看待所有的变化,破除线性,短期看待问题的桎梏。白冰洋认为,市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不确定就是最确定的事,这也是他始终坚持投资安全边际的原因,未来将继续坚持价值策略,坚持在能源、稳增长、制造业升级、消费等领域的配置。

在白冰洋看来,后市机会是结构化的,长期持续看好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相对优势。他说,自己的投资重点依然放在对中长期业绩与估值的评估基础上,策略上一如既往坚持高估值、人多的地方不去,坚持在业绩和估值均值回归的领域寻找投资机会。

财通资管则在最新的投研观点中提到,今年以来,美国货币周期和国内经济周期共振持续影响全球权益市场,但久期拉长看,两个周期或已进入末期,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相信国内四季度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或更直接有效,进而推动内需和企业盈利回升,投资机会也越来越显现。现阶段要克服人性中的弱点,相信科学、长期价值和中国人的智慧,应在下跌中建立起积极的市场态度。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