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各方协力 守护湿地

2022-11-07 11:30 人民日报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谢惠强摄(人民视觉)

天津沿海滩涂附近的候鸟。

莫训强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湖北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步举行,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中国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因地制宜推动湿地修复治理,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

湿地更健康 城市更美丽

本报记者 罗艾桦 姜晓丹

广州河流水系发达,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近年来,广州推进红树林、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修复面积3800公顷。根据近期的调查,广州市湿地总面积约7万公顷,湿地范围内维管束植物由2012年的294种提升至835种,动物由334种提升至1208种,其中鸟类由76种提升至187种。

南沙湿地,为候鸟营造良好生存环境

南沙湿地位于广州最南端,总面积约1万亩,是珠三角地区生态较为良好的滨海河口湿地。作为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滨海湿地,南沙湿地是候鸟重要栖息地。据了解,南沙湿地每年吸引大量候鸟来此栖息过冬。

南沙湿地位于珠江四大口门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处于咸淡水混合状态,有大量的沿海滩涂,因此南沙湿地主要选种适应咸淡水环境的红树和能有效净化海水的芦苇,为多种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除了有大片森林为鸟类提供安全舒适的营地外,南沙湿地还有专门为候鸟开辟的多片水禽觅食浅滩,其中面积最大的过千亩。南沙湿地的浅滩区设置有水位控制设备,该区域水位控制在5—15厘米,适宜水鸟站立。每年6—9月在候鸟归来前,南沙湿地对浅滩进行封闭盐沼生态系统维育,并分别在初春、夏季进行鱼虾蚬苗等水产增殖放养,以保障候鸟归来有足够的食源。

截至目前,在南沙湿地监测发现的鸟类多达18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包括白尾海雕、黑脸琵鹭、东方白鹳、黑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种,包括白琵鹭、燕隼等。

海珠湿地,成为岭南佳果基因库和水鸟乐园

高楼林立的广州市中心,拥有总面积1100公顷的海珠湿地。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是广州市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这里曾经是一片“万亩果园”。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凸显。2012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海珠湿地,争取到国家“只征不转”征地政策,一次性投入45.85亿元征地资金,将这块地作为永久性生态用地保护起来,禁止在保护区内开展任何商业开发。“不少湿地公园都是以租地或共有产权的方式保护。”在广州市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正高级工程师范存祥看来,“只征不转”能更好地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让海珠湿地得到全面保护。

从“万亩果园”变为湿地公园,海珠湿地从生态系统整体性角度出发,通过实施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保护修复手段,保留了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恢复了岭南垛基果林湿地、基塘湿地和城市小微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

高畦深沟系统进一步丰富了海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成为岭南佳果基因库和水鸟乐园。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海珠湿地分布有维管束植物146科835种,动物272科1090种,其中,鸟类从2012年的72种上升到187种。

花都湖湿地,老百姓家门口的绿色空间

广东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花都区城区南部,总面积240.6公顷,是由湖、河、涌、塘与森林、农田镶嵌交错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

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鲜有人涉足的滩涂,也是昔日花都的支柱产业水泥生产的聚集地。水泥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提升,使得粉尘污染问题愈发严重。2000年花都撤市建区,区委、区政府关闭城区水泥厂4家,关停采石场59家,停产整顿污染企业34家。

为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2012年初,花都区对新街河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利用1座山(青石岭),2段河(新街河、田美河),6片废弃采石坑,水泥厂、石灰窑旧址等原有的地形地貌,建成了花都湖湿地公园。昔日巨大的水泥厂、采石坑被改造为湖,原来的沼泽地也被改造为湿地园区等。与此同时,区政府清理河涌淤泥,埋设截污管,实施雨污分流、疏通河流、连通水系;修建起生态河堤,种植大量水生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如今的花都湖湿地生态功能日趋完善,已然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绿色空间,每年接待市民游客近千万人次。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已建立以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其他保护形式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建成自然保护地89处。

(张永建、王玮参与采写)

开展湿地巡护,打击相关违法行为

迁徙季 保障候鸟安全

本报记者 武少民 李家鼎

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天高云阔,飞鸟云集。“现在正是雀形目鸟类的迁徙高峰期,我们全天候对湿地进行巡护,保障候鸟平安迁徙。”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野保科工作人员孙洪义说。

截至去年底,北大港湿地观测到的鸟类共281种,比2017年增加了32种,每年过境候鸟超100万只。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比2017年增加了25种,总规模达70种。

“天津地势平坦,海岸绵长,河网密布,湿地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中停地之一。”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莫训强介绍。

“随着冷空气持续南下,10月份,大型水鸟的迁徙已经开始。”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森林野保处处长刘捷表示,目前,天津已周密部署全市秋冬季候鸟保护工作任务,保障候鸟过境安全。

“我们成立了巡护队,配有专门的巡护车辆、无人机,24小时巡护值守候鸟重要栖息区。”孙洪义介绍。9月以来,天津市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组织还配合当地林业、公安等部门,开展了“候鸟护飞”行动。此外,天津按照区月查、乡镇(街)周查、村日查、业务主管部门经常查的四级巡查搜查机制,清理和销毁了一批猎套、猎夹、鸟网、毒饵等非法猎捕工具。

“目前正值红喉歌鸲、蓝喉歌鸲、绣眼鸟等大量迁徙过境之际,也是少数不法分子实施非法猎捕、非法交易之时。”刘捷介绍,今年以来,天津多部门联合行动,针对“黑鸟市”、农田果园、坑塘水面等重点区域开展联合执法排查,先后侦破了多起以护果护园为掩护的非法狩猎案件及下游网上、网下的非法交易犯罪,打掉了一批犯罪团伙,整治了一批重点部位,严惩了一批犯罪分子。

“过境天津的候鸟绝大部分为水鸟,喜欢在浅滩和浅水区觅食。”刘捷说,为给候鸟提供充足的食物,七里海、北大港、大黄堡、团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别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环科院等,开展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环境要素调查,深入了解保护区内水质、植被状况以及鱼虾的种类、数量和群落结构等信息,及时掌握栖息地生态环境状况和候鸟食源情况,科学打造和调控适宜候鸟栖息的良好环境。进入10月后,七里海、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科学控制水位,营造出许多水深0.1—0.5米的浅水区,方便水鸟栖息觅食。

“今年,我们首次为5只在天津出生的东方白鹳安装卫星跟踪器,这对科学研究和保护东方白鹳种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捷介绍。

责任编辑:朱国义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谢惠强摄(人民视觉)

天津沿海滩涂附近的候鸟。

莫训强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湖北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步举行,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中国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因地制宜推动湿地修复治理,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

湿地更健康 城市更美丽

本报记者 罗艾桦 姜晓丹

广州河流水系发达,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近年来,广州推进红树林、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修复面积3800公顷。根据近期的调查,广州市湿地总面积约7万公顷,湿地范围内维管束植物由2012年的294种提升至835种,动物由334种提升至1208种,其中鸟类由76种提升至187种。

南沙湿地,为候鸟营造良好生存环境

南沙湿地位于广州最南端,总面积约1万亩,是珠三角地区生态较为良好的滨海河口湿地。作为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滨海湿地,南沙湿地是候鸟重要栖息地。据了解,南沙湿地每年吸引大量候鸟来此栖息过冬。

南沙湿地位于珠江四大口门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处于咸淡水混合状态,有大量的沿海滩涂,因此南沙湿地主要选种适应咸淡水环境的红树和能有效净化海水的芦苇,为多种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除了有大片森林为鸟类提供安全舒适的营地外,南沙湿地还有专门为候鸟开辟的多片水禽觅食浅滩,其中面积最大的过千亩。南沙湿地的浅滩区设置有水位控制设备,该区域水位控制在5—15厘米,适宜水鸟站立。每年6—9月在候鸟归来前,南沙湿地对浅滩进行封闭盐沼生态系统维育,并分别在初春、夏季进行鱼虾蚬苗等水产增殖放养,以保障候鸟归来有足够的食源。

截至目前,在南沙湿地监测发现的鸟类多达18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包括白尾海雕、黑脸琵鹭、东方白鹳、黑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种,包括白琵鹭、燕隼等。

海珠湿地,成为岭南佳果基因库和水鸟乐园

高楼林立的广州市中心,拥有总面积1100公顷的海珠湿地。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是广州市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这里曾经是一片“万亩果园”。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凸显。2012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海珠湿地,争取到国家“只征不转”征地政策,一次性投入45.85亿元征地资金,将这块地作为永久性生态用地保护起来,禁止在保护区内开展任何商业开发。“不少湿地公园都是以租地或共有产权的方式保护。”在广州市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正高级工程师范存祥看来,“只征不转”能更好地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让海珠湿地得到全面保护。

从“万亩果园”变为湿地公园,海珠湿地从生态系统整体性角度出发,通过实施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保护修复手段,保留了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恢复了岭南垛基果林湿地、基塘湿地和城市小微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

高畦深沟系统进一步丰富了海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成为岭南佳果基因库和水鸟乐园。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海珠湿地分布有维管束植物146科835种,动物272科1090种,其中,鸟类从2012年的72种上升到187种。

花都湖湿地,老百姓家门口的绿色空间

广东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花都区城区南部,总面积240.6公顷,是由湖、河、涌、塘与森林、农田镶嵌交错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

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鲜有人涉足的滩涂,也是昔日花都的支柱产业水泥生产的聚集地。水泥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提升,使得粉尘污染问题愈发严重。2000年花都撤市建区,区委、区政府关闭城区水泥厂4家,关停采石场59家,停产整顿污染企业34家。

为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2012年初,花都区对新街河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利用1座山(青石岭),2段河(新街河、田美河),6片废弃采石坑,水泥厂、石灰窑旧址等原有的地形地貌,建成了花都湖湿地公园。昔日巨大的水泥厂、采石坑被改造为湖,原来的沼泽地也被改造为湿地园区等。与此同时,区政府清理河涌淤泥,埋设截污管,实施雨污分流、疏通河流、连通水系;修建起生态河堤,种植大量水生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如今的花都湖湿地生态功能日趋完善,已然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绿色空间,每年接待市民游客近千万人次。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已建立以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其他保护形式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建成自然保护地89处。

(张永建、王玮参与采写)

开展湿地巡护,打击相关违法行为

迁徙季 保障候鸟安全

本报记者 武少民 李家鼎

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天高云阔,飞鸟云集。“现在正是雀形目鸟类的迁徙高峰期,我们全天候对湿地进行巡护,保障候鸟平安迁徙。”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野保科工作人员孙洪义说。

截至去年底,北大港湿地观测到的鸟类共281种,比2017年增加了32种,每年过境候鸟超100万只。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比2017年增加了25种,总规模达70种。

“天津地势平坦,海岸绵长,河网密布,湿地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中停地之一。”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莫训强介绍。

“随着冷空气持续南下,10月份,大型水鸟的迁徙已经开始。”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森林野保处处长刘捷表示,目前,天津已周密部署全市秋冬季候鸟保护工作任务,保障候鸟过境安全。

“我们成立了巡护队,配有专门的巡护车辆、无人机,24小时巡护值守候鸟重要栖息区。”孙洪义介绍。9月以来,天津市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组织还配合当地林业、公安等部门,开展了“候鸟护飞”行动。此外,天津按照区月查、乡镇(街)周查、村日查、业务主管部门经常查的四级巡查搜查机制,清理和销毁了一批猎套、猎夹、鸟网、毒饵等非法猎捕工具。

“目前正值红喉歌鸲、蓝喉歌鸲、绣眼鸟等大量迁徙过境之际,也是少数不法分子实施非法猎捕、非法交易之时。”刘捷介绍,今年以来,天津多部门联合行动,针对“黑鸟市”、农田果园、坑塘水面等重点区域开展联合执法排查,先后侦破了多起以护果护园为掩护的非法狩猎案件及下游网上、网下的非法交易犯罪,打掉了一批犯罪团伙,整治了一批重点部位,严惩了一批犯罪分子。

“过境天津的候鸟绝大部分为水鸟,喜欢在浅滩和浅水区觅食。”刘捷说,为给候鸟提供充足的食物,七里海、北大港、大黄堡、团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别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环科院等,开展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环境要素调查,深入了解保护区内水质、植被状况以及鱼虾的种类、数量和群落结构等信息,及时掌握栖息地生态环境状况和候鸟食源情况,科学打造和调控适宜候鸟栖息的良好环境。进入10月后,七里海、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科学控制水位,营造出许多水深0.1—0.5米的浅水区,方便水鸟栖息觅食。

“今年,我们首次为5只在天津出生的东方白鹳安装卫星跟踪器,这对科学研究和保护东方白鹳种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捷介绍。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