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赤峰:一粒“小荞麦”带动产业“大发展”

2022-11-08 10:04 赤峰日报  

敖汉旗黄羊洼镇牛力皋村种植荞麦历史悠久,素有“荞麦之乡”的美称。这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宜荞麦生长。荞麦在该地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年产量在200万公斤左右,以“粒饱、皮薄、面多、粉白、筋高、品优”驰名中外。牛力皋荞面更是香甜可口、味道纯正、色香味俱佳,是荞麦面中的上品,因其无农药、无化肥污染而被称为“绿色食品”,早在2008年就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黄羊洼镇党委、政府,立足良好的荞麦产业发展基础,积极鼓励发展荞麦产业,培育新品种、改善荞麦种植环境,延伸荞麦产业链,实现荞麦产业的科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

技术赋能,激发荞麦产业提质“源动力”。荞麦是小宗作物,过去常被视为填闲补缺的救荒作物,农民种植荞麦积极性不高、机械化作业率低、劳动力投入不足、栽培管理措施粗犷,荞麦产量整体偏低。针对荞麦种植存在的问题,黄羊洼镇在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的技术指导下,大力推广荞麦大垄双行轻简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该技术以提高荞麦单产、推进机械化、提质增效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在进行荞麦播种时,使大垄距在45-50厘米之间,每垄双行,双行行距在5-8厘米之间。大垄距适合通风透光及全程机械化,垄内双行使种子合理分布并保证种植密度,减少冠层郁闭,通风透光,增加昆虫授粉面积,从而提高受粉率,增加结实率。有效解决了荞麦倒伏问题,抑制杂草生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荞麦产量。

为保障技术的顺利普及,春耕时节,黄羊洼镇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中心,邀请市旗两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和技术指导。同时,镇政府农业工作人员定期察看荞麦生产状况,并对荞麦种植户进行一对一的技术讲解。“用了新的种植技术后,荞麦的亩产量越来越高,病虫害更少了”。牛力皋村荞麦种植户发自内心地说。

荞麦大垄双行轻简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在全镇范围推广后,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种植荞麦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有了显著提高,为黄羊洼镇荞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环境治理,驶入荞麦产业增效“快车道”。曾经的牛皋村,由于大部分耕地处于浅坡地段、土质瘠薄、农作物产量不高,土地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显现,一度成为制约全村农业发展的“瓶颈”。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控制坡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增加荞麦种植产能,2021年,牛力皋村借助敖汉旗水土保持坡改梯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的东风,成为敖汉旗九个坡改梯项目之一,投资384万元,建设旱作高标准农田5000亩。项目增施颗粒有机肥4800亩,深翻旋耕4800亩;开挖多蓄少排型截水沟 51个;修建 200 平方米软体水窖3座;整修4米宽田间路22.38公里, 其中,砂石路面机耕主路8.85公里、素土路面田间生产路13.53公里;在道路两侧(或一侧)栽植杨大苗防护林10500株,以生物封沟的模式治理支毛沟141亩。2022年,继续实施坡改梯项目建设3040亩,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变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经坡改梯改造后,荞麦种植由亩产180斤增至亩产300斤,每亩增收360元,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荞麦产业的发展。同时,有效减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1.66万吨,年拦蓄地表径流20.31万立方米。“坡耕地”摇变“聚宝洼”,改出了一片赢得民心的新天地,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

龙头带动,打造荞麦产业链条“金招牌”。为进一步提升牛力皋荞麦的品牌效益,拓宽荞麦销售市场,延长荞麦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发挥荞麦产业的附加值。2014年8月19日,以牛力皋村村民李树发等25人发起成立的互助性农民合作社经济组织——敖汉旗四棵树荞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成立以来,种植荞麦1000亩,产量17.5万公斤,产值105万元,亩产值1050元,创历史亩产值新高,居全镇荞麦亩产值之首,为本社成员及当地农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集中集约服务,彰显经济效益。合作社实行集中服务、统购统销的经营模式组织生产,成员间合作关系紧密,实施先进的生产标准,提高了产业化程度。同时,力创企业品牌效益,销售网络畅通,带动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并与当地农户签约。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共流转土地种植荞麦1万余亩,不仅为当地农民创收、为合作社成员创利,还为合作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敖汉旗树发粮食加工有限公司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借助龙头企业的产品销售优势,把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整合成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双赢。村级组织带动,党建引领发展。创新实施“村委会+合作社”模式,牛力皋村党总支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荞麦,组织本村的农民自愿加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管理功能,又通过其影响力使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合作社。合作社与周边非合作社成员农户签订荞麦种植收购合同,保护价收购,促进荞麦产业进一步发展。搭建实训平台,激发人才活力。将四棵树荞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成荞麦产业实用人才实训基地,通过“人才+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培训”等模式,凝聚力量促进荞麦产业发展,积极发挥荞麦种植大户的“领头雁”作用,盘活荞麦产业发展“源头水”。以点带面示范,多维联合提升。以四棵树荞麦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牛力皋村有机荞麦种植为切入点,辐射带动双井村、大宝甸子村、北三家、两间房等,打造有机荞麦种植核心示范区,发展荞麦种植2万亩。着力打造荞麦“三个基地、三个平台”,即以黄羊洼镇荞麦产业人才实训基地为中心,着力打造荞麦种子基地、荞麦加工基地、荞麦产业文化基地,着力打造荞麦种植可追溯平台、加工可追溯平台和荞麦产业文化平台,进一步提升牛力皋荞麦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在精深加工方面,借助敖汉旗树发粮食加工有限公司的生产工厂对合作社种植收购的荞麦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在销售方面,借助该公司现有市场网络基础,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生产的荞麦产品已畅销北京、辽宁等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赞誉。

农旅结合,书写荞麦产业发展“新篇章”。8月的牛力皋村,漫山遍野白茫茫的荞麦花盛开在田野里,肆意挥洒着芬芳,为游客带来了热烈、奔放、鲜艳又纯粹的美。每到荞麦花盛放的时节,敖汉·牛力皋荞麦节便会在黄羊洼镇盛大开幕,截至目前,已顺利举办七届。荞麦节上,围绕荞麦产业深度发展主思路,精心组织荞麦品种及产品展、文艺演出、品尝荞麦美食、山地自行车大赛、拨面大赛等系列活动,吸引着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赏和品鉴。同时,黄羊洼镇的居民也踊跃参加,自发组织参与广场舞展演、戏曲展演等文艺活动。以荞麦为媒、以节日为介,宣传和展示黄羊洼镇牛力皋川荞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成果。既宣传了荞麦饮食文化,又展现了当地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提高牛力皋川荞麦知名度,为荞麦产业发展筑基赋能,为农民发家致富增驱添力。

2022年,黄羊洼镇共种植荞麦5万亩,年产量在1500万亩左右,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荞麦香飘万里。 

责任编辑:赵鑫华

敖汉旗黄羊洼镇牛力皋村种植荞麦历史悠久,素有“荞麦之乡”的美称。这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宜荞麦生长。荞麦在该地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年产量在200万公斤左右,以“粒饱、皮薄、面多、粉白、筋高、品优”驰名中外。牛力皋荞面更是香甜可口、味道纯正、色香味俱佳,是荞麦面中的上品,因其无农药、无化肥污染而被称为“绿色食品”,早在2008年就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黄羊洼镇党委、政府,立足良好的荞麦产业发展基础,积极鼓励发展荞麦产业,培育新品种、改善荞麦种植环境,延伸荞麦产业链,实现荞麦产业的科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

技术赋能,激发荞麦产业提质“源动力”。荞麦是小宗作物,过去常被视为填闲补缺的救荒作物,农民种植荞麦积极性不高、机械化作业率低、劳动力投入不足、栽培管理措施粗犷,荞麦产量整体偏低。针对荞麦种植存在的问题,黄羊洼镇在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的技术指导下,大力推广荞麦大垄双行轻简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该技术以提高荞麦单产、推进机械化、提质增效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在进行荞麦播种时,使大垄距在45-50厘米之间,每垄双行,双行行距在5-8厘米之间。大垄距适合通风透光及全程机械化,垄内双行使种子合理分布并保证种植密度,减少冠层郁闭,通风透光,增加昆虫授粉面积,从而提高受粉率,增加结实率。有效解决了荞麦倒伏问题,抑制杂草生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荞麦产量。

为保障技术的顺利普及,春耕时节,黄羊洼镇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中心,邀请市旗两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和技术指导。同时,镇政府农业工作人员定期察看荞麦生产状况,并对荞麦种植户进行一对一的技术讲解。“用了新的种植技术后,荞麦的亩产量越来越高,病虫害更少了”。牛力皋村荞麦种植户发自内心地说。

荞麦大垄双行轻简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在全镇范围推广后,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种植荞麦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有了显著提高,为黄羊洼镇荞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环境治理,驶入荞麦产业增效“快车道”。曾经的牛皋村,由于大部分耕地处于浅坡地段、土质瘠薄、农作物产量不高,土地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显现,一度成为制约全村农业发展的“瓶颈”。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控制坡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增加荞麦种植产能,2021年,牛力皋村借助敖汉旗水土保持坡改梯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的东风,成为敖汉旗九个坡改梯项目之一,投资384万元,建设旱作高标准农田5000亩。项目增施颗粒有机肥4800亩,深翻旋耕4800亩;开挖多蓄少排型截水沟 51个;修建 200 平方米软体水窖3座;整修4米宽田间路22.38公里, 其中,砂石路面机耕主路8.85公里、素土路面田间生产路13.53公里;在道路两侧(或一侧)栽植杨大苗防护林10500株,以生物封沟的模式治理支毛沟141亩。2022年,继续实施坡改梯项目建设3040亩,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变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经坡改梯改造后,荞麦种植由亩产180斤增至亩产300斤,每亩增收360元,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荞麦产业的发展。同时,有效减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1.66万吨,年拦蓄地表径流20.31万立方米。“坡耕地”摇变“聚宝洼”,改出了一片赢得民心的新天地,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

龙头带动,打造荞麦产业链条“金招牌”。为进一步提升牛力皋荞麦的品牌效益,拓宽荞麦销售市场,延长荞麦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发挥荞麦产业的附加值。2014年8月19日,以牛力皋村村民李树发等25人发起成立的互助性农民合作社经济组织——敖汉旗四棵树荞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成立以来,种植荞麦1000亩,产量17.5万公斤,产值105万元,亩产值1050元,创历史亩产值新高,居全镇荞麦亩产值之首,为本社成员及当地农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集中集约服务,彰显经济效益。合作社实行集中服务、统购统销的经营模式组织生产,成员间合作关系紧密,实施先进的生产标准,提高了产业化程度。同时,力创企业品牌效益,销售网络畅通,带动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并与当地农户签约。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共流转土地种植荞麦1万余亩,不仅为当地农民创收、为合作社成员创利,还为合作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敖汉旗树发粮食加工有限公司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借助龙头企业的产品销售优势,把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整合成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双赢。村级组织带动,党建引领发展。创新实施“村委会+合作社”模式,牛力皋村党总支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荞麦,组织本村的农民自愿加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管理功能,又通过其影响力使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合作社。合作社与周边非合作社成员农户签订荞麦种植收购合同,保护价收购,促进荞麦产业进一步发展。搭建实训平台,激发人才活力。将四棵树荞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成荞麦产业实用人才实训基地,通过“人才+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培训”等模式,凝聚力量促进荞麦产业发展,积极发挥荞麦种植大户的“领头雁”作用,盘活荞麦产业发展“源头水”。以点带面示范,多维联合提升。以四棵树荞麦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牛力皋村有机荞麦种植为切入点,辐射带动双井村、大宝甸子村、北三家、两间房等,打造有机荞麦种植核心示范区,发展荞麦种植2万亩。着力打造荞麦“三个基地、三个平台”,即以黄羊洼镇荞麦产业人才实训基地为中心,着力打造荞麦种子基地、荞麦加工基地、荞麦产业文化基地,着力打造荞麦种植可追溯平台、加工可追溯平台和荞麦产业文化平台,进一步提升牛力皋荞麦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在精深加工方面,借助敖汉旗树发粮食加工有限公司的生产工厂对合作社种植收购的荞麦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在销售方面,借助该公司现有市场网络基础,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生产的荞麦产品已畅销北京、辽宁等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赞誉。

农旅结合,书写荞麦产业发展“新篇章”。8月的牛力皋村,漫山遍野白茫茫的荞麦花盛开在田野里,肆意挥洒着芬芳,为游客带来了热烈、奔放、鲜艳又纯粹的美。每到荞麦花盛放的时节,敖汉·牛力皋荞麦节便会在黄羊洼镇盛大开幕,截至目前,已顺利举办七届。荞麦节上,围绕荞麦产业深度发展主思路,精心组织荞麦品种及产品展、文艺演出、品尝荞麦美食、山地自行车大赛、拨面大赛等系列活动,吸引着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赏和品鉴。同时,黄羊洼镇的居民也踊跃参加,自发组织参与广场舞展演、戏曲展演等文艺活动。以荞麦为媒、以节日为介,宣传和展示黄羊洼镇牛力皋川荞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成果。既宣传了荞麦饮食文化,又展现了当地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提高牛力皋川荞麦知名度,为荞麦产业发展筑基赋能,为农民发家致富增驱添力。

2022年,黄羊洼镇共种植荞麦5万亩,年产量在1500万亩左右,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荞麦香飘万里。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