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共同富裕看基层】福建武夷山: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并进

2022-11-08 20:48 人民论坛网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总面积280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0.5%,是首批国家公园、第五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也是全球第23处、全国4处之一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

从“同舟共济”到“携手共进”,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从“住有所居”到“住且宜居”……多年来,武夷人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以其自身发展的新实践映出新发展理念,让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

突出创新驱动 培育发展动能 探寻技术“求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和团队先后投身到武夷山“科特派”(科技特派员的简称)工作中,支持着武夷产业的发展。

“武夷山茶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得益于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更离不开科技特派员规范化专业化的科学指导。”在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里,福莲(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张小莲眼中满是感慨。

在巩固传统“科特派”队伍的基础上,武夷山持续统筹发挥高端人才、现有研发力量、优秀本土人才、当地农户的作用,形成“由单枪匹马向团队式服务转变,由服务单个企业向服务整个产业链拓展,由服务一产向服务二产、三产延伸”的模式。同时,创新“科特派+”,历经了传统科特派、科特派+党建、科特派+网信、科特派+金融、科特派+生态五次迭代。

在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各级科技特派员的无私奉献下,全市14.8万亩茶园全面实现无公害茶园目标,获评“区域特色美丽茶乡”称号,“星村燕子窠生态茶园”“武夷星生态茶园”获评中国茶产业T20最美生态茶园。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茶叶亩均产量从78斤提高到87斤,“武夷岩茶”区域品牌价值连续5年位居全国茶叶类第二位、品牌强度位居第一位。

加强统筹协调 提高执行能力 精准施策“求效”

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武夷山位列其中,为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增添了一张亮丽的名片。

这是位于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的桐木村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自创建武夷山国家公园以来,我们聚焦体制机制改革。”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陈威说,“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铁腕整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另一方面对园区内百姓进行迁移,解决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林农增收的矛盾。”

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无疑是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探索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共赢共荣的途径,也是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为此,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武夷山利用九曲溪上游生态漂流、青龙瀑布、十八寨等旅游资源,引导村民发展森林人家、民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观光游和茶旅慢游,拓宽公园辖区村民增收渠道。

设定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天然商品乔木林停伐管护补助、林权所有者补偿……武夷山国家公园出台11项生态补偿机制,释放政策红利,让国家得绿、群众得利。

“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陈威说,生态补偿机制让环境更美了,区内桐木、坳头两个完整行政村人均收入也明显增加,分别比周边村高0.5万元和0.7万元。

通过改革,武夷山国家公园形成了“用10%面积的生态产业发展,换取90%面积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模式,促进了保护与发展共赢,初步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推动绿色发展 立足资源禀赋 优化环境“求变”

走进武夷,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一切都有着大自然般畅快的呼吸,一切都有着天地之初的模样。“武夷山最鲜明的底色是绿色,最大的价值、责任和潜力也是绿色。”武夷山市委常委、度假区党委书记林飞说,在持续巩固提升环境治理的同时,武夷山有序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一方面,聚焦建设美丽武夷,建好绿水青山。

在生态保护上,实施49个、总投资230亿元的环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项目,创新网格化生态巡查机制,主要流域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造林绿化1.08万亩,整治茶山1131亩,改造提升松林2.9万亩。推动朱子文化、闽越文化、红色文化、柳永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优化保护、活化传承,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和人文底蕴。

在机制探索上,先行先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定《武夷山市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探索五夫“文化生态银行”、绿色资产证券化等机制做法,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获得省上备案、上市交易,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另一方面,推进发展业态融合,做大金山银山。

把文旅经济作为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首,组织开展“文旅提效年”活动,聚力推进景区、度假区、旅游服务、产品业态、宣传营销“五大提升”,一体推进茶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打响“国际范、中国味、武夷风”品牌,打造全国游客到福建旅游快进快出的重要基地。

此外,着力发挥武夷山国家公园和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作用,大力发展“一座山、一片叶、一瓶水、一根竹”等绿色产业,加快推进“三茶”专业园、朱子文化园、跨境电商园、数字产业园“四园”建设,策划实施一批强链、扩链、补链产业项目,真正实现了走“绿路径”,铸“金钥匙”。

注重开放拉动 激活市场活力 集思汇智“求质”

深入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强化内外联动,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武夷山“重要窗口”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开放型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林飞指出,一直以来,武夷山始终坚持高质量“引进来”与 高水平“走出去”齐头并进。

开放为帆,面向蓝海。开行上海至南平“大红袍号”旅游高铁专列,开通武夷山至三亚航线并共同打造“山盟海誓”产品,举办“旅游电商节”等促消费活动。

境内拥有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武夷山机场,开通连接北京、成都、广州等重要枢纽城市航线11条,京台、宁上、武邵3条高速公路贯通武夷山,形成机场、高铁、轻轨、高速于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高铁1.5小时、高速3小时以内可通达闽浙赣皖四省绝大部分城市。

携手同行,行稳致远。全面融入武夷新区、福州都市圈、闽东北协同发展区、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建设,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加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合作。

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武夷山中欧班列纳入国铁图定班列计划,开通3条运线32列、3106个标准箱,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18.86%。

此外,发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成功举办“朱子杯”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世界遗产·武夷山朱子文化系列活动。同时,积极与省外高校、中学、小学课堂合作,吸引全国各地学生到武夷山研学并了解武夷山红色文化。

坚持共建共享 增进民生福祉 共促和谐“求实”

徒步来到南源岭村,只见四面环山,层林尽染,郁郁葱葱的植被与蓝天、白云、溪流相互映衬,宛若一面铺开的山水画卷。

武夷山市兴田镇南源岭村,是武夷山国家公园联合保护共建村,也是规划中的国家公园科普展示馆所在地。

目前,全村开办民宿170余家,餐饮31家,已是远近闻名的民宿村、美食村。南源岭村驻村书记胡德清坦言,如果没有政府的有力帮助,南源岭村的“转型升级”不可能这么顺利。

依托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和地域区位优势,南源岭村以“慢生活、休闲游”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民宿、田园等产业,打造400余亩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基地,开设“田间课堂”,将支部与产业链接、党员与产业对接,让群众富在田园经济上。

“几十年来,变化实在太大了。”胡德清感慨,受益于政府带动的旅游消费,南源岭村的环境更好了,村民更富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游武夷山水、住小镇民宿、赏七彩田园、品武夷佳茗……眼下,南源岭村已形成可游可赏、可居可观、可品可尝的新型乡村生态经济。

从偏远村到新农村、从村庄到社区、从民房到民宿,南源岭村的嬗变升华,映射出了武夷山市共建共享、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武夷山市委、市政府记在心里,干在实处。

如今,俯瞰武夷大地,昔日的小山村蝶变为幸福美丽乡村,生态变好了、野生动植物增多了、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作者:钟超)

责任编辑:姚亚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总面积280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0.5%,是首批国家公园、第五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也是全球第23处、全国4处之一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

从“同舟共济”到“携手共进”,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从“住有所居”到“住且宜居”……多年来,武夷人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以其自身发展的新实践映出新发展理念,让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

突出创新驱动 培育发展动能 探寻技术“求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和团队先后投身到武夷山“科特派”(科技特派员的简称)工作中,支持着武夷产业的发展。

“武夷山茶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得益于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更离不开科技特派员规范化专业化的科学指导。”在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里,福莲(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张小莲眼中满是感慨。

在巩固传统“科特派”队伍的基础上,武夷山持续统筹发挥高端人才、现有研发力量、优秀本土人才、当地农户的作用,形成“由单枪匹马向团队式服务转变,由服务单个企业向服务整个产业链拓展,由服务一产向服务二产、三产延伸”的模式。同时,创新“科特派+”,历经了传统科特派、科特派+党建、科特派+网信、科特派+金融、科特派+生态五次迭代。

在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各级科技特派员的无私奉献下,全市14.8万亩茶园全面实现无公害茶园目标,获评“区域特色美丽茶乡”称号,“星村燕子窠生态茶园”“武夷星生态茶园”获评中国茶产业T20最美生态茶园。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茶叶亩均产量从78斤提高到87斤,“武夷岩茶”区域品牌价值连续5年位居全国茶叶类第二位、品牌强度位居第一位。

加强统筹协调 提高执行能力 精准施策“求效”

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武夷山位列其中,为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增添了一张亮丽的名片。

这是位于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的桐木村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自创建武夷山国家公园以来,我们聚焦体制机制改革。”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陈威说,“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铁腕整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另一方面对园区内百姓进行迁移,解决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林农增收的矛盾。”

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无疑是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探索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共赢共荣的途径,也是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为此,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武夷山利用九曲溪上游生态漂流、青龙瀑布、十八寨等旅游资源,引导村民发展森林人家、民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观光游和茶旅慢游,拓宽公园辖区村民增收渠道。

设定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天然商品乔木林停伐管护补助、林权所有者补偿……武夷山国家公园出台11项生态补偿机制,释放政策红利,让国家得绿、群众得利。

“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陈威说,生态补偿机制让环境更美了,区内桐木、坳头两个完整行政村人均收入也明显增加,分别比周边村高0.5万元和0.7万元。

通过改革,武夷山国家公园形成了“用10%面积的生态产业发展,换取90%面积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模式,促进了保护与发展共赢,初步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推动绿色发展 立足资源禀赋 优化环境“求变”

走进武夷,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一切都有着大自然般畅快的呼吸,一切都有着天地之初的模样。“武夷山最鲜明的底色是绿色,最大的价值、责任和潜力也是绿色。”武夷山市委常委、度假区党委书记林飞说,在持续巩固提升环境治理的同时,武夷山有序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一方面,聚焦建设美丽武夷,建好绿水青山。

在生态保护上,实施49个、总投资230亿元的环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项目,创新网格化生态巡查机制,主要流域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造林绿化1.08万亩,整治茶山1131亩,改造提升松林2.9万亩。推动朱子文化、闽越文化、红色文化、柳永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优化保护、活化传承,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和人文底蕴。

在机制探索上,先行先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定《武夷山市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探索五夫“文化生态银行”、绿色资产证券化等机制做法,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获得省上备案、上市交易,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另一方面,推进发展业态融合,做大金山银山。

把文旅经济作为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首,组织开展“文旅提效年”活动,聚力推进景区、度假区、旅游服务、产品业态、宣传营销“五大提升”,一体推进茶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打响“国际范、中国味、武夷风”品牌,打造全国游客到福建旅游快进快出的重要基地。

此外,着力发挥武夷山国家公园和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作用,大力发展“一座山、一片叶、一瓶水、一根竹”等绿色产业,加快推进“三茶”专业园、朱子文化园、跨境电商园、数字产业园“四园”建设,策划实施一批强链、扩链、补链产业项目,真正实现了走“绿路径”,铸“金钥匙”。

注重开放拉动 激活市场活力 集思汇智“求质”

深入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强化内外联动,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武夷山“重要窗口”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开放型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林飞指出,一直以来,武夷山始终坚持高质量“引进来”与 高水平“走出去”齐头并进。

开放为帆,面向蓝海。开行上海至南平“大红袍号”旅游高铁专列,开通武夷山至三亚航线并共同打造“山盟海誓”产品,举办“旅游电商节”等促消费活动。

境内拥有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武夷山机场,开通连接北京、成都、广州等重要枢纽城市航线11条,京台、宁上、武邵3条高速公路贯通武夷山,形成机场、高铁、轻轨、高速于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高铁1.5小时、高速3小时以内可通达闽浙赣皖四省绝大部分城市。

携手同行,行稳致远。全面融入武夷新区、福州都市圈、闽东北协同发展区、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建设,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加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合作。

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武夷山中欧班列纳入国铁图定班列计划,开通3条运线32列、3106个标准箱,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18.86%。

此外,发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成功举办“朱子杯”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世界遗产·武夷山朱子文化系列活动。同时,积极与省外高校、中学、小学课堂合作,吸引全国各地学生到武夷山研学并了解武夷山红色文化。

坚持共建共享 增进民生福祉 共促和谐“求实”

徒步来到南源岭村,只见四面环山,层林尽染,郁郁葱葱的植被与蓝天、白云、溪流相互映衬,宛若一面铺开的山水画卷。

武夷山市兴田镇南源岭村,是武夷山国家公园联合保护共建村,也是规划中的国家公园科普展示馆所在地。

目前,全村开办民宿170余家,餐饮31家,已是远近闻名的民宿村、美食村。南源岭村驻村书记胡德清坦言,如果没有政府的有力帮助,南源岭村的“转型升级”不可能这么顺利。

依托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和地域区位优势,南源岭村以“慢生活、休闲游”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民宿、田园等产业,打造400余亩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基地,开设“田间课堂”,将支部与产业链接、党员与产业对接,让群众富在田园经济上。

“几十年来,变化实在太大了。”胡德清感慨,受益于政府带动的旅游消费,南源岭村的环境更好了,村民更富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游武夷山水、住小镇民宿、赏七彩田园、品武夷佳茗……眼下,南源岭村已形成可游可赏、可居可观、可品可尝的新型乡村生态经济。

从偏远村到新农村、从村庄到社区、从民房到民宿,南源岭村的嬗变升华,映射出了武夷山市共建共享、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武夷山市委、市政府记在心里,干在实处。

如今,俯瞰武夷大地,昔日的小山村蝶变为幸福美丽乡村,生态变好了、野生动植物增多了、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作者:钟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