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通辽这十年”: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022-11-09 10:05 通辽日报  

十年来,全市工信系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内蒙古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工业经济呈现有规模、有质量、可持续的良好态势,完成了一份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历史答卷。

这十年,是我市工业从链条发展迈向集群发展的十年。引进培育了锦联铝材铝合金板带箔、创源超强高韧铝合金等大型电解铝企业,电解铝产能从2012年的95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265万吨,增长近三倍;引进联晟新能源材料哈兹列特连铸连轧生产线和单双零铝箔、旭阳球形铝粉及铝银浆等项目,壮大铝后加工产业,铝后加工产能从2012年的55万吨增长到281万吨,增长五倍,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圣雪大成、华北制药、华曙生物、开药集团等一大批玉米生物产业链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产品从最初的10多个增加到目前的13大类200多个,其中小品种氨基酸产能占到世界的40%;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2021年,新能源装机 696.8万千瓦,比2012年装机增长了一倍以上,占全部电力装机的49.5%,在全区位列第三,被确定为国家现代能源示范市,龙马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产业链龙头企业的落地,为我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经安、和谊、和硕等镍合金企业的入驻,培育了我市镍合金产业,镍合金产能已达50万吨;蒙药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被命名为“中国蒙医药之都”。

这十年,是我市工业从分散发展迈向集约集聚的十年。工业园区发展经历了从粗放低端向集约精细的转变,原来的16个工业园区、23个区块整合为6个工业园区、11个区块,并全部升级为自治区级园区,主导产业由20个调整为12个,产业集群效果显现。

这十年,是我市工业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的十年。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固定宽带用户达到82.8万户,是2012年的3.4倍,移动宽带用户达到310.74万户,互联网普及率为100%,2016年被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评定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市5G基站已达3131个,基本实现了主城区、重点物流园区、工业园区、重点旅游区、大型矿区“五区广覆盖”。

“十八大”以来,市科学技术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21年度,我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6.2亿元,同比2019年、2020年分别增加4.1亿元、1.48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0.44%,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研发投入经费和强度连续两年实现大幅增长;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发展到2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4家增加至44家、增长2.1倍,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至58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提升至494件,每万人拥有1.74件,同比增长1.34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00%。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3个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园区。

这十年,我市坚持以创新主体培育为引领,高新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目前,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专精特新企业17家。这十年,我市创新平台建设数量再创新高,目前共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72家,其中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218家。这十年,我市科技项目谋划量质齐升,共谋划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0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等连续实现零的突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获批项目数量为11项。项目成果应用不断走向高端,近年来,共荣获自治区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5项,其中“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风沙灾害理论与防治技术应用”两个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责任编辑:赵鑫华

十年来,全市工信系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内蒙古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工业经济呈现有规模、有质量、可持续的良好态势,完成了一份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历史答卷。

这十年,是我市工业从链条发展迈向集群发展的十年。引进培育了锦联铝材铝合金板带箔、创源超强高韧铝合金等大型电解铝企业,电解铝产能从2012年的95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265万吨,增长近三倍;引进联晟新能源材料哈兹列特连铸连轧生产线和单双零铝箔、旭阳球形铝粉及铝银浆等项目,壮大铝后加工产业,铝后加工产能从2012年的55万吨增长到281万吨,增长五倍,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圣雪大成、华北制药、华曙生物、开药集团等一大批玉米生物产业链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产品从最初的10多个增加到目前的13大类200多个,其中小品种氨基酸产能占到世界的40%;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2021年,新能源装机 696.8万千瓦,比2012年装机增长了一倍以上,占全部电力装机的49.5%,在全区位列第三,被确定为国家现代能源示范市,龙马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产业链龙头企业的落地,为我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经安、和谊、和硕等镍合金企业的入驻,培育了我市镍合金产业,镍合金产能已达50万吨;蒙药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被命名为“中国蒙医药之都”。

这十年,是我市工业从分散发展迈向集约集聚的十年。工业园区发展经历了从粗放低端向集约精细的转变,原来的16个工业园区、23个区块整合为6个工业园区、11个区块,并全部升级为自治区级园区,主导产业由20个调整为12个,产业集群效果显现。

这十年,是我市工业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的十年。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固定宽带用户达到82.8万户,是2012年的3.4倍,移动宽带用户达到310.74万户,互联网普及率为100%,2016年被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评定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市5G基站已达3131个,基本实现了主城区、重点物流园区、工业园区、重点旅游区、大型矿区“五区广覆盖”。

“十八大”以来,市科学技术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21年度,我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6.2亿元,同比2019年、2020年分别增加4.1亿元、1.48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0.44%,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研发投入经费和强度连续两年实现大幅增长;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发展到2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4家增加至44家、增长2.1倍,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至58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提升至494件,每万人拥有1.74件,同比增长1.34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00%。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3个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园区。

这十年,我市坚持以创新主体培育为引领,高新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目前,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专精特新企业17家。这十年,我市创新平台建设数量再创新高,目前共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72家,其中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218家。这十年,我市科技项目谋划量质齐升,共谋划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0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等连续实现零的突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获批项目数量为11项。项目成果应用不断走向高端,近年来,共荣获自治区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5项,其中“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风沙灾害理论与防治技术应用”两个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