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征程号角丨为子孙后代建设一个清洁美丽家园

2022-11-11 15:52 ​央视新闻客户端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竹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全球共谋绿色发展的当下,竹子亦是一笔可堪大用的天然财富。

致力于竹藤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国际竹藤组织25年来为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推动各国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致贺信。

在贺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愿继续同各方携手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同为子孙后代建设一个清洁美丽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直径达到3.6米的竹缠绕管廊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企业展区负责人孔祥涛介绍:“竹缠绕管廊最大直径为8米,每段管廊长12米。”

除竹缠绕管廊外,我国竹材料还用于大口径压力管道、整体组合式房屋、高铁车厢等产品中,形成广阔的应用空间。

截至2021年10月,中国竹林面积已超过1亿亩,竹材年产量约为4000万吨。但这个数字只占竹林可采伐量的1/4左右,仍有大量竹类资源被闲置。如果把这些闲置的竹子充分利用起来,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48亿吨,是我国每年碳排放总量的4.5%左右。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未来10年,我们新增的能耗里面70%来自非化石能源,实现‘双碳’目标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的,不是别人让我们做的,这是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考虑的。”

△山西朔州右玉光伏发电项目

如今,在青藏高原,青海省海南州千万千瓦级生态光伏发电园区,年平均发电量达到96亿千瓦时;在新疆哈密,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万千瓦;在金沙江上,白鹤滩水电站已有15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这些能源项目为助力我国绿色发展转型起到重要作用。

10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1亿千瓦,比10年前增长了近3倍,占世界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30%以上;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和在建核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在能源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

云南省华坪县,曾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华坪县一边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和康养旅游等产业,曾经的生态短板已经转变为新的发展优势。华坪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8.4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7.18亿元,年均增长7.4%;人均GDP从22631元增长到80976元。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新时代10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在加快发展的新征程上,越来越多的绿色故事在中华大地生动上演。

“一竿翠竹撑起一县经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以全国1.8%的竹产量创造了全国10%的竹产业产值。

2021年12月28日,中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在安吉上线,打通竹林碳汇从生产到收储、交易的渠道,实现碳汇“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

安吉县山川乡马家弄村通过合作社在村里流转了4500亩竹林后,每年拿到180万元的林地流转金。村民丁渭宝家的20亩竹林,每年能拿到至少4800元收益。

“农户林权统一流转到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管理,经核证后形成碳汇产品包,通过‘两山银行’进行收储交易。”安吉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竹林碳汇交易所得净收益的70%,将反哺给被收储的合作社,实现林农增收。

浙江安吉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安吉余村时,首次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访余村。“你们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了我们这条路子是正确的。”看到乡亲们生活的变化,总书记感触颇深,“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你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安吉竹海。2021年,安吉竹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4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5.1亿元,从业人员近3万人。

在山西右玉,林木绿化率提高至57%,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生态牧场、特色旅游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在海南,大山深处的毛纳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茶叶特色产业。村民王琼香说,她的茶园每年有10多万元收入,毛纳村家家户户种茶脱贫致富。

江西吉安鼓励农民发展油茶产业,对新建连片20亩以上的高产油茶林基地,每亩奖补1000元。在好政策带动下,乡亲们陆续种下2000多亩油茶林。“一亩油茶百斤油”成了当地农民的顺口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新时代10年,一个个“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生动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

“环境治理好了,可腾出更多生态环境容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说,“通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实、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湿地融合律动,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国际湿地城市”武汉举行。

“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11月6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全世界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有13个,居全球第一。依托丰富的湿地资源,中国建立起1600余处湿地公园。

在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10年来,增加了近700种动植物,成为飞鸟、鱼类、昆虫和草木的天堂。也是在这10年,长江沿线,“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巢湖岸边,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安家落户”;渤海之滨,辽宁盘锦湿地可观测到的黑嘴鸥数量已过万……一个个发生在湿地的故事,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新时代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这是北京市民邹毅镜头下北京蓝天数量的变化——2021年北京的蓝天数量比2013年增加了112天,空气优良天数达到了288天。我国已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2021年,我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4.9%,水生态环境质量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在海南,约七分之一的陆域面积圈进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区内,山里农民搬出来,小水电站退下来,电子围栏架起来。

今年初,喜讯传来:雨林“精灵”海南长臂猿再添一只婴猿。这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从之前的只有不到10只恢复至5群36只。

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蜿蜒山道深入海南五指山片区。谈及设立国家公园等生态保护相关工作时,总书记强调:“自然界的命运和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是在为历史、为民族做这件事。”

△冬日里的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立,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共同推动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近年来,全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74%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已得到有效保护。

党的二十大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内容写入报告,提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生态保护方面我无论是鼓励推动,还是批评制止,都不是为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大生态、大环境,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锲而不舍,接续努力,共同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美丽的家园。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程昱

责任编辑:邢俊清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竹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全球共谋绿色发展的当下,竹子亦是一笔可堪大用的天然财富。

致力于竹藤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国际竹藤组织25年来为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推动各国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致贺信。

在贺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愿继续同各方携手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同为子孙后代建设一个清洁美丽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直径达到3.6米的竹缠绕管廊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企业展区负责人孔祥涛介绍:“竹缠绕管廊最大直径为8米,每段管廊长12米。”

除竹缠绕管廊外,我国竹材料还用于大口径压力管道、整体组合式房屋、高铁车厢等产品中,形成广阔的应用空间。

截至2021年10月,中国竹林面积已超过1亿亩,竹材年产量约为4000万吨。但这个数字只占竹林可采伐量的1/4左右,仍有大量竹类资源被闲置。如果把这些闲置的竹子充分利用起来,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48亿吨,是我国每年碳排放总量的4.5%左右。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未来10年,我们新增的能耗里面70%来自非化石能源,实现‘双碳’目标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的,不是别人让我们做的,这是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考虑的。”

△山西朔州右玉光伏发电项目

如今,在青藏高原,青海省海南州千万千瓦级生态光伏发电园区,年平均发电量达到96亿千瓦时;在新疆哈密,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万千瓦;在金沙江上,白鹤滩水电站已有15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这些能源项目为助力我国绿色发展转型起到重要作用。

10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1亿千瓦,比10年前增长了近3倍,占世界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30%以上;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和在建核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在能源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

云南省华坪县,曾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华坪县一边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和康养旅游等产业,曾经的生态短板已经转变为新的发展优势。华坪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8.4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7.18亿元,年均增长7.4%;人均GDP从22631元增长到80976元。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新时代10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在加快发展的新征程上,越来越多的绿色故事在中华大地生动上演。

“一竿翠竹撑起一县经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以全国1.8%的竹产量创造了全国10%的竹产业产值。

2021年12月28日,中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在安吉上线,打通竹林碳汇从生产到收储、交易的渠道,实现碳汇“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

安吉县山川乡马家弄村通过合作社在村里流转了4500亩竹林后,每年拿到180万元的林地流转金。村民丁渭宝家的20亩竹林,每年能拿到至少4800元收益。

“农户林权统一流转到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管理,经核证后形成碳汇产品包,通过‘两山银行’进行收储交易。”安吉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竹林碳汇交易所得净收益的70%,将反哺给被收储的合作社,实现林农增收。

浙江安吉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安吉余村时,首次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访余村。“你们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了我们这条路子是正确的。”看到乡亲们生活的变化,总书记感触颇深,“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你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安吉竹海。2021年,安吉竹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4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5.1亿元,从业人员近3万人。

在山西右玉,林木绿化率提高至57%,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生态牧场、特色旅游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在海南,大山深处的毛纳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茶叶特色产业。村民王琼香说,她的茶园每年有10多万元收入,毛纳村家家户户种茶脱贫致富。

江西吉安鼓励农民发展油茶产业,对新建连片20亩以上的高产油茶林基地,每亩奖补1000元。在好政策带动下,乡亲们陆续种下2000多亩油茶林。“一亩油茶百斤油”成了当地农民的顺口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新时代10年,一个个“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生动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

“环境治理好了,可腾出更多生态环境容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说,“通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实、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湿地融合律动,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国际湿地城市”武汉举行。

“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11月6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全世界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有13个,居全球第一。依托丰富的湿地资源,中国建立起1600余处湿地公园。

在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10年来,增加了近700种动植物,成为飞鸟、鱼类、昆虫和草木的天堂。也是在这10年,长江沿线,“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巢湖岸边,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安家落户”;渤海之滨,辽宁盘锦湿地可观测到的黑嘴鸥数量已过万……一个个发生在湿地的故事,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新时代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这是北京市民邹毅镜头下北京蓝天数量的变化——2021年北京的蓝天数量比2013年增加了112天,空气优良天数达到了288天。我国已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2021年,我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4.9%,水生态环境质量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在海南,约七分之一的陆域面积圈进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区内,山里农民搬出来,小水电站退下来,电子围栏架起来。

今年初,喜讯传来:雨林“精灵”海南长臂猿再添一只婴猿。这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从之前的只有不到10只恢复至5群36只。

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蜿蜒山道深入海南五指山片区。谈及设立国家公园等生态保护相关工作时,总书记强调:“自然界的命运和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是在为历史、为民族做这件事。”

△冬日里的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立,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共同推动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近年来,全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74%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已得到有效保护。

党的二十大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内容写入报告,提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生态保护方面我无论是鼓励推动,还是批评制止,都不是为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大生态、大环境,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锲而不舍,接续努力,共同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美丽的家园。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程昱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