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华全媒+|内蒙古大河湾:智能科技赋能黑土地 农业生产迈向智慧化

2022-11-12 22:06 新华网  

初冬的黑土地上,秋收的喧嚣逐渐散去。位于内蒙古扎兰屯市的中科院“黑土粮仓”先导专项大河湾示范区内,造型酷炫的无人化智能农机来回穿梭,它们正对秋收后的土地进行耙地等整地作业。

“与传统农机相比,新一代智能农机更像计算机、手机、农机结合的综合体,6-8个人就能完成10000亩地的耕种。”坐在一公里外的指挥中心操作台前,中科院计算所高级工程师陈海华观察着智能农机的一举一动。

据陈海华介绍,智能农机装备通过与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土壤能谱分析仪等设备联动,将采集的数据及时汇总到指挥中心,后台通过分析建模作出智能决策,为黑土地建立电子档案,实施保护性耕作。

中科院计算所的工作人员正在启动新一代无人化智能农机。新华社记者邹俭朴摄

大河湾示范区所处的大兴安岭东南麓区,坡岗地多,风蚀水蚀严重。近年来,黑土耕地的腐质层变薄,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平均减少10厘米至15厘米,暗棕壤减少15厘米至20厘米,有机质由每公斤68.6克降低到每公斤43.34克,地表砾石含量却较30年前增加近20倍。用好、养好这片黑土地,实施保护性耕作迫在眉睫。

据了解,2021年7月,中科院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与中科院计算所深度合作,将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保护性耕作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融合,开展黑土地智能化农机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应用研究现代农业新模式。

“我们正在摸索一条既不降低综合效益,还能保护黑土地的模式。”中科院计算所正高级工程师张玉成说,未来5年内,大河湾示范区计划推动3万亩核心示范区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综合效益提升10%以上,5000亩新能源智能农机作业示范区人力投入减少50%以上。

“在保障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提质、增量的前提下,实现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未来将服务内蒙古东部的四个盟市乃至东北地区。”张玉成说。

大河湾示范区的无人测土机器人。新华社记者邹俭朴摄

“农事作业的智慧化进程是大势所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张佳宝告诉记者,大河湾示范区正是通过理念上的创新,逐步来实现绿色生产、智慧化生产、规模化生产。

“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启动一年多来,中科院联合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开展科技攻关与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已打造7个万亩级示范区,形成主推技术41项,示范推广面积累计约1.7亿亩。(记者邹俭朴)

责任编辑:梁波

初冬的黑土地上,秋收的喧嚣逐渐散去。位于内蒙古扎兰屯市的中科院“黑土粮仓”先导专项大河湾示范区内,造型酷炫的无人化智能农机来回穿梭,它们正对秋收后的土地进行耙地等整地作业。

“与传统农机相比,新一代智能农机更像计算机、手机、农机结合的综合体,6-8个人就能完成10000亩地的耕种。”坐在一公里外的指挥中心操作台前,中科院计算所高级工程师陈海华观察着智能农机的一举一动。

据陈海华介绍,智能农机装备通过与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土壤能谱分析仪等设备联动,将采集的数据及时汇总到指挥中心,后台通过分析建模作出智能决策,为黑土地建立电子档案,实施保护性耕作。

中科院计算所的工作人员正在启动新一代无人化智能农机。新华社记者邹俭朴摄

大河湾示范区所处的大兴安岭东南麓区,坡岗地多,风蚀水蚀严重。近年来,黑土耕地的腐质层变薄,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平均减少10厘米至15厘米,暗棕壤减少15厘米至20厘米,有机质由每公斤68.6克降低到每公斤43.34克,地表砾石含量却较30年前增加近20倍。用好、养好这片黑土地,实施保护性耕作迫在眉睫。

据了解,2021年7月,中科院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与中科院计算所深度合作,将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保护性耕作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融合,开展黑土地智能化农机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应用研究现代农业新模式。

“我们正在摸索一条既不降低综合效益,还能保护黑土地的模式。”中科院计算所正高级工程师张玉成说,未来5年内,大河湾示范区计划推动3万亩核心示范区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综合效益提升10%以上,5000亩新能源智能农机作业示范区人力投入减少50%以上。

“在保障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提质、增量的前提下,实现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未来将服务内蒙古东部的四个盟市乃至东北地区。”张玉成说。

大河湾示范区的无人测土机器人。新华社记者邹俭朴摄

“农事作业的智慧化进程是大势所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张佳宝告诉记者,大河湾示范区正是通过理念上的创新,逐步来实现绿色生产、智慧化生产、规模化生产。

“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启动一年多来,中科院联合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开展科技攻关与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已打造7个万亩级示范区,形成主推技术41项,示范推广面积累计约1.7亿亩。(记者邹俭朴)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