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呼和浩特本没有“屯”

2022-11-16 21:16 草原全媒  

呼和浩特本没有“屯”,说的人多了,好像真有了“屯”。

11月16日一早,微信群里、朋友圈里、某音某手某书里,一长段文字异常“活跃”,想必很多朋友都看到了。

如图所示,看到“按照昨晚紧急会议要求,现将具体实施措施作如下通告:所有区域于2022年12月1日0时之前开放所有公共场所”这句话的时候,我像连日长途跋涉的旅人看到目的地指示牌一样,不禁想说三个字:真的吗?!

12345逐条看完,看到第6条“各区域相关单位要压实四方责任,各社区、村屯要建立台账……”这一句时,不禁皱眉,放下手机,这次增加三个字并移动感叹号位置:真的吗?我不信!

在呼和浩特工作生活的人都知道,呼和浩特,这个1.72万平方公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被称为“塞外青城”的首府城市,因其地理位置和语言习俗,有区、有县、有乡、有村,但是没有屯。

很快,微信群里迅速各成一派,暂且称之为“肯定派”和“存疑派”。肯定派说:是真的!存疑派如我,表示不信。有同感者说:不像,呼市的村儿不叫屯,媒体上也没见有这个报道。肯定派说:现在很多消息不等媒体报道就出来了!

中午时分,呼和浩特官方媒体“青橙融媒”记者与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核实后,针对这条“昨晚紧急会议通知”进行了辟谣,并提醒广大市民增强鉴别能力,疫情防控信息应以官方发布为准,对未经证实的消息、地域不清指向不明的信息不发布、不传播。

两派重新整队:好吧,又一条不实信息。

今天被辟谣的“昨晚紧急会议通知”传言和前几天的“肛拭子检测”传言,传播路径如出一辙。有板有眼的文字和聊天内容,贯上所谓疫情防控“内部”信息之名,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在这个渴求最新防控信息的节点,以裂变式的传播速度,急速出现又急速消失。

疫情数据仍然居高不下,防控的拐点迟迟不来。一边涌起很多焦虑、恐慌的情绪,一边努力的自我调适,积极面对。这大概是这段时期里很多呼和浩特人的共有心态。

发布这些捕风捉影传言的人初衷不一,有的本着好言相告、共享信息的心态,有的则是“蹭流量”利益驱使。被裹挟其中的我们,仿佛只有浪费时间、浪费感情的份儿,有时还不明所以的为后一种“初衷”助了一把力,添了一把火。

但话说回来,群里邻居那句“很多消息不等媒体报道就出来了”也很让人深思,社交媒体环境下,媒体和有关部门面对这类大规模传播、引起公众热议甚至恐慌的不实信息,该以什么样的速度和态度去求证、去回应?有什么更好的措施,能把这些不实传言扼杀在萌芽状态?

11月15日晚,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参加呼和浩特市社区管控组调度会,强调各级干部必须站在群众角度,坚决做到进小区院、进微信群、进重点场所,认真回答好发现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防控举措。群众不出门、服务要上门。

此次对不实传言的快速回应,可以说,也是一种落实防控举措、站在群众角度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

是啊,大家尽力配合着疫情防控,相应的,也有疫情防控举措信息的“知情权”。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说,“谣言的真实目的是确认自己的焦虑”。疫情封控40余天,足不出户的呼和浩特人,对疫情防控信息的需求很急迫,问题和疑问也很多。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遮遮掩掩、缓慢回应、避而不谈,快速回应是为上策。

再就是,面对干扰大家正常生活工作的不实传言,在“快刀斩乱麻”的同时,理应加大信息通报的频次和力度,当大家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广泛、更正规、更便捷、更及时,相信这类不实传言滋生的土壤也就不会存在。

又回看了一眼那条长长的不实信息,再啰唆一句,呼和浩特本就没有“屯”,说的人再多,也还是没有“屯”。


责任编辑:温慧娟

呼和浩特本没有“屯”,说的人多了,好像真有了“屯”。

11月16日一早,微信群里、朋友圈里、某音某手某书里,一长段文字异常“活跃”,想必很多朋友都看到了。

如图所示,看到“按照昨晚紧急会议要求,现将具体实施措施作如下通告:所有区域于2022年12月1日0时之前开放所有公共场所”这句话的时候,我像连日长途跋涉的旅人看到目的地指示牌一样,不禁想说三个字:真的吗?!

12345逐条看完,看到第6条“各区域相关单位要压实四方责任,各社区、村屯要建立台账……”这一句时,不禁皱眉,放下手机,这次增加三个字并移动感叹号位置:真的吗?我不信!

在呼和浩特工作生活的人都知道,呼和浩特,这个1.72万平方公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被称为“塞外青城”的首府城市,因其地理位置和语言习俗,有区、有县、有乡、有村,但是没有屯。

很快,微信群里迅速各成一派,暂且称之为“肯定派”和“存疑派”。肯定派说:是真的!存疑派如我,表示不信。有同感者说:不像,呼市的村儿不叫屯,媒体上也没见有这个报道。肯定派说:现在很多消息不等媒体报道就出来了!

中午时分,呼和浩特官方媒体“青橙融媒”记者与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核实后,针对这条“昨晚紧急会议通知”进行了辟谣,并提醒广大市民增强鉴别能力,疫情防控信息应以官方发布为准,对未经证实的消息、地域不清指向不明的信息不发布、不传播。

两派重新整队:好吧,又一条不实信息。

今天被辟谣的“昨晚紧急会议通知”传言和前几天的“肛拭子检测”传言,传播路径如出一辙。有板有眼的文字和聊天内容,贯上所谓疫情防控“内部”信息之名,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在这个渴求最新防控信息的节点,以裂变式的传播速度,急速出现又急速消失。

疫情数据仍然居高不下,防控的拐点迟迟不来。一边涌起很多焦虑、恐慌的情绪,一边努力的自我调适,积极面对。这大概是这段时期里很多呼和浩特人的共有心态。

发布这些捕风捉影传言的人初衷不一,有的本着好言相告、共享信息的心态,有的则是“蹭流量”利益驱使。被裹挟其中的我们,仿佛只有浪费时间、浪费感情的份儿,有时还不明所以的为后一种“初衷”助了一把力,添了一把火。

但话说回来,群里邻居那句“很多消息不等媒体报道就出来了”也很让人深思,社交媒体环境下,媒体和有关部门面对这类大规模传播、引起公众热议甚至恐慌的不实信息,该以什么样的速度和态度去求证、去回应?有什么更好的措施,能把这些不实传言扼杀在萌芽状态?

11月15日晚,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参加呼和浩特市社区管控组调度会,强调各级干部必须站在群众角度,坚决做到进小区院、进微信群、进重点场所,认真回答好发现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防控举措。群众不出门、服务要上门。

此次对不实传言的快速回应,可以说,也是一种落实防控举措、站在群众角度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

是啊,大家尽力配合着疫情防控,相应的,也有疫情防控举措信息的“知情权”。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说,“谣言的真实目的是确认自己的焦虑”。疫情封控40余天,足不出户的呼和浩特人,对疫情防控信息的需求很急迫,问题和疑问也很多。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遮遮掩掩、缓慢回应、避而不谈,快速回应是为上策。

再就是,面对干扰大家正常生活工作的不实传言,在“快刀斩乱麻”的同时,理应加大信息通报的频次和力度,当大家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广泛、更正规、更便捷、更及时,相信这类不实传言滋生的土壤也就不会存在。

又回看了一眼那条长长的不实信息,再啰唆一句,呼和浩特本就没有“屯”,说的人再多,也还是没有“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