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戮力同心,凝聚呼和浩特力量!

2022-11-16 21:45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内蒙古消息(张国文):9月,呼和浩特疫情暴发以来,白衣执甲的医护工作者、大学校园里忙碌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千里逆行出征的援呼医疗队、千千万万个绽放文明之花的志愿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团结奋斗,全力以赴。他们在战“疫”一线忙碌的身影,绘就了大美首府全力抗击疫情防控的最美风景,守护着这个城市的生命线!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冬日暖阳,  感谢“疫”路有你。  

筑牢疫情防控一线的“战斗堡垒”  摄影   泰枫

白衣执甲 冲锋陷阵

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正式接收来自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透析患者,这不仅给本已超负荷运转的血液净化中心增加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对该中心的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

面对重重困难,血液净化中心启动应急预案,延长医务人员工作时间,从清晨6点到次日凌晨2点,三班次轮流坚守,保障患者有序进行血液透析。由于人手严重紧缺,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为了减少物资浪费,甚至会连续工作两班次,累计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出仓后还需要继续联系各自分管的患者,合理安排透析时间等事情,“赶紧眯一会儿”成为了他们在疫情下练就的特殊本领。血液透析中心的医护人员说:“开始是觉得累、压力也大,但是一想眼下谁都不容易,坚持着也就扛下来了。”

上门采集核酸  摄影   贺广生

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医疗一线的队员,还是守护在后方的医护,他们一边是战疫的坚强后盾,一边维持着正常的医疗秩序。抗疫路上,广大医务人员是抗疫中一支庞大的队伍,贡献着巨大的力量。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团结在一起,创造奇迹。

共画抗疫“同心圆”

10月以来,内蒙古红十字会的捐赠电话络绎不绝,工作人员手机微信上的窗口弹窗不断,一天有数十位陌生人申请添加微信好友,对公网上银行的账户里1元、10元、100元到百万元不断转入......

伊利集团助力首府抗疫  供图 伊利集团

作为从内蒙古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伊利集团始终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勇担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伊利持续为家乡伸出援手,支持内蒙古及呼和浩特疫情防控,已为全国抗击疫情捐赠3.8亿元。10月6日,伊泰集团定向为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高校捐赠价值200万元的粮油物资,全力保障3万多名师生的正常生活。随后,该集团再次慷慨相助,为内蒙古抗击疫情捐赠3000万元,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诠释企业担当。此外,乌兰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国中煤能源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等纷纷助力内蒙古抗疫。

一直有这样一群人、一些企业及单位,温暖着这座城。他们中,既有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责任担当筑起疫情防控坚固堡垒的逆行者,也有在“疫”线后方,慷慨解囊、雪中送炭,勇担社会责任的单位。面对疫情,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凝聚各方爱心,搭建起爱心捐赠疫情防控的通堑桥梁。在抗疫路上,他们与各捐赠单位、企业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携手同向、并肩作战,凝聚起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抗疫力量。

逆行出征  命运与共

10月初,由呼伦贝尔市14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集结出发奔赴呼和浩特市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  摄影  李蕴显

青山一道同风雨,千里驰援献大爱。在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紧最困难的关头,自10月6日开始,江苏、浙江、河北、天津、黑龙江、陕西、广东、重庆八省市支援呼和浩特医疗队2000多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千里驰援,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守护呼和浩特人民的健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刘院君日前在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浙江、江苏、河北、黑龙江等省援呼医疗队以及全区各盟市紧急驰援,队员们放弃长假休息,不辞辛劳,与呼和浩特医务工作者并肩战疫、共克时艰,为呼和浩特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返乡路上好风景

10月29日,在接到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和相关盟市关于学生转运保障的需求后,国航内蒙古公司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立即协同区域各单位进行专题研究部署,马不停蹄开展一系列准备工作。10月30日上午,搭载着165名学生的CA8133航班从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起飞前往通辽,正式拉开了架起“空中桥梁”送孩子们回家的序幕。

返乡学生有序登机   摄影  郭庆

当呼和浩特疫情危急之时,26所驻呼高校1.5万名教职工听党指挥,舍小家顾大家,与24.1万在校学生吃住在一起,率先于社会面管控前,及时进行了有力有效的封闭管理,为遏止疫情扩散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10月底,按照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安排,驻呼高校学生分流返乡工作按照全区统筹,成立工作专班,由自治区领导牵头,教育、公安、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多部门协同发力,相关盟市和驻呼高校紧密对接、联合行动,点对点转运、手递手交接,齐心协力护送驻呼高校学生有序返乡、安心返乡、平安返乡。

内蒙师范大学学生有序返乡  摄影 韩占文

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越是特殊时期,越要扛起特殊责任。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地区多所大学的学生分批撤离校园,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下踏上了温馨的回家之路。

志愿者绽放文明之花

“当一名志愿者很光荣,本轮疫情这么凶猛,社区需要我。”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西街社区志愿者鲁凌云说。疫情期间,她按照社区工作安排,逐单元一层楼一层楼的通知大家检测和发放抗原盒。为了大家能够吃上新鲜蔬菜,她帮助大家通过网络联系商家购买。 

鲁凌云是千千万万个抗疫志愿者的缩影。他们勇挑重担、听从命令、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首府力量。在呼和浩特本轮疫情防控中,广大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留下了很多感人事迹。10月20日,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张东霞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呼和浩特市充分调动、发挥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以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力量,广泛动员各行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在疫情防控中绽放文明之花。

母女齐上阵  摄影  王立国

面对疫情这场大考,一个个“逆行者”的背影坚定而执着,他们中有的还是孩子、有的已年过半百,但一言一行,都能清晰地看到他们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热爱,看到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凝聚力,看到了乐于助人、崇德向善、吃苦耐劳等文明风尚的滋养,也看到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全体青城人民的信心和决心。

家园好,百姓安。疫情之下,每一个人都不是孤影,而是这座城市的重要组成。战胜疫情,需要我们同向同行、众志成城,这场战疫,只有“我们”,没有“你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每一个呼和浩特人行动起来,为守护我们的城市凝心聚力,这就是呼和浩特人民,这就是呼和浩特力量!

责任编辑:朱国义

国际在线内蒙古消息(张国文):9月,呼和浩特疫情暴发以来,白衣执甲的医护工作者、大学校园里忙碌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千里逆行出征的援呼医疗队、千千万万个绽放文明之花的志愿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团结奋斗,全力以赴。他们在战“疫”一线忙碌的身影,绘就了大美首府全力抗击疫情防控的最美风景,守护着这个城市的生命线!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冬日暖阳,  感谢“疫”路有你。  

筑牢疫情防控一线的“战斗堡垒”  摄影   泰枫

白衣执甲 冲锋陷阵

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正式接收来自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透析患者,这不仅给本已超负荷运转的血液净化中心增加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对该中心的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

面对重重困难,血液净化中心启动应急预案,延长医务人员工作时间,从清晨6点到次日凌晨2点,三班次轮流坚守,保障患者有序进行血液透析。由于人手严重紧缺,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为了减少物资浪费,甚至会连续工作两班次,累计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出仓后还需要继续联系各自分管的患者,合理安排透析时间等事情,“赶紧眯一会儿”成为了他们在疫情下练就的特殊本领。血液透析中心的医护人员说:“开始是觉得累、压力也大,但是一想眼下谁都不容易,坚持着也就扛下来了。”

上门采集核酸  摄影   贺广生

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医疗一线的队员,还是守护在后方的医护,他们一边是战疫的坚强后盾,一边维持着正常的医疗秩序。抗疫路上,广大医务人员是抗疫中一支庞大的队伍,贡献着巨大的力量。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团结在一起,创造奇迹。

共画抗疫“同心圆”

10月以来,内蒙古红十字会的捐赠电话络绎不绝,工作人员手机微信上的窗口弹窗不断,一天有数十位陌生人申请添加微信好友,对公网上银行的账户里1元、10元、100元到百万元不断转入......

伊利集团助力首府抗疫  供图 伊利集团

作为从内蒙古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伊利集团始终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勇担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伊利持续为家乡伸出援手,支持内蒙古及呼和浩特疫情防控,已为全国抗击疫情捐赠3.8亿元。10月6日,伊泰集团定向为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高校捐赠价值200万元的粮油物资,全力保障3万多名师生的正常生活。随后,该集团再次慷慨相助,为内蒙古抗击疫情捐赠3000万元,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诠释企业担当。此外,乌兰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国中煤能源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等纷纷助力内蒙古抗疫。

一直有这样一群人、一些企业及单位,温暖着这座城。他们中,既有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责任担当筑起疫情防控坚固堡垒的逆行者,也有在“疫”线后方,慷慨解囊、雪中送炭,勇担社会责任的单位。面对疫情,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凝聚各方爱心,搭建起爱心捐赠疫情防控的通堑桥梁。在抗疫路上,他们与各捐赠单位、企业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携手同向、并肩作战,凝聚起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抗疫力量。

逆行出征  命运与共

10月初,由呼伦贝尔市14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集结出发奔赴呼和浩特市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  摄影  李蕴显

青山一道同风雨,千里驰援献大爱。在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紧最困难的关头,自10月6日开始,江苏、浙江、河北、天津、黑龙江、陕西、广东、重庆八省市支援呼和浩特医疗队2000多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千里驰援,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守护呼和浩特人民的健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刘院君日前在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浙江、江苏、河北、黑龙江等省援呼医疗队以及全区各盟市紧急驰援,队员们放弃长假休息,不辞辛劳,与呼和浩特医务工作者并肩战疫、共克时艰,为呼和浩特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返乡路上好风景

10月29日,在接到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和相关盟市关于学生转运保障的需求后,国航内蒙古公司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立即协同区域各单位进行专题研究部署,马不停蹄开展一系列准备工作。10月30日上午,搭载着165名学生的CA8133航班从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起飞前往通辽,正式拉开了架起“空中桥梁”送孩子们回家的序幕。

返乡学生有序登机   摄影  郭庆

当呼和浩特疫情危急之时,26所驻呼高校1.5万名教职工听党指挥,舍小家顾大家,与24.1万在校学生吃住在一起,率先于社会面管控前,及时进行了有力有效的封闭管理,为遏止疫情扩散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10月底,按照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安排,驻呼高校学生分流返乡工作按照全区统筹,成立工作专班,由自治区领导牵头,教育、公安、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多部门协同发力,相关盟市和驻呼高校紧密对接、联合行动,点对点转运、手递手交接,齐心协力护送驻呼高校学生有序返乡、安心返乡、平安返乡。

内蒙师范大学学生有序返乡  摄影 韩占文

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越是特殊时期,越要扛起特殊责任。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地区多所大学的学生分批撤离校园,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下踏上了温馨的回家之路。

志愿者绽放文明之花

“当一名志愿者很光荣,本轮疫情这么凶猛,社区需要我。”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西街社区志愿者鲁凌云说。疫情期间,她按照社区工作安排,逐单元一层楼一层楼的通知大家检测和发放抗原盒。为了大家能够吃上新鲜蔬菜,她帮助大家通过网络联系商家购买。 

鲁凌云是千千万万个抗疫志愿者的缩影。他们勇挑重担、听从命令、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首府力量。在呼和浩特本轮疫情防控中,广大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留下了很多感人事迹。10月20日,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张东霞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呼和浩特市充分调动、发挥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以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力量,广泛动员各行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在疫情防控中绽放文明之花。

母女齐上阵  摄影  王立国

面对疫情这场大考,一个个“逆行者”的背影坚定而执着,他们中有的还是孩子、有的已年过半百,但一言一行,都能清晰地看到他们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热爱,看到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凝聚力,看到了乐于助人、崇德向善、吃苦耐劳等文明风尚的滋养,也看到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全体青城人民的信心和决心。

家园好,百姓安。疫情之下,每一个人都不是孤影,而是这座城市的重要组成。战胜疫情,需要我们同向同行、众志成城,这场战疫,只有“我们”,没有“你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每一个呼和浩特人行动起来,为守护我们的城市凝心聚力,这就是呼和浩特人民,这就是呼和浩特力量!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