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沿着新征程 “红色文艺轻骑兵”再出发——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纪实

2022-11-21 10:48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剧照。

▲舞台剧《爱在草原》剧照。

▲舞蹈演员基本功培训。

▲锡林郭勒盟第二十一届乌兰牧骑会演专场晚会。

▲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活动。

▲在牧区开展宣传活动。

深入基层演出。

▲舞台剧《朱日和情》剧照。

▲歌舞剧《母亲湖》剧照。

1957年,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诞生。65年来,乌兰牧骑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锡林郭勒盟14支乌兰牧骑队员牢记使命、根植沃土,永远为人民服务,永远为人民放歌。

在新征程上,锡林郭勒盟各支乌兰牧骑大力弘扬优良传统,认真履行新时代乌兰牧骑职能,聚焦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初冬的锡林郭勒草原,气温骤降,但乌兰牧骑队员的脚步却愈发匆忙。

11月初以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小分队深入牧区的演出活动比平日更多了起来。他们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文艺作品中,边演边讲、演讲互动、寓教于乐,广大农牧民群众在听得懂、能共鸣、有触动的同时,也为这样的宣传宣讲服务形式纷纷点赞:“我们的乌兰牧骑,永远的乌兰牧骑。”

牧民额尔敦毕力格是乌兰牧骑的忠实粉丝,哪里有乌兰牧骑演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现在生活好了,文化娱乐方式也多,但是我就喜欢看乌兰牧骑演出,他们总是能说到我们心坎里。”

人民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近年来,乌兰牧骑队员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保持人民情怀,始终扎根基层,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奔走在乡村田野、农家牧舍、厂矿街头,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讴歌伟大时代,让这面不褪色的旗帜在祖国北疆高高飘扬,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锡林郭勒盟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制定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繁荣发展新时代乌兰牧骑事业的意见》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创新乌兰牧骑服务形式、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全盟乌兰牧骑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至2022年,锡林郭勒盟本级设立乌兰牧骑事业发展专项资金1175万元,自治区下达该盟乌兰牧骑事业专项资金累计达1亿100万元,有效提升了全盟乌兰牧骑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夯实了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基础。

新时代,新召唤,新使命。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各支乌兰牧骑以“乌兰牧骑+”的方式,组建“草原综合服务轻骑队”,将下乡演出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结对子、种文化”、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活动,把宣传重心转移到为农牧民提供致富信息、科技知识、法治服务上来,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来宝、小戏小品等文艺节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文艺理论轻骑兵、法治乌兰牧骑、科普乌兰牧骑、金融乌兰牧骑相继组建,乌兰牧骑从过去单纯的文艺演出已经拓展到经济社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等各个方面,乌兰牧骑已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示范队”、为民惠民政策的“宣传队”、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艺队”、“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队”、最强党支部建设的“标兵队”。

统计显示,2017年以来,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活动达5000余场次,观众累计220余万人次,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的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弘扬。

弘扬传统、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审时度势、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服务形式的创新,通过云端、线上等演出形式,为广大群众带来了更加便捷、优质、精彩的服务。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原创作品《苏尼特布斯贵》的创作灵感正是源于苏尼特草原上妇女们剪驼毛的真实劳动场景。在一次下乡演出中,乌兰牧骑舞蹈演员哈斯塔娜发现牧民妇女们将驼毛搓成线的场景很优美,于是她留下来向牧民“拜师学艺”,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蹲点创作,让这部作品展现了劳动之美,更是得到了广大牧民群众的认可和喜爱。

乌兰牧骑常年奔走在基层,活跃在生产生活第一线,基层群众沸腾火热的生活滋养了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创作灵感,为乌兰牧骑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演出中最常见的打草舞、接羔舞、剪羊毛舞、牧民的喜悦,还有赞扬劳动模范和批判懒汉的小品等,都是农牧民生产劳动场景的真实写照。

2017年以来,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创作推出了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舞台艺术作品1200余部,其中不乏《草原记忆》《我的乌兰牧骑》《朱日和情》《宝德尔石林传说》等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重大奖项的作品。截至目前,该盟各乌兰牧骑建立惠民演出节目库,入库节目1369部。

正因为这些作品“沾泥土”“带露珠”,具有“草香味”,贴近农牧民生活,在老百姓的心中产生了共鸣,许多作品一经推出,便引起了热烈反响。额尔敦毕力格说:“乌兰牧骑‘演’的就是我们,太接地气了,看他们演出,总能找到我们的身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7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各支乌兰牧骑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最美奋斗者”先进集体,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优秀团队,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等几十项荣誉。

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嫩芽”,这株“嫩芽”,经过65年的风雨洗礼,在党的阳光照耀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今天已长成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深深扎根在辽阔的锡林郭勒草原上,也定将更加枝繁叶茂。

任四季更迭,唯初心不改。“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创作更多富有感染力、感召力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在接受采访时,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扎那如是表达所有乌兰牧骑队员的共同心声。 (巴依斯古楞 巴雅尔图 刘耀华)(本版图片由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张彬

▲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剧照。

▲舞台剧《爱在草原》剧照。

▲舞蹈演员基本功培训。

▲锡林郭勒盟第二十一届乌兰牧骑会演专场晚会。

▲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活动。

▲在牧区开展宣传活动。

深入基层演出。

▲舞台剧《朱日和情》剧照。

▲歌舞剧《母亲湖》剧照。

1957年,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诞生。65年来,乌兰牧骑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锡林郭勒盟14支乌兰牧骑队员牢记使命、根植沃土,永远为人民服务,永远为人民放歌。

在新征程上,锡林郭勒盟各支乌兰牧骑大力弘扬优良传统,认真履行新时代乌兰牧骑职能,聚焦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初冬的锡林郭勒草原,气温骤降,但乌兰牧骑队员的脚步却愈发匆忙。

11月初以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小分队深入牧区的演出活动比平日更多了起来。他们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文艺作品中,边演边讲、演讲互动、寓教于乐,广大农牧民群众在听得懂、能共鸣、有触动的同时,也为这样的宣传宣讲服务形式纷纷点赞:“我们的乌兰牧骑,永远的乌兰牧骑。”

牧民额尔敦毕力格是乌兰牧骑的忠实粉丝,哪里有乌兰牧骑演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现在生活好了,文化娱乐方式也多,但是我就喜欢看乌兰牧骑演出,他们总是能说到我们心坎里。”

人民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近年来,乌兰牧骑队员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保持人民情怀,始终扎根基层,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奔走在乡村田野、农家牧舍、厂矿街头,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讴歌伟大时代,让这面不褪色的旗帜在祖国北疆高高飘扬,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锡林郭勒盟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制定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繁荣发展新时代乌兰牧骑事业的意见》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创新乌兰牧骑服务形式、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全盟乌兰牧骑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至2022年,锡林郭勒盟本级设立乌兰牧骑事业发展专项资金1175万元,自治区下达该盟乌兰牧骑事业专项资金累计达1亿100万元,有效提升了全盟乌兰牧骑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夯实了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基础。

新时代,新召唤,新使命。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各支乌兰牧骑以“乌兰牧骑+”的方式,组建“草原综合服务轻骑队”,将下乡演出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结对子、种文化”、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活动,把宣传重心转移到为农牧民提供致富信息、科技知识、法治服务上来,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来宝、小戏小品等文艺节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文艺理论轻骑兵、法治乌兰牧骑、科普乌兰牧骑、金融乌兰牧骑相继组建,乌兰牧骑从过去单纯的文艺演出已经拓展到经济社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等各个方面,乌兰牧骑已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示范队”、为民惠民政策的“宣传队”、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艺队”、“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队”、最强党支部建设的“标兵队”。

统计显示,2017年以来,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活动达5000余场次,观众累计220余万人次,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的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弘扬。

弘扬传统、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审时度势、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服务形式的创新,通过云端、线上等演出形式,为广大群众带来了更加便捷、优质、精彩的服务。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原创作品《苏尼特布斯贵》的创作灵感正是源于苏尼特草原上妇女们剪驼毛的真实劳动场景。在一次下乡演出中,乌兰牧骑舞蹈演员哈斯塔娜发现牧民妇女们将驼毛搓成线的场景很优美,于是她留下来向牧民“拜师学艺”,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蹲点创作,让这部作品展现了劳动之美,更是得到了广大牧民群众的认可和喜爱。

乌兰牧骑常年奔走在基层,活跃在生产生活第一线,基层群众沸腾火热的生活滋养了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创作灵感,为乌兰牧骑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演出中最常见的打草舞、接羔舞、剪羊毛舞、牧民的喜悦,还有赞扬劳动模范和批判懒汉的小品等,都是农牧民生产劳动场景的真实写照。

2017年以来,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创作推出了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舞台艺术作品1200余部,其中不乏《草原记忆》《我的乌兰牧骑》《朱日和情》《宝德尔石林传说》等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重大奖项的作品。截至目前,该盟各乌兰牧骑建立惠民演出节目库,入库节目1369部。

正因为这些作品“沾泥土”“带露珠”,具有“草香味”,贴近农牧民生活,在老百姓的心中产生了共鸣,许多作品一经推出,便引起了热烈反响。额尔敦毕力格说:“乌兰牧骑‘演’的就是我们,太接地气了,看他们演出,总能找到我们的身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7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各支乌兰牧骑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最美奋斗者”先进集体,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优秀团队,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等几十项荣誉。

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嫩芽”,这株“嫩芽”,经过65年的风雨洗礼,在党的阳光照耀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今天已长成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深深扎根在辽阔的锡林郭勒草原上,也定将更加枝繁叶茂。

任四季更迭,唯初心不改。“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创作更多富有感染力、感召力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在接受采访时,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扎那如是表达所有乌兰牧骑队员的共同心声。 (巴依斯古楞 巴雅尔图 刘耀华)(本版图片由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