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促进交流互鉴 增进民心相通

2022-12-16 09: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 李 潇 宦 翔

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加强文明交流,增进理解信任。在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做共兴文明的伙伴。习近平主席的主旨讲话内涵丰富、情真意切,为进一步弘扬中阿友好精神、促进中阿文明交流定准了基调,为中海关系继往开来、携手奋进指明了方向。

“打造语言文化合作新亮点”

“这是中国,这是阿联酋,我们是好朋友!我爱你们!”6岁的阿联酋男孩萨利姆·优素福一边用中文介绍自己的画作,一边对着镜头摆出“爱心”手势。这是11月在阿联酋举办的中文教学“百校项目”绘画比赛中的一幕。比赛吸引3000多名当地学生参与,从雕梁画栋的中国传统建筑,到充满科技感的中国空间站,学生们用画笔表达了对中国的热切向往和对阿中友好的美好憧憬。

埃及东北部城市伊斯梅利亚的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里书声琅琅,同学们学习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高涨。孔子学院埃方院长哈桑·拉杰卜认为,语言教学是促进文化交流有效的途径。通过掌握彼此的语言,民众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阿中人民的传统友谊也会不断升华。

截至今年10月,已有4个阿拉伯国家宣布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5个阿拉伯国家在当地开设中文院系,13个阿拉伯国家建有20所孔子学院、2个独立孔子课堂。

“坚持开放包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增进阿中人民友谊的最佳途径。”黎巴嫩驻华大使米莉亚·贾布尔表示,虽然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双方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积极架设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从中国政府援建黎巴嫩国家高等音乐学院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到黎中两国签署关于在对方国家首都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一系列成果体现了黎中双方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共同意愿。

未来,中国将同海合会国家的300所大中小学开展中文教育合作,同海合会国家共同设立300个中文智慧教室,提供3000个“汉语桥”夏(冬)令营名额,建立中文学习测试中心和网络中文课堂。举办中海语言文化论坛,共建中海人文交流和互鉴双语文库。阿联酋扎耶德大学孔子学院阿方教师阿丽亚表示,中文教学为当地大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直接渠道,阿中友谊之花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培育中盛开。“打造语言文化合作新亮点,必将进一步夯实阿中传统友好、互学互鉴的基础。”

“阿中青年携手合作,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

今年9月,在“天宫对话”活动埃及分会场,埃及青年教师帕桑特·哈利勒通过网络视频与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航天员进行对话。她向中国女航天员刘洋请教女性事业发展问题,刘洋回答说:“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脚下就会有力量。”这句话令哈利勒印象深刻:“刘洋给全世界的女性传递了来自太空的鼓励。”

“高铁、5G、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带来便捷的生活体验,让我找到了未来的事业发展方向。”在中国学习计算机软件的摩洛哥留学生艾明·贾卜兰表示,“留学提高了我的专业知识水平。我在中国还结识了许多好朋友,我们一起用所思、所学开创未来美好前景。”

近年来,中阿青年加强交流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青年成才共同行动被纳入其中:中方将举办中阿青年发展论坛,启动“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邀请阿方100名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科研交流,邀请3000名青少年参与中阿文化交流,邀请1万名阿拉伯人才参加扶贫减贫、卫生健康、绿色发展等领域专业培训;推动在阿国建设更多鲁班工坊。

也门全国人民大会党领导人、副议长沙达迪表示,青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我们应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阿中青年在共同走向美好未来的道路上守望相助、携手并肩。”

也门复兴运动主席阿里·巴卡利表示,阿拉伯青年观察中国的视角正在从关注中国的发展成就,转向探索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政治原因和制度秘诀。“在实现共同发展的路上,阿中青年携手合作,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

“文化交流呈现多点开花、全面发展的态势”

今年9月,在约旦安曼举办的国际书展上,“‘一带一路’中阿友好文库”以整体形式亮相。文库主要包括“中阿传统经典系列”“中阿现当代名家名作系列”“中阿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系列”三大系列,汇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阿著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当代中阿学者的思想精华和理论成果。“每次书展,我们准备的文库图书都销售一空。”阿拉伯城市联盟文化事务委员会主席萨米尔·艾哈迈德表示,“阿拉伯国家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不仅要关注物质和技术层面,更要从思想和文明的高度加强高水平文明互鉴。文库通过图书出版的方式,为各国人民提供了文明互鉴的渠道。”

今年6月,“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中国—叙利亚联合展览学术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纳济尔·阿瓦德表示,古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区繁荣发展,让拥有不同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特征的国家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互动与交流,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将加强与延续这种互动与交流。埃及前总理沙拉夫表示,古丝绸之路将阿中两大文明联结在一起,阿中至今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和文化往来,首届阿中峰会将进一步推动双方文明交流互鉴。

近年来,众多优质中国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网络小说等,也纷纷扬帆起航,在阿拉伯国家掀起一轮轮“中国热”。阿拉伯语版《十二生肖》《欢乐颂》等影视作品,成为当地民众了解中国社会生活图景的窗口,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强烈兴趣;《一带一路》《丝路,我们的故事》《永恒的友谊》等在黎巴嫩、苏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多次展映,好评连连;颇具影响力和可读性的网络小说,在阿拉伯国家积累了一批批忠实读者……突尼斯国际电影配译工作者哈基姆表示,“阿中文化交流呈现多点开花、全面发展的态势,这有助于打破长久以来的西方话语霸权,深化各国人民对阿中两大文明的认知。”

“文明对话、青年成才……诸多阿中合作的关键领域都涵盖在了此次峰会提出的‘八大共同行动’中,不仅令人印象深刻,也让人充满期待!”黎巴嫩社会进步党青年进步组织秘书长尼扎尔·哈桑说,“包容互鉴是阿中友好的价值取向,相信以首届阿中峰会为新起点,在‘八大共同行动’的推动下,阿中传统友谊必将再谱佳话,阿中人民也更为相知相亲。”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6日 02 版)

责任编辑:刘有明

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加强文明交流,增进理解信任。在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做共兴文明的伙伴。习近平主席的主旨讲话内涵丰富、情真意切,为进一步弘扬中阿友好精神、促进中阿文明交流定准了基调,为中海关系继往开来、携手奋进指明了方向。

“打造语言文化合作新亮点”

“这是中国,这是阿联酋,我们是好朋友!我爱你们!”6岁的阿联酋男孩萨利姆·优素福一边用中文介绍自己的画作,一边对着镜头摆出“爱心”手势。这是11月在阿联酋举办的中文教学“百校项目”绘画比赛中的一幕。比赛吸引3000多名当地学生参与,从雕梁画栋的中国传统建筑,到充满科技感的中国空间站,学生们用画笔表达了对中国的热切向往和对阿中友好的美好憧憬。

埃及东北部城市伊斯梅利亚的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里书声琅琅,同学们学习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高涨。孔子学院埃方院长哈桑·拉杰卜认为,语言教学是促进文化交流有效的途径。通过掌握彼此的语言,民众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阿中人民的传统友谊也会不断升华。

截至今年10月,已有4个阿拉伯国家宣布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5个阿拉伯国家在当地开设中文院系,13个阿拉伯国家建有20所孔子学院、2个独立孔子课堂。

“坚持开放包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增进阿中人民友谊的最佳途径。”黎巴嫩驻华大使米莉亚·贾布尔表示,虽然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双方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积极架设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从中国政府援建黎巴嫩国家高等音乐学院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到黎中两国签署关于在对方国家首都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一系列成果体现了黎中双方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共同意愿。

未来,中国将同海合会国家的300所大中小学开展中文教育合作,同海合会国家共同设立300个中文智慧教室,提供3000个“汉语桥”夏(冬)令营名额,建立中文学习测试中心和网络中文课堂。举办中海语言文化论坛,共建中海人文交流和互鉴双语文库。阿联酋扎耶德大学孔子学院阿方教师阿丽亚表示,中文教学为当地大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直接渠道,阿中友谊之花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培育中盛开。“打造语言文化合作新亮点,必将进一步夯实阿中传统友好、互学互鉴的基础。”

“阿中青年携手合作,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

今年9月,在“天宫对话”活动埃及分会场,埃及青年教师帕桑特·哈利勒通过网络视频与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航天员进行对话。她向中国女航天员刘洋请教女性事业发展问题,刘洋回答说:“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脚下就会有力量。”这句话令哈利勒印象深刻:“刘洋给全世界的女性传递了来自太空的鼓励。”

“高铁、5G、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带来便捷的生活体验,让我找到了未来的事业发展方向。”在中国学习计算机软件的摩洛哥留学生艾明·贾卜兰表示,“留学提高了我的专业知识水平。我在中国还结识了许多好朋友,我们一起用所思、所学开创未来美好前景。”

近年来,中阿青年加强交流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青年成才共同行动被纳入其中:中方将举办中阿青年发展论坛,启动“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邀请阿方100名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科研交流,邀请3000名青少年参与中阿文化交流,邀请1万名阿拉伯人才参加扶贫减贫、卫生健康、绿色发展等领域专业培训;推动在阿国建设更多鲁班工坊。

也门全国人民大会党领导人、副议长沙达迪表示,青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我们应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阿中青年在共同走向美好未来的道路上守望相助、携手并肩。”

也门复兴运动主席阿里·巴卡利表示,阿拉伯青年观察中国的视角正在从关注中国的发展成就,转向探索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政治原因和制度秘诀。“在实现共同发展的路上,阿中青年携手合作,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

“文化交流呈现多点开花、全面发展的态势”

今年9月,在约旦安曼举办的国际书展上,“‘一带一路’中阿友好文库”以整体形式亮相。文库主要包括“中阿传统经典系列”“中阿现当代名家名作系列”“中阿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系列”三大系列,汇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阿著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当代中阿学者的思想精华和理论成果。“每次书展,我们准备的文库图书都销售一空。”阿拉伯城市联盟文化事务委员会主席萨米尔·艾哈迈德表示,“阿拉伯国家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不仅要关注物质和技术层面,更要从思想和文明的高度加强高水平文明互鉴。文库通过图书出版的方式,为各国人民提供了文明互鉴的渠道。”

今年6月,“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中国—叙利亚联合展览学术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纳济尔·阿瓦德表示,古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区繁荣发展,让拥有不同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特征的国家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互动与交流,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将加强与延续这种互动与交流。埃及前总理沙拉夫表示,古丝绸之路将阿中两大文明联结在一起,阿中至今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和文化往来,首届阿中峰会将进一步推动双方文明交流互鉴。

近年来,众多优质中国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网络小说等,也纷纷扬帆起航,在阿拉伯国家掀起一轮轮“中国热”。阿拉伯语版《十二生肖》《欢乐颂》等影视作品,成为当地民众了解中国社会生活图景的窗口,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强烈兴趣;《一带一路》《丝路,我们的故事》《永恒的友谊》等在黎巴嫩、苏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多次展映,好评连连;颇具影响力和可读性的网络小说,在阿拉伯国家积累了一批批忠实读者……突尼斯国际电影配译工作者哈基姆表示,“阿中文化交流呈现多点开花、全面发展的态势,这有助于打破长久以来的西方话语霸权,深化各国人民对阿中两大文明的认知。”

“文明对话、青年成才……诸多阿中合作的关键领域都涵盖在了此次峰会提出的‘八大共同行动’中,不仅令人印象深刻,也让人充满期待!”黎巴嫩社会进步党青年进步组织秘书长尼扎尔·哈桑说,“包容互鉴是阿中友好的价值取向,相信以首届阿中峰会为新起点,在‘八大共同行动’的推动下,阿中传统友谊必将再谱佳话,阿中人民也更为相知相亲。”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6日 02 版)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