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丨做好“压舱石” 扛起“硬担当”

2022-12-18 21:07 草原全媒  

寒冬时节,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8.8米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伴随着采煤机巨大滚筒的持续旋转,一块块原煤顺势落入刮板运输机,经过洗选加工、装车等环节后发往全国各地。

“保供期间,我们合理安排预防性检修,通过调整检修与生产时间,留足每天20小时的生产时间,确保煤炭产量按计划按时间足量完成。”上湾煤矿综采一队队长段伟说。

作为全国首个两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超前谋划、提前部署,所属的13座矿井、11座选煤厂,全都开足马力生产,为迎峰度冬煤炭供应做足准备。

煤炭保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以实际行动扛起保供责任,全力以赴保障煤炭增产增供,充分发挥煤炭保供的“顶梁柱”作用。

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龙王沟煤矿今年首次被自治区列入国家保供煤矿名单。连日来,龙王沟煤矿积极落实能源保供要求,优化生产组织,精细设备检修,安全有序推进生产。

在煤矿智能装车站,一辆辆运煤车有序排队、自助装车,每50秒左右便可装满一辆车。“平均每天有4.1万吨煤炭从这里运往各地,截至目前已生产煤炭1180万吨。”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殷培东说。

像龙王沟煤矿这样的新增保供煤矿,我区还有很多。

今年以来,自治区全力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督促在产煤矿应产尽产、满产达产,加快在建煤矿建成投产,同步加快保供核增产能煤矿手续办理,促进煤炭先进产能依法依规释放。

与此同时,自治区着力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工作,督促煤炭供需双方严格执行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政策要求,不断提高履约水平,有力有效稳定煤炭供应基本盘。

中长期合同以供需双方市场化协商为基础,联合运输企业、信用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签订,对于保障煤炭稳定可靠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有关要求,自治区能源局紧盯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率,压紧压实电煤供应责任。

3月份,组织煤炭供需双方完成合同签订工作。在此基础上,承担了10个省区7490万吨保供任务。10月份,再次承担了东北三省600万吨冬季供热用煤任务。

截至目前,全区煤炭生产企业年计划产量的85%、发电供热企业年用煤量的100%、核增产能煤矿新增产量部分已全部签订中长期合同。

据自治区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全年共承担国家下达的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任务9.45亿吨,占全国任务总量的36%,居全国第一,在保障自治区煤炭稳定供应的同时,有力保障了全国29个省区市的用煤需求。

释放煤炭先进产能,落实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和煤炭保供……在系列行之有效的保供措施推动下,我区原煤保供成效显著,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1-10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9.7亿吨,同比增长13.6%。与其他省份相比,我区对全国原煤产量增长贡献最大,增速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4.6%,高于第二位山西省11.3个百分点。

其中,外运煤炭比重超过60%,为稳定全国煤炭供应作出突出贡献。特别是10月份,全区能源系统顶住疫情冲击的压力,煤炭产量仍保持在1亿吨的高位水平,为迎峰度冬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发力“保量”关键环节,我区还着力畅通煤炭运输通道,全面提高煤炭外送能力。

在呼和浩特南站,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万吨大列”从这里驶出,沿着铁路“大动脉”驶向曹妃甸港口,将滚滚“乌金”从塞北高原送到渤海之滨。

呼和浩特南站是内蒙古煤炭“出区达海”重要枢纽站,也是“万吨大列”的必经之路。整个站场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共有21条股道,每天要办理200余趟接发列车作业。

呼和浩特南站站长李爱军介绍,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呼和浩特南站对运煤列车“特事特办”,目前,该站1次换挂、编组、发车作业的耗时从2个小时压缩至不足50分钟,日均发送煤炭量由去年的33万吨提高到40万吨左右。

据中铁呼和浩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中铁呼和浩特局高效统筹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协调沟通,制定电煤“装车日历”,在装车、输送、卸车等环节优先保障电煤保供,确保空车按计划配属,重车按计划开行。前11个月,中铁呼和浩特局日均发运煤炭50.5万吨,同比增加8.8万吨。

做好“压舱石”,扛起“硬担当”。在迎峰度冬关键时期,内蒙古坚决扛起能源大区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为保障全国人民温暖过冬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康丽娜)

责任编辑:梁波

寒冬时节,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8.8米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伴随着采煤机巨大滚筒的持续旋转,一块块原煤顺势落入刮板运输机,经过洗选加工、装车等环节后发往全国各地。

“保供期间,我们合理安排预防性检修,通过调整检修与生产时间,留足每天20小时的生产时间,确保煤炭产量按计划按时间足量完成。”上湾煤矿综采一队队长段伟说。

作为全国首个两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超前谋划、提前部署,所属的13座矿井、11座选煤厂,全都开足马力生产,为迎峰度冬煤炭供应做足准备。

煤炭保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以实际行动扛起保供责任,全力以赴保障煤炭增产增供,充分发挥煤炭保供的“顶梁柱”作用。

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龙王沟煤矿今年首次被自治区列入国家保供煤矿名单。连日来,龙王沟煤矿积极落实能源保供要求,优化生产组织,精细设备检修,安全有序推进生产。

在煤矿智能装车站,一辆辆运煤车有序排队、自助装车,每50秒左右便可装满一辆车。“平均每天有4.1万吨煤炭从这里运往各地,截至目前已生产煤炭1180万吨。”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殷培东说。

像龙王沟煤矿这样的新增保供煤矿,我区还有很多。

今年以来,自治区全力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督促在产煤矿应产尽产、满产达产,加快在建煤矿建成投产,同步加快保供核增产能煤矿手续办理,促进煤炭先进产能依法依规释放。

与此同时,自治区着力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工作,督促煤炭供需双方严格执行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政策要求,不断提高履约水平,有力有效稳定煤炭供应基本盘。

中长期合同以供需双方市场化协商为基础,联合运输企业、信用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签订,对于保障煤炭稳定可靠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有关要求,自治区能源局紧盯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率,压紧压实电煤供应责任。

3月份,组织煤炭供需双方完成合同签订工作。在此基础上,承担了10个省区7490万吨保供任务。10月份,再次承担了东北三省600万吨冬季供热用煤任务。

截至目前,全区煤炭生产企业年计划产量的85%、发电供热企业年用煤量的100%、核增产能煤矿新增产量部分已全部签订中长期合同。

据自治区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全年共承担国家下达的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任务9.45亿吨,占全国任务总量的36%,居全国第一,在保障自治区煤炭稳定供应的同时,有力保障了全国29个省区市的用煤需求。

释放煤炭先进产能,落实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和煤炭保供……在系列行之有效的保供措施推动下,我区原煤保供成效显著,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1-10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9.7亿吨,同比增长13.6%。与其他省份相比,我区对全国原煤产量增长贡献最大,增速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4.6%,高于第二位山西省11.3个百分点。

其中,外运煤炭比重超过60%,为稳定全国煤炭供应作出突出贡献。特别是10月份,全区能源系统顶住疫情冲击的压力,煤炭产量仍保持在1亿吨的高位水平,为迎峰度冬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发力“保量”关键环节,我区还着力畅通煤炭运输通道,全面提高煤炭外送能力。

在呼和浩特南站,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万吨大列”从这里驶出,沿着铁路“大动脉”驶向曹妃甸港口,将滚滚“乌金”从塞北高原送到渤海之滨。

呼和浩特南站是内蒙古煤炭“出区达海”重要枢纽站,也是“万吨大列”的必经之路。整个站场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共有21条股道,每天要办理200余趟接发列车作业。

呼和浩特南站站长李爱军介绍,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呼和浩特南站对运煤列车“特事特办”,目前,该站1次换挂、编组、发车作业的耗时从2个小时压缩至不足50分钟,日均发送煤炭量由去年的33万吨提高到40万吨左右。

据中铁呼和浩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中铁呼和浩特局高效统筹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协调沟通,制定电煤“装车日历”,在装车、输送、卸车等环节优先保障电煤保供,确保空车按计划配属,重车按计划开行。前11个月,中铁呼和浩特局日均发运煤炭50.5万吨,同比增加8.8万吨。

做好“压舱石”,扛起“硬担当”。在迎峰度冬关键时期,内蒙古坚决扛起能源大区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为保障全国人民温暖过冬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康丽娜)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