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守护好这方蓝天绿地清水

2022-12-24 08:44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北疆生态大市呼伦贝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全力守护好呼伦贝尔的蓝天、绿地、清水。

呼伦贝尔市森林、草原、河湖、湿地遍布全境,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素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之美誉。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决抓好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全面实施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森林、河湖水系和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实现了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双提高”。

呼伦贝尔草原面积占自治区草原总面积的11.4%,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素有“牧草王国”之称,有着重要的生产和生态功能。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持续推进草原保护,大力实施保护修复草原生态屏障策略,将保障草地生态安全作为重点,遏制草原退化趋势,推进“人-畜-草”平衡,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初具规模,草原生态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时期,呼伦贝尔市持续推进退牧还草工程,共完成退牧还草447.84万亩。2018年至2021年,呼伦贝尔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73.1%提升到76.6%,高度由30.82厘米增加到36.69厘米,干草产量由115.97公斤/亩增加到126.66公斤/亩。

大兴安岭林海是呼伦贝尔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呼伦贝尔市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造林绿化、森林抚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质量稳步提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从伐木生产到育林管护、从开发资源到保护资源,积极探索“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绿色发展之路。数据显示,2019年较2010年,呼伦贝尔市森林面积增长63.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长了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50.01%增长到52.6%,森林质量和面积不断提质增量。

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呼伦贝尔市削减原煤散烧,淘汰了中心城区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小锅炉。2021年,呼伦贝尔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9.5%,位居自治区各盟市第一位。呼伦贝尔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工业污水排放监管,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集中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全市落实四级河湖长2100余人,串联起治水“责任链”,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呼伦贝尔市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推进百万亩良田治理项目,全面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它滋润着茫茫草原。呼伦贝尔近年来大力推进呼伦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引河济湖和河湖连通工程进行水资源调配,取缔关停旅游企业、拆除违规建筑,实施了生态移民、草原奖补、环湖沙化土地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49.98亿元的呼伦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40项治理项目已全部完成,呼伦湖生物多样性指标不断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2年7月,呼伦湖水面面积扩大至2243.6平方公里,水量达到了139.3亿立方米,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推动绿色发展、共建生态文明的嘹亮号角。呼伦贝尔市委书记高润喜表示,将引领带动全市各级组织、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呼伦贝尔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见行见效。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守护好祖国北疆的绿水青山,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积累呼伦贝尔经验。呼伦贝尔市将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深化拓展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实践,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样板,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记者  李玉琢)

责任编辑:张彬

北疆生态大市呼伦贝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全力守护好呼伦贝尔的蓝天、绿地、清水。

呼伦贝尔市森林、草原、河湖、湿地遍布全境,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素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之美誉。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决抓好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全面实施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森林、河湖水系和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实现了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双提高”。

呼伦贝尔草原面积占自治区草原总面积的11.4%,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素有“牧草王国”之称,有着重要的生产和生态功能。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持续推进草原保护,大力实施保护修复草原生态屏障策略,将保障草地生态安全作为重点,遏制草原退化趋势,推进“人-畜-草”平衡,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初具规模,草原生态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时期,呼伦贝尔市持续推进退牧还草工程,共完成退牧还草447.84万亩。2018年至2021年,呼伦贝尔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73.1%提升到76.6%,高度由30.82厘米增加到36.69厘米,干草产量由115.97公斤/亩增加到126.66公斤/亩。

大兴安岭林海是呼伦贝尔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呼伦贝尔市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造林绿化、森林抚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质量稳步提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从伐木生产到育林管护、从开发资源到保护资源,积极探索“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绿色发展之路。数据显示,2019年较2010年,呼伦贝尔市森林面积增长63.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长了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50.01%增长到52.6%,森林质量和面积不断提质增量。

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呼伦贝尔市削减原煤散烧,淘汰了中心城区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小锅炉。2021年,呼伦贝尔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9.5%,位居自治区各盟市第一位。呼伦贝尔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工业污水排放监管,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集中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全市落实四级河湖长2100余人,串联起治水“责任链”,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呼伦贝尔市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推进百万亩良田治理项目,全面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它滋润着茫茫草原。呼伦贝尔近年来大力推进呼伦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引河济湖和河湖连通工程进行水资源调配,取缔关停旅游企业、拆除违规建筑,实施了生态移民、草原奖补、环湖沙化土地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49.98亿元的呼伦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40项治理项目已全部完成,呼伦湖生物多样性指标不断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2年7月,呼伦湖水面面积扩大至2243.6平方公里,水量达到了139.3亿立方米,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推动绿色发展、共建生态文明的嘹亮号角。呼伦贝尔市委书记高润喜表示,将引领带动全市各级组织、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呼伦贝尔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见行见效。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守护好祖国北疆的绿水青山,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积累呼伦贝尔经验。呼伦贝尔市将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深化拓展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实践,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样板,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记者  李玉琢)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