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杭州余杭持续迸发创新活力

2022-12-29 12:51 人民日报   记者 窦 皓

商圈之下,地底环路四通八达,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拥堵;智慧跑道里,AI智慧杆自动记录使用者的运动数据,让市民健身“轻装上阵”;集灯光、语音提醒和动态监测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斑马线,闪闪发亮会“说话”,保障行人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浙江杭州余杭区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处处涌动着创新热潮。

“项目预计2025年完工,这是我们瞄准科技前沿,以基础性科学研究引领未来的又一重大平台。”余杭区科技局局长周坚望着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现场,充满信心。

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到新型实验室体系,高能级创新平台在这里持续落地。已挂牌的10家浙江省实验室中,4家均位于余杭。

基于光动量效应的极弱力测量科学装置性能指标世界领先,“之江天权”后量子密码平台成为国内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平台,“之江朱雀”智能图计算平台应用成果荣获国际顶尖挑战赛冠军……得益于“政府+高校+企业”共建实验室的探索实践,之江实验室2017年成立至今,已硕果累累。

“这里不唯论文唯实绩,项目管理、经费配置、容错机制都更灵活更完善,大家可以心无旁骛做研究。”31岁的李月华博士,是“地外探测无人系统自主智能精准感知与操控”项目的带头人,她的团队骨干成员均为90后。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处于起步阶段的青年人才,更要为其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周坚说。

在余杭,人才公寓拎包入住,一站式服务专窗提供全面的人才计划申报指导,世界科技青年论坛、全球人工智能大会等人才交流活动贯穿全年……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作用,广大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不再有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余杭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超5400人,人才总量突破35万。2022年1至9月,未来科技城专利授权数量为742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36件,同比分别增长14.37%、57.35%。

人才聚,科技兴,产业落地同样关键。未来科技城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职责就一条:专人专班对接企业,做好贴心服务,解决各种困难。

作为余杭未来科技城第一批入驻企业,微泰医疗器械(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攀竖起了大拇指。他还清晰记得,2011年工作人员带着他在雪地里找厂房的场景。对企业注册流程尚不熟悉的他,在“一对一”的服务指导下,用两天办好了全套工商手续,让公司顺利落户。多年来,公司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保障、企业成长指导等方面得到了余杭的多种支持。

“区里时常询问还有哪些困难,关心企业的发展。”郑攀说。就在去年,微泰医疗成为未来科技城第十五家上市公司,自主研发的“贴敷式胰岛素泵系统”“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等创新型产品性能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如今,余杭启动实施的“大孵化器”规划,贯通“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链条,让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顺畅。此外,创新推出的“人才创业险”,通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让创新创业团队有重整旗鼓的底气。

曾经,余杭除了科技企业多,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较为不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才工作、生活于此,不少将家人也接了过来。

高水平医疗机构的落户,让便捷高效的就医环境不再遥远;优质中小学校的引进和人才子女入学绿色通道的开设,让教育问题迎刃而解;年旅客发送量可达5000万人次以上的杭州西站投入使用,高铁通到了家门口……

“引进人才,让创新创业的活力持续迸发。留住人才,方能让发展势头永不停歇。”余杭未来科技城党工委书记李洁说。

如今,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内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测试区里,多家企业的产品正在进行试验;良渚博物院用上了区内企业灵伴科技研发的智能AR眼镜,实现人机交互,虚实融合;同样选择入驻余杭的强脑科技将脑机接口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帮助孤独症(自闭症)谱系儿童融入社会,还与区残联展开合作,为残疾人安装了智能仿生手……

“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我们将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创新策源工程,不断擦亮‘创新活力之区’金名片。”余杭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责任编辑:姚亚兵

商圈之下,地底环路四通八达,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拥堵;智慧跑道里,AI智慧杆自动记录使用者的运动数据,让市民健身“轻装上阵”;集灯光、语音提醒和动态监测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斑马线,闪闪发亮会“说话”,保障行人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浙江杭州余杭区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处处涌动着创新热潮。

“项目预计2025年完工,这是我们瞄准科技前沿,以基础性科学研究引领未来的又一重大平台。”余杭区科技局局长周坚望着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现场,充满信心。

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到新型实验室体系,高能级创新平台在这里持续落地。已挂牌的10家浙江省实验室中,4家均位于余杭。

基于光动量效应的极弱力测量科学装置性能指标世界领先,“之江天权”后量子密码平台成为国内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平台,“之江朱雀”智能图计算平台应用成果荣获国际顶尖挑战赛冠军……得益于“政府+高校+企业”共建实验室的探索实践,之江实验室2017年成立至今,已硕果累累。

“这里不唯论文唯实绩,项目管理、经费配置、容错机制都更灵活更完善,大家可以心无旁骛做研究。”31岁的李月华博士,是“地外探测无人系统自主智能精准感知与操控”项目的带头人,她的团队骨干成员均为90后。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处于起步阶段的青年人才,更要为其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周坚说。

在余杭,人才公寓拎包入住,一站式服务专窗提供全面的人才计划申报指导,世界科技青年论坛、全球人工智能大会等人才交流活动贯穿全年……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作用,广大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不再有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余杭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超5400人,人才总量突破35万。2022年1至9月,未来科技城专利授权数量为742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36件,同比分别增长14.37%、57.35%。

人才聚,科技兴,产业落地同样关键。未来科技城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职责就一条:专人专班对接企业,做好贴心服务,解决各种困难。

作为余杭未来科技城第一批入驻企业,微泰医疗器械(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攀竖起了大拇指。他还清晰记得,2011年工作人员带着他在雪地里找厂房的场景。对企业注册流程尚不熟悉的他,在“一对一”的服务指导下,用两天办好了全套工商手续,让公司顺利落户。多年来,公司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保障、企业成长指导等方面得到了余杭的多种支持。

“区里时常询问还有哪些困难,关心企业的发展。”郑攀说。就在去年,微泰医疗成为未来科技城第十五家上市公司,自主研发的“贴敷式胰岛素泵系统”“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等创新型产品性能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如今,余杭启动实施的“大孵化器”规划,贯通“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链条,让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顺畅。此外,创新推出的“人才创业险”,通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让创新创业团队有重整旗鼓的底气。

曾经,余杭除了科技企业多,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较为不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才工作、生活于此,不少将家人也接了过来。

高水平医疗机构的落户,让便捷高效的就医环境不再遥远;优质中小学校的引进和人才子女入学绿色通道的开设,让教育问题迎刃而解;年旅客发送量可达5000万人次以上的杭州西站投入使用,高铁通到了家门口……

“引进人才,让创新创业的活力持续迸发。留住人才,方能让发展势头永不停歇。”余杭未来科技城党工委书记李洁说。

如今,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内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测试区里,多家企业的产品正在进行试验;良渚博物院用上了区内企业灵伴科技研发的智能AR眼镜,实现人机交互,虚实融合;同样选择入驻余杭的强脑科技将脑机接口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帮助孤独症(自闭症)谱系儿童融入社会,还与区残联展开合作,为残疾人安装了智能仿生手……

“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我们将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创新策源工程,不断擦亮‘创新活力之区’金名片。”余杭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