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环时深度】此时为殖民道歉,欧洲打的什么算盘?

2023-01-03 12:56 ​来源:环球时报   ​ 作者:姜宣 姚蒙 青木 潘晓彤 李予澈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60万非洲人像牛一样被荷兰奴隶贩子运到前殖民地苏里南,这段历史是丑陋和痛苦的,也是彻头彻尾的耻辱。”去年12月19日,荷兰首相吕特正式为该国在奴隶贸易中扮演的角色道歉,并承认这是“反人类罪”。时隔一天之后,德国官员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正式归还在“黑暗的殖民时期”掠夺的贝宁王国铜雕时说:“我们偷走这些铜雕是不对的,保留它们也是错误的,早就应该把这些文物归还给它们的家乡。”最近几年,还有丹麦、法国等欧洲国家为昔日的殖民历史进行道歉或归还掠走的文物。人们不禁要问:这背后有什么现实的政治利益和复杂的社会背景?“首先是承认,其次是道歉,最后是补偿。”这是被殖民过的国家民众对殖民国家的基本诉求,他们认为“一个归还赃物的小偷不应该受到赞扬”。因此,当年的老牌殖民者仅仅口头道歉显然是不够的。

欧洲道歉接二连三

据荷兰媒体报道,首相吕特上个月在国家档案馆发表演讲时,先是为该国参与奴隶贸易的历史行为公开致歉。他随后表示,荷兰政府将设立一个2亿欧元的基金,用来帮助解决奴隶制遗留问题并加强相关教育,但不会直接提供赔偿。据报道,敦促国民反思过去的殖民历史也是荷兰政府要认真面对的问题。荷兰青少年对国家在奴隶贸易中的“黑历史”了解有限,2006年荷兰政府才将奴隶制的内容加入学校课本。

对荷兰作出的历史道歉,德国《青年世界报》发表评论认为,荷兰进行的是“没有赔偿的道歉”。因为荷兰首相道歉时没有谈及如何赔偿,德媒还援引苏里南《明星资讯》的评论说:“缺乏庆祝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所必须具备的谦逊和庄严。”

法国《费加罗报》近日就“荷兰为奴隶制道歉是否会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问题专访法国历史学家德福赫德。据这位研究荷兰历史的学者介绍,17世纪曾为海上殖民强国的荷兰,统治过非洲、亚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荷兰在3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拥有印尼这样一个巨大的殖民地,再如被贩卖至美洲的1100万至1200万奴隶中,有5%是荷兰人参与的。德福赫德援引的一项民调显示,49%的荷兰人反对对殖民历史道歉,他们成为“相对多数”,而支持道歉的人只有38%。没有共识正是荷兰政治领导人对相关问题保持谨慎的原因。

谈到为什么荷兰现在选择道歉,德福赫德表示,荷兰1863年7月1日废除奴隶制,但有强制性的10年过渡期,这意味着一些被奴役的人被迫在种植园又劳作了10年。今年荷兰将迎来正式废除奴隶制150周年。

“一些欧洲国家已为其殖民历史道歉。但这些道歉够吗?”欧洲新闻电视台近日在报道荷兰、丹麦、法国、英国和欧洲议会正式承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是“危害人类罪”时发出这样的声音。报道称,1992年,时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 为天主教会在奴隶制中扮演的角色道歉。2018年,丹麦政府向殖民过的加纳道歉。2021年,德国承认对前殖民地纳米比亚的赫雷罗族人和纳马族人犯下“种族灭绝”的罪行。去年2月,荷兰首相就该国上世纪40年代殖民统治印尼时期系统性使用“极端暴力”向印尼人民道歉。去年6月,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对该国曾在刚果(金)的殖民历史表示“最深切的遗憾”,但没有正式道歉。去年12月,德国把20件贝宁王国时期的铜雕交还给尼日利亚,称此举是在改正“错误”,对“黑暗的殖民历史”进行反省。

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奥林匹斯·埃尤博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向尼日利亚归还抢走的文物,再次让人想起奴隶制、征服和殖民主义的残酷历史。埃尤认为:“德国归还贝宁王国铜雕一事绝对不值得庆祝。一个归还赃物的小偷也不应该受到赞扬。这些铜雕揭示了我们非洲人遭受的苦难,但西方国家还没有赎罪。”

道歉背后的几大原因

最近两年,法国也向贝宁、塞内加尔两国归还了部分文物。法国媒体认为这也是法国直面殖民历史的表现。从过去对殖民历史讳莫如深到公开谴责殖民罪行,这反映出法国和西方社会的哪些变化呢?

据《环球时报》驻法国记者观察,首先是社会舆论与心态发生变化。最近两年,法国各电视台和主流报刊对殖民历史的反思有所增加,这与欧美反种族主义浪潮的此起彼伏以及左翼政治力量在政界、学术界日益占据话语权有一定关系。美国“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抗议浪潮给欧洲带来冲击波。2020年,法国国民议会门前的科尔贝雕像被“反仇视黑人行动队”等组织泼红漆。科尔贝是国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大臣,参与过1685年《黑人法典》的起草,被认为是在法国奴隶贸易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始作俑者”。法国前总理、担任“奴隶历史记忆基金会”主席的埃罗也呼吁为国民议会中的“科尔贝厅”和经济部的“科尔贝楼”改名。其次是地缘政治的需要。法国《世界报》去年6月曾刊文称,为了深入对非交往,法国必须摆脱殖民主义者的可疑形象。最后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战后特别是最近十几年大量非洲裔移民进入,法国等欧盟国家也必须对殖民主义问题有重新的认识和表态。

需要强调的是,法国各界在如何认识和评价殖民非洲的历史问题上仍有很大争议。2017年2月,当时还是法国总统候选人的马克龙访问阿尔及利亚,他有关“殖民行动是法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反人类罪”的表态在法国国内引起巨大争议。特别是右翼与极右翼党派反应强烈,认为马克龙的话“抹黑了法国历史”,不配做总统候选人。

这两年还有法国历史学家抱怨,英国与法国的殖民历史被世界过多关注,而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德国等殖民国家关注相对就少了很多。有法律界和政界人士在电视辩论节目中声称,“为昔日的殖民主义历史道歉,本质上也是一种否定历史的做法,是用今天人们的观念去曲解历史”。即使是马克龙,在当上总统后也表示过“共和国不会从它的历史上抹去任何痕迹或名字,不会推倒雕像,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待我们的整个历史和全部记忆”。

“把当年殖民过的国家看成是新的砝码”

卡特娅是德国柏林一家公关公司的经理,该公司的业务也发展到德国曾殖民统治过的非洲国家。卡特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洲殖民国家的反思和赎罪目前看仍是形式多于实际行动,真正作出的赔偿还不多。

卡特娅认为,欧洲殖民国家纷纷道歉的背后,有政治考量也有经济考量。首先是国际大背景的推动,2020年美国掀起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M)抗议活动,也让有过殖民历史的欧洲国家开始反思。其次是俄乌冲突造成能源危机后,欧洲重新认识到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地区的重要性。比如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计划在今年1月底推出的新版“非洲战略”,明确表示要与中国、俄罗斯、土耳其和海湾国家等竞争对手在非洲展开较量。卡特娅说,不仅德国政要频繁访问非洲,她的公关公司在相关国家的业务也大幅增加,总之,“欧洲国家正把当年殖民过的国家看成是一个新的砝码”。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文林看来,欧洲国家为殖民历史道歉不过是为了改善自身形象,但欧洲国家在亚非拉国家进行殖民侵略的历史无法掩盖。如果这些国家始终对历史事实没有正确回应,那么它们就无法得到被殖民国家的真正认可和接纳。殖民主义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已成为“过去式”,原来的殖民主义政策也无益于西方国家的利益。因此,西方国家纷纷谴责殖民主义,表现出对过往历史的清算态度。

田文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洲国家反思殖民历史,实际落脚点还是为了现实利益。对正处在困境中的欧洲而言,它们离不开非洲的能源和市场。

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近几年也要求西班牙为其殖民历史道歉,但遭到拒绝。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西班牙政府以“不能根据以前的行为来判断当代的对错”等说辞为自己开脱,拒绝墨西哥的道歉要求,并认为这些历史问题对今天两国间的外交关系、经贸交流影响有限。

一些研究欧洲种族主义问题的学者认为,欧洲国家承认殖民历史并作出道歉只是迈出“重要的一步”,治愈历史创伤,要做的还有很多,如整个国家和社会就该问题达成共识,采取可行措施对前殖民国家和奴隶制受害者的后代进行经济赔偿、在学校课程中更真实地讲述殖民主义历史等。

非洲要求归还文物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牛津大学及伦敦大学研究教授中国考古与文物的学者李宝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20年8月,大英博物馆将其创始人汉斯·斯隆爵士的半身雕像从特设基座移走,放到了一个展柜中。相关报道说:“其雕像旁辅以他遗赠的部分藏品,皆为奴隶贸易的标志及遗产,以展示斯隆在‘大英帝国的剥削背景下’的收藏。”大英博物馆以此表示斯隆爵士是一个奴隶主,要正视其与殖民主义的联系。据了解,对大英博物馆此举,英国博物馆界高层和公众有的支持,有的则认为“偏激进”,还有人担心历史上的被殖民国家会提出更多赔偿要求。

相关专家认为,归还文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战争和殖民时期劫掠的文物,因年代久远,追索起来难度较大。相比而言,近几十年因被非法盗掘而流失海外的文物,通过相关国家积极追索,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无论是欧洲国家为殖民历史道歉,还是归还部分掠夺的文物,都与昔日被殖民国家的不断努力分不开。埃及文物管理部门的前官员、考古学家扎希·哈瓦斯去年10月在社交网站发出请愿书,呼吁大英博物馆归还罗塞塔石碑等古埃及珍贵文物,因为这些文物是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战争非法掠夺的“战利品”,理应物归原主。截至今年1月2日,网络签名已超过14.2万人,但大英博物馆对归还文物的要求始终没有进行回应。

扎希·哈瓦斯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是时候停止帝国主义行径、停止购买非法文物了”,他正告那些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无权保留它们抢夺或非法交易来的文物。2009年,扎希·哈瓦斯曾要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交还卢克索遗址的5件壁画,在遭到对方回绝后,他下令终止卢浮宫在埃及的考古发掘工作。卢浮宫在压力之下,最终将这些壁画悉数送还。

近年来,非洲国家要求欧洲归还文物、赎罪和赔偿的呼声越来越高。尼日利亚学者埃尤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洲人一开始对此充耳不闻,拒绝赔偿和道歉。1977年尼日利亚举办黑人和非洲文化节时,就向英国政府提出过归还文物的要求,结果被英国政府拒绝。尼日利亚人永远不会忘记1897年的贝宁大屠杀,当时的贝宁王宫被英国侵略者洗劫一空。”他还表示:“如果一个小偷坚持要将他所偷的东西当成自己的财物,你觉得这是正确的吗?非洲国家除了要求赔偿外,还应团结一致,不能再继续做只给西方提供原材料的大陆,而是要重新定义双方的关系。”

尼日利亚艺术家协会主席苏莱曼也表示,“殖民者烧杀抢掠,直到今天,他们的后人家里还摆放着所谓的‘战利品’。我们不仅要求他们道歉,还要求他们说清楚当时杀害的人数。”一些尼日利亚活动人士认为,除了让欧洲归还文物之外,还需要有更多的问责制,比如赔偿非洲国家遭受的损失。苏莱曼表示,英国等殖民过非洲的国家应该用它们从这些文物中赚到的钱为非洲国家建造博物馆。

“欧洲殖民历史对于非洲国家造成的伤害,不是现在象征性地道歉就能够弥补和偿还的。”田文林认为,对欧洲国家的道歉,非洲国家会“听其言观其行”。欧洲国家没有对非洲国家进行实质性、能够真正改善民生的经济赔偿,却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名义,不断在这一地区制造新的人道主义灾难。

【环球时报驻尼日利亚、法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姜宣  姚蒙  青木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潘晓彤  李予澈】

责任编辑:刘有明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60万非洲人像牛一样被荷兰奴隶贩子运到前殖民地苏里南,这段历史是丑陋和痛苦的,也是彻头彻尾的耻辱。”去年12月19日,荷兰首相吕特正式为该国在奴隶贸易中扮演的角色道歉,并承认这是“反人类罪”。时隔一天之后,德国官员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正式归还在“黑暗的殖民时期”掠夺的贝宁王国铜雕时说:“我们偷走这些铜雕是不对的,保留它们也是错误的,早就应该把这些文物归还给它们的家乡。”最近几年,还有丹麦、法国等欧洲国家为昔日的殖民历史进行道歉或归还掠走的文物。人们不禁要问:这背后有什么现实的政治利益和复杂的社会背景?“首先是承认,其次是道歉,最后是补偿。”这是被殖民过的国家民众对殖民国家的基本诉求,他们认为“一个归还赃物的小偷不应该受到赞扬”。因此,当年的老牌殖民者仅仅口头道歉显然是不够的。

欧洲道歉接二连三

据荷兰媒体报道,首相吕特上个月在国家档案馆发表演讲时,先是为该国参与奴隶贸易的历史行为公开致歉。他随后表示,荷兰政府将设立一个2亿欧元的基金,用来帮助解决奴隶制遗留问题并加强相关教育,但不会直接提供赔偿。据报道,敦促国民反思过去的殖民历史也是荷兰政府要认真面对的问题。荷兰青少年对国家在奴隶贸易中的“黑历史”了解有限,2006年荷兰政府才将奴隶制的内容加入学校课本。

对荷兰作出的历史道歉,德国《青年世界报》发表评论认为,荷兰进行的是“没有赔偿的道歉”。因为荷兰首相道歉时没有谈及如何赔偿,德媒还援引苏里南《明星资讯》的评论说:“缺乏庆祝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所必须具备的谦逊和庄严。”

法国《费加罗报》近日就“荷兰为奴隶制道歉是否会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问题专访法国历史学家德福赫德。据这位研究荷兰历史的学者介绍,17世纪曾为海上殖民强国的荷兰,统治过非洲、亚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荷兰在3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拥有印尼这样一个巨大的殖民地,再如被贩卖至美洲的1100万至1200万奴隶中,有5%是荷兰人参与的。德福赫德援引的一项民调显示,49%的荷兰人反对对殖民历史道歉,他们成为“相对多数”,而支持道歉的人只有38%。没有共识正是荷兰政治领导人对相关问题保持谨慎的原因。

谈到为什么荷兰现在选择道歉,德福赫德表示,荷兰1863年7月1日废除奴隶制,但有强制性的10年过渡期,这意味着一些被奴役的人被迫在种植园又劳作了10年。今年荷兰将迎来正式废除奴隶制150周年。

“一些欧洲国家已为其殖民历史道歉。但这些道歉够吗?”欧洲新闻电视台近日在报道荷兰、丹麦、法国、英国和欧洲议会正式承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是“危害人类罪”时发出这样的声音。报道称,1992年,时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 为天主教会在奴隶制中扮演的角色道歉。2018年,丹麦政府向殖民过的加纳道歉。2021年,德国承认对前殖民地纳米比亚的赫雷罗族人和纳马族人犯下“种族灭绝”的罪行。去年2月,荷兰首相就该国上世纪40年代殖民统治印尼时期系统性使用“极端暴力”向印尼人民道歉。去年6月,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对该国曾在刚果(金)的殖民历史表示“最深切的遗憾”,但没有正式道歉。去年12月,德国把20件贝宁王国时期的铜雕交还给尼日利亚,称此举是在改正“错误”,对“黑暗的殖民历史”进行反省。

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奥林匹斯·埃尤博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向尼日利亚归还抢走的文物,再次让人想起奴隶制、征服和殖民主义的残酷历史。埃尤认为:“德国归还贝宁王国铜雕一事绝对不值得庆祝。一个归还赃物的小偷也不应该受到赞扬。这些铜雕揭示了我们非洲人遭受的苦难,但西方国家还没有赎罪。”

道歉背后的几大原因

最近两年,法国也向贝宁、塞内加尔两国归还了部分文物。法国媒体认为这也是法国直面殖民历史的表现。从过去对殖民历史讳莫如深到公开谴责殖民罪行,这反映出法国和西方社会的哪些变化呢?

据《环球时报》驻法国记者观察,首先是社会舆论与心态发生变化。最近两年,法国各电视台和主流报刊对殖民历史的反思有所增加,这与欧美反种族主义浪潮的此起彼伏以及左翼政治力量在政界、学术界日益占据话语权有一定关系。美国“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抗议浪潮给欧洲带来冲击波。2020年,法国国民议会门前的科尔贝雕像被“反仇视黑人行动队”等组织泼红漆。科尔贝是国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大臣,参与过1685年《黑人法典》的起草,被认为是在法国奴隶贸易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始作俑者”。法国前总理、担任“奴隶历史记忆基金会”主席的埃罗也呼吁为国民议会中的“科尔贝厅”和经济部的“科尔贝楼”改名。其次是地缘政治的需要。法国《世界报》去年6月曾刊文称,为了深入对非交往,法国必须摆脱殖民主义者的可疑形象。最后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战后特别是最近十几年大量非洲裔移民进入,法国等欧盟国家也必须对殖民主义问题有重新的认识和表态。

需要强调的是,法国各界在如何认识和评价殖民非洲的历史问题上仍有很大争议。2017年2月,当时还是法国总统候选人的马克龙访问阿尔及利亚,他有关“殖民行动是法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反人类罪”的表态在法国国内引起巨大争议。特别是右翼与极右翼党派反应强烈,认为马克龙的话“抹黑了法国历史”,不配做总统候选人。

这两年还有法国历史学家抱怨,英国与法国的殖民历史被世界过多关注,而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德国等殖民国家关注相对就少了很多。有法律界和政界人士在电视辩论节目中声称,“为昔日的殖民主义历史道歉,本质上也是一种否定历史的做法,是用今天人们的观念去曲解历史”。即使是马克龙,在当上总统后也表示过“共和国不会从它的历史上抹去任何痕迹或名字,不会推倒雕像,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待我们的整个历史和全部记忆”。

“把当年殖民过的国家看成是新的砝码”

卡特娅是德国柏林一家公关公司的经理,该公司的业务也发展到德国曾殖民统治过的非洲国家。卡特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洲殖民国家的反思和赎罪目前看仍是形式多于实际行动,真正作出的赔偿还不多。

卡特娅认为,欧洲殖民国家纷纷道歉的背后,有政治考量也有经济考量。首先是国际大背景的推动,2020年美国掀起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M)抗议活动,也让有过殖民历史的欧洲国家开始反思。其次是俄乌冲突造成能源危机后,欧洲重新认识到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地区的重要性。比如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计划在今年1月底推出的新版“非洲战略”,明确表示要与中国、俄罗斯、土耳其和海湾国家等竞争对手在非洲展开较量。卡特娅说,不仅德国政要频繁访问非洲,她的公关公司在相关国家的业务也大幅增加,总之,“欧洲国家正把当年殖民过的国家看成是一个新的砝码”。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文林看来,欧洲国家为殖民历史道歉不过是为了改善自身形象,但欧洲国家在亚非拉国家进行殖民侵略的历史无法掩盖。如果这些国家始终对历史事实没有正确回应,那么它们就无法得到被殖民国家的真正认可和接纳。殖民主义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已成为“过去式”,原来的殖民主义政策也无益于西方国家的利益。因此,西方国家纷纷谴责殖民主义,表现出对过往历史的清算态度。

田文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洲国家反思殖民历史,实际落脚点还是为了现实利益。对正处在困境中的欧洲而言,它们离不开非洲的能源和市场。

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近几年也要求西班牙为其殖民历史道歉,但遭到拒绝。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西班牙政府以“不能根据以前的行为来判断当代的对错”等说辞为自己开脱,拒绝墨西哥的道歉要求,并认为这些历史问题对今天两国间的外交关系、经贸交流影响有限。

一些研究欧洲种族主义问题的学者认为,欧洲国家承认殖民历史并作出道歉只是迈出“重要的一步”,治愈历史创伤,要做的还有很多,如整个国家和社会就该问题达成共识,采取可行措施对前殖民国家和奴隶制受害者的后代进行经济赔偿、在学校课程中更真实地讲述殖民主义历史等。

非洲要求归还文物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牛津大学及伦敦大学研究教授中国考古与文物的学者李宝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20年8月,大英博物馆将其创始人汉斯·斯隆爵士的半身雕像从特设基座移走,放到了一个展柜中。相关报道说:“其雕像旁辅以他遗赠的部分藏品,皆为奴隶贸易的标志及遗产,以展示斯隆在‘大英帝国的剥削背景下’的收藏。”大英博物馆以此表示斯隆爵士是一个奴隶主,要正视其与殖民主义的联系。据了解,对大英博物馆此举,英国博物馆界高层和公众有的支持,有的则认为“偏激进”,还有人担心历史上的被殖民国家会提出更多赔偿要求。

相关专家认为,归还文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战争和殖民时期劫掠的文物,因年代久远,追索起来难度较大。相比而言,近几十年因被非法盗掘而流失海外的文物,通过相关国家积极追索,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无论是欧洲国家为殖民历史道歉,还是归还部分掠夺的文物,都与昔日被殖民国家的不断努力分不开。埃及文物管理部门的前官员、考古学家扎希·哈瓦斯去年10月在社交网站发出请愿书,呼吁大英博物馆归还罗塞塔石碑等古埃及珍贵文物,因为这些文物是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战争非法掠夺的“战利品”,理应物归原主。截至今年1月2日,网络签名已超过14.2万人,但大英博物馆对归还文物的要求始终没有进行回应。

扎希·哈瓦斯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是时候停止帝国主义行径、停止购买非法文物了”,他正告那些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无权保留它们抢夺或非法交易来的文物。2009年,扎希·哈瓦斯曾要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交还卢克索遗址的5件壁画,在遭到对方回绝后,他下令终止卢浮宫在埃及的考古发掘工作。卢浮宫在压力之下,最终将这些壁画悉数送还。

近年来,非洲国家要求欧洲归还文物、赎罪和赔偿的呼声越来越高。尼日利亚学者埃尤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洲人一开始对此充耳不闻,拒绝赔偿和道歉。1977年尼日利亚举办黑人和非洲文化节时,就向英国政府提出过归还文物的要求,结果被英国政府拒绝。尼日利亚人永远不会忘记1897年的贝宁大屠杀,当时的贝宁王宫被英国侵略者洗劫一空。”他还表示:“如果一个小偷坚持要将他所偷的东西当成自己的财物,你觉得这是正确的吗?非洲国家除了要求赔偿外,还应团结一致,不能再继续做只给西方提供原材料的大陆,而是要重新定义双方的关系。”

尼日利亚艺术家协会主席苏莱曼也表示,“殖民者烧杀抢掠,直到今天,他们的后人家里还摆放着所谓的‘战利品’。我们不仅要求他们道歉,还要求他们说清楚当时杀害的人数。”一些尼日利亚活动人士认为,除了让欧洲归还文物之外,还需要有更多的问责制,比如赔偿非洲国家遭受的损失。苏莱曼表示,英国等殖民过非洲的国家应该用它们从这些文物中赚到的钱为非洲国家建造博物馆。

“欧洲殖民历史对于非洲国家造成的伤害,不是现在象征性地道歉就能够弥补和偿还的。”田文林认为,对欧洲国家的道歉,非洲国家会“听其言观其行”。欧洲国家没有对非洲国家进行实质性、能够真正改善民生的经济赔偿,却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名义,不断在这一地区制造新的人道主义灾难。

【环球时报驻尼日利亚、法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姜宣  姚蒙  青木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潘晓彤  李予澈】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