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内蒙古严防死守耕地红线

2023-01-04 11:32 内蒙古日报  

“政府带着我们搞‘坡改梯’,把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相比往年,2022年增收了1万多元。”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大新井村的常玉英笑着说,“这都是耕地保护政策好啊,今后我们种田更有信心了!”

耕地是千千万万个“常玉英”的饭碗田,更是希望田。

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近年来,内蒙古有效统筹耕地保护工作各种力量和资源,有序规范各级耕地保护工作行为,耕地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土地利用结构得到较好改善,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内蒙古现有耕地面积1.72亿亩,耕地总量位列全国第二。目前,内蒙古已成为国家耕地保有量任务过亿亩的5个省区之一,每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当盛夏时节,走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西乐村的村路上向田间瞭望,成方连片的农田碧波荡漾,生机盎然。

巴彦淖尔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有永久基本农田1089.5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0%。

提高土地“含金量”,为丰收培植沃土。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不断加大耕地质量提升相关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大力推进盐碱地改良及土壤质量提升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及绿色防控技术、农业大数据平台等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耕地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19年至2022年,巴彦淖尔市农牧系统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32万亩;截至目前,高质量完成盐碱化耕地改良20万亩。

“通过近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盐碱化耕地改良项目实施,农田实现灌排配套、农田旱能灌、涝能排,在节水、增地、增产、增效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耕地质量、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平均耕地质量等级逐年提升。”巴彦淖尔市农牧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22年,巴彦淖尔市粮食产量达到58.2亿斤,粮仓五谷丰盈。

“要切实承担起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2022年4月,通辽市各级政府逐层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

作为内蒙古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通辽市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强化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同时,通过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约束,统筹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以第三次国土调查等为基数、底图,合理确定耕地保护任务,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应划尽划。据介绍,通辽市耕地面积3220万亩,“三区三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617万亩。夯基础、保面积、提产能,2022年通辽市粮食产量达到186.75亿斤。

稻飘香、黍金黄、谷满仓……2022年,内蒙古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780.1亿斤,实现“十九连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内蒙古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粮食丰收夯实“耕”基。

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促进形成了政策健全、保护有力、执行顺畅、管理高效的耕地保护监督体系。

不断健全和完善耕地保护责任制度体系,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4级政府每年初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实行党政同责,逐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层层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落实到村、组、户、个人。

按照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分解下达盟市、旗县、乡镇,并落地上图,做到了“数、图、线”一致。

通过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3386万亩,确保了自治区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内蒙古紧跟国家步伐。“接下来,我区将继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工作。在保护好耕地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耕地质量提升上发力,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事实上,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提高了耕地质量和产能,其本身也是生态建设。”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记者 阿妮尔)

责任编辑:姚亚兵

“政府带着我们搞‘坡改梯’,把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相比往年,2022年增收了1万多元。”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大新井村的常玉英笑着说,“这都是耕地保护政策好啊,今后我们种田更有信心了!”

耕地是千千万万个“常玉英”的饭碗田,更是希望田。

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近年来,内蒙古有效统筹耕地保护工作各种力量和资源,有序规范各级耕地保护工作行为,耕地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土地利用结构得到较好改善,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内蒙古现有耕地面积1.72亿亩,耕地总量位列全国第二。目前,内蒙古已成为国家耕地保有量任务过亿亩的5个省区之一,每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当盛夏时节,走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西乐村的村路上向田间瞭望,成方连片的农田碧波荡漾,生机盎然。

巴彦淖尔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有永久基本农田1089.5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0%。

提高土地“含金量”,为丰收培植沃土。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不断加大耕地质量提升相关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大力推进盐碱地改良及土壤质量提升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及绿色防控技术、农业大数据平台等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耕地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19年至2022年,巴彦淖尔市农牧系统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32万亩;截至目前,高质量完成盐碱化耕地改良20万亩。

“通过近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盐碱化耕地改良项目实施,农田实现灌排配套、农田旱能灌、涝能排,在节水、增地、增产、增效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耕地质量、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平均耕地质量等级逐年提升。”巴彦淖尔市农牧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22年,巴彦淖尔市粮食产量达到58.2亿斤,粮仓五谷丰盈。

“要切实承担起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2022年4月,通辽市各级政府逐层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

作为内蒙古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通辽市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强化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同时,通过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约束,统筹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以第三次国土调查等为基数、底图,合理确定耕地保护任务,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应划尽划。据介绍,通辽市耕地面积3220万亩,“三区三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617万亩。夯基础、保面积、提产能,2022年通辽市粮食产量达到186.75亿斤。

稻飘香、黍金黄、谷满仓……2022年,内蒙古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780.1亿斤,实现“十九连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内蒙古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粮食丰收夯实“耕”基。

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促进形成了政策健全、保护有力、执行顺畅、管理高效的耕地保护监督体系。

不断健全和完善耕地保护责任制度体系,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4级政府每年初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实行党政同责,逐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层层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落实到村、组、户、个人。

按照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分解下达盟市、旗县、乡镇,并落地上图,做到了“数、图、线”一致。

通过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3386万亩,确保了自治区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内蒙古紧跟国家步伐。“接下来,我区将继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工作。在保护好耕地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耕地质量提升上发力,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事实上,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提高了耕地质量和产能,其本身也是生态建设。”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记者 阿妮尔)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