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打好毕业生就业“组合拳”

2023-01-04 12:51 草原全媒  

115年前,归绥师范学堂成立。历经更名、改建、合并,发展至今,现已成为拥有15000余名全日制在校生的综合性高职院校,是呼和浩特市直属的唯一一所综合类高等院校,也是自治区“双高校”“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近年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在教学科研、招生就业、校企合作、中外办学等各方面取得了诸多耀眼成绩:每年招生计划完成率均在99.5%,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与14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与白俄罗斯开展合作办学;积极服务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助力乡村振兴……这一切,都源于当初定下的目标:实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遵循着这个目标,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职业教育大会精神,逐条落实教育部和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开拓就业创业岗位,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和国家电网蒙东公司签约。

“生命线”延续绵长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学院就业工作三级包联制度,做到制度保障、目标明确、重点推进、环环相扣、落实到人。

好政策落实好,成绩自然不菲:2022 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创历史新高。

2022 届毕业生总人数 4365 人,是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未雨绸缪,从2022年 1 月开始,学院就每月召开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从5月份开始,改为每周一次。与此同时,按照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的相关工作要求,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系部领导和专任教师齐上阵,“访企拓岗”数量超过120家,为学生提供了优质充足的就业岗位。2021年10到2022年6月,学院共组织开展130场次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参会毕业生28143人次,参会企业1763家,提供就业岗位18825个。

全员联动促就业。呼和浩特职业学院2022届毕业生总人数 4365 人,截至2022 年 9 月 1 日,共实现就业 4248 人,就业率有很大提高。

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签约仪式。

离梦想更近的地方

学院抓好平台建设,家校协同促就业。

在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上,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狠下功夫,努力打造高质量创新创业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均到位,在校内搭建学生创业实习平台,如京东超市、快递驿站,将校内商铺与大学生创业实习有机结合,最大限度提供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毕业生择业观教育、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贯穿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家校协同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意识;加大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和指导力度,指定专人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发放求职创业补贴每年100余万元。针对一些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等问题,学院进一步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确立切合实际的就业期望。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与国网蒙东电力合作的《深化“引企入校”改革为乡村振兴充电赋能》案例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国典型案例。

让更多学生实现“入校即入职”

2022年3月23日,由教育部举办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征集活动中,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与国网蒙东电力合作的《深化“引企入校”改革为乡村振兴充电赋能》案例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国典型案例。

如何让学生实现“入校即入职”?这是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一直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学院积极开拓校企合作新路径、新模式,主动融合核心教育资源。在学院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带动下,积极对接自治区重点产业和行业企业,深化与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呼和浩特铁路局、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扩大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培养规模,深化产教融合,让更多学生实现“入校即入职”。

截至目前,学院与140多家企业达到合作,通过“共享共赢”的合作方式,充分利用校企资源,实现了学院里有企业的车间,企业里有学院的教室。同时,加大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将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对口率、与重点产业契合度、历年招生计划完成情况等作为招生计划分配、新专业设置的主要衡量指标。

2020级供用电技术(电气二次)班荣获2021—2022学年度自治区级“优秀班集体”称号。

下一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将紧盯“十四五”期间自治区重点产业和呼和浩特市六大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布局,紧密对接区域重点特色产业布局调整、产业升级和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完善专业预警调控机制,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主动对接企业,收集就业市场需求信息,完善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服务质量。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张璐

责任编辑:宝华

115年前,归绥师范学堂成立。历经更名、改建、合并,发展至今,现已成为拥有15000余名全日制在校生的综合性高职院校,是呼和浩特市直属的唯一一所综合类高等院校,也是自治区“双高校”“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近年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在教学科研、招生就业、校企合作、中外办学等各方面取得了诸多耀眼成绩:每年招生计划完成率均在99.5%,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与14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与白俄罗斯开展合作办学;积极服务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助力乡村振兴……这一切,都源于当初定下的目标:实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遵循着这个目标,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职业教育大会精神,逐条落实教育部和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开拓就业创业岗位,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和国家电网蒙东公司签约。

“生命线”延续绵长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学院就业工作三级包联制度,做到制度保障、目标明确、重点推进、环环相扣、落实到人。

好政策落实好,成绩自然不菲:2022 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创历史新高。

2022 届毕业生总人数 4365 人,是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未雨绸缪,从2022年 1 月开始,学院就每月召开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从5月份开始,改为每周一次。与此同时,按照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的相关工作要求,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系部领导和专任教师齐上阵,“访企拓岗”数量超过120家,为学生提供了优质充足的就业岗位。2021年10到2022年6月,学院共组织开展130场次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参会毕业生28143人次,参会企业1763家,提供就业岗位18825个。

全员联动促就业。呼和浩特职业学院2022届毕业生总人数 4365 人,截至2022 年 9 月 1 日,共实现就业 4248 人,就业率有很大提高。

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签约仪式。

离梦想更近的地方

学院抓好平台建设,家校协同促就业。

在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上,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狠下功夫,努力打造高质量创新创业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均到位,在校内搭建学生创业实习平台,如京东超市、快递驿站,将校内商铺与大学生创业实习有机结合,最大限度提供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毕业生择业观教育、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贯穿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家校协同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意识;加大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和指导力度,指定专人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发放求职创业补贴每年100余万元。针对一些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等问题,学院进一步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确立切合实际的就业期望。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与国网蒙东电力合作的《深化“引企入校”改革为乡村振兴充电赋能》案例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国典型案例。

让更多学生实现“入校即入职”

2022年3月23日,由教育部举办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征集活动中,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与国网蒙东电力合作的《深化“引企入校”改革为乡村振兴充电赋能》案例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国典型案例。

如何让学生实现“入校即入职”?这是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一直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学院积极开拓校企合作新路径、新模式,主动融合核心教育资源。在学院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带动下,积极对接自治区重点产业和行业企业,深化与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呼和浩特铁路局、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扩大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培养规模,深化产教融合,让更多学生实现“入校即入职”。

截至目前,学院与140多家企业达到合作,通过“共享共赢”的合作方式,充分利用校企资源,实现了学院里有企业的车间,企业里有学院的教室。同时,加大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将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对口率、与重点产业契合度、历年招生计划完成情况等作为招生计划分配、新专业设置的主要衡量指标。

2020级供用电技术(电气二次)班荣获2021—2022学年度自治区级“优秀班集体”称号。

下一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将紧盯“十四五”期间自治区重点产业和呼和浩特市六大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布局,紧密对接区域重点特色产业布局调整、产业升级和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完善专业预警调控机制,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主动对接企业,收集就业市场需求信息,完善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服务质量。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张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