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鄂伦春自治旗:产业之花在黑土地上绽放

2023-01-12 11:02 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12日电(李倩 王春莺)“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位于祖国东北边疆。被誉为“黄金土壤”的黑土地不仅使这里树种丰富、森林茂密,也使这里的农作物品质胜于其他产区。

鄂伦春自治旗京蒙协作乡村振兴产业园鸟瞰图。新华网发

《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签订四年来,一项项好政策一批批好项目纷纷落地。鄂伦春自治旗从产业、政策、治理三方面入手,找准工作着力点,做好产业发展衔接,落实政策机制衔接,一场推进农牧业产业发展的号角在鄂伦春自治旗吹响。在北京干部与当地干部群众协同努力下,三朵产业之花在鄂伦春这片黑土地上绽放。

紫苏产业迈向高精尖

紫苏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药典里对紫苏籽、紫苏果、紫苏叶都有相应记载,这种药食两用的植物有“陆地深海鱼油”之称。近几年,紫苏种植在鄂伦春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农民投身其中。

当地紫苏加工企业负责人范玲玲以京蒙协作为契机开始创业,逐渐发展壮大紫苏深加工产业。范玲玲介绍,紫苏籽油在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市场也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在她的接触范围里,仅上海一家食品企业每月就有五十到八十吨的固定需求量。

从2021年开始,鄂伦春自治旗充分挖掘紫苏产业的多功能性,延长紫苏产业链条向二、三产业拓展。

鄂伦春自治旗副旗长马艾飞介绍,鄂伦春自治旗正努力打造“中国紫苏之都”。2022年鄂伦春自治旗投入6245万元实施紫苏研发和深加工项目,其中使用京蒙协作资金4000余万元,新建七条生产线将紫苏根、叶、籽全部利用起来,生产工艺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精细加工。从最初的紫苏籽、紫苏油销售向集紫苏繁育、加工、种植、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企业延伸。

2022年鄂伦春紫苏种植面积为10万亩,计划在5年内种植采籽、采叶紫苏面积达到20万亩。北京市挂职干部协调中国林科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及中药材产业技术顾问组专家、旗龙头企业、乡土人才组建技术服务团队,为紫苏种植保驾护航。

食用菌产业提升造血功能

京蒙协作对联结农民紧密、带动实效好的食用菌产业给予优先支持。2018年,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的孙桂春接过政府递来的橄榄枝,出任食用菌棒厂厂长。

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食用菌喜获丰收。新华网发

孙桂春介绍,京蒙协作后,鄂伦春自治旗的食用菌行业变化很大。一开始他做的规模比较小,厂房、基础设备、机器相对落后。“以前一个月产量3万袋,现在产能突飞猛进,达到日产3万袋。”他说。

在食用菌需求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在逐步提升,这里的食用菌产业已经由传统的食物和原料供应向二、三产业拓展。2018年,京蒙协作投入项目资金1400万新建食用菌加工厂。现在,这里不仅能消化2000万吨当地食用菌,还增加了果蔬脆等多条生产线。

鄂伦春自治旗的京蒙协作产业项目全部采用合作经营方式,即由鄂伦春旗动用京蒙协作资金,或独资或与乡村振兴资金结合投放相关项目,固定资产所有权归政府,运营公司或合作方是承租方。每个承包项目必须拿出项目投资的5%以上每年反哺当地政府,由政府作为专项资金,用于脱贫村、脱贫人口的发展和公益岗位等方面的支出,既解决了地方税收与劳务用工,京蒙资金也得到循环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根本保障。

如今,食用菌“闭合式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鄂伦春旗已形成,食用菌产业集中在乌鲁布铁镇、大杨树镇、宜里镇和诺敏镇。截至目前,累计投入京蒙协作资金3145万元,建立3个菌包厂、9个食用菌基地和一个食用菌深加工厂。

  中草药产业向“三产融合”发展

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鄂伦春自治旗发展中草药资源和生态优势更加凸显,据不完全统计,鄂伦春现有道地药材300余种。

平贝母种植基地。新华网发(侯玉鹏 摄)

吸引高端市场经营主体是中草药产业壮大的基础。在挂职干部的多次积极协调争取下,呼伦贝尔金硕科技有限公司与鄂伦春旗签订合作协议,项目投资总额6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4.5亿元,政府配套资金1.5亿元。协议约定,呼伦贝尔金硕科技有限公司在鄂伦春当地要打通中草药种植、加工、销售、仓储物流、新产品研发销售全环节。

在北京市西城区协调下,2022年7月7日,国家地质调查局沈阳第三地质局工作组来到鄂伦春,在鄂伦春自治旗10个乡镇 82个行政村采样采点,根据鄂伦春地质、土壤、气候、植被、日照、水源因素,筛选出适合于中草药种植的地块,采用科技测量优化中药材种植结构。北京市西城区还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立相关机构,为鄂伦春旗提升中草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

中国农业大学基于鄂伦春的实际需要,决定在当地建起教授级的乡村振兴类工作站,围绕主产大豆、紫苏、食用菌、中草药进行进一步研究,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智力及技术支持。

自京蒙协作在鄂伦春自治旗推开以后,北京市西城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理念的注入,让鄂伦春这个离北京1800公里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服务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朱国义

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12日电(李倩 王春莺)“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位于祖国东北边疆。被誉为“黄金土壤”的黑土地不仅使这里树种丰富、森林茂密,也使这里的农作物品质胜于其他产区。

鄂伦春自治旗京蒙协作乡村振兴产业园鸟瞰图。新华网发

《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签订四年来,一项项好政策一批批好项目纷纷落地。鄂伦春自治旗从产业、政策、治理三方面入手,找准工作着力点,做好产业发展衔接,落实政策机制衔接,一场推进农牧业产业发展的号角在鄂伦春自治旗吹响。在北京干部与当地干部群众协同努力下,三朵产业之花在鄂伦春这片黑土地上绽放。

紫苏产业迈向高精尖

紫苏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药典里对紫苏籽、紫苏果、紫苏叶都有相应记载,这种药食两用的植物有“陆地深海鱼油”之称。近几年,紫苏种植在鄂伦春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农民投身其中。

当地紫苏加工企业负责人范玲玲以京蒙协作为契机开始创业,逐渐发展壮大紫苏深加工产业。范玲玲介绍,紫苏籽油在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市场也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在她的接触范围里,仅上海一家食品企业每月就有五十到八十吨的固定需求量。

从2021年开始,鄂伦春自治旗充分挖掘紫苏产业的多功能性,延长紫苏产业链条向二、三产业拓展。

鄂伦春自治旗副旗长马艾飞介绍,鄂伦春自治旗正努力打造“中国紫苏之都”。2022年鄂伦春自治旗投入6245万元实施紫苏研发和深加工项目,其中使用京蒙协作资金4000余万元,新建七条生产线将紫苏根、叶、籽全部利用起来,生产工艺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精细加工。从最初的紫苏籽、紫苏油销售向集紫苏繁育、加工、种植、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企业延伸。

2022年鄂伦春紫苏种植面积为10万亩,计划在5年内种植采籽、采叶紫苏面积达到20万亩。北京市挂职干部协调中国林科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及中药材产业技术顾问组专家、旗龙头企业、乡土人才组建技术服务团队,为紫苏种植保驾护航。

食用菌产业提升造血功能

京蒙协作对联结农民紧密、带动实效好的食用菌产业给予优先支持。2018年,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的孙桂春接过政府递来的橄榄枝,出任食用菌棒厂厂长。

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食用菌喜获丰收。新华网发

孙桂春介绍,京蒙协作后,鄂伦春自治旗的食用菌行业变化很大。一开始他做的规模比较小,厂房、基础设备、机器相对落后。“以前一个月产量3万袋,现在产能突飞猛进,达到日产3万袋。”他说。

在食用菌需求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在逐步提升,这里的食用菌产业已经由传统的食物和原料供应向二、三产业拓展。2018年,京蒙协作投入项目资金1400万新建食用菌加工厂。现在,这里不仅能消化2000万吨当地食用菌,还增加了果蔬脆等多条生产线。

鄂伦春自治旗的京蒙协作产业项目全部采用合作经营方式,即由鄂伦春旗动用京蒙协作资金,或独资或与乡村振兴资金结合投放相关项目,固定资产所有权归政府,运营公司或合作方是承租方。每个承包项目必须拿出项目投资的5%以上每年反哺当地政府,由政府作为专项资金,用于脱贫村、脱贫人口的发展和公益岗位等方面的支出,既解决了地方税收与劳务用工,京蒙资金也得到循环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根本保障。

如今,食用菌“闭合式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鄂伦春旗已形成,食用菌产业集中在乌鲁布铁镇、大杨树镇、宜里镇和诺敏镇。截至目前,累计投入京蒙协作资金3145万元,建立3个菌包厂、9个食用菌基地和一个食用菌深加工厂。

  中草药产业向“三产融合”发展

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鄂伦春自治旗发展中草药资源和生态优势更加凸显,据不完全统计,鄂伦春现有道地药材300余种。

平贝母种植基地。新华网发(侯玉鹏 摄)

吸引高端市场经营主体是中草药产业壮大的基础。在挂职干部的多次积极协调争取下,呼伦贝尔金硕科技有限公司与鄂伦春旗签订合作协议,项目投资总额6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4.5亿元,政府配套资金1.5亿元。协议约定,呼伦贝尔金硕科技有限公司在鄂伦春当地要打通中草药种植、加工、销售、仓储物流、新产品研发销售全环节。

在北京市西城区协调下,2022年7月7日,国家地质调查局沈阳第三地质局工作组来到鄂伦春,在鄂伦春自治旗10个乡镇 82个行政村采样采点,根据鄂伦春地质、土壤、气候、植被、日照、水源因素,筛选出适合于中草药种植的地块,采用科技测量优化中药材种植结构。北京市西城区还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立相关机构,为鄂伦春旗提升中草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

中国农业大学基于鄂伦春的实际需要,决定在当地建起教授级的乡村振兴类工作站,围绕主产大豆、紫苏、食用菌、中草药进行进一步研究,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智力及技术支持。

自京蒙协作在鄂伦春自治旗推开以后,北京市西城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理念的注入,让鄂伦春这个离北京1800公里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服务全面提升。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