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文物会说话⑪|定格猛虎与野猪缠斗场面,这枚虎豕咬斗纹金带饰牌为什么珍贵?

2024-04-17 20:50 ​ 草原全媒  

我是一枚草原游牧贵族使用的皮质腰带上的金饰牌,用于彰显尊贵的社会地位和巨大权力。我整体略呈长方形,周边饰一周绳索纹,正面图案为浅浮雕的猛虎与野猪缠绕咬斗的场面,猛虎在下,野猪在上,生动定格搏斗翻滚时的精彩瞬间。另外,我的背面还包含这战国时期的度量制度、书法、金属铸造技术以及早期北方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文化交往等方面的诸多信息,可谓弥足珍贵。

——来自虎豕咬斗纹金带饰牌的自白

名称:虎豕(shǐ)咬斗纹金带饰牌

年代: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尺寸:长13厘米、宽10厘米、厚0.3厘米,重291.5克

出土地:1979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沟畔2号墓出土

收藏单位: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藏

文物详解

1979年,这款金饰牌出土于今鄂尔多斯准格尔旗西沟畔墓地,为战国晚期作品,据考证,这是皮质腰带上的装饰,而带有这种饰牌的腰带在古代是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的。古代中原民族传统的腰带,质地多为布或丝且没有带钩带扣,随着民族交往融合,使用皮带和带扣饰品的地域越来越广泛。时至隋唐,腰带已是正式官服的标配,腰带上的饰品也体现不同等级身份。

这种反映草原生态生活场景的动物纹腰饰牌,多见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5世纪,是欧亚大草原地区最具特色的器物之一,野猪在古代的草原上也属于猛兽,当时的游牧民族活动范围较广,西至叶尼塞河流域,东至中国北方草原,在这片广阔的空间发现相应题材,创作出了虎豕相斗的纹饰。

根据饰牌的造型、规格及同墓葬中其他金银制品推测,虎豕咬斗纹金饰牌的使用者,应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草原游牧贵族,此物用作腰带构件系在腰间正中,彰显其尊贵的社会地位和巨大权力。

在饰牌背面錾刻有规整的文字,这表现了强烈的中原文化特征。

首先是“产品溯源”,上沿的“故寺豕(shǐ)虎三”,“故寺”指制作这件金饰的地方,“豕虎”指纹饰,“三”是编号。

第二是“品控”,右侧的“一斤二两廿朱少半”,以秦衡制换算到今天的质量单位,约为300克,实测金饰牌重量也印证了这个结果,铭文的书写风格与秦文字非常相似,由此可以判断,金饰牌或与秦国关系密切,或者就是在秦地制造。

该饰牌造型生动,其所塑造的后肢翻转的浪漫主义风格,堪称草原艺术的上乘之作。后肢翻转的造型,实际上仍是取材于动物搏斗翻滚时的精彩瞬间,是现实生活的高度再现和夸张,因此这种看起来似乎不合常规的姿态,恰恰是艺术变现的升华。另外,该饰牌还包含这战国时期的度量制度、书法、金属铸造技术以及早期北方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文化交往等方面的诸多信息,可谓弥足珍贵。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官网  内蒙古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李元

我是一枚草原游牧贵族使用的皮质腰带上的金饰牌,用于彰显尊贵的社会地位和巨大权力。我整体略呈长方形,周边饰一周绳索纹,正面图案为浅浮雕的猛虎与野猪缠绕咬斗的场面,猛虎在下,野猪在上,生动定格搏斗翻滚时的精彩瞬间。另外,我的背面还包含这战国时期的度量制度、书法、金属铸造技术以及早期北方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文化交往等方面的诸多信息,可谓弥足珍贵。

——来自虎豕咬斗纹金带饰牌的自白

名称:虎豕(shǐ)咬斗纹金带饰牌

年代: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尺寸:长13厘米、宽10厘米、厚0.3厘米,重291.5克

出土地:1979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沟畔2号墓出土

收藏单位: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藏

文物详解

1979年,这款金饰牌出土于今鄂尔多斯准格尔旗西沟畔墓地,为战国晚期作品,据考证,这是皮质腰带上的装饰,而带有这种饰牌的腰带在古代是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的。古代中原民族传统的腰带,质地多为布或丝且没有带钩带扣,随着民族交往融合,使用皮带和带扣饰品的地域越来越广泛。时至隋唐,腰带已是正式官服的标配,腰带上的饰品也体现不同等级身份。

这种反映草原生态生活场景的动物纹腰饰牌,多见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5世纪,是欧亚大草原地区最具特色的器物之一,野猪在古代的草原上也属于猛兽,当时的游牧民族活动范围较广,西至叶尼塞河流域,东至中国北方草原,在这片广阔的空间发现相应题材,创作出了虎豕相斗的纹饰。

根据饰牌的造型、规格及同墓葬中其他金银制品推测,虎豕咬斗纹金饰牌的使用者,应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草原游牧贵族,此物用作腰带构件系在腰间正中,彰显其尊贵的社会地位和巨大权力。

在饰牌背面錾刻有规整的文字,这表现了强烈的中原文化特征。

首先是“产品溯源”,上沿的“故寺豕(shǐ)虎三”,“故寺”指制作这件金饰的地方,“豕虎”指纹饰,“三”是编号。

第二是“品控”,右侧的“一斤二两廿朱少半”,以秦衡制换算到今天的质量单位,约为300克,实测金饰牌重量也印证了这个结果,铭文的书写风格与秦文字非常相似,由此可以判断,金饰牌或与秦国关系密切,或者就是在秦地制造。

该饰牌造型生动,其所塑造的后肢翻转的浪漫主义风格,堪称草原艺术的上乘之作。后肢翻转的造型,实际上仍是取材于动物搏斗翻滚时的精彩瞬间,是现实生活的高度再现和夸张,因此这种看起来似乎不合常规的姿态,恰恰是艺术变现的升华。另外,该饰牌还包含这战国时期的度量制度、书法、金属铸造技术以及早期北方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文化交往等方面的诸多信息,可谓弥足珍贵。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官网  内蒙古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