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宁城县:十万绣花女“绣”出新生活

2020-10-23 10:16 宁城融媒体中心  

内蒙古手工刺绣大师于和平。

在乡村,刺绣是许多居家女性的最爱,赤峰市宁城县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巧借自治区非遗产品契丹御绣发力,让无数留守妇女走上致富之路。

绣女白玉杰和她的契丹御绣作品《阴山七骑图》。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的日趋向好,宅家静绣的宁城县御绣轩手工制品有限公司绣女白玉杰的作品辽代壁画,《阴山七骑图》也顺利竣工。这幅1.30米x0.60米的巨幅绣品,白玉杰从去年四月份动工,断断续续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作品刚刚封针,就被市级博物馆订购收藏。

契丹御绣作品《阴山七骑图》。

据悉,仅疫情期间,宁城县一批留守妇女就居家创作绣品近百幅,实现经济效益五万多元。正如白玉杰所说,在宁城,许多居家或留守女性就是凭借着契丹御秀的平台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也找到了致富的新途径。

“我从小长这么大,因身体有病,从来没为母亲做过什么,我的第一幅作品就献给了我的母亲。”面对记者的镜头,天义镇天北村贫困妇女刘国珍开心的笑了。

刘国珍和于和平在交流刺绣技艺。

因为有软骨病症,刘国珍不能干重活,日常里只能看看小卖铺,全靠丈夫打工挣一点微薄工资,日子过的紧紧巴巴。2015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她来到宁城契丹御绣轩公司参加刺绣培训,在契丹御绣传承人于和平的帮扶下,她很快掌握了一技之长。如今她已有多幅作品问世,绣品《五子登科》被送到自治区参加残疾人作品大赛,一举中的,展出后就被人抢购买走,这回她又绣了一幅,她说,说什么也不能卖了,要留给将来上大学的儿子。

刘国珍和她的契丹御绣绣品《五子登科》。

在宁城御绣轩公司,和刘国珍一样凭借契丹御秀的平台,在绣精品的同时,也绣出自己“精品”生活的大有人在。

天义镇铁西街道的一位学员开始来到御绣轩公司学习刺绣时,因为心理障碍,在学习刺绣时经常出现精神烦躁,于和平就在耐心辅导的同时,积极进行鼓励疏导,增强这位学员的信心。当这位学员看到自己的作品不断问世并得到认可,精神逐渐振作起来,直到今天没再犯过病,而且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

于和平对学员进行培训。

家住大明镇栅栏村4组的贫困妇女于凤贤因身体有类风湿病,家庭特别困难,来御绣轩公司学习时连中午饭都舍不得买着吃,于和平看到这种情况,主动帮她买饭,免费培训她学习刺绣技术,于凤贤出徒后绣的第一幅作品本来做的不太合格,公司为鼓励她继续刺绣,回收了她的作品,还多付给她工钱,于凤贤从刺绣中受益,真正走上了“手拉手”致富的路子。如今,于凤贤靠着自己的手艺和丈夫在县城企业打工的收入,供养着已经考上大学的儿子,日子过得非常美满。

于凤贤与儿子在一起。

拿出“传家宝”,“绣”出新生活。契丹御秀是内蒙古手工刺绣大师于和平的家族传承手艺,目前已经列为自治区非遗产品。

在宁城,这项技术在御绣轩公司下乡传授、组织学员“手拉手”、结对帮扶等方式培训下,通过无数农家女之手已经遍地开花,也成为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截止目前,御绣轩公司培训失业人员、农村妇女和残疾人达12.5万余人次,其中技术精湛绣娘达400余人,实现直接和间接效益达5亿多元,御绣轩公司在2019年实现产值2千万元。

小城子镇柳树营子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是有名的绣花村,83岁的王贤老人就是村庄里的第一代绣女。

小城子镇柳树营子村第一代契丹御绣绣女王贤。

循着绣女的足迹,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产品契丹御绣作品已经走出村庄,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于和平下乡入户进行培训指导。

绣娘。

凭借契丹御绣的平台,在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通过御绣轩“公司+培训基地+农户”、以一人带多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带动,全镇许多村已初步形成了“家家有作坊,户户搞刺绣”的民族工艺品生产格局。

绣娘。

从2008年御绣轩公司成立,经过12年的发展,契丹御秀已经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加工、定做、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手工刺绣工艺品企业。2016年以来,契丹御秀先后在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签约订单1.6亿元,2019年成为自治区参加深圳文博会“签单王”。一大批契丹御秀产品经农家女之手,已经绣出国门,绣上世界大舞台。(作者: 王海强 温芳芳 项晓晖)

责任编辑:吴莹

内蒙古手工刺绣大师于和平。

在乡村,刺绣是许多居家女性的最爱,赤峰市宁城县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巧借自治区非遗产品契丹御绣发力,让无数留守妇女走上致富之路。

绣女白玉杰和她的契丹御绣作品《阴山七骑图》。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的日趋向好,宅家静绣的宁城县御绣轩手工制品有限公司绣女白玉杰的作品辽代壁画,《阴山七骑图》也顺利竣工。这幅1.30米x0.60米的巨幅绣品,白玉杰从去年四月份动工,断断续续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作品刚刚封针,就被市级博物馆订购收藏。

契丹御绣作品《阴山七骑图》。

据悉,仅疫情期间,宁城县一批留守妇女就居家创作绣品近百幅,实现经济效益五万多元。正如白玉杰所说,在宁城,许多居家或留守女性就是凭借着契丹御秀的平台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也找到了致富的新途径。

“我从小长这么大,因身体有病,从来没为母亲做过什么,我的第一幅作品就献给了我的母亲。”面对记者的镜头,天义镇天北村贫困妇女刘国珍开心的笑了。

刘国珍和于和平在交流刺绣技艺。

因为有软骨病症,刘国珍不能干重活,日常里只能看看小卖铺,全靠丈夫打工挣一点微薄工资,日子过的紧紧巴巴。2015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她来到宁城契丹御绣轩公司参加刺绣培训,在契丹御绣传承人于和平的帮扶下,她很快掌握了一技之长。如今她已有多幅作品问世,绣品《五子登科》被送到自治区参加残疾人作品大赛,一举中的,展出后就被人抢购买走,这回她又绣了一幅,她说,说什么也不能卖了,要留给将来上大学的儿子。

刘国珍和她的契丹御绣绣品《五子登科》。

在宁城御绣轩公司,和刘国珍一样凭借契丹御秀的平台,在绣精品的同时,也绣出自己“精品”生活的大有人在。

天义镇铁西街道的一位学员开始来到御绣轩公司学习刺绣时,因为心理障碍,在学习刺绣时经常出现精神烦躁,于和平就在耐心辅导的同时,积极进行鼓励疏导,增强这位学员的信心。当这位学员看到自己的作品不断问世并得到认可,精神逐渐振作起来,直到今天没再犯过病,而且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

于和平对学员进行培训。

家住大明镇栅栏村4组的贫困妇女于凤贤因身体有类风湿病,家庭特别困难,来御绣轩公司学习时连中午饭都舍不得买着吃,于和平看到这种情况,主动帮她买饭,免费培训她学习刺绣技术,于凤贤出徒后绣的第一幅作品本来做的不太合格,公司为鼓励她继续刺绣,回收了她的作品,还多付给她工钱,于凤贤从刺绣中受益,真正走上了“手拉手”致富的路子。如今,于凤贤靠着自己的手艺和丈夫在县城企业打工的收入,供养着已经考上大学的儿子,日子过得非常美满。

于凤贤与儿子在一起。

拿出“传家宝”,“绣”出新生活。契丹御秀是内蒙古手工刺绣大师于和平的家族传承手艺,目前已经列为自治区非遗产品。

在宁城,这项技术在御绣轩公司下乡传授、组织学员“手拉手”、结对帮扶等方式培训下,通过无数农家女之手已经遍地开花,也成为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截止目前,御绣轩公司培训失业人员、农村妇女和残疾人达12.5万余人次,其中技术精湛绣娘达400余人,实现直接和间接效益达5亿多元,御绣轩公司在2019年实现产值2千万元。

小城子镇柳树营子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是有名的绣花村,83岁的王贤老人就是村庄里的第一代绣女。

小城子镇柳树营子村第一代契丹御绣绣女王贤。

循着绣女的足迹,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产品契丹御绣作品已经走出村庄,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于和平下乡入户进行培训指导。

绣娘。

凭借契丹御绣的平台,在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通过御绣轩“公司+培训基地+农户”、以一人带多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带动,全镇许多村已初步形成了“家家有作坊,户户搞刺绣”的民族工艺品生产格局。

绣娘。

从2008年御绣轩公司成立,经过12年的发展,契丹御秀已经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加工、定做、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手工刺绣工艺品企业。2016年以来,契丹御秀先后在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签约订单1.6亿元,2019年成为自治区参加深圳文博会“签单王”。一大批契丹御秀产品经农家女之手,已经绣出国门,绣上世界大舞台。(作者: 王海强 温芳芳 项晓晖)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