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吉乐图:让世界听到草原音乐

2016-02-02 09:10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院秀琴

 

一个心怀梦想的马背少年,自学考上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成为专业作曲家;一个才华横溢的灵魂歌者,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的舞台,也登上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的领奖台;一个肩负使命的草原之子,斥资2000万元举办了国际音乐节、“爱在草原”国际大型歌会等上百场文化活动,来传承和传播草原音乐。

“悠悠的牧歌,守望着家乡,祖国的北疆,金色的牧场。无边的草海根脉相连,碧波勇气直到天边,各族儿女携手同心,守望相助幸福永远。”如水般清澈圣洁的旋律一泻而出,让人仿佛置身于草原母亲的怀抱流连忘返……

这首《守望相助》的作曲者是国家一级作曲家新吉乐图。《守望相助》不仅荣获2014年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而且入选2016年央视春晚演出曲目。

《我思念草原》《我的蒙古袍》《爱在草原》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曲调背后,都凝结着新吉乐图的创作心血。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享有盛誉的作曲家,听他讲述他的草原音乐之梦。

马背少年:音乐是他的生命

新吉乐图1960年出生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新巴尔虎右旗的一个警察世家。父亲酷爱音乐,每晚下班回家之后盘腿坐在炕上,一边拉四胡一边深情唱歌的场景,深深地刻在新吉乐图童年的记忆里。父亲质朴的歌声是新吉乐图对音乐最初的感知。“尽管现在看来父亲的演奏挺业余的,但是我当时觉得父亲的音乐那么美。音乐是蒙古族的灵魂,那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新吉乐图的脸上写满了骄傲。

在那个文化资源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连接新吉乐图和外面世界的唯一纽带就是家里的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电台节目“每周一歌”是新吉乐图每天的期盼。放羊时他就把学会的歌一首接一首地唱,远山、草原、蓝天、河流、雄鹰、羊群都是他忠实的听众。自此,这个马背少年的心里便藏了一个歌唱家的梦想。

新吉乐图12岁的时候,草原上每天晚上11点就停电了,帮忙发电的天津知青王兆东常常在夏天宁静的夜晚用竹笛吹奏《沂蒙颂》,悠扬的笛声在静谧的草原上久久飘荡……

于是新吉乐图找到王兆东,央求王兆东教他吹竹笛,然而王兆东并不情愿。不死心的新吉乐图一有空就去听吹笛子,王兆东见这个孩子如此执着,便让新吉乐图去买竹笛。新吉乐图赶紧跑回家跟妈妈要了5毛钱,花了3毛8买了一支竹笛,小心翼翼地用报纸糊起来,兴冲冲地去找王兆东。王兆东给新吉乐图的竹笛上刻下了“do、re、mi、fa、so、la、xi”7个基础音,并将新吉乐图带上了竹笛学习之路。

新吉乐图13岁时加入了学校的文艺队,跟着一帮天津知青训练、演出。新吉乐图的演奏技巧也日渐成熟起来,在同龄人当中显得更加突出。新巴尔虎右旗乌兰牧骑早早地就注意到了这个热爱音乐的天才少年。

1978年,新吉乐图考入新巴尔虎右旗乌兰牧骑,并马上被派到海拉尔进行集训。乌兰牧骑要求所有的演员都做到“一专多能”,舞蹈是新吉乐图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也是他集训中的难点,3个月里,每天晚上其他队员都休息了,新吉乐图偷偷地练习,黑漆漆的排练室里洒满了新吉乐图勤奋的汗水。

新巴尔虎右旗乌兰牧骑的7年时光,把草原的风情更深地植入了新吉乐图的血脉,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向往更广阔的世界,想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暗暗下定决心考大学。于是他白天工作,晚上跟着妹妹学习文化课。哪怕下乡演出,新吉乐图也随身带着书本。

1984年,新吉乐图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跟随“蒙古笛王”李镇学习竹笛。离开草原的那天,父亲远远地望着载有儿子的汽车消失在天际,静静地站在风中,流下了眼泪,祈望宝格达圣灵保佑儿子实现音乐梦想……

新吉乐图兄弟姐妹5人,他是家里的老大,每个寒暑假他都会到工地上背砖赚钱,补贴家用。也许是因为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重任,新吉乐图比同龄的孩子要早熟一些,他一路走来都十分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大一下学期,新吉乐图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转入作曲专业学习。他对老师李镇说:“您是华北地区竹笛最厉害的人,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越您,我对作曲有兴趣,我不如转行学作曲。”李镇虽然不忍心失去一个如此优秀的学生,却也尊重新吉乐图的决定。

“4年的专业学习,让我真正走进了音乐的殿堂,我像一匹野马,被音乐的魅力驯服了!”此后,新吉乐图的音乐之路走得更深了一步,他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作曲家。

 

灵魂歌者:草原是他灵感迸发的源泉

1988年,新吉乐图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台担任音乐编辑。

不分昼夜的音乐采录、编播、制作为新吉乐图的音乐创作积淀了丰富的经验,他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新吉乐图把对草原细腻而真挚的感情融化在旋律中,写出了蒙古语歌曲《毛毛雨》《家》等广泛传唱的作品。“我将对家乡的每座山、每条河的依恋都化为音符,草原便是我灵感迸发的摇篮。”

1993年,电台正在筹拍专题片《奔流的克尔伦河》,新吉乐图负责摄像和写音乐,他跟随摄制组回到阔别已久的新巴尔虎右旗。孩子们兴奋地骑在马背上在清晨的草原上疾驰的场景,勾起了新吉乐图儿时的记忆,“虽然我离开家乡那么多年了,但这里的每一片草地、每一座山都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我从来都没有离开一样。”思乡之情从新吉乐图的心中一下子爆发了出来,他再难按捺创作的激情,把摄像机往同事怀里一推,拿起笔就开始写谱子,“mi la do re la mi so la xi la la……”优美的旋律顷刻间便出现在本子上。

回到呼和浩特后,新吉乐图开始整理这首曲子,却一时想不出叫什么名字好,恰好著名作曲家乌兰托嘎给了他一本手抄的歌词集,翻到《我思念草原》这一首时,新吉乐图眼前一亮,“这不就是给它写的嘛!”新吉乐图把词填进旋律里唱了出来,竟不需要任何改动!这首流行了20多年的歌是新吉乐图的第一首汉语歌,也是他的成名作,许多人通过这首歌认识了新吉乐图,并喜欢上了他的音乐。

“音乐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能把不同的人、甚至不同民族和语言的人联系到一起。大家因为音乐,变得心意相通。”新吉乐图觉得,这就是知音。这样词曲完全契合的巧合不止一次。

2002年,新吉乐图到锡林浩特为首届长调歌曲大奖赛做评委,那是锡林郭勒草原最干旱的一年,新吉乐图驱车前往锡林浩特,道路两旁连一棵草都看不到,草原被荒漠吞噬,锡林河变成了1米宽的小溪,牧民也都离开了,留下了空荡荡的房子,饿得干瘦的鹰站在电线杆上发呆。“锡林郭勒草原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很棒的草原,怎么会变成这样!我当时很伤心。然而到了比赛现场,参赛选手有十五六岁的小孩,也有70多岁的老太太,他们全部盛装出席,高兴、自信地唱着长调。他们这样的精神状态,真是难得!”

比赛结束后,新吉乐图自己爬上山顶,面朝锡林浩特,边哭边写下了《长调情》的旋律,来展现锡林郭勒草原的变化和锡林郭勒人的精神面貌。

恰好同事孙生和看到锡林郭勒草原的境况也写了首歌词《长长的歌 长长的情》,新吉乐图一看,与他写的旋律完全契合!两人商量,将歌名改成了《长调情》,“你有心灵的呼唤,你有生命的源泉,还有那辽阔的草原,更有那牧人,情感的浪漫,长长的歌,长长的情。蓝天里一条,飘落的河,流过了草原,蓝天里一条,飘落的河,滋润着我的心间。”一唱出来,两人抱头痛哭,这眼泪中既有对锡林河接近干涸的痛惜,又有两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惺惺相惜……

30多年来,新吉乐图创作了300多首作品,录制过各类音乐作品1700多首,并多次获得中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奖”、“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等大奖。《情歌草原》在2009年全国首届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华北地区获得二等奖,全国优秀奖。音乐作品《新草原》成为“包头至杭州”内蒙古首列旅客特快列车的名称。2007年《祝福草原》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的舞台,新吉乐图的音乐传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草原之子:做草原音乐的传播者

每一位草原之子的心中,都珍藏着这样一份对草原最质朴又至诚的眷恋。新吉乐图也不例外。

在很多人看来,新吉乐图已经功成名就了,作为一个作曲家,让生活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可以顺风顺水,可新吉乐图并不满足于自己仅仅是一个作曲家。面对草原音乐“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境况,新吉乐图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凭着对草原音乐的信仰,揣着把民族音乐带向世界的情怀,新吉乐图踏上了去世界各大城市考察的旅程,他意识到:只有将民族音乐引入市场运作,接受时代的洗礼,才能在新世纪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而蒙古族音乐恰恰缺少这样一个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于是,新吉乐图个人独立投融资20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发展民族音乐的事业上。

经过奔波筹备,从2007年开始,新吉乐图成功启动“爱在草原”系列大型文化活动项目,组织承办“我思念草原”新吉乐图原创音乐作品新人新秀演唱大赛,成功举办了国际音乐节、“爱在草原”国际大型歌会、“爱在草原·友谊彩虹”中俄蒙大型歌会等上百场大型文化活动。

从恐龙之乡二连浩特到科尔沁沙地,从天边草原呼伦贝尔到开放前沿深圳,从新疆牧场到扬子江畔,都随着新吉乐图的到来刮起一阵浪漫的草原风。在成功完成“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巡回演出”后,他开始了“我思念草原”新吉乐图作品音乐会走进通辽、走进锡林浩特等多场系列巡回演出。此后,又组织了锡林浩特“爱在草原·友谊彩虹”中俄蒙大型国际歌会、内蒙古国航“炫动拉丁风”圣诞晚会、中国二连浩特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上的“俄罗斯之夜”“蒙古国之夜”“二连浩特之夜”演出和锡林浩特“爱在草原”中、蒙、俄、日、韩5国国际歌会,2011年“爱在草原”波兰小交响乐团新吉乐图作品音乐会锡林浩特、呼和浩特及鄂尔多斯等地的巡回演出,“中国首届游牧音乐节”等活动。“思念草原”系列演出活动也顺势走进区外多个省份及部分亚洲国家,成了无数观众“这个季节最美的声音”。

这些演出全部对公众免费,在一般人看来,新吉乐图做得全是“亏本的买卖”,然而他自己却不这么看:“草原音乐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如果不把钱投入到我热爱的事业上,它还能用来干什么?我们的草原音乐这么流畅、优美,然而国际上却听不到,这非常可怕。我们平时也唱意大利歌、英文歌,我就想能不能让国外的交响乐团唱我们草原歌曲,与他们同台演出,互相学习,交流不同的音乐和文化,通过文化活动的方式把草原音乐带出去。”

新吉乐图原本健壮的身体在近乎疯狂的创作、演出和不分昼夜地为牧民献爱心、送欢乐的各类文化活动中,严重透支。2013年,新吉乐图查出得了尿毒症,他不得不暂时离开心爱的舞台,走进医院。

坦荡的草原赋予了新吉乐图豁达的性格,病痛磨白了他的头发,却无法磨灭他的意志,他越发感觉到时间的紧迫。新吉乐图抓紧一切空暇尽量多写歌曲、多传播草原音乐。

特殊的人生经历使新吉乐图的音乐风格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的音乐当中增添了一些无奈和悲伤。

新吉乐图写完《大哥》后,泪水打湿了谱纸,这首歌写出了他面对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冲突的无奈,离开草原的孩子思念大哥的马群、江嘎、弓箭、马头琴和大哥为兄弟遮风挡风的胸膛;《遥远的白桦林》则借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细腻地表达出他自己的向往和怀恋,他们在白桦林的见证下,许下了对彼此的承诺;而《两个人的草原》不但写出了《嘎达梅林》影片中女主人公牡丹对嘎达梅林深深的依恋,同时也是对不公的命运和苍天的呐喊……

音乐是心灵的艺术,草原上的音乐感染了新吉乐图,新吉乐图又用他的激情创作出了感染时代的作品,他的作品与草原共生息,与马背民族共融合。他说:“只要有草原赤子们激昂的热情在,民族文化就永远不会褪色。”

          

责任编辑:萨其

 

一个心怀梦想的马背少年,自学考上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成为专业作曲家;一个才华横溢的灵魂歌者,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的舞台,也登上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的领奖台;一个肩负使命的草原之子,斥资2000万元举办了国际音乐节、“爱在草原”国际大型歌会等上百场文化活动,来传承和传播草原音乐。

“悠悠的牧歌,守望着家乡,祖国的北疆,金色的牧场。无边的草海根脉相连,碧波勇气直到天边,各族儿女携手同心,守望相助幸福永远。”如水般清澈圣洁的旋律一泻而出,让人仿佛置身于草原母亲的怀抱流连忘返……

这首《守望相助》的作曲者是国家一级作曲家新吉乐图。《守望相助》不仅荣获2014年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而且入选2016年央视春晚演出曲目。

《我思念草原》《我的蒙古袍》《爱在草原》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曲调背后,都凝结着新吉乐图的创作心血。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享有盛誉的作曲家,听他讲述他的草原音乐之梦。

马背少年:音乐是他的生命

新吉乐图1960年出生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新巴尔虎右旗的一个警察世家。父亲酷爱音乐,每晚下班回家之后盘腿坐在炕上,一边拉四胡一边深情唱歌的场景,深深地刻在新吉乐图童年的记忆里。父亲质朴的歌声是新吉乐图对音乐最初的感知。“尽管现在看来父亲的演奏挺业余的,但是我当时觉得父亲的音乐那么美。音乐是蒙古族的灵魂,那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新吉乐图的脸上写满了骄傲。

在那个文化资源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连接新吉乐图和外面世界的唯一纽带就是家里的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电台节目“每周一歌”是新吉乐图每天的期盼。放羊时他就把学会的歌一首接一首地唱,远山、草原、蓝天、河流、雄鹰、羊群都是他忠实的听众。自此,这个马背少年的心里便藏了一个歌唱家的梦想。

新吉乐图12岁的时候,草原上每天晚上11点就停电了,帮忙发电的天津知青王兆东常常在夏天宁静的夜晚用竹笛吹奏《沂蒙颂》,悠扬的笛声在静谧的草原上久久飘荡……

于是新吉乐图找到王兆东,央求王兆东教他吹竹笛,然而王兆东并不情愿。不死心的新吉乐图一有空就去听吹笛子,王兆东见这个孩子如此执着,便让新吉乐图去买竹笛。新吉乐图赶紧跑回家跟妈妈要了5毛钱,花了3毛8买了一支竹笛,小心翼翼地用报纸糊起来,兴冲冲地去找王兆东。王兆东给新吉乐图的竹笛上刻下了“do、re、mi、fa、so、la、xi”7个基础音,并将新吉乐图带上了竹笛学习之路。

新吉乐图13岁时加入了学校的文艺队,跟着一帮天津知青训练、演出。新吉乐图的演奏技巧也日渐成熟起来,在同龄人当中显得更加突出。新巴尔虎右旗乌兰牧骑早早地就注意到了这个热爱音乐的天才少年。

1978年,新吉乐图考入新巴尔虎右旗乌兰牧骑,并马上被派到海拉尔进行集训。乌兰牧骑要求所有的演员都做到“一专多能”,舞蹈是新吉乐图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也是他集训中的难点,3个月里,每天晚上其他队员都休息了,新吉乐图偷偷地练习,黑漆漆的排练室里洒满了新吉乐图勤奋的汗水。

新巴尔虎右旗乌兰牧骑的7年时光,把草原的风情更深地植入了新吉乐图的血脉,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向往更广阔的世界,想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暗暗下定决心考大学。于是他白天工作,晚上跟着妹妹学习文化课。哪怕下乡演出,新吉乐图也随身带着书本。

1984年,新吉乐图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跟随“蒙古笛王”李镇学习竹笛。离开草原的那天,父亲远远地望着载有儿子的汽车消失在天际,静静地站在风中,流下了眼泪,祈望宝格达圣灵保佑儿子实现音乐梦想……

新吉乐图兄弟姐妹5人,他是家里的老大,每个寒暑假他都会到工地上背砖赚钱,补贴家用。也许是因为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重任,新吉乐图比同龄的孩子要早熟一些,他一路走来都十分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大一下学期,新吉乐图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转入作曲专业学习。他对老师李镇说:“您是华北地区竹笛最厉害的人,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越您,我对作曲有兴趣,我不如转行学作曲。”李镇虽然不忍心失去一个如此优秀的学生,却也尊重新吉乐图的决定。

“4年的专业学习,让我真正走进了音乐的殿堂,我像一匹野马,被音乐的魅力驯服了!”此后,新吉乐图的音乐之路走得更深了一步,他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作曲家。

 

灵魂歌者:草原是他灵感迸发的源泉

1988年,新吉乐图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台担任音乐编辑。

不分昼夜的音乐采录、编播、制作为新吉乐图的音乐创作积淀了丰富的经验,他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新吉乐图把对草原细腻而真挚的感情融化在旋律中,写出了蒙古语歌曲《毛毛雨》《家》等广泛传唱的作品。“我将对家乡的每座山、每条河的依恋都化为音符,草原便是我灵感迸发的摇篮。”

1993年,电台正在筹拍专题片《奔流的克尔伦河》,新吉乐图负责摄像和写音乐,他跟随摄制组回到阔别已久的新巴尔虎右旗。孩子们兴奋地骑在马背上在清晨的草原上疾驰的场景,勾起了新吉乐图儿时的记忆,“虽然我离开家乡那么多年了,但这里的每一片草地、每一座山都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我从来都没有离开一样。”思乡之情从新吉乐图的心中一下子爆发了出来,他再难按捺创作的激情,把摄像机往同事怀里一推,拿起笔就开始写谱子,“mi la do re la mi so la xi la la……”优美的旋律顷刻间便出现在本子上。

回到呼和浩特后,新吉乐图开始整理这首曲子,却一时想不出叫什么名字好,恰好著名作曲家乌兰托嘎给了他一本手抄的歌词集,翻到《我思念草原》这一首时,新吉乐图眼前一亮,“这不就是给它写的嘛!”新吉乐图把词填进旋律里唱了出来,竟不需要任何改动!这首流行了20多年的歌是新吉乐图的第一首汉语歌,也是他的成名作,许多人通过这首歌认识了新吉乐图,并喜欢上了他的音乐。

“音乐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能把不同的人、甚至不同民族和语言的人联系到一起。大家因为音乐,变得心意相通。”新吉乐图觉得,这就是知音。这样词曲完全契合的巧合不止一次。

2002年,新吉乐图到锡林浩特为首届长调歌曲大奖赛做评委,那是锡林郭勒草原最干旱的一年,新吉乐图驱车前往锡林浩特,道路两旁连一棵草都看不到,草原被荒漠吞噬,锡林河变成了1米宽的小溪,牧民也都离开了,留下了空荡荡的房子,饿得干瘦的鹰站在电线杆上发呆。“锡林郭勒草原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很棒的草原,怎么会变成这样!我当时很伤心。然而到了比赛现场,参赛选手有十五六岁的小孩,也有70多岁的老太太,他们全部盛装出席,高兴、自信地唱着长调。他们这样的精神状态,真是难得!”

比赛结束后,新吉乐图自己爬上山顶,面朝锡林浩特,边哭边写下了《长调情》的旋律,来展现锡林郭勒草原的变化和锡林郭勒人的精神面貌。

恰好同事孙生和看到锡林郭勒草原的境况也写了首歌词《长长的歌 长长的情》,新吉乐图一看,与他写的旋律完全契合!两人商量,将歌名改成了《长调情》,“你有心灵的呼唤,你有生命的源泉,还有那辽阔的草原,更有那牧人,情感的浪漫,长长的歌,长长的情。蓝天里一条,飘落的河,流过了草原,蓝天里一条,飘落的河,滋润着我的心间。”一唱出来,两人抱头痛哭,这眼泪中既有对锡林河接近干涸的痛惜,又有两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惺惺相惜……

30多年来,新吉乐图创作了300多首作品,录制过各类音乐作品1700多首,并多次获得中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奖”、“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等大奖。《情歌草原》在2009年全国首届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华北地区获得二等奖,全国优秀奖。音乐作品《新草原》成为“包头至杭州”内蒙古首列旅客特快列车的名称。2007年《祝福草原》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的舞台,新吉乐图的音乐传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草原之子:做草原音乐的传播者

每一位草原之子的心中,都珍藏着这样一份对草原最质朴又至诚的眷恋。新吉乐图也不例外。

在很多人看来,新吉乐图已经功成名就了,作为一个作曲家,让生活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可以顺风顺水,可新吉乐图并不满足于自己仅仅是一个作曲家。面对草原音乐“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境况,新吉乐图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凭着对草原音乐的信仰,揣着把民族音乐带向世界的情怀,新吉乐图踏上了去世界各大城市考察的旅程,他意识到:只有将民族音乐引入市场运作,接受时代的洗礼,才能在新世纪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而蒙古族音乐恰恰缺少这样一个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于是,新吉乐图个人独立投融资20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发展民族音乐的事业上。

经过奔波筹备,从2007年开始,新吉乐图成功启动“爱在草原”系列大型文化活动项目,组织承办“我思念草原”新吉乐图原创音乐作品新人新秀演唱大赛,成功举办了国际音乐节、“爱在草原”国际大型歌会、“爱在草原·友谊彩虹”中俄蒙大型歌会等上百场大型文化活动。

从恐龙之乡二连浩特到科尔沁沙地,从天边草原呼伦贝尔到开放前沿深圳,从新疆牧场到扬子江畔,都随着新吉乐图的到来刮起一阵浪漫的草原风。在成功完成“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巡回演出”后,他开始了“我思念草原”新吉乐图作品音乐会走进通辽、走进锡林浩特等多场系列巡回演出。此后,又组织了锡林浩特“爱在草原·友谊彩虹”中俄蒙大型国际歌会、内蒙古国航“炫动拉丁风”圣诞晚会、中国二连浩特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上的“俄罗斯之夜”“蒙古国之夜”“二连浩特之夜”演出和锡林浩特“爱在草原”中、蒙、俄、日、韩5国国际歌会,2011年“爱在草原”波兰小交响乐团新吉乐图作品音乐会锡林浩特、呼和浩特及鄂尔多斯等地的巡回演出,“中国首届游牧音乐节”等活动。“思念草原”系列演出活动也顺势走进区外多个省份及部分亚洲国家,成了无数观众“这个季节最美的声音”。

这些演出全部对公众免费,在一般人看来,新吉乐图做得全是“亏本的买卖”,然而他自己却不这么看:“草原音乐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如果不把钱投入到我热爱的事业上,它还能用来干什么?我们的草原音乐这么流畅、优美,然而国际上却听不到,这非常可怕。我们平时也唱意大利歌、英文歌,我就想能不能让国外的交响乐团唱我们草原歌曲,与他们同台演出,互相学习,交流不同的音乐和文化,通过文化活动的方式把草原音乐带出去。”

新吉乐图原本健壮的身体在近乎疯狂的创作、演出和不分昼夜地为牧民献爱心、送欢乐的各类文化活动中,严重透支。2013年,新吉乐图查出得了尿毒症,他不得不暂时离开心爱的舞台,走进医院。

坦荡的草原赋予了新吉乐图豁达的性格,病痛磨白了他的头发,却无法磨灭他的意志,他越发感觉到时间的紧迫。新吉乐图抓紧一切空暇尽量多写歌曲、多传播草原音乐。

特殊的人生经历使新吉乐图的音乐风格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的音乐当中增添了一些无奈和悲伤。

新吉乐图写完《大哥》后,泪水打湿了谱纸,这首歌写出了他面对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冲突的无奈,离开草原的孩子思念大哥的马群、江嘎、弓箭、马头琴和大哥为兄弟遮风挡风的胸膛;《遥远的白桦林》则借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细腻地表达出他自己的向往和怀恋,他们在白桦林的见证下,许下了对彼此的承诺;而《两个人的草原》不但写出了《嘎达梅林》影片中女主人公牡丹对嘎达梅林深深的依恋,同时也是对不公的命运和苍天的呐喊……

音乐是心灵的艺术,草原上的音乐感染了新吉乐图,新吉乐图又用他的激情创作出了感染时代的作品,他的作品与草原共生息,与马背民族共融合。他说:“只要有草原赤子们激昂的热情在,民族文化就永远不会褪色。”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