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国机遇升级版”促动世界经济摆脱“新平庸”

2016-03-05 11:08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题:“中国机遇升级版”促动世界经济摆脱“新平庸”

新华社记者刘欢 杨丁淼 王建华

已是“中国名片”的高铁动车组每天疾驰穿梭,却鲜有人知高铁车轮仍在从依赖进口向自主研发转变。

负责国产车轮自主研发的是中国中部省份安徽的马鞍山钢铁公司,它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中国最早的火车车轮研发生产商。

受限于产品结构单一和技术水平落后,马钢主打的车轮产品市场一度萎缩,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局。马钢技术中心车轮研究所所长江波说:“只有转型升级,加快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马钢的车轮才能再次滚动。”

历经十余年努力,从引进消化再吸收到完全自主设计制造,马钢先后完成了多个车型的整体车轮研制工作。如今,马钢自主设计制造的时速350公里级车轮正在装车试用,累计稳定运行10万公里。有关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一举跃升国际领先水平,出口北美、欧洲等地。

从产业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生产制造向设计研发扩展,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马钢的故事,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2014年5月,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公开判断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同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首次使用“新平庸”来概括前景灰暗的全球经济。2015年4月,拉加德进一步指出,当前全球经济仍陷在低增长、低通胀、高失业和高负债的泥沼中,各国应采取措施,避免“新平庸”变为“新现实”。

以“提质增效”为显著特征的10万亿美元级中国经济体,内需市场急剧膨胀,海外消费和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对国际发展体系的贡献日益显著,正产生一股强劲动能,深刻影响全球格局的“再塑造”。

今年全国两会上,“十三五”规划纲要备受瞩目。分析人士认为,规划纲要通过并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而打造“中国机遇升级版”,助力全球经济摆脱增长乏力的“新平庸”困局。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中国强大内需利好世界

传统的“中国机遇”,主要体现在投资和外贸上,在世人心目中塑造了“世界工厂”这一形象。新常态下的“中国机遇升级版”,则让中国的形象变得丰满多元:中国不仅是大宗商品进口大户、全球消费品和服务的终端市场,还是世界投资人、国际发展体系的贡献者。

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6.9%的增速所对应的经济增量超过5000亿美元,超过了目前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增速保持稳定同时,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服务业所占份额超过5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通过深挖13亿人的消费潜力,中国强大的内需市场正迸发无限活力。

2015年中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的重大转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

一个更受消费和服务业驱动的超大型经济体,意味着超强购买力,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无疑是诱人的蛋糕。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最新报告,在新兴经济体普遍承压的情况下,中国去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依然高达1360亿美元,逆势增长6%,连续24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的首位。

新常态下,中国吸引外资的结构正在深度调整。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从低附加值的低端生产环节“迁离”,而更多的外商企业则加码投资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两者进退之间,不断提升的是外商投资“含金量”。

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今年1月在中国5个城市开设零售店。“如今的中国对任何一家跨国公司而言,都是巨大而重要的市场。”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安吉拉·阿伦茨说,在中国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跟上发展的速度。

  海外消费和投资加速:中国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中国机遇升级版”不仅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其效应还不断外溢,通过海外消费、投资等为拉动世界经济作出贡献。

据商务部数据,2015年中国出境人数达1.2亿,境外消费,包括旅费、住宿费、购物费达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有7000亿-8000亿元人民币用于购物。

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1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截至去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万亿美元大关。高水平“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并举,中国正成为世界瞩目的双向投资大国。

对外投资中,“一带一路”成为新亮点。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6.2万亿元,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1/4;全年实际使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商直接投资85亿美元,增长25.3%;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148亿美元,增长18.2%。

预测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超过5亿人次。这将为国际和地区伙伴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中国机遇升级版”还表现为,当前的中国既是国际发展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贡献者。中国正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推动完善现有国际经济体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以促进各方实现互利共赢。

“过去是粗放的影响,现在是集约的影响;过去是量的影响,现在是量质并重;过去是硬实力突出,现在软实力也开始渗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这样描述“中国机遇升级版”。

今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作为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这艘大船开启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路程。

陈凤英指出,亚投行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

力推多哈谈判、加快自贸区谈判、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出资设立丝路基金……中国通过扎扎实实的举措,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中国力量和智慧,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经济转向创新驱动:中国促动世界经济摆脱“新平庸”

中国提出“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发展方式”等行动建议,将有力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增长乏力的“新平庸”困局。

世界经济“新平庸”的表象是增长乏力、失业率上升、债务高企、贸易和投资低迷、实体经济失速、金融杠杆率居高不下、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等一系列问题。究其根本,病灶在于,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

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也是世界经济摆脱当前“新平庸”状态的治本之策。

“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

去年全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4220亿元,同比增长9.2%;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累计支持设立206家创业投资企业;授予境内专利权157.8万件,比上年增长32.4%。

在创新创业活动和成果的支撑下,中国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加快孕育并迅速发展。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6.8%。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161.2%,工业机器人增长21.7%。

科技创新正推动中国一些行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占据先发优势,从而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条中的位置。当前,中国的互联网、高铁、重工制造、核电和电信设备等行业,总体处于世界前沿水平。

“中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参与者。凭借广大的市场,以及在互联网、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相对优势,中国或将孕育更多新业态、新营商模式,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陈凤英说。

责任编辑:乌旗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题:“中国机遇升级版”促动世界经济摆脱“新平庸”

新华社记者刘欢 杨丁淼 王建华

已是“中国名片”的高铁动车组每天疾驰穿梭,却鲜有人知高铁车轮仍在从依赖进口向自主研发转变。

负责国产车轮自主研发的是中国中部省份安徽的马鞍山钢铁公司,它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中国最早的火车车轮研发生产商。

受限于产品结构单一和技术水平落后,马钢主打的车轮产品市场一度萎缩,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局。马钢技术中心车轮研究所所长江波说:“只有转型升级,加快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马钢的车轮才能再次滚动。”

历经十余年努力,从引进消化再吸收到完全自主设计制造,马钢先后完成了多个车型的整体车轮研制工作。如今,马钢自主设计制造的时速350公里级车轮正在装车试用,累计稳定运行10万公里。有关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一举跃升国际领先水平,出口北美、欧洲等地。

从产业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生产制造向设计研发扩展,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马钢的故事,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2014年5月,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公开判断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同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首次使用“新平庸”来概括前景灰暗的全球经济。2015年4月,拉加德进一步指出,当前全球经济仍陷在低增长、低通胀、高失业和高负债的泥沼中,各国应采取措施,避免“新平庸”变为“新现实”。

以“提质增效”为显著特征的10万亿美元级中国经济体,内需市场急剧膨胀,海外消费和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对国际发展体系的贡献日益显著,正产生一股强劲动能,深刻影响全球格局的“再塑造”。

今年全国两会上,“十三五”规划纲要备受瞩目。分析人士认为,规划纲要通过并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而打造“中国机遇升级版”,助力全球经济摆脱增长乏力的“新平庸”困局。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中国强大内需利好世界

传统的“中国机遇”,主要体现在投资和外贸上,在世人心目中塑造了“世界工厂”这一形象。新常态下的“中国机遇升级版”,则让中国的形象变得丰满多元:中国不仅是大宗商品进口大户、全球消费品和服务的终端市场,还是世界投资人、国际发展体系的贡献者。

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6.9%的增速所对应的经济增量超过5000亿美元,超过了目前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增速保持稳定同时,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服务业所占份额超过5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通过深挖13亿人的消费潜力,中国强大的内需市场正迸发无限活力。

2015年中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的重大转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

一个更受消费和服务业驱动的超大型经济体,意味着超强购买力,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无疑是诱人的蛋糕。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最新报告,在新兴经济体普遍承压的情况下,中国去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依然高达1360亿美元,逆势增长6%,连续24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的首位。

新常态下,中国吸引外资的结构正在深度调整。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从低附加值的低端生产环节“迁离”,而更多的外商企业则加码投资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两者进退之间,不断提升的是外商投资“含金量”。

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今年1月在中国5个城市开设零售店。“如今的中国对任何一家跨国公司而言,都是巨大而重要的市场。”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安吉拉·阿伦茨说,在中国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跟上发展的速度。

  海外消费和投资加速:中国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中国机遇升级版”不仅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其效应还不断外溢,通过海外消费、投资等为拉动世界经济作出贡献。

据商务部数据,2015年中国出境人数达1.2亿,境外消费,包括旅费、住宿费、购物费达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有7000亿-8000亿元人民币用于购物。

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1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截至去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万亿美元大关。高水平“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并举,中国正成为世界瞩目的双向投资大国。

对外投资中,“一带一路”成为新亮点。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6.2万亿元,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1/4;全年实际使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商直接投资85亿美元,增长25.3%;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148亿美元,增长18.2%。

预测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超过5亿人次。这将为国际和地区伙伴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中国机遇升级版”还表现为,当前的中国既是国际发展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贡献者。中国正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推动完善现有国际经济体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以促进各方实现互利共赢。

“过去是粗放的影响,现在是集约的影响;过去是量的影响,现在是量质并重;过去是硬实力突出,现在软实力也开始渗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这样描述“中国机遇升级版”。

今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作为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这艘大船开启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路程。

陈凤英指出,亚投行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

力推多哈谈判、加快自贸区谈判、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出资设立丝路基金……中国通过扎扎实实的举措,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中国力量和智慧,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经济转向创新驱动:中国促动世界经济摆脱“新平庸”

中国提出“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发展方式”等行动建议,将有力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增长乏力的“新平庸”困局。

世界经济“新平庸”的表象是增长乏力、失业率上升、债务高企、贸易和投资低迷、实体经济失速、金融杠杆率居高不下、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等一系列问题。究其根本,病灶在于,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

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也是世界经济摆脱当前“新平庸”状态的治本之策。

“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

去年全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4220亿元,同比增长9.2%;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累计支持设立206家创业投资企业;授予境内专利权157.8万件,比上年增长32.4%。

在创新创业活动和成果的支撑下,中国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加快孕育并迅速发展。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6.8%。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161.2%,工业机器人增长21.7%。

科技创新正推动中国一些行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占据先发优势,从而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条中的位置。当前,中国的互联网、高铁、重工制造、核电和电信设备等行业,总体处于世界前沿水平。

“中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参与者。凭借广大的市场,以及在互联网、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相对优势,中国或将孕育更多新业态、新营商模式,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陈凤英说。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