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伊木河之寻】英雄连队走出英雄杜宏

2016-03-06 13:33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  

3月5日清晨6点,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在伊木河边防连队继续采访。

“我叫杜宏,是陆军学院方队第六排面的一名队员。我部队驻地在祖国版图的鸡冠子顶端,我的战友们每天用脚步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在这里我们要用我们的脚步向祖国60周年华诞献礼。”这是2009年杜宏参加祖国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训练时留下的一段影像资料。

2009年,杜宏参加祖国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

2009年,杜宏参加祖国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

伊木河是杜宏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的地方。地处祖国雄鸡版图鸡冠处的伊木河边防连,背靠界河,前拥森林,最低气温曾有过摄氏零下57度的纪录,至今还保留着一副被冻裂的直升机螺旋桨。长达七个多月大雪包裹期,除了对岸的俄罗斯哨所,方圆几百里再无人烟。

2002年底,18岁的杜宏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入伍来到边防连,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边防战士。2007年被保送至石家庄机械化学院深造,参加了2009年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军校同学戴楠楠回忆,作为优秀学员和独生子女的杜宏,毕业分配时曾有机会选择离父母稍近一点的部队,但他还是选择重新回到伊木河:“他离不开那里的战友,也离不开那里的战马和军犬。”

杜宏和他的战友

杜宏和他的战友

不止杜宏,在伊木河总有戍边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伊木河连长张国臣的妻子带着三个月的女儿婧婧,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和大半天的汽车来到团部,希望能看望他的丈夫,孩子的爸爸。最终却因大雪封山,冰道阻隔,没能如愿。三岁的女孩把张连长曾经送给她的布娃娃放在了界河边,寄托着她的想念。多年前,伊木河连队指导员刘汉军的儿子刘伟,他两岁就随妈妈随军来到连队,在伊木河一呆就是四年多。几年间,老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新兵来了一批又一批,连队多数士兵的兵龄都不如小刘伟长,成了伊木河的“小老兵”了。

边防军人,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祖国的钢铁边防……这样一个具有光荣传统历史的连队,让在这里成长的杜宏把奉献融化到了自己的血液当中。

友情,回忆中的痛

战友情、兄弟情,回忆中永远的痛

杜宏常说:“我们在这个杳无人烟的地方,每天辛苦地训练执勤,为得什么?每天睡大觉不是更好?同志们,你们身上穿着军装,你们是伊木河的兵,坚守是我们的使命,守好边疆,我们才能对得起国和家,才配穿这身军装。”

上等兵杨连璐说,连长一生,可以总结为两个字——奉献,连长把一生都给了边防。在我心中,连长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但他是一个贴心的好大哥,是一个称职的好连长,他更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名优秀的军人,他是祖国当之无愧的英雄。

道路坎坷,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车队排除万难

道路坎坷,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车队排除万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么多年在连队,杜宏没有休过一次完整的假期,每天战士们起床的时候,他已经在营区周围转了一圈了;冬季大雪封山期,连队战友过集体生日,为了让大家喝上饮料,他不惜背上处分,私自带车前往距离连队九十多公里处的卡站;去年比武,肩膀习惯性脱臼的他,忍痛坚持跑完400米障碍,只为伊木河连队的荣誉;他每晚总会不厌其烦地为睡觉踢被子的战士们盖好被子……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记者一行在冰道上艰难前行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记者一行在冰道上艰难前行

战士们说,在他们心中连长一直还没有走,连长一直在他们的心中。指导员李东风说,连长的牵挂就是连队,连长未完成的心愿自己会带着战友们完成好,让杜宏为之奉献、为之骄傲的伊木河边防连队无愧于原北京军区授予的“先进基层单位的称号”,无愧于党和人民。(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包塔娜、赵弘、金泉、刘俊霞、查娜、金丹)

铮铮铁骨,精神永不灭

铮铮铁骨,精神永不灭

责任编辑:张涛

3月5日清晨6点,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在伊木河边防连队继续采访。

“我叫杜宏,是陆军学院方队第六排面的一名队员。我部队驻地在祖国版图的鸡冠子顶端,我的战友们每天用脚步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在这里我们要用我们的脚步向祖国60周年华诞献礼。”这是2009年杜宏参加祖国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训练时留下的一段影像资料。

2009年,杜宏参加祖国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

2009年,杜宏参加祖国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

伊木河是杜宏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的地方。地处祖国雄鸡版图鸡冠处的伊木河边防连,背靠界河,前拥森林,最低气温曾有过摄氏零下57度的纪录,至今还保留着一副被冻裂的直升机螺旋桨。长达七个多月大雪包裹期,除了对岸的俄罗斯哨所,方圆几百里再无人烟。

2002年底,18岁的杜宏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入伍来到边防连,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边防战士。2007年被保送至石家庄机械化学院深造,参加了2009年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军校同学戴楠楠回忆,作为优秀学员和独生子女的杜宏,毕业分配时曾有机会选择离父母稍近一点的部队,但他还是选择重新回到伊木河:“他离不开那里的战友,也离不开那里的战马和军犬。”

杜宏和他的战友

杜宏和他的战友

不止杜宏,在伊木河总有戍边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伊木河连长张国臣的妻子带着三个月的女儿婧婧,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和大半天的汽车来到团部,希望能看望他的丈夫,孩子的爸爸。最终却因大雪封山,冰道阻隔,没能如愿。三岁的女孩把张连长曾经送给她的布娃娃放在了界河边,寄托着她的想念。多年前,伊木河连队指导员刘汉军的儿子刘伟,他两岁就随妈妈随军来到连队,在伊木河一呆就是四年多。几年间,老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新兵来了一批又一批,连队多数士兵的兵龄都不如小刘伟长,成了伊木河的“小老兵”了。

边防军人,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祖国的钢铁边防……这样一个具有光荣传统历史的连队,让在这里成长的杜宏把奉献融化到了自己的血液当中。

友情,回忆中的痛

战友情、兄弟情,回忆中永远的痛

杜宏常说:“我们在这个杳无人烟的地方,每天辛苦地训练执勤,为得什么?每天睡大觉不是更好?同志们,你们身上穿着军装,你们是伊木河的兵,坚守是我们的使命,守好边疆,我们才能对得起国和家,才配穿这身军装。”

上等兵杨连璐说,连长一生,可以总结为两个字——奉献,连长把一生都给了边防。在我心中,连长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但他是一个贴心的好大哥,是一个称职的好连长,他更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名优秀的军人,他是祖国当之无愧的英雄。

道路坎坷,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车队排除万难

道路坎坷,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车队排除万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么多年在连队,杜宏没有休过一次完整的假期,每天战士们起床的时候,他已经在营区周围转了一圈了;冬季大雪封山期,连队战友过集体生日,为了让大家喝上饮料,他不惜背上处分,私自带车前往距离连队九十多公里处的卡站;去年比武,肩膀习惯性脱臼的他,忍痛坚持跑完400米障碍,只为伊木河连队的荣誉;他每晚总会不厌其烦地为睡觉踢被子的战士们盖好被子……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记者一行在冰道上艰难前行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记者一行在冰道上艰难前行

战士们说,在他们心中连长一直还没有走,连长一直在他们的心中。指导员李东风说,连长的牵挂就是连队,连长未完成的心愿自己会带着战友们完成好,让杜宏为之奉献、为之骄傲的伊木河边防连队无愧于原北京军区授予的“先进基层单位的称号”,无愧于党和人民。(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包塔娜、赵弘、金泉、刘俊霞、查娜、金丹)

铮铮铁骨,精神永不灭

铮铮铁骨,精神永不灭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