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文史】昭君自请出塞的原因

2016-04-14 11:59 呼和浩特日报  

从昭君个人的独特遭遇来看,她自愿求行也是有原因的。

其一,她出身于民间,具有劳动人民善良质朴、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养成了坚定顽强、正直不阿的性格,因此她敢于面对塞外生活的各种艰难困苦。

其二,范晔说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这正是她自请出塞的思想基础之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写道:“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入宫十六今六十”,正是她们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因而,自古以来,大多数人都把被选入宫看作是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故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是丝毫也不稀奇的。

而昭君入宫数年,还在掖庭待诏。从昭君性格来看,她久居深宫,深悉其中黑暗,不以受君王宠爱为荣。为了追求美好的人生,追求人格的尊严,希望脱出这禁锢人生的“黄金牢笼”,避免“上阳白发人”的悲惨命运,这种“悲怨”也是情理中的事。恰在这时,有了单于求亲的机会,使她有了正当、堂皇的理由,她的奋起自请出塞,当然是意料之中的选择。

其三,昭君久住皇宫,对当时汉匈关系的重要性,对汉匈友好的政治意义,不能没有一定的认识,这是她自请出塞和亲的另一个思想基础。当呼韩邪单于要求“婿汉氏以自亲”,汉元帝下令选宫女去和亲时,昭君自然会知道呼韩邪已不是汉朝的敌人,而是一个致力于汉匈友好的匈奴领袖,嫁给他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这时,她挺身而出,慷慨应召,自愿扮演一个“和亲使者”的角色,去肩负巩固和发展汉匈友好关系的重大使命,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其四,王昭君对匈奴生活的艰苦,当时亦有所闻。她以一个弱女子背井离乡,远嫁异域,其中所遇到的艰辛困苦,不能不有所考虑。况且她身负汉匈关系的重担,更需好好掂量。在这种情况下,她更多地想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总会觉得汉匈和平比战争好,以自己的远嫁为牺牲,来巩固两国的和平友好比幽闭长门、做白头宫女要有价值得多。她以为国吃苦为荣,把谋求自身的解放和谋求为国效力统一起来,所以才毅然做出自请和亲的重大决定,并在临辞大会上“丰容靓饰”,精心打扮自己,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郑重的态度。这正好表现出昭君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反抗精神,自愿献身民族和平友好事业,有见识、有主意、有勇气、有理想的女子。她的见识远远超出一般因循苟安的凡庸女子,甚至在某些方面超出一般见识短浅、胸无大志的男子的。

另外,从汉朝君臣方面来看,对和亲女子的选择向来是极为慎重的,特别是对待第一位前来归附汉朝的呼韩邪单于,决不会轻率决定人选。过去的和亲多用宗室贵族女子,为什么这次单单选用良家子出身的普通宫女?这一方面是因呼韩邪为主动前来归附的藩臣,毋须选送宗室贵族公主,另一方面则因昭君自愿请行,态度坚决。这也说明她对汉匈和亲的政治意义有一定认识。假如昭君不自愿报名,或者毫无政治头脑,甚至自暴自弃,视和亲为绝路,汉朝绝不会选她出塞。这也是昭君自愿请行的一个反证。

责任编辑:陈玲

从昭君个人的独特遭遇来看,她自愿求行也是有原因的。

其一,她出身于民间,具有劳动人民善良质朴、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养成了坚定顽强、正直不阿的性格,因此她敢于面对塞外生活的各种艰难困苦。

其二,范晔说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这正是她自请出塞的思想基础之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写道:“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入宫十六今六十”,正是她们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因而,自古以来,大多数人都把被选入宫看作是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故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是丝毫也不稀奇的。

而昭君入宫数年,还在掖庭待诏。从昭君性格来看,她久居深宫,深悉其中黑暗,不以受君王宠爱为荣。为了追求美好的人生,追求人格的尊严,希望脱出这禁锢人生的“黄金牢笼”,避免“上阳白发人”的悲惨命运,这种“悲怨”也是情理中的事。恰在这时,有了单于求亲的机会,使她有了正当、堂皇的理由,她的奋起自请出塞,当然是意料之中的选择。

其三,昭君久住皇宫,对当时汉匈关系的重要性,对汉匈友好的政治意义,不能没有一定的认识,这是她自请出塞和亲的另一个思想基础。当呼韩邪单于要求“婿汉氏以自亲”,汉元帝下令选宫女去和亲时,昭君自然会知道呼韩邪已不是汉朝的敌人,而是一个致力于汉匈友好的匈奴领袖,嫁给他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这时,她挺身而出,慷慨应召,自愿扮演一个“和亲使者”的角色,去肩负巩固和发展汉匈友好关系的重大使命,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其四,王昭君对匈奴生活的艰苦,当时亦有所闻。她以一个弱女子背井离乡,远嫁异域,其中所遇到的艰辛困苦,不能不有所考虑。况且她身负汉匈关系的重担,更需好好掂量。在这种情况下,她更多地想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总会觉得汉匈和平比战争好,以自己的远嫁为牺牲,来巩固两国的和平友好比幽闭长门、做白头宫女要有价值得多。她以为国吃苦为荣,把谋求自身的解放和谋求为国效力统一起来,所以才毅然做出自请和亲的重大决定,并在临辞大会上“丰容靓饰”,精心打扮自己,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郑重的态度。这正好表现出昭君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反抗精神,自愿献身民族和平友好事业,有见识、有主意、有勇气、有理想的女子。她的见识远远超出一般因循苟安的凡庸女子,甚至在某些方面超出一般见识短浅、胸无大志的男子的。

另外,从汉朝君臣方面来看,对和亲女子的选择向来是极为慎重的,特别是对待第一位前来归附汉朝的呼韩邪单于,决不会轻率决定人选。过去的和亲多用宗室贵族女子,为什么这次单单选用良家子出身的普通宫女?这一方面是因呼韩邪为主动前来归附的藩臣,毋须选送宗室贵族公主,另一方面则因昭君自愿请行,态度坚决。这也说明她对汉匈和亲的政治意义有一定认识。假如昭君不自愿报名,或者毫无政治头脑,甚至自暴自弃,视和亲为绝路,汉朝绝不会选她出塞。这也是昭君自愿请行的一个反证。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