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最美青城人:凡人不凡事 大爱满青城

2016-06-14 10:29

QQ截图20160614091358

1

1

一边是自身的安危,一边是落水者的生命,危难时刻,你会怎么选?牙科医生柳春雨选择的是不顾个人安危下水救人。柳春雨是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1996年从老家来呼求学,毕业后进入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医院工作。2015年7月,柳春雨回老家看望父母,26日17时许,他和家人正在多伦县西山湾游玩,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他循声跑过去,看到离岸边十几米处,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正在水里拼命挣扎,头部不时露出水面。

柳春雨边跑边把身上的手机和钥匙等掏出来扔在沙滩上,上衣和裤子来不及脱就跳进了湖里。同行的人也陆续聚到岸边,可大家都不会游泳,只能干着急。由于柳春雨的水性一般,又没有救人经验,他在水里怎么使劲也拖不动孩子。“多亏了另一名素不相识的男子,”柳春雨说,“我们互不认识,可配合默契。”紧急时刻,柳春雨和另一名男子一个推一个拽,几经努力将落水的小孩救到岸边,耗尽全身力气又将水里的大人也救上了岸。事后,获救者要送羊、请吃饭表达酬谢,都被柳春雨婉言谢绝了。

面对采访,柳春雨的语言质朴而真诚:“在那种危急时刻,根本顾不上思考太多。我只知道,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生命在眼前消失。”

2

2

“他是我们全家的主心骨,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是。”一场车祸使乌云高娃的丈夫高位截瘫,原本连电费、水费在哪儿交都不知道的她扛起了这个家,8年里悉心照顾丈夫、默默用爱守护全家人的幸福,却对自己的辛苦绝口不提。

2008年10月17日是乌云高娃最不愿想起的日子。一场车祸使她的丈夫曙光颈椎四、五、六节粉碎性骨折,神经严重受损,高位截瘫手术将曙光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刚做完手术,曙光除头部外,全身都动不了,也没有知觉,吃、喝、拉、撒一切事宜都落在了乌云高娃的肩上。可是,她没有退缩。

起初,曙光的情绪低落而暴躁,不愿意让任何人靠近他。乌云高娃知道:“越是这种时候,他越需要我。”她细心地守在丈夫身边,从最初的不知从何下手一点点学起,逐渐学会了翻身、导尿、排便、吸痰,夜以继日连轴转,向来爱干净的她,在丈夫生病的前几个月都没顾上洗一次澡。在北京治疗期间,她把婆婆接去做饭,雇了护工与她轮流帮曙光做康复锻炼,“康复训练一刻也耽误不得”。功夫不负有心人,曙光从时不时发烧、尿路感染、头晕到生命体质趋于稳定,两个胳膊也能动了。因为在北京开销太大,2009 年 8 月,乌云高娃带着丈夫回到呼和浩特,在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继续做康复治疗,并且接回了因丈夫生病送到外地由亲戚照看的孩子。就这样,一边护理爱人的饮食起居,一边上班,还要接送孩子、辅导孩子学习,乌云高娃一做就是8年。

“他恢复得不错,现在每天辅导孩子学习,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他拿主意,我去办。”对于丈夫从身体到精神状态的每一点好转,乌云高娃都看在眼里,她欣喜于丈夫的恢复状况,一脸幸福。

3

3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做着一个医者该做的事情,没啥轰轰烈烈的事迹。”获评第五届“最美青城人”暨2015年度呼和浩特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知名专家、主任医师、外科教研室主任董培德教授说。

1982 年进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以来,董培德一干就是30多年。多少次与病魔交锋,解除过多少位患者的病痛,处理过多少紧急医疗事件,在与时间赛跑中挽救了多少垂危的生命,董培德早已记不清……患者的病痛、家属的期盼、领导的信任,董培德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更知道,对待每一个工作任务,严谨的医学态度和过硬的业务能力都是必须的,更要时刻不忘博爱、人道的“医者父母心”。

不管出诊多长时间、做了多少个小时的手术,坚持每天下班前仔细查看自己的每一位病人,及时掌握病人的每一点病情变化,这已经成了董培德多年雷打不动的习惯。有时候遇到有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不理解、有情绪,董培德就一遍遍地解释,不厌其烦。

2003 年后,他主要从事胃肠外科工作,每年做胃癌、肠癌手术400余例,经治病人5年存活率达国内先进水平,受到国内专家的一致认可;2005 年,他率先在自治区内进行普外科亚专业细化,将普外科分为肝胆外科、胃肠外科、乳腺甲状腺外科、血管外科4个专业,所带领的团队为国家重点专科培育单位、自治区重点学科、自治区卫计委领先学科;身为资深的专业医生,董培德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言传身教,毫无保留,指导硕士生12名……

比起曾经获得的众多荣誉和成绩,董培德更乐于与人聊起他曾救治过的那些患者。他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患者减轻痛苦、治愈疾病,这种满足感让人忘了苦和累,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

4

4

“志愿服务就是要努力当好桥梁和纽带,把爱心及时有效地传递下去,送到需要的人身边。”带着这份爱心和执着,杨静宇已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奔走了6年。

杨静宇是1978年生人,现任呼和浩特市社会化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呼和浩特动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呼和浩特志愿者联合会综合协调部副部长、城市清洁团团长,内蒙古义工负责人,内蒙古爱心公益协会副会长,法律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这些头衔,无不与他参与、负责的一系列志愿服务息息相关。

2010 年 12 月,杨静宇加入内蒙古义工,并逐步成长为负责人,主要针对内蒙古偏远地区的孤寡、残障等弱势家庭进行帮扶,足迹遍布全区 8 个盟市 40 多个旗县,共帮扶2000余个家庭,捐助各类财物累计上百万元。他常年帮扶30名孤残老人,直到老人们一一过世;2012年6月,他当选呼和浩特市社会化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负责研究会山区儿童助学项目;同年11月,他带领志愿者团队以团体会员加入呼和浩特志愿者联合会参加筹备工作以及前期志愿服务工作,并被选举为综合协调部副部长、团长等职,主要参与创城志愿服务工作的联络;2013年4月被内蒙古爱心公益协会聘为副会长,主要负责法律志愿者服务中心工作,为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援助;2015年10月,他当选呼和浩特动物保护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工作。

6 年的志愿服务,杨静宇准备了很多年,目前仍在不断思考和策划新的服务内容。6年的志愿服务,也让我市的众多志愿者和受助群体认识了这个热心肠。相比如今获得的各类荣誉,杨静宇更看重自己组织、参与的所有志愿服务能给那些需要的人带去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就是他常说的“不忘初心”。

5

5

“您慢点儿,扶好了。”“哪位乘客给这位大娘让个座,谢谢您。”“刚才那位抱孩子的女乘客,下一站就是车管所了,您可以在那儿换乘车”……这样的话,K5 路320号公交车女驾驶员云海珍一天至少要反复说上好几百遍。

今年是云海珍进入公交公司工作的第25个年头。从售票员到驾驶员,岗位变了,但云海珍视车如子的心没有变,对待乘客一如亲人般的温暖没有变。

24年间,云海珍始终秉承首府公交人肯吃苦、甘奉献的精神,她更切身感受到了公交事业的飞速发展,以身为公交人而自豪。“以前咱们的条件不好,冬天给车加一次水,棉衣经常被打湿,跑一趟车回来就冻僵了。那时候,老司机们梦想过的车况,咱现在不是都实现了嘛。”云海珍说。

云海珍的爱人也是公交车驾驶员,身体不好,还做过腰部手术,所有的家务就落在她一人身上。可就是这样,她也不忍心放下她心爱的公交车。她说:“(公交)车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付出总有回报。云海珍用过的车更换时别人抢着用。无论是车况、设备、燃料,她每天上岗前都会一一排查。从新车到更换时,云海珍更换的零件一定是最少的;同一时间加的气,她总比别人多跑出一趟,一年就能节省5000多方的天然气。

在公交司机的平凡岗位上,云海珍获得了众多荣誉,可以说成绩不凡。可是,对母亲和孩子,云海珍满是愧疚。“这么多年来,我没有送孩子上过一次学,哪怕是刮风下雨天;母亲癌症晚期,我不但没能好好陪她走完最后一程,就连最后一面也没见上,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再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要离开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如果身体情况允许,我想我会坚守到最后一班岗。”云海珍说。(记者 何芳 王劭凯)

责任编辑:张雨婷

QQ截图20160614091358

1

1

一边是自身的安危,一边是落水者的生命,危难时刻,你会怎么选?牙科医生柳春雨选择的是不顾个人安危下水救人。柳春雨是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1996年从老家来呼求学,毕业后进入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医院工作。2015年7月,柳春雨回老家看望父母,26日17时许,他和家人正在多伦县西山湾游玩,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他循声跑过去,看到离岸边十几米处,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正在水里拼命挣扎,头部不时露出水面。

柳春雨边跑边把身上的手机和钥匙等掏出来扔在沙滩上,上衣和裤子来不及脱就跳进了湖里。同行的人也陆续聚到岸边,可大家都不会游泳,只能干着急。由于柳春雨的水性一般,又没有救人经验,他在水里怎么使劲也拖不动孩子。“多亏了另一名素不相识的男子,”柳春雨说,“我们互不认识,可配合默契。”紧急时刻,柳春雨和另一名男子一个推一个拽,几经努力将落水的小孩救到岸边,耗尽全身力气又将水里的大人也救上了岸。事后,获救者要送羊、请吃饭表达酬谢,都被柳春雨婉言谢绝了。

面对采访,柳春雨的语言质朴而真诚:“在那种危急时刻,根本顾不上思考太多。我只知道,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生命在眼前消失。”

2

2

“他是我们全家的主心骨,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是。”一场车祸使乌云高娃的丈夫高位截瘫,原本连电费、水费在哪儿交都不知道的她扛起了这个家,8年里悉心照顾丈夫、默默用爱守护全家人的幸福,却对自己的辛苦绝口不提。

2008年10月17日是乌云高娃最不愿想起的日子。一场车祸使她的丈夫曙光颈椎四、五、六节粉碎性骨折,神经严重受损,高位截瘫手术将曙光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刚做完手术,曙光除头部外,全身都动不了,也没有知觉,吃、喝、拉、撒一切事宜都落在了乌云高娃的肩上。可是,她没有退缩。

起初,曙光的情绪低落而暴躁,不愿意让任何人靠近他。乌云高娃知道:“越是这种时候,他越需要我。”她细心地守在丈夫身边,从最初的不知从何下手一点点学起,逐渐学会了翻身、导尿、排便、吸痰,夜以继日连轴转,向来爱干净的她,在丈夫生病的前几个月都没顾上洗一次澡。在北京治疗期间,她把婆婆接去做饭,雇了护工与她轮流帮曙光做康复锻炼,“康复训练一刻也耽误不得”。功夫不负有心人,曙光从时不时发烧、尿路感染、头晕到生命体质趋于稳定,两个胳膊也能动了。因为在北京开销太大,2009 年 8 月,乌云高娃带着丈夫回到呼和浩特,在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继续做康复治疗,并且接回了因丈夫生病送到外地由亲戚照看的孩子。就这样,一边护理爱人的饮食起居,一边上班,还要接送孩子、辅导孩子学习,乌云高娃一做就是8年。

“他恢复得不错,现在每天辅导孩子学习,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他拿主意,我去办。”对于丈夫从身体到精神状态的每一点好转,乌云高娃都看在眼里,她欣喜于丈夫的恢复状况,一脸幸福。

3

3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做着一个医者该做的事情,没啥轰轰烈烈的事迹。”获评第五届“最美青城人”暨2015年度呼和浩特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知名专家、主任医师、外科教研室主任董培德教授说。

1982 年进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以来,董培德一干就是30多年。多少次与病魔交锋,解除过多少位患者的病痛,处理过多少紧急医疗事件,在与时间赛跑中挽救了多少垂危的生命,董培德早已记不清……患者的病痛、家属的期盼、领导的信任,董培德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更知道,对待每一个工作任务,严谨的医学态度和过硬的业务能力都是必须的,更要时刻不忘博爱、人道的“医者父母心”。

不管出诊多长时间、做了多少个小时的手术,坚持每天下班前仔细查看自己的每一位病人,及时掌握病人的每一点病情变化,这已经成了董培德多年雷打不动的习惯。有时候遇到有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不理解、有情绪,董培德就一遍遍地解释,不厌其烦。

2003 年后,他主要从事胃肠外科工作,每年做胃癌、肠癌手术400余例,经治病人5年存活率达国内先进水平,受到国内专家的一致认可;2005 年,他率先在自治区内进行普外科亚专业细化,将普外科分为肝胆外科、胃肠外科、乳腺甲状腺外科、血管外科4个专业,所带领的团队为国家重点专科培育单位、自治区重点学科、自治区卫计委领先学科;身为资深的专业医生,董培德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言传身教,毫无保留,指导硕士生12名……

比起曾经获得的众多荣誉和成绩,董培德更乐于与人聊起他曾救治过的那些患者。他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患者减轻痛苦、治愈疾病,这种满足感让人忘了苦和累,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

4

4

“志愿服务就是要努力当好桥梁和纽带,把爱心及时有效地传递下去,送到需要的人身边。”带着这份爱心和执着,杨静宇已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奔走了6年。

杨静宇是1978年生人,现任呼和浩特市社会化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呼和浩特动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呼和浩特志愿者联合会综合协调部副部长、城市清洁团团长,内蒙古义工负责人,内蒙古爱心公益协会副会长,法律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这些头衔,无不与他参与、负责的一系列志愿服务息息相关。

2010 年 12 月,杨静宇加入内蒙古义工,并逐步成长为负责人,主要针对内蒙古偏远地区的孤寡、残障等弱势家庭进行帮扶,足迹遍布全区 8 个盟市 40 多个旗县,共帮扶2000余个家庭,捐助各类财物累计上百万元。他常年帮扶30名孤残老人,直到老人们一一过世;2012年6月,他当选呼和浩特市社会化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负责研究会山区儿童助学项目;同年11月,他带领志愿者团队以团体会员加入呼和浩特志愿者联合会参加筹备工作以及前期志愿服务工作,并被选举为综合协调部副部长、团长等职,主要参与创城志愿服务工作的联络;2013年4月被内蒙古爱心公益协会聘为副会长,主要负责法律志愿者服务中心工作,为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援助;2015年10月,他当选呼和浩特动物保护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工作。

6 年的志愿服务,杨静宇准备了很多年,目前仍在不断思考和策划新的服务内容。6年的志愿服务,也让我市的众多志愿者和受助群体认识了这个热心肠。相比如今获得的各类荣誉,杨静宇更看重自己组织、参与的所有志愿服务能给那些需要的人带去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就是他常说的“不忘初心”。

5

5

“您慢点儿,扶好了。”“哪位乘客给这位大娘让个座,谢谢您。”“刚才那位抱孩子的女乘客,下一站就是车管所了,您可以在那儿换乘车”……这样的话,K5 路320号公交车女驾驶员云海珍一天至少要反复说上好几百遍。

今年是云海珍进入公交公司工作的第25个年头。从售票员到驾驶员,岗位变了,但云海珍视车如子的心没有变,对待乘客一如亲人般的温暖没有变。

24年间,云海珍始终秉承首府公交人肯吃苦、甘奉献的精神,她更切身感受到了公交事业的飞速发展,以身为公交人而自豪。“以前咱们的条件不好,冬天给车加一次水,棉衣经常被打湿,跑一趟车回来就冻僵了。那时候,老司机们梦想过的车况,咱现在不是都实现了嘛。”云海珍说。

云海珍的爱人也是公交车驾驶员,身体不好,还做过腰部手术,所有的家务就落在她一人身上。可就是这样,她也不忍心放下她心爱的公交车。她说:“(公交)车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付出总有回报。云海珍用过的车更换时别人抢着用。无论是车况、设备、燃料,她每天上岗前都会一一排查。从新车到更换时,云海珍更换的零件一定是最少的;同一时间加的气,她总比别人多跑出一趟,一年就能节省5000多方的天然气。

在公交司机的平凡岗位上,云海珍获得了众多荣誉,可以说成绩不凡。可是,对母亲和孩子,云海珍满是愧疚。“这么多年来,我没有送孩子上过一次学,哪怕是刮风下雨天;母亲癌症晚期,我不但没能好好陪她走完最后一程,就连最后一面也没见上,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再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要离开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如果身体情况允许,我想我会坚守到最后一班岗。”云海珍说。(记者 何芳 王劭凯)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