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从“登高必自卑”谈起

2016-07-29 14:07 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李淑章

◎淑章说字

小时候,母亲送我念私塾(教我的先生是母亲的叔叔),我在那里,懂得了一些道理,也学到了一些知识。记得先生常说的一些话中,有“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这样的句子。

一次,我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考学生(其中包括学中文的研究生):请用现代汉语来翻译它。结果,没有谁能够完全答对。这里申明一下,我说的只限于我问到的学生。

下面就把这句话解释一下。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同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学生主要错在“自卑”二字上。他们以为自卑是一个词,就是自己轻视自己的意思。其实,自卑在这里是两个词:自,当“从”讲;卑,当“低处”讲。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意思是:走远路,必定要从近处开始;登高山,必定要从低处起步。其所讲的道理与老子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和与荀子说的“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一样。

由此,我想谈谈古文中常出现的“自”字的含义,也许对孩子们阅读古文有些帮助。

第一,“自”最初是指鼻子。但在古文中似乎找不到当鼻子讲的例子来。

第二,“自”最常见的意思是指自己、自我、本身、亲自。如自惭形秽、自顾不暇等,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以及《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同早)自来谢项王。”正因为如此,人们在文章中看到“自”字,往往就理解为自己。

第三,在古文中,“自”常常当“从”或“由”讲,是个介词。如:自古以来、自天而降、来自远方、源自古籍;《史记·屈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第四,“自”有时不能当“从”讲,而要讲成“在”。如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成白话文意为“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连着山,毫无断缺的地方”。第五,“自”还可当“假如”讲。如郦道元《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成白话文意为“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那是不会见到太阳与月亮的”;第六,很少有学生知道,“自”还可当“本来”“原本”或“原来”讲。请看下面的例子:例一,《乐府诗集·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意思是,秦家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她的本名叫罗敷。有人把“自名为罗敷”讲成“自己起名叫罗敷”,那就错了;例二,贾谊《过秦论》:“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意思是,雍州和坚固的崤山、函谷关,仍然像原来那样。自若,即若自,意思是像原来的样子。这样的例子很多:谈笑自若,神色自若,泰然自若……

“自”字的含义很多,这里谈的只是一般文言文读物与中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情况。读者如果遇到古文中的“自”字,请结合语境,思考判断它的含义与用法。必要时,要查查古汉语词典,切不可妄断。文/李淑章

责任编辑:张燕

◎淑章说字

小时候,母亲送我念私塾(教我的先生是母亲的叔叔),我在那里,懂得了一些道理,也学到了一些知识。记得先生常说的一些话中,有“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这样的句子。

一次,我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考学生(其中包括学中文的研究生):请用现代汉语来翻译它。结果,没有谁能够完全答对。这里申明一下,我说的只限于我问到的学生。

下面就把这句话解释一下。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同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学生主要错在“自卑”二字上。他们以为自卑是一个词,就是自己轻视自己的意思。其实,自卑在这里是两个词:自,当“从”讲;卑,当“低处”讲。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意思是:走远路,必定要从近处开始;登高山,必定要从低处起步。其所讲的道理与老子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和与荀子说的“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一样。

由此,我想谈谈古文中常出现的“自”字的含义,也许对孩子们阅读古文有些帮助。

第一,“自”最初是指鼻子。但在古文中似乎找不到当鼻子讲的例子来。

第二,“自”最常见的意思是指自己、自我、本身、亲自。如自惭形秽、自顾不暇等,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以及《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同早)自来谢项王。”正因为如此,人们在文章中看到“自”字,往往就理解为自己。

第三,在古文中,“自”常常当“从”或“由”讲,是个介词。如:自古以来、自天而降、来自远方、源自古籍;《史记·屈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第四,“自”有时不能当“从”讲,而要讲成“在”。如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成白话文意为“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连着山,毫无断缺的地方”。第五,“自”还可当“假如”讲。如郦道元《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成白话文意为“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那是不会见到太阳与月亮的”;第六,很少有学生知道,“自”还可当“本来”“原本”或“原来”讲。请看下面的例子:例一,《乐府诗集·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意思是,秦家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她的本名叫罗敷。有人把“自名为罗敷”讲成“自己起名叫罗敷”,那就错了;例二,贾谊《过秦论》:“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意思是,雍州和坚固的崤山、函谷关,仍然像原来那样。自若,即若自,意思是像原来的样子。这样的例子很多:谈笑自若,神色自若,泰然自若……

“自”字的含义很多,这里谈的只是一般文言文读物与中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情况。读者如果遇到古文中的“自”字,请结合语境,思考判断它的含义与用法。必要时,要查查古汉语词典,切不可妄断。文/李淑章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