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如何应对?

2016-06-29 09:34 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段丽萍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我国自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以来,每年都有人患病。记者从自治区疾控中心了解到,我区1~5月全区报告手足口病2935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低一些。手足口病在南方地区常见于春夏之季,而在北方则出现在夏秋时节。在内蒙古地区,每年的6~9月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患病人群主要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

如今,许多年轻的父母对于手足口病并不是很了解,那么,手足口病的初期病症有哪些?又该如何预防呢?近日,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我区有关部门专家,为家长们防控手足口病支招。

夏季患儿增多

“大夫,幼儿园老师说孩子嘴里有小疱疹,让我们到医院检查是不是手足口病,但孩子没发烧啊……”6月22日上午,3岁半的小虎(化名)被妈妈带到内蒙古第四医院就诊,医生查看发现,孩子的手心、脚心虽然没有发现小红疹,但肛门附近却发现了疹子。通过手足口特异筛查,确诊小虎为手足口病初期,建议抗病毒隔离治疗。

记者了解到,每年从5月份开始,手足口病例逐渐增多。内蒙古第四医院作为我区的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医院之一,今年已经接诊27例,出现了4例重症病例。庆幸的是,这些病例都已经治愈,未出现死亡病例。

据内蒙古第四医院内五科主任王芙蓉介绍,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极易造成暴发流行,自1998年后,我国每年都有局部的小流行。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3月份逐渐增多,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期,呼和浩特市地区则是6~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或膝盖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发病轻微,可以不治自愈。重症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进入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手足口病患者明显增多,温度越高越容易集中发生。

据介绍,手足口病患儿的首诊一般都是由综合医院的儿科或者皮肤科转诊过来的。

3~5岁儿童易发病

据了解,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特异的预防方法,因为它传播途径复杂,经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都可以传播。所有年龄层次的人都有可能患手足口病,但其易感人群主要为5岁及以下儿童(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据内蒙古自治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田晓灵介绍,3岁及以下的婴幼儿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成人感染一般不发病,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肠道病毒感染后没有或很少有交叉免疫力,一种肠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不会获得终身免疫,因此,手足口病隔几年就会有一次大流行。另外,不同的病毒可在同年流行,所以幼儿一年有可能被多次感染,患上手足口病。

王芙蓉主任告诉记者,在她接诊的手足口病患者中,最小的只有3个月大,孩子的家长纳闷孩子没有去过户外,怎么可能患上手足口病?其实,这样的情况非常有可能是家长感染了手足口病,并将病毒传染给了孩子。

注意观察很重要

“就全国来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但手足口病也不可怕,只要及时观察、及时治疗,每个患儿都能痊愈。”王芙蓉说。

据介绍,手足口病分为轻症和重症,一般轻微的,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来医院就诊,多数患者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重症患儿通常会表现为高烧38.5℃以上、持续4小时以上不退,精神不振、手脚无力,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灰、发紫、出冷汗等,情况相当严重,也有极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王芙蓉告诉记者,手足口病可以分为5期:分别是出疹期(患者不需要住院)、神经系统受累期(患者需要住定点医院普通病房)、心肺衰竭前期和心肺衰竭期(患者都需要住定点医院重症监护室)、恢复期。有的患儿病情进展很快,可能1~2天就发展到第四期(心肺衰竭期),死亡率会很高。所以说,家长和专业大夫对患儿的观察很重要,如患儿发烧、体温退不下去,3岁及以下婴幼儿最好建议住院治疗。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早期发现孩子患手足口病呢?王芙蓉提醒家长注意观察孩子身上的“四不像”疹。“四不像”疹就是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一旦孩子的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就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此外,要提醒家长观察孩子流口水的情况。当口腔内出现疱疹后,大部分孩子有口水增加的表现。

做好日常卫生清洁

手足口病已经被原卫生部列入丙种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人群都集中在孩子当中,那么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内蒙古自治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田晓灵介绍了几个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首先,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家长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儿。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科学妥善处理污物。其次,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在使用前后均应充分清洗。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孩子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隔离治疗的孩子,不要接触其他孩子。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还有,大人也应该做好个人卫生,回到家后应脱去外套,放置于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并养成回家先洗手、漱口、洗脸的习惯,以免把病毒传给孩子。

王芙蓉也特别指出,好多家长认为酒精可以杀灭病菌,实际上酒精对于手足口病毒并不管用,反倒是碘酒和50℃以上高温可以迅速灭活。另外,如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学校学生,应及早告诉老师患病情况。孩子未彻底治愈前,不要急着到幼儿园、学校上学,防止传染给别的孩子,孩子病情平稳后,还需隔离两周才能去幼儿园,因为在病情平稳期,孩子的粪便还在排毒。

责任编辑:杨苏雯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我国自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以来,每年都有人患病。记者从自治区疾控中心了解到,我区1~5月全区报告手足口病2935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低一些。手足口病在南方地区常见于春夏之季,而在北方则出现在夏秋时节。在内蒙古地区,每年的6~9月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患病人群主要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

如今,许多年轻的父母对于手足口病并不是很了解,那么,手足口病的初期病症有哪些?又该如何预防呢?近日,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我区有关部门专家,为家长们防控手足口病支招。

夏季患儿增多

“大夫,幼儿园老师说孩子嘴里有小疱疹,让我们到医院检查是不是手足口病,但孩子没发烧啊……”6月22日上午,3岁半的小虎(化名)被妈妈带到内蒙古第四医院就诊,医生查看发现,孩子的手心、脚心虽然没有发现小红疹,但肛门附近却发现了疹子。通过手足口特异筛查,确诊小虎为手足口病初期,建议抗病毒隔离治疗。

记者了解到,每年从5月份开始,手足口病例逐渐增多。内蒙古第四医院作为我区的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医院之一,今年已经接诊27例,出现了4例重症病例。庆幸的是,这些病例都已经治愈,未出现死亡病例。

据内蒙古第四医院内五科主任王芙蓉介绍,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极易造成暴发流行,自1998年后,我国每年都有局部的小流行。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3月份逐渐增多,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期,呼和浩特市地区则是6~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或膝盖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发病轻微,可以不治自愈。重症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进入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手足口病患者明显增多,温度越高越容易集中发生。

据介绍,手足口病患儿的首诊一般都是由综合医院的儿科或者皮肤科转诊过来的。

3~5岁儿童易发病

据了解,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特异的预防方法,因为它传播途径复杂,经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都可以传播。所有年龄层次的人都有可能患手足口病,但其易感人群主要为5岁及以下儿童(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据内蒙古自治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田晓灵介绍,3岁及以下的婴幼儿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成人感染一般不发病,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肠道病毒感染后没有或很少有交叉免疫力,一种肠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不会获得终身免疫,因此,手足口病隔几年就会有一次大流行。另外,不同的病毒可在同年流行,所以幼儿一年有可能被多次感染,患上手足口病。

王芙蓉主任告诉记者,在她接诊的手足口病患者中,最小的只有3个月大,孩子的家长纳闷孩子没有去过户外,怎么可能患上手足口病?其实,这样的情况非常有可能是家长感染了手足口病,并将病毒传染给了孩子。

注意观察很重要

“就全国来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但手足口病也不可怕,只要及时观察、及时治疗,每个患儿都能痊愈。”王芙蓉说。

据介绍,手足口病分为轻症和重症,一般轻微的,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来医院就诊,多数患者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重症患儿通常会表现为高烧38.5℃以上、持续4小时以上不退,精神不振、手脚无力,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灰、发紫、出冷汗等,情况相当严重,也有极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王芙蓉告诉记者,手足口病可以分为5期:分别是出疹期(患者不需要住院)、神经系统受累期(患者需要住定点医院普通病房)、心肺衰竭前期和心肺衰竭期(患者都需要住定点医院重症监护室)、恢复期。有的患儿病情进展很快,可能1~2天就发展到第四期(心肺衰竭期),死亡率会很高。所以说,家长和专业大夫对患儿的观察很重要,如患儿发烧、体温退不下去,3岁及以下婴幼儿最好建议住院治疗。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早期发现孩子患手足口病呢?王芙蓉提醒家长注意观察孩子身上的“四不像”疹。“四不像”疹就是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一旦孩子的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就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此外,要提醒家长观察孩子流口水的情况。当口腔内出现疱疹后,大部分孩子有口水增加的表现。

做好日常卫生清洁

手足口病已经被原卫生部列入丙种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人群都集中在孩子当中,那么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内蒙古自治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田晓灵介绍了几个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首先,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家长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儿。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科学妥善处理污物。其次,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在使用前后均应充分清洗。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孩子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隔离治疗的孩子,不要接触其他孩子。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还有,大人也应该做好个人卫生,回到家后应脱去外套,放置于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并养成回家先洗手、漱口、洗脸的习惯,以免把病毒传给孩子。

王芙蓉也特别指出,好多家长认为酒精可以杀灭病菌,实际上酒精对于手足口病毒并不管用,反倒是碘酒和50℃以上高温可以迅速灭活。另外,如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学校学生,应及早告诉老师患病情况。孩子未彻底治愈前,不要急着到幼儿园、学校上学,防止传染给别的孩子,孩子病情平稳后,还需隔离两周才能去幼儿园,因为在病情平稳期,孩子的粪便还在排毒。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