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武川县四种模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2016-07-06 09:43 呼和浩特日报  

武川县农村人口多、旱作农业多、山地面积多、生态条件脆弱,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改变贫困面貌形势严峻,时间紧迫。这成为了摆在武川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武川县经过长期摸索提出了以“四种模式”易地扶贫搬迁来摆脱贫穷改变面貌。

采取小村并大村脱贫模式推进异地搬迁。 按照“收缩转移,集中集约”的原则,将户籍户数不足20户的,饮水、通信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本高而且受益群众少的村庄,就近选择并入靠乡、近水、沿路的区域建设中心村镇,实施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实现公共设施和产业发展全覆盖。 武川县哈乐镇根根渠行政村三队,全村39户135人,人均耕地5亩,全是旱坡地。按照易地扶贫搬迁的小村并大村的模式,就近搬迁并入根根渠一队和二队,原来的村庄恢复生态建设。并入根根渠一队后,交通不便、通讯等困难迎刃而解,同时规划了大棚400个发展菌业。与这个村毗邻的根根渠四队居民60户170人,人均耕地7亩,由于水土流失,可种的只有4亩。实行小村并大村搬迁后,23户并入根根渠一、二队,其余农民实行货币化自主安置。

通过整村移民脱贫模式推进异地搬迁。将生存条件差、资源匮乏、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村(在正常年份农业亩产值100元以下的村)整村进行扶贫搬迁。搬迁户自愿集中安置、分散安置或自主安置。享受不同安置下的优惠政策,从而达到脱贫的目的。武川县哈乐镇圪料坝行政村所属圪料坝、上永和泉、中永和泉、下永和泉四个村,交通不便,生产生存条件相似,在征得全部村民同意后,这四个村全部整体搬迁到永和泉新村。

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发展生产脱贫模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依照武川县打造食用菌大县和草产业大县的产业定位,将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种植耐寒耐旱灌木及多年生牧草。一方面恢复植被,另一面打草变现增加搬迁户收入。同时将部分搬迁农民变成食用菌产业工人。搬迁农民包括贫困户可获得土地流转和务工两份收入。易地扶贫搬迁后,村庄全部拆除恢复生态建设,土地流转发展产业成为重要脱贫途径。耗赖山乡圪顶盖行政村的河北西村、不浪梁村、北坡村、贾格楞图村共流转土地近4000亩,其中集中流转2700亩,分散流转1300亩。每亩流转金额160元,这些流转出去的土地全部实行公司化运作,发展菌业、草业、马铃薯产业。农民还可以在流转的土地上打工赚钱。

通过入住幸福院社保兜底脱贫模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对移民中60周岁以上,有生活能力而无生产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集体建院、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统一管理、互助服务”的形式,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行政村或乡镇建设互助幸福院。入住幸福院的贫困户享受社会保障政策,既解决了这一特困群体的生活问题,又解决了他们精神上的孤独。逢年过节、周末节假日,子女们可以回来看望老人。耗赖山乡大豆铺幸福院农民王万还写了首打油诗赞美互助幸福院,其中有这样几句:“砖木结构大正房,双层玻璃亮堂堂。瓷砖铺地顶棚房,每户一间大凉房。后厨房呀卫生间,每间设备都齐全。自来水呀挺流通,方便不用出家门。暖气炉子热洞洞,老年人们真高兴。洗澡不用烧热水,房上就有太阳雨。家家安上户户通,不误每天看新闻……”

实行四种模式进行易地扶贫搬迁,符合武川县的实际情况,使党的精准扶贫这一惠民政策和武川县的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了合民情、暖民意、得民心。(记者 云艳芳 通讯员 周作升 曹慧)

责任编辑:张雨婷

武川县农村人口多、旱作农业多、山地面积多、生态条件脆弱,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改变贫困面貌形势严峻,时间紧迫。这成为了摆在武川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武川县经过长期摸索提出了以“四种模式”易地扶贫搬迁来摆脱贫穷改变面貌。

采取小村并大村脱贫模式推进异地搬迁。 按照“收缩转移,集中集约”的原则,将户籍户数不足20户的,饮水、通信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本高而且受益群众少的村庄,就近选择并入靠乡、近水、沿路的区域建设中心村镇,实施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实现公共设施和产业发展全覆盖。 武川县哈乐镇根根渠行政村三队,全村39户135人,人均耕地5亩,全是旱坡地。按照易地扶贫搬迁的小村并大村的模式,就近搬迁并入根根渠一队和二队,原来的村庄恢复生态建设。并入根根渠一队后,交通不便、通讯等困难迎刃而解,同时规划了大棚400个发展菌业。与这个村毗邻的根根渠四队居民60户170人,人均耕地7亩,由于水土流失,可种的只有4亩。实行小村并大村搬迁后,23户并入根根渠一、二队,其余农民实行货币化自主安置。

通过整村移民脱贫模式推进异地搬迁。将生存条件差、资源匮乏、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村(在正常年份农业亩产值100元以下的村)整村进行扶贫搬迁。搬迁户自愿集中安置、分散安置或自主安置。享受不同安置下的优惠政策,从而达到脱贫的目的。武川县哈乐镇圪料坝行政村所属圪料坝、上永和泉、中永和泉、下永和泉四个村,交通不便,生产生存条件相似,在征得全部村民同意后,这四个村全部整体搬迁到永和泉新村。

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发展生产脱贫模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依照武川县打造食用菌大县和草产业大县的产业定位,将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种植耐寒耐旱灌木及多年生牧草。一方面恢复植被,另一面打草变现增加搬迁户收入。同时将部分搬迁农民变成食用菌产业工人。搬迁农民包括贫困户可获得土地流转和务工两份收入。易地扶贫搬迁后,村庄全部拆除恢复生态建设,土地流转发展产业成为重要脱贫途径。耗赖山乡圪顶盖行政村的河北西村、不浪梁村、北坡村、贾格楞图村共流转土地近4000亩,其中集中流转2700亩,分散流转1300亩。每亩流转金额160元,这些流转出去的土地全部实行公司化运作,发展菌业、草业、马铃薯产业。农民还可以在流转的土地上打工赚钱。

通过入住幸福院社保兜底脱贫模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对移民中60周岁以上,有生活能力而无生产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集体建院、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统一管理、互助服务”的形式,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行政村或乡镇建设互助幸福院。入住幸福院的贫困户享受社会保障政策,既解决了这一特困群体的生活问题,又解决了他们精神上的孤独。逢年过节、周末节假日,子女们可以回来看望老人。耗赖山乡大豆铺幸福院农民王万还写了首打油诗赞美互助幸福院,其中有这样几句:“砖木结构大正房,双层玻璃亮堂堂。瓷砖铺地顶棚房,每户一间大凉房。后厨房呀卫生间,每间设备都齐全。自来水呀挺流通,方便不用出家门。暖气炉子热洞洞,老年人们真高兴。洗澡不用烧热水,房上就有太阳雨。家家安上户户通,不误每天看新闻……”

实行四种模式进行易地扶贫搬迁,符合武川县的实际情况,使党的精准扶贫这一惠民政策和武川县的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了合民情、暖民意、得民心。(记者 云艳芳 通讯员 周作升 曹慧)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