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抗战史上最悲壮:东北抗日联军独立苦战日寇14年

2016-07-06 15:22 中国军网   伍正华

 

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战士一部。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占东三省。“九一八”事变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就发表了反日宣言。1932年春天,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派大批干部到东北各地筹建抗日队伍。

这是一群坚定的民族先锋分子,一群高学历的知识青年。杨靖宇毕业于河南省立工业学校;周保中出自云南陆军讲武堂;冯仲云是清华骄子、哈尔滨商船学校教授;赵尚志和赵一曼都出自黄埔军校,而从黄埔军校走出的抗联干部,有名有姓的还有13位。

杨靖宇去了南满,整编南满游击队,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赵尚志去了北满,创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周保中去了吉东,创建绥宁反日同盟军,后将其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

1936年,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共11个军,1军至7军为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部队,8军至11军由民众武装改编而成。此后11个军陆续整编为抗联第一、二、三路军。

 

为什么叫抗联?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干什么的,大家抱成团拧成一股绳,同仇敌忾,把日本鬼子赶出去!

这股绳一“拧”就是14年。尽管这14年间,他们要以最多时才3万余人的兵力,去对抗盘踞在东北境内多达70万的日军;尽管这14年间,由于和关内及外界长期隔绝,没有给养,他们只有拼命地和敌人战斗,以便从敌人手中夺来的战利品中求得医药、子弹和服装等给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零下40摄氏度、无处可避风雪的刺骨寒冬里,因为没有粮食,饿极了的时候连棉花和树皮草根都拿来充饥,许多抗联官兵因此饿死……

就是一个“苦”字,苦的没边没沿,整整苦战了14年!

但如果连死都不怕,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

向死而生,向死而战,成了很多抗联官兵的一种“活法”。3军2团政委赵一曼本可以过一个女人的平常日子,她却选择了和男人一样去拼命;杨靖宇“就跟松树一样,死也不挪窝儿,最终死在了树下”;赵尚志曾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最后丢了军权,可他还是要抗日,说死也要死在抗日疆场上,最后魂断梧桐河……

在敌人重兵围剿下,1940年抗联根据地严重缩小。为了保存力量,抗联余部陆续转入苏联远东密林进行整训。1942年8月,苏联希望通过东北抗联牵制日本关东军兵力,与抗联合作,将在苏联的抗联部队整编为抗联教导旅,番号为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抗联官兵协同苏联红军行动,为最后击败日本关东军,迎接关内八路军、新四军十万大军、两万干部出关、解放东北,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等领导听取了周保中、冯仲云等同志关于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详细汇报,并接受了东北党员名单和档案。至此,东北抗联结束了历史使命,他们活跃的生命细胞,融进了东北民主联军、人民解放军的血脉里。

东北抗联,是“二战”中一支极为悲壮又功勋卓著的部队。在抗联官兵身上,凝聚着一股不屈不挠、誓与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堪称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符号。(姜宝才)

画外音

东北抗联独立坚持抗战14年,写下了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斗争之艰苦、血战之残酷、时间之长久、牺牲之壮烈”,比肩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南方游击战争。这种艰苦卓绝的程度,幸存抗联女战士李敏的评价最有代表性:“那时,牺牲容易,坚持下来难。”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长久浴血坚持?显然不是武器装备,也不是战法战术,而是信仰之忠诚,精神之不屈。

由于斗争环境恶劣,抗联1935年后即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接不到党的指示。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想念延安真像孩子想娘一样。”抗联将领周保中这段肺腑之言,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

日本侵略者的分析或许更有说服力。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曾做了一份秘密报告,除了渲染“不战而胜”外,也客观谈到了“不可忽视者”:“此种红军,实力雄厚,战斗力伟大,其苦干精神,为近代军队所难能。”14年里的5000多个日日夜夜,抗联战士每天都要面临饿死冻死的威胁,却创造了歼敌18万人、牵制日伪军近百万人的奇迹,最透彻地诠释了什么叫“物质上感受非常压迫,精神上反极度旺盛”。(伍正华)

留声

张文辉:鬼子在据点用活人进行“打猎比赛”

■摄影并撰文/黑明

声音:“那时候河北沙河县的功德汪、刘石岗、三王村一带,有鬼子的很多据点和碉堡,最大的据点就是功德汪,驻有30多名日军,岗楼、碉堡、铁丝网、战壕应有尽有。他们经常把过往行人当作射击目标,用活人进行“打猎比赛”,杀害百姓不计其数。1944年7月,支队开始谋划沙河战斗,我也接到分区命令,让我带领工兵排去配合刘昌毅的13团拔除功德汪据点。去之后刘团长招待我们吃了胡萝卜小米饭,还说打赢这一仗请我们吃羊肉。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多次前去踩点,选择地形,挖战壕。7月16日晚上10点左右,我们布防完毕,接近拂晓时分,刘团长一声令下,全团出击,我们工兵排两个人一组,每组一个炸药包,在机枪和炮火的掩护下,顶着棉被从不同方向向炮楼接近,这组上不去下组接着上,冲了十几次终于有人冲到跟前,顿时一声巨响,火光冲天,砖头纷飞,我们工兵排瞬间完成了爆破任务。到第二天下午两点多钟,战斗才完全结束,30多个鬼子被我们全部消灭。那次沙河战斗一共摧毁了鬼子的12个据点,收复了50多个村庄。打完那一仗,刘团长果真招待我们吃了一顿羊肉饺子,还说我们的任务完成得最好,应该立大功。”

简介:张文辉,1924年3月1日生于山西省长治县中山头村,十几岁时他瞒着家人跑到县城报名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被安排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军事训练。1939年6月,张文辉被分配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第8团,半年后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2年2月结束了在抗大步兵科和工兵科边学习边打仗的生活,张文辉到八路军第129师太行军区6分区特务连担任了工兵排长。

物件

斯大林为东北抗联颁发的嘉奖证书

1945年8月,为纪念远东战役的伟大胜利,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部派军用飞机将东北抗联教导旅暨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参谋李思孝等同志接到远东军区,23日斯大林大元帅亲自为他们颁发了嘉奖证书。证书上用俄文写着:“为了保卫苏维埃祖国,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大元帅于1945年8月23日发布最高统帅命令,向远东第一方面军前线部队,其中包括您——李思孝同志,在远东同日本人的战斗中发挥出色作用作出杰出贡献表示感谢,并通令嘉奖。伟大的战无不胜的红军和海军舰队万岁!”

 

责任编辑:郭正杰

 

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战士一部。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占东三省。“九一八”事变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就发表了反日宣言。1932年春天,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派大批干部到东北各地筹建抗日队伍。

这是一群坚定的民族先锋分子,一群高学历的知识青年。杨靖宇毕业于河南省立工业学校;周保中出自云南陆军讲武堂;冯仲云是清华骄子、哈尔滨商船学校教授;赵尚志和赵一曼都出自黄埔军校,而从黄埔军校走出的抗联干部,有名有姓的还有13位。

杨靖宇去了南满,整编南满游击队,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赵尚志去了北满,创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周保中去了吉东,创建绥宁反日同盟军,后将其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

1936年,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共11个军,1军至7军为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部队,8军至11军由民众武装改编而成。此后11个军陆续整编为抗联第一、二、三路军。

 

为什么叫抗联?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干什么的,大家抱成团拧成一股绳,同仇敌忾,把日本鬼子赶出去!

这股绳一“拧”就是14年。尽管这14年间,他们要以最多时才3万余人的兵力,去对抗盘踞在东北境内多达70万的日军;尽管这14年间,由于和关内及外界长期隔绝,没有给养,他们只有拼命地和敌人战斗,以便从敌人手中夺来的战利品中求得医药、子弹和服装等给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零下40摄氏度、无处可避风雪的刺骨寒冬里,因为没有粮食,饿极了的时候连棉花和树皮草根都拿来充饥,许多抗联官兵因此饿死……

就是一个“苦”字,苦的没边没沿,整整苦战了14年!

但如果连死都不怕,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

向死而生,向死而战,成了很多抗联官兵的一种“活法”。3军2团政委赵一曼本可以过一个女人的平常日子,她却选择了和男人一样去拼命;杨靖宇“就跟松树一样,死也不挪窝儿,最终死在了树下”;赵尚志曾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最后丢了军权,可他还是要抗日,说死也要死在抗日疆场上,最后魂断梧桐河……

在敌人重兵围剿下,1940年抗联根据地严重缩小。为了保存力量,抗联余部陆续转入苏联远东密林进行整训。1942年8月,苏联希望通过东北抗联牵制日本关东军兵力,与抗联合作,将在苏联的抗联部队整编为抗联教导旅,番号为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抗联官兵协同苏联红军行动,为最后击败日本关东军,迎接关内八路军、新四军十万大军、两万干部出关、解放东北,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等领导听取了周保中、冯仲云等同志关于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详细汇报,并接受了东北党员名单和档案。至此,东北抗联结束了历史使命,他们活跃的生命细胞,融进了东北民主联军、人民解放军的血脉里。

东北抗联,是“二战”中一支极为悲壮又功勋卓著的部队。在抗联官兵身上,凝聚着一股不屈不挠、誓与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堪称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符号。(姜宝才)

画外音

东北抗联独立坚持抗战14年,写下了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斗争之艰苦、血战之残酷、时间之长久、牺牲之壮烈”,比肩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南方游击战争。这种艰苦卓绝的程度,幸存抗联女战士李敏的评价最有代表性:“那时,牺牲容易,坚持下来难。”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长久浴血坚持?显然不是武器装备,也不是战法战术,而是信仰之忠诚,精神之不屈。

由于斗争环境恶劣,抗联1935年后即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接不到党的指示。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想念延安真像孩子想娘一样。”抗联将领周保中这段肺腑之言,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

日本侵略者的分析或许更有说服力。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曾做了一份秘密报告,除了渲染“不战而胜”外,也客观谈到了“不可忽视者”:“此种红军,实力雄厚,战斗力伟大,其苦干精神,为近代军队所难能。”14年里的5000多个日日夜夜,抗联战士每天都要面临饿死冻死的威胁,却创造了歼敌18万人、牵制日伪军近百万人的奇迹,最透彻地诠释了什么叫“物质上感受非常压迫,精神上反极度旺盛”。(伍正华)

留声

张文辉:鬼子在据点用活人进行“打猎比赛”

■摄影并撰文/黑明

声音:“那时候河北沙河县的功德汪、刘石岗、三王村一带,有鬼子的很多据点和碉堡,最大的据点就是功德汪,驻有30多名日军,岗楼、碉堡、铁丝网、战壕应有尽有。他们经常把过往行人当作射击目标,用活人进行“打猎比赛”,杀害百姓不计其数。1944年7月,支队开始谋划沙河战斗,我也接到分区命令,让我带领工兵排去配合刘昌毅的13团拔除功德汪据点。去之后刘团长招待我们吃了胡萝卜小米饭,还说打赢这一仗请我们吃羊肉。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多次前去踩点,选择地形,挖战壕。7月16日晚上10点左右,我们布防完毕,接近拂晓时分,刘团长一声令下,全团出击,我们工兵排两个人一组,每组一个炸药包,在机枪和炮火的掩护下,顶着棉被从不同方向向炮楼接近,这组上不去下组接着上,冲了十几次终于有人冲到跟前,顿时一声巨响,火光冲天,砖头纷飞,我们工兵排瞬间完成了爆破任务。到第二天下午两点多钟,战斗才完全结束,30多个鬼子被我们全部消灭。那次沙河战斗一共摧毁了鬼子的12个据点,收复了50多个村庄。打完那一仗,刘团长果真招待我们吃了一顿羊肉饺子,还说我们的任务完成得最好,应该立大功。”

简介:张文辉,1924年3月1日生于山西省长治县中山头村,十几岁时他瞒着家人跑到县城报名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被安排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军事训练。1939年6月,张文辉被分配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第8团,半年后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2年2月结束了在抗大步兵科和工兵科边学习边打仗的生活,张文辉到八路军第129师太行军区6分区特务连担任了工兵排长。

物件

斯大林为东北抗联颁发的嘉奖证书

1945年8月,为纪念远东战役的伟大胜利,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部派军用飞机将东北抗联教导旅暨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参谋李思孝等同志接到远东军区,23日斯大林大元帅亲自为他们颁发了嘉奖证书。证书上用俄文写着:“为了保卫苏维埃祖国,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大元帅于1945年8月23日发布最高统帅命令,向远东第一方面军前线部队,其中包括您——李思孝同志,在远东同日本人的战斗中发挥出色作用作出杰出贡献表示感谢,并通令嘉奖。伟大的战无不胜的红军和海军舰队万岁!”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