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焦点】 “天气君”缘何脾气越来越暴躁?

2016-07-13 09:47 大草原新闻整合报道  

 

极端天气愈演愈烈

“躺在床上是红烧,铺上席子是铁板烧”……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这样的段子并不少见,而它们所调侃的就是全国部分地区最近的高温天气。即使是向来以凉爽著称的内蒙古,近日来多地气温接近或突破四十度,赤峰市更是持续多日高温干旱。

高温_副本

北方高温干旱,南方则暴雨频频,洪涝危害加重。最极端的例子发生在江苏盐城。6月23日,盐城发生历史罕见的大风、暴雨、冰雹和雷电等极端天气,初步判断有龙卷风发生,一些村庄房屋几乎被夷为平地;截至记者发稿时,约百人死亡,800多人受伤。这是又一起由极端天气引发的重大灾害。

W020160624509350571796_副本

近年来,“天气君”的脾气似乎变得越来越暴躁,一言不合就“出大招”,一会儿在四川广元的江面导演一出“风翻船”,一会儿又用罕见的大冰雹砸向山西陕西境内。从6月14日起,入汛以来最大范围暴雨过程也粉墨登场,接连发生的强降雨给防汛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什么极端天气呈现频发态势?是否可以提前预测极端天气的发生?面对暴脾气的“天气君”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在气象学中,对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由超出一定阈值的天气气候极端值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影响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某种自然灾害发生的事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可以分为极端降水、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等几类。一般是50年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专家评估,我国的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灾害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1990年至2013年期间,直接经济损失比1965年至1989年增加了2.6倍。

地球是一个整体,气象灾害不会局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世界气象组织(WMO)3月23日发布最新报告指出,去年全球高温纪录屡创历史新高、热浪频发、干旱持续、热带气旋活动异常、降雨量惊人等极端天气更具毁灭性。这种“加入史册”的破纪录趋势在2016年将持续。

download_副本

2016年1月25日,智利太平洋沿岸比尼亚德尔马,巨浪拍击海岸,场景骇人。

借势发力难觅踪迹

近期的几次极端天气事件成因各异,气象专家对“天气君”如何出招进行了破解。

天气君善于借势发力,第一招便是:巧借天时。6月,我国多地进入主汛期,局地强对流天气频发,常常伴随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冰雹、龙卷风等。气象专家分析江苏盐城极端天气背后的成因认为,至6月23日午后,江苏中北部附近地区汇聚了大量水汽,大气层结极度不稳定,在这些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有利条件下,出现了强风、暴雨和冰雹天气。

00219b7b06490d7e829f63

天气君还善于使出第二招:智取地利。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龙卷风发生最多的地区,苏北、鲁西南、豫东等平原本身就是龙卷风的易发区。在四川广元白龙湖景区发生的“风翻船”事件,也是因独特地形助长了大风突起。由于水道比较狭窄,两边都是山,风吹过来被山体阻挡形成回旋,容易形成气象上说的“狭管效应”。

极端天气还有一个致命招数:难觅踪迹。一些突发极端天气事件,往往难被预测。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叶殿秀表示,就拿江苏盐城龙卷风灾害来说,龙卷风平均只有几百米宽,最大也只有三四千米,想要借助相距几十千米的气象监测网络来预测龙卷风,在现有观测网密度下很难实现。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加拿大发布龙卷风预警,也仅能提前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就近日传播的极端天气谣言,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也回应称,极端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是一件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从当前科学认知和科学水平来讲,要提前半个月、几个月预报一个具体地方、具体时间、具体强度的极端天气和气候,是不可能的。

 

人类也是背后推手

人们常常埋怨天气喜怒无常、不解人意,殊不知极端天气频发的背后,是人类的加码,天气君的“暴脾气”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093551dqgxq3f9fqmcqqna

科学界已经就此达成共识,由于发达国家长期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温室效应,近百年来,全球经历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正是引发极端天气增加的原因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范围内表现明显。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暖事件增多,冷事件减少;高温热浪发生频繁,持续时间更长;陆地上的强降水时间增加;欧洲南部和非洲西部的干旱强度变得更强,时间更久。

据科学家分析,地球变暖,使得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水分循环加剧,导致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强度和频次明显增加,极端气象灾害接踵而至——过多的降雨、大规模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称,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开始对极端天气事件造成影响,在未来几十年间,极端天气的破坏力将增加并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

对于我国而言,专家介绍,近几十年来,我国区域极端天气灾害增多,虽然有其特定的气候变化背景,但不排除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研究指出: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和2013年华东夏季持续性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有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后果。在未来全球增暖背景下,所有模式都预估:未来,我国区域极端事件将继续增加,最明显的是,高温热浪天气和极端干旱事件将明显增加。

积极应对减轻损失

既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态势短期内无法改变,就需要随时做好准备,积极应对“疯狂的天气”。

13050804110227

首先,要加强防范意识。据了解,白龙湖景区事故发生前,当地刚刚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但景区船只没有采取避险措施,游客甚至没有穿着救生衣,缺少基本的安全保障意识。再如:大家在盛夏出行时应合理安排时间,尽量避免在早上10时至下午4时之间出门。因为这段时间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肌肤的“杀伤力”最强,连续暴晒发生中暑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要掌握应对灾难的常识。当雷电灾害发生时,要懂得不靠近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大树、旗杆等,不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大树下躲雨。雷雨天气发生时,处于高山顶上的人员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

再次,各部门需加强管理,提高应急能力,气象部门要加强预报预警服务。中国气象局的专家表示,我国对龙卷风的监测预报能力还不足,需加强建设,全力以赴做好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精细化、精准化和针对性。

此外,城市在发展中也应该积极规避面临的气候风险,增大城市的气候容量。专家认为,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力推进主体功能区的决策和部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区域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特征与趋势,严格考虑气候承载力,制定人口、经济分布与气候、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种种举措,虽然人们可以应对坏天气的发生,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天气君的“坏脾气”,迎来好天气常驻,还要从长远着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气候风险。

责任编辑:萨其

 

极端天气愈演愈烈

“躺在床上是红烧,铺上席子是铁板烧”……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这样的段子并不少见,而它们所调侃的就是全国部分地区最近的高温天气。即使是向来以凉爽著称的内蒙古,近日来多地气温接近或突破四十度,赤峰市更是持续多日高温干旱。

高温_副本

北方高温干旱,南方则暴雨频频,洪涝危害加重。最极端的例子发生在江苏盐城。6月23日,盐城发生历史罕见的大风、暴雨、冰雹和雷电等极端天气,初步判断有龙卷风发生,一些村庄房屋几乎被夷为平地;截至记者发稿时,约百人死亡,800多人受伤。这是又一起由极端天气引发的重大灾害。

W020160624509350571796_副本

近年来,“天气君”的脾气似乎变得越来越暴躁,一言不合就“出大招”,一会儿在四川广元的江面导演一出“风翻船”,一会儿又用罕见的大冰雹砸向山西陕西境内。从6月14日起,入汛以来最大范围暴雨过程也粉墨登场,接连发生的强降雨给防汛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什么极端天气呈现频发态势?是否可以提前预测极端天气的发生?面对暴脾气的“天气君”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在气象学中,对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由超出一定阈值的天气气候极端值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影响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某种自然灾害发生的事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可以分为极端降水、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等几类。一般是50年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专家评估,我国的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灾害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1990年至2013年期间,直接经济损失比1965年至1989年增加了2.6倍。

地球是一个整体,气象灾害不会局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世界气象组织(WMO)3月23日发布最新报告指出,去年全球高温纪录屡创历史新高、热浪频发、干旱持续、热带气旋活动异常、降雨量惊人等极端天气更具毁灭性。这种“加入史册”的破纪录趋势在2016年将持续。

download_副本

2016年1月25日,智利太平洋沿岸比尼亚德尔马,巨浪拍击海岸,场景骇人。

借势发力难觅踪迹

近期的几次极端天气事件成因各异,气象专家对“天气君”如何出招进行了破解。

天气君善于借势发力,第一招便是:巧借天时。6月,我国多地进入主汛期,局地强对流天气频发,常常伴随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冰雹、龙卷风等。气象专家分析江苏盐城极端天气背后的成因认为,至6月23日午后,江苏中北部附近地区汇聚了大量水汽,大气层结极度不稳定,在这些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有利条件下,出现了强风、暴雨和冰雹天气。

00219b7b06490d7e829f63

天气君还善于使出第二招:智取地利。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龙卷风发生最多的地区,苏北、鲁西南、豫东等平原本身就是龙卷风的易发区。在四川广元白龙湖景区发生的“风翻船”事件,也是因独特地形助长了大风突起。由于水道比较狭窄,两边都是山,风吹过来被山体阻挡形成回旋,容易形成气象上说的“狭管效应”。

极端天气还有一个致命招数:难觅踪迹。一些突发极端天气事件,往往难被预测。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叶殿秀表示,就拿江苏盐城龙卷风灾害来说,龙卷风平均只有几百米宽,最大也只有三四千米,想要借助相距几十千米的气象监测网络来预测龙卷风,在现有观测网密度下很难实现。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加拿大发布龙卷风预警,也仅能提前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就近日传播的极端天气谣言,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也回应称,极端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是一件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从当前科学认知和科学水平来讲,要提前半个月、几个月预报一个具体地方、具体时间、具体强度的极端天气和气候,是不可能的。

 

人类也是背后推手

人们常常埋怨天气喜怒无常、不解人意,殊不知极端天气频发的背后,是人类的加码,天气君的“暴脾气”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093551dqgxq3f9fqmcqqna

科学界已经就此达成共识,由于发达国家长期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温室效应,近百年来,全球经历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正是引发极端天气增加的原因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范围内表现明显。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暖事件增多,冷事件减少;高温热浪发生频繁,持续时间更长;陆地上的强降水时间增加;欧洲南部和非洲西部的干旱强度变得更强,时间更久。

据科学家分析,地球变暖,使得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水分循环加剧,导致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强度和频次明显增加,极端气象灾害接踵而至——过多的降雨、大规模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称,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开始对极端天气事件造成影响,在未来几十年间,极端天气的破坏力将增加并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

对于我国而言,专家介绍,近几十年来,我国区域极端天气灾害增多,虽然有其特定的气候变化背景,但不排除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研究指出: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和2013年华东夏季持续性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有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后果。在未来全球增暖背景下,所有模式都预估:未来,我国区域极端事件将继续增加,最明显的是,高温热浪天气和极端干旱事件将明显增加。

积极应对减轻损失

既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态势短期内无法改变,就需要随时做好准备,积极应对“疯狂的天气”。

13050804110227

首先,要加强防范意识。据了解,白龙湖景区事故发生前,当地刚刚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但景区船只没有采取避险措施,游客甚至没有穿着救生衣,缺少基本的安全保障意识。再如:大家在盛夏出行时应合理安排时间,尽量避免在早上10时至下午4时之间出门。因为这段时间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肌肤的“杀伤力”最强,连续暴晒发生中暑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要掌握应对灾难的常识。当雷电灾害发生时,要懂得不靠近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大树、旗杆等,不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大树下躲雨。雷雨天气发生时,处于高山顶上的人员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

再次,各部门需加强管理,提高应急能力,气象部门要加强预报预警服务。中国气象局的专家表示,我国对龙卷风的监测预报能力还不足,需加强建设,全力以赴做好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精细化、精准化和针对性。

此外,城市在发展中也应该积极规避面临的气候风险,增大城市的气候容量。专家认为,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力推进主体功能区的决策和部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区域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特征与趋势,严格考虑气候承载力,制定人口、经济分布与气候、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种种举措,虽然人们可以应对坏天气的发生,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天气君的“坏脾气”,迎来好天气常驻,还要从长远着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气候风险。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