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奖这一轮该咋干?

2016-07-14 09:23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巴依斯古楞 图塔娜

 

2011年,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解决由于过度放牧、草原保护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草原退化严重、可利用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弱化、农牧民就业渠道窄、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落实好这项政策,对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推动牧区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牧区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近5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争取国家出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将10.1亿亩可利用草原全部纳入保护范围,投入草原生态补奖资金300亿元,惠及146万户、534万农牧民。草原的一些禁牧区生态得到恢复,牧民收入增加。

然而,草原生态脆弱,恢复周期长。目前,内蒙古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正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重道远。

今后,内蒙古如何扎实做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落实工作?如何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这篇“大文章”?如何在处理好保护草原生态、增加牧民收入、发展草畜产业三者关系中破题解难,推动草原可持续发展利用?本报记者就此问题与太仆寺旗委书记宝日夫以及四子王旗委副书记、旗长赵利国进行对话。

【核心提示】科学合理划分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将唯一的纯牧业苏木贡宝拉格20个嘎查的106万亩草场继续列入奖补范围,其中20万亩打草场全部列为禁牧区,其余86万亩列入草畜平衡区。

补奖资金发放与禁牧、草畜平衡责任履行相挂钩。

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成立旗、苏木、嘎查三级阶段性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管领导机构和基层管护小组,落实责任区和责任人,进行巡回检查,依法严肃查处违规违法案件。

【背景链接】

太仆寺旗位于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最南端,与河北省交界,距首都北京350公里,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旗。

近年来,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补植补造、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项目,完成生态治理13.6万亩,重点区域绿化5500亩,生态脆弱区扶贫移民112户、502人,森林覆盖率达到23%。该旗在牧区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农区继续实行除牛以外畜种全年禁牧、牛季节性休牧,牧区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和禁牧制度、季节性休牧。

太仆寺旗委书记宝日夫

对话人:太仆寺旗委书记宝日夫、本报记者巴依斯古楞

抓好6项工作 让好政策收到好效果

巴依斯古楞:2011年,国家在我区等8个省区启动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草原牧区投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牧民受益最多的一项政策。今年,国家又启动了新一轮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首先请宝书记谈谈您对这一政策的认识和感受。

宝日夫:我认为,国家启动实施的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草原牧区打赢扶贫攻坚战、维护民族团结的有力支撑。在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中,加大了中央财政对草原补奖资金投入力度:一是提高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取消原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牧草良种补贴;二是加大绩效评价奖励资金投入,继续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奖励;三是调整完善半农半牧区政策实施方式。这些调整也表明了国家实施好新一轮补奖机制的决心以及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

巴依斯古楞: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不但要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有效遏制草原退化,还要实现草原永续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好牧民的利益,促进牧民增收。那么,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中,太仆寺旗的牧民群众得到了哪些实惠?哪些方面发生了看得见的变化?

宝日夫:目前,太仆寺旗人口多,属于全国贫困旗县,牧区以传统的畜牧业生产为主,生产经营方式仍相对落后,牧户收入受市场影响较大,且草场较少,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对保障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今后,通过继续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可以有效保护草原,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当地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现代畜牧业持续发展。

巴依斯古楞:随着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的顺利实施,牧民传统放牧观念逐步改变,保护草原已成为自觉,被动减畜正在向主动减畜、责任减畜、科学减畜方向转变,草原生态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请问宝书记太仆寺旗在新一轮的补奖机制的实施中,采取哪些措施,使这项国家政策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宝日夫:为扎实做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工作,太仆寺旗将在总结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认识,通过严抓六个方面的工作,全面实施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

第一,科学合理划分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中,太旗以草原普查与监测数据为依据,以落实上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为基础,将我旗唯一的纯牧业苏木贡宝拉格20个嘎查的106万亩草场继续列入奖补范围,其中20万亩打草场全部列为禁牧区,其余86万亩列入草畜平衡区。

第二,严格执行禁牧、草畜平衡制度。禁牧区禁止放牧,做到发现一起,处罚一起,严厉打击偷牧、夜牧、滥牧行为,打草场严格科学合理利用。草畜平衡区执行严格的平衡制度,以天然草原承载能力为根本,综合畜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生产方式转变,牧民增收等因素科学合理核定草畜平衡区载畜量,核定牧业年度载畜量标准。

第三,补奖资金发放与禁牧、草畜平衡责任履行相挂钩。建立奖惩制度,根据畜牧业生产需要,资金下达后草畜平衡资金先发放60%,其余40%依据牧业年度牲畜清点结果,苏木、嘎查出具发放意见,年底前苏木财政所对达到禁牧、草畜平衡标准的具有草原承包经营权证或联户经营权证的农牧户,兑现其余40%的资金。禁牧区,未落实禁牧任务的牧户,扣发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区,未落实草畜平衡任务的牧户,视超载程度,扣发剩余40%补助资金。

第四,全力抓好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手机网络等多元化的新闻载体,以及进村入户宣讲培训、发放政策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宣传解读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让广大基层干部、牧民充分知晓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保证政策平稳过渡,全面落实。

第五,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成立旗、苏木、嘎查三级阶段性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管领导机构和基层管护小组,落实责任区和责任人,进行巡回检查,依法严肃查处违规违法案件。健全完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配足专职草原监督管理人员,足额落实工作经费,加强草原监理队伍依法监管。各级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义务落实到人。草原所有权单位和使用权单位与草原承包经营者签订阶段性禁牧责任书和草畜平衡责任书,同时规范草原生态奖补信息系统工作,细化受益人电子档案。

第六,坚持技术指导和配套扶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成立技术支撑团队,对草原生态补奖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技术指导,建立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对草原变化情况进行全面动态监测,对草原补奖政策落实全程进行成效监测评估,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百姓声音】

带领牧民争取更好的效益

哈斯额尔敦,贡宝拉格苏木包恩本嘎查党支部书记。包恩本嘎查是一个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地区。由于过去长期进行掠夺式放牧,盲目追求牲畜头数,使这里的草场退化相当严重。

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条件,充分挖掘草场的生产潜力,增强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里的牧民长期以来进行了建立“万亩草库伦”等诸多行之有效的探索。在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后,这里全部纳入到草畜平衡区,每家每户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补助金,不仅让牧民们更加爱护赖以生存的草原,还切实提高了他们的收入。

哈斯额尔敦家里经营着1200亩地,在第一轮的补奖机制的实施中,他家每年能够拿到近2000元的补助金。他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要真正带领牧民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使他们对这项国策有更深的了解,以此巩固好已取得的成效,争取在新一轮的补奖机制的实施期间争取更大的效益。

 

【核心提示】

涉及草场3076.12万亩,其中禁牧面积1844.61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231.51万亩。政策覆盖全旗5个苏木的37个牧业嘎查和1个国营牧场,有6986户,牧民21868人从中受益。

天然草原多年生植物种类由政策实施前的每平方米7种增加到目前的10种,优良牧草所占比重也由78.3%提高到79.5%,草原地上生物量达到每亩34公斤,比2010年增加了6公斤。

【背景链接】

四子王旗位于阴山北麓,乌兰察布市西北部,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要产业。近年来,由于受传统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瓶颈影响及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进一步加剧了草原生态、牧业生产、牧民生活的“三生”矛盾。

据此,四子王旗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草原生态建设、草原生态补奖、人口转移等各项扶持政策,立足实际,创新思维,积极发挥科技力量,推进杜蒙肉羊产业发展,带领全旗人民走上一条生态和谐、牧民增收、牲畜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道路。

四子王旗委副书记、旗长赵利国

对话人:四子王旗委副书记、旗长赵利国、本报记者皇甫美鲜

引导群众参与管理 确保补奖政策阳光运行

皇甫美鲜:自2011年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已经受到我区农牧民的广泛关注,四子王旗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生态环境得到了哪些改善呢?

赵利国:我旗启动实施了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涉及草场3076.12万亩,其中禁牧面积1844.61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231.51万亩。政策覆盖全旗5个苏木的37个牧业嘎查和1个国营牧场,有6986户,牧民21868人从中受益。四子王旗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共投入7亿元,其中国家投资6亿元,自治区各级配套资金1亿元。

与此同时,我旗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从2007年开始,四子王旗委、政府把大力发展高效畜牧业、牲畜改良工作列入了畜牧业工作的重点。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确立了以本地蒙古羊为母本、杜泊羊为父本的“杜-蒙”杂交高效生态肉羊养殖模式,并在牧区大力推广肉羊杂交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年来,我旗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监测显示,2015年全旗草原植被平均盖度28%,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3个百分点。天然草原多年生植物种类由政策实施前的每平方米7种增加到目前的10种,优良牧草所占比重也由78.3%提高到79.5%,草原地上生物量达到每亩34公斤,比2010年增加了6公斤。沙尘大风天数较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

皇甫美鲜: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集生态与民生为一体的新政策,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力求维护好牧民的利益。那么四子王旗在落实草原生态补奖的过程中,如何做到让牧民减畜不减收呢?

赵利国:我旗主要从几个方面突破。一是科学规划,推动肉羊产业区域化发展。为了确保肉羊产业规模化发展,我旗建立了“公司+牧户+市场”的合作经营方式,形成了收产销一条龙。同时,我旗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肉羊产业投入力度,牧民每购一只杜泊种公羊政府补贴3000元。通过这些方法,使牧民饲养现在150只母羊的经济效益等同于原来饲养450只母羊的经济效益,养殖经济效益明显,合作户牧民人均年纯增收3.5—5万元,到目前合作示范户已达到2000多户。二是进一步加强草畜平衡区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全旗标准化暖棚、储草棚和青贮窖累计分别达到57.73万平方米、7.2万平方米和58.21万立方米,三分之一以上的牧户达到户均一窖、两棚;配套饲草料加工机具1353台(套),其中牧区达到630台(套)。三是促进禁牧区转移劳动力就业,改变转移劳动力“高体力、低稳定”的工作状况,培养和建设新型农牧民工队伍。我旗每年狠抓牧民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转移劳动力综合素质,提升其就业能力。

皇甫美鲜:草原生态补奖的关键在于落实,在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四子王旗将如何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使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赵利国: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旗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旗畜牧、财政、审计等旗直有关部门和牧区苏木镇场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苏木镇场、各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协调指挥、统一推进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统一考核评价”的工作机制开展工作,同时明确专人承包苏木镇场,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次,强化监督检查,层层落实责任。由旗领导包片,对该项工作分片进行督查、指导和考核。并下发了《四子王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细则》,对项目情况、补奖程序、监督管护等方面进行了细化。以10万亩为一个单位,聘用管护员1名,全旗共聘用管护员308人,并制定了管护人员奖罚措施。另外,将补奖政策纳入年度考核范围。

再次,细化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水平。组织党政管理干部、政策实施和监管人员加强相关政策的学习。同时加大政策实施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草原承包到户工作。各苏木乡镇场按照《草原法》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草原确权和承包工作,确保已纳入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政策范围的草原承包到牧户。

最后,加强资金监管,积极兑现资金。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补奖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和规范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拒绝杜绝挤占、克扣和挪用行为。建立了旗普查、苏木自查的监督检查制度,对牧户数量、承包草原面积、补助奖励标准、减畜落实情况、补助奖励资金数额等进行公示,引导群众参与管理,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补奖政策实施的公开、公正、阳光运行。

【百姓声音】

禁牧致富两不误

唐珍义,今年58岁,家住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阿莫乌素嘎查。他原本是个靠养牧为生的牧民,在禁牧政策还未实施之前,他的全部家当就是三百只羊和一间土坯房。当时,他的一儿一女还在上学,每年缴纳的学费对并不富裕的唐珍义的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在禁牧政策出台之后,牧民唐珍义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因地制宜,办起了养鱼塘和蔬菜大棚,成为了脑木更苏木养鱼、种菜第一人。苏木政府也给予唐珍义各方面的优惠和支持,除了禁牧补贴外,还为其争取到了政府“一事一议”项目补贴。他在蔬菜大棚、鱼塘的基础上,还建起了五座蒙古包,发展了牧家乐旅游区。

他算了一笔账,过去靠养300多只羊生活,每年能收入五六万元,现在鱼塘一年都能产出六七百斤鱼,两三个月清塘一次,平均一年的收入最少增加了两万到三万元。下一步,唐珍义决定再扩大养殖范围,引进螃蟹、虾等受大众青睐的海产品,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使景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责任编辑:萨其

 

2011年,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解决由于过度放牧、草原保护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草原退化严重、可利用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弱化、农牧民就业渠道窄、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落实好这项政策,对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推动牧区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牧区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近5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争取国家出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将10.1亿亩可利用草原全部纳入保护范围,投入草原生态补奖资金300亿元,惠及146万户、534万农牧民。草原的一些禁牧区生态得到恢复,牧民收入增加。

然而,草原生态脆弱,恢复周期长。目前,内蒙古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正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重道远。

今后,内蒙古如何扎实做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落实工作?如何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这篇“大文章”?如何在处理好保护草原生态、增加牧民收入、发展草畜产业三者关系中破题解难,推动草原可持续发展利用?本报记者就此问题与太仆寺旗委书记宝日夫以及四子王旗委副书记、旗长赵利国进行对话。

【核心提示】科学合理划分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将唯一的纯牧业苏木贡宝拉格20个嘎查的106万亩草场继续列入奖补范围,其中20万亩打草场全部列为禁牧区,其余86万亩列入草畜平衡区。

补奖资金发放与禁牧、草畜平衡责任履行相挂钩。

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成立旗、苏木、嘎查三级阶段性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管领导机构和基层管护小组,落实责任区和责任人,进行巡回检查,依法严肃查处违规违法案件。

【背景链接】

太仆寺旗位于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最南端,与河北省交界,距首都北京350公里,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旗。

近年来,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补植补造、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项目,完成生态治理13.6万亩,重点区域绿化5500亩,生态脆弱区扶贫移民112户、502人,森林覆盖率达到23%。该旗在牧区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农区继续实行除牛以外畜种全年禁牧、牛季节性休牧,牧区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和禁牧制度、季节性休牧。

太仆寺旗委书记宝日夫

对话人:太仆寺旗委书记宝日夫、本报记者巴依斯古楞

抓好6项工作 让好政策收到好效果

巴依斯古楞:2011年,国家在我区等8个省区启动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草原牧区投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牧民受益最多的一项政策。今年,国家又启动了新一轮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首先请宝书记谈谈您对这一政策的认识和感受。

宝日夫:我认为,国家启动实施的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草原牧区打赢扶贫攻坚战、维护民族团结的有力支撑。在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中,加大了中央财政对草原补奖资金投入力度:一是提高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取消原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牧草良种补贴;二是加大绩效评价奖励资金投入,继续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奖励;三是调整完善半农半牧区政策实施方式。这些调整也表明了国家实施好新一轮补奖机制的决心以及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

巴依斯古楞: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不但要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有效遏制草原退化,还要实现草原永续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好牧民的利益,促进牧民增收。那么,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中,太仆寺旗的牧民群众得到了哪些实惠?哪些方面发生了看得见的变化?

宝日夫:目前,太仆寺旗人口多,属于全国贫困旗县,牧区以传统的畜牧业生产为主,生产经营方式仍相对落后,牧户收入受市场影响较大,且草场较少,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对保障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今后,通过继续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可以有效保护草原,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当地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现代畜牧业持续发展。

巴依斯古楞:随着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的顺利实施,牧民传统放牧观念逐步改变,保护草原已成为自觉,被动减畜正在向主动减畜、责任减畜、科学减畜方向转变,草原生态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请问宝书记太仆寺旗在新一轮的补奖机制的实施中,采取哪些措施,使这项国家政策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宝日夫:为扎实做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工作,太仆寺旗将在总结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认识,通过严抓六个方面的工作,全面实施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

第一,科学合理划分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中,太旗以草原普查与监测数据为依据,以落实上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为基础,将我旗唯一的纯牧业苏木贡宝拉格20个嘎查的106万亩草场继续列入奖补范围,其中20万亩打草场全部列为禁牧区,其余86万亩列入草畜平衡区。

第二,严格执行禁牧、草畜平衡制度。禁牧区禁止放牧,做到发现一起,处罚一起,严厉打击偷牧、夜牧、滥牧行为,打草场严格科学合理利用。草畜平衡区执行严格的平衡制度,以天然草原承载能力为根本,综合畜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生产方式转变,牧民增收等因素科学合理核定草畜平衡区载畜量,核定牧业年度载畜量标准。

第三,补奖资金发放与禁牧、草畜平衡责任履行相挂钩。建立奖惩制度,根据畜牧业生产需要,资金下达后草畜平衡资金先发放60%,其余40%依据牧业年度牲畜清点结果,苏木、嘎查出具发放意见,年底前苏木财政所对达到禁牧、草畜平衡标准的具有草原承包经营权证或联户经营权证的农牧户,兑现其余40%的资金。禁牧区,未落实禁牧任务的牧户,扣发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区,未落实草畜平衡任务的牧户,视超载程度,扣发剩余40%补助资金。

第四,全力抓好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手机网络等多元化的新闻载体,以及进村入户宣讲培训、发放政策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宣传解读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让广大基层干部、牧民充分知晓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保证政策平稳过渡,全面落实。

第五,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成立旗、苏木、嘎查三级阶段性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管领导机构和基层管护小组,落实责任区和责任人,进行巡回检查,依法严肃查处违规违法案件。健全完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配足专职草原监督管理人员,足额落实工作经费,加强草原监理队伍依法监管。各级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义务落实到人。草原所有权单位和使用权单位与草原承包经营者签订阶段性禁牧责任书和草畜平衡责任书,同时规范草原生态奖补信息系统工作,细化受益人电子档案。

第六,坚持技术指导和配套扶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成立技术支撑团队,对草原生态补奖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技术指导,建立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对草原变化情况进行全面动态监测,对草原补奖政策落实全程进行成效监测评估,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百姓声音】

带领牧民争取更好的效益

哈斯额尔敦,贡宝拉格苏木包恩本嘎查党支部书记。包恩本嘎查是一个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地区。由于过去长期进行掠夺式放牧,盲目追求牲畜头数,使这里的草场退化相当严重。

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条件,充分挖掘草场的生产潜力,增强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里的牧民长期以来进行了建立“万亩草库伦”等诸多行之有效的探索。在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后,这里全部纳入到草畜平衡区,每家每户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补助金,不仅让牧民们更加爱护赖以生存的草原,还切实提高了他们的收入。

哈斯额尔敦家里经营着1200亩地,在第一轮的补奖机制的实施中,他家每年能够拿到近2000元的补助金。他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要真正带领牧民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使他们对这项国策有更深的了解,以此巩固好已取得的成效,争取在新一轮的补奖机制的实施期间争取更大的效益。

 

【核心提示】

涉及草场3076.12万亩,其中禁牧面积1844.61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231.51万亩。政策覆盖全旗5个苏木的37个牧业嘎查和1个国营牧场,有6986户,牧民21868人从中受益。

天然草原多年生植物种类由政策实施前的每平方米7种增加到目前的10种,优良牧草所占比重也由78.3%提高到79.5%,草原地上生物量达到每亩34公斤,比2010年增加了6公斤。

【背景链接】

四子王旗位于阴山北麓,乌兰察布市西北部,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要产业。近年来,由于受传统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瓶颈影响及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进一步加剧了草原生态、牧业生产、牧民生活的“三生”矛盾。

据此,四子王旗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草原生态建设、草原生态补奖、人口转移等各项扶持政策,立足实际,创新思维,积极发挥科技力量,推进杜蒙肉羊产业发展,带领全旗人民走上一条生态和谐、牧民增收、牲畜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道路。

四子王旗委副书记、旗长赵利国

对话人:四子王旗委副书记、旗长赵利国、本报记者皇甫美鲜

引导群众参与管理 确保补奖政策阳光运行

皇甫美鲜:自2011年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已经受到我区农牧民的广泛关注,四子王旗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生态环境得到了哪些改善呢?

赵利国:我旗启动实施了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涉及草场3076.12万亩,其中禁牧面积1844.61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231.51万亩。政策覆盖全旗5个苏木的37个牧业嘎查和1个国营牧场,有6986户,牧民21868人从中受益。四子王旗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共投入7亿元,其中国家投资6亿元,自治区各级配套资金1亿元。

与此同时,我旗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从2007年开始,四子王旗委、政府把大力发展高效畜牧业、牲畜改良工作列入了畜牧业工作的重点。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确立了以本地蒙古羊为母本、杜泊羊为父本的“杜-蒙”杂交高效生态肉羊养殖模式,并在牧区大力推广肉羊杂交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年来,我旗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监测显示,2015年全旗草原植被平均盖度28%,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3个百分点。天然草原多年生植物种类由政策实施前的每平方米7种增加到目前的10种,优良牧草所占比重也由78.3%提高到79.5%,草原地上生物量达到每亩34公斤,比2010年增加了6公斤。沙尘大风天数较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

皇甫美鲜: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集生态与民生为一体的新政策,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力求维护好牧民的利益。那么四子王旗在落实草原生态补奖的过程中,如何做到让牧民减畜不减收呢?

赵利国:我旗主要从几个方面突破。一是科学规划,推动肉羊产业区域化发展。为了确保肉羊产业规模化发展,我旗建立了“公司+牧户+市场”的合作经营方式,形成了收产销一条龙。同时,我旗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肉羊产业投入力度,牧民每购一只杜泊种公羊政府补贴3000元。通过这些方法,使牧民饲养现在150只母羊的经济效益等同于原来饲养450只母羊的经济效益,养殖经济效益明显,合作户牧民人均年纯增收3.5—5万元,到目前合作示范户已达到2000多户。二是进一步加强草畜平衡区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全旗标准化暖棚、储草棚和青贮窖累计分别达到57.73万平方米、7.2万平方米和58.21万立方米,三分之一以上的牧户达到户均一窖、两棚;配套饲草料加工机具1353台(套),其中牧区达到630台(套)。三是促进禁牧区转移劳动力就业,改变转移劳动力“高体力、低稳定”的工作状况,培养和建设新型农牧民工队伍。我旗每年狠抓牧民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转移劳动力综合素质,提升其就业能力。

皇甫美鲜:草原生态补奖的关键在于落实,在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四子王旗将如何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使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赵利国: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旗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旗畜牧、财政、审计等旗直有关部门和牧区苏木镇场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苏木镇场、各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协调指挥、统一推进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统一考核评价”的工作机制开展工作,同时明确专人承包苏木镇场,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次,强化监督检查,层层落实责任。由旗领导包片,对该项工作分片进行督查、指导和考核。并下发了《四子王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细则》,对项目情况、补奖程序、监督管护等方面进行了细化。以10万亩为一个单位,聘用管护员1名,全旗共聘用管护员308人,并制定了管护人员奖罚措施。另外,将补奖政策纳入年度考核范围。

再次,细化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水平。组织党政管理干部、政策实施和监管人员加强相关政策的学习。同时加大政策实施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草原承包到户工作。各苏木乡镇场按照《草原法》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草原确权和承包工作,确保已纳入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政策范围的草原承包到牧户。

最后,加强资金监管,积极兑现资金。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补奖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和规范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拒绝杜绝挤占、克扣和挪用行为。建立了旗普查、苏木自查的监督检查制度,对牧户数量、承包草原面积、补助奖励标准、减畜落实情况、补助奖励资金数额等进行公示,引导群众参与管理,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补奖政策实施的公开、公正、阳光运行。

【百姓声音】

禁牧致富两不误

唐珍义,今年58岁,家住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阿莫乌素嘎查。他原本是个靠养牧为生的牧民,在禁牧政策还未实施之前,他的全部家当就是三百只羊和一间土坯房。当时,他的一儿一女还在上学,每年缴纳的学费对并不富裕的唐珍义的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在禁牧政策出台之后,牧民唐珍义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因地制宜,办起了养鱼塘和蔬菜大棚,成为了脑木更苏木养鱼、种菜第一人。苏木政府也给予唐珍义各方面的优惠和支持,除了禁牧补贴外,还为其争取到了政府“一事一议”项目补贴。他在蔬菜大棚、鱼塘的基础上,还建起了五座蒙古包,发展了牧家乐旅游区。

他算了一笔账,过去靠养300多只羊生活,每年能收入五六万元,现在鱼塘一年都能产出六七百斤鱼,两三个月清塘一次,平均一年的收入最少增加了两万到三万元。下一步,唐珍义决定再扩大养殖范围,引进螃蟹、虾等受大众青睐的海产品,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使景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