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巴林右旗:众志成城抗旱救灾

2016-07-18 09:33 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汤 军

  正在觅食的羊群

  节水灌溉

  开闸放水

 打井抗旱

今年1~6月赤峰市降水108.2毫米,较常年偏少23%,其中北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少二至六成。进入7月以来,全市又持续高温。持续的干旱致使赤峰市大于50平方公里以上的401条河流出现了干涸情况,95%以上的河流没有水。巴林右旗作为赤峰市遭受旱灾比较严重的地区,当地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取得明显效果。7月8~12日,记者来到巴林右旗,就当地政府和群众如何积极抗旱救灾进行了采访。

政府补贴减少损失

7月8日一大早,记者在巴林右旗水利局总工程师丁志刚的陪同下,沿着省际大通道由巴林右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出发,前往位于旗东南部的查干淖尔苏木和宝日勿苏镇采访。

路上,丁志刚告诉记者:“今年由于受到长时间高温和不降雨的影响,全旗尤其是东南部乡镇苏木受到的影响最严重。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旱灾损失,维护全旗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旗里结合实际,提高抗旱救灾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科学救灾减灾,制定了详细的抗旱救灾工作方案,指导全旗的抗旱救灾工作。”

在宝日勿苏镇赛音乌苏嘎查,牧民图布新乐观地对记者说:“现在镇里指导我们牧民调整存栏量,给母羊补贴精饲料,还打井抽水,我们再自己买点儿饲料,这样就能挺过旱灾了。”

在查干淖尔苏木和宝日勿苏镇政府所在地,记者看到有拉着饲草的车辆停在路边,一位司机指着车上的饲草说:“今年遇上旱灾,这里的饲草需求量比较大,我们就往这边运饲草。旗里还给我们饲草调运补贴呢,每吨补贴100元,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

记者从巴林右旗政府了解到,旗政府对畜牧业抗旱减灾有着明确的措施,在加大牲畜出栏的基础上,对受灾区域能繁母畜进行精饲料补贴。

4天打出一眼井

宝日勿苏镇大西庙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一直存在着一种小气候,就是其他地方发生旱灾时,这里仍会降雨,基本能够满足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可是今年的旱灾,让这个村子和其他地方一样,遭遇到了一场严重旱灾。

7月8日是大西庙村抗旱打井的第二天。宝日勿苏镇党委副书记于洪亮刚吃过午饭,就开着自己的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前往大西庙村。他心里惦记着这眼井能不能打出水来,这可是关系到全村574名村民饮水的大事。“为了解决这个村的人畜饮水难题,旗政府下拨抗旱救灾专款,为包括这个村在内的严重缺水村打井。这眼井打出来,就可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了,如果再有点儿降雨,村民们就可以抢种青储饲料和晚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于洪亮说。

当日上午,在大西庙村西北角的一块空地上,丁志刚蹲下身,和正在打井车底下躲避酷暑的打井队员了解打井的情况。打井队员说:“已经打了近100米,有一点儿水,但是不多,还得往下打。”丁志刚说:“旗政府对抗旱打井是下了决心的。这眼井如果打到100多米出水最好,如果不出水,就一直往下打。”

64岁的村民王坤看到村头打井很兴奋,他说:“我们全村人都盼着这眼井能打出水来。我家的承包的150多亩地就在井边上,如果井能打出水来,不但让我们村民和牲畜能有水吃,水量丰富我们还可以用来浇地,我家就不会有太多损失了。”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次的旱情,知道我们村遭受了旱灾,旗里就派水利专家过来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为我们村打井。”大西庙村党支部书记董凤春对记者说。

7月10日,经过4天的努力,这眼井打到了300米的深度,终于打出了甘甜的水。

蒙牛爱心井水量丰富

乌兰海嘎查距离巴彦塔拉苏木8公里。这个地处大山深处的村子,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多年来一直严重缺水,有一段时间村民们只能到邻村拉水吃。2012年11月30日,随着隆隆钻井机的轰鸣声,蒙牛爱心井在该村开凿,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寂静。不久,蒙牛爱心井就打出了水。从此,村民们饮用上了直通到每一户人家的甘甜井水,告别了缺水的困扰。

7月12日,记者来到乌兰海嘎查,看到这里的旱情不是很严重。村里的蒙牛爱心井含水量丰富,不但能够保证全村700多名牧民和1.5万头只牲畜的安全饮水,还为周边300余亩农作物提供了灌溉水。

村民张忠明说:“蒙牛爱心井太好了,我们吃这个井里的水已经好几年,水质一直非常好,出水还多。尤其是今年大旱,要不是这口井,我们村的旱情肯定非常严重。”

节水灌溉田不惧旱情

在采访沿途,记者看到大片的绿色膜下滴灌水浇地和几乎绝收的旱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7月9日上午,在达尔罕街道德日苏嘎查一组牧民杜海民种植的60亩向日葵地里,记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给他家向日葵生长带来的抗旱优势。杜海民说:“我们德日苏嘎查1组30户2000余亩耕地都采用的是膜下滴灌种植。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节水,对土地平整要求也相对较低。在主管道安装的施肥罐能将追肥随灌溉按不同生育期分次施入,节省劳力、产量高,旱灾来了,我们也不怕。”说起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杜海民像竹筒倒豆子似的,向记者介绍起这项技术的优势。

为了给查干淖尔苏木楼子嘎查数千亩的膜下滴灌玉米地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同时解决旱灾中的人畜饮水问题,巴林右旗政府正在嘎查里紧急打一眼井。7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打井现场,看到有少量的水不断从钻井机里喷出。同行的丁志刚高兴地说:“这个村采用的就是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你看庄稼是不是长得很好啊?由于原来的井现在缺水了,不能保证灌溉和人畜饮水的需要,所以要再打一眼井。”

7月9日,这眼井打到160米时终于出水了。

科学利用水资源

“‘先生产、后生活,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这是巴林右旗应对今年旱灾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个原则。由于地下水位和水库水位的下降,科学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已经成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抗旱工作的重点。”在采访中,记者听到很多乡镇村干部谈到了如何严格控制地下水过度开采开发,确保人畜饮水,做好抗旱水源建设和区域用水调配的话题。于洪亮说,“我们镇正在积极组织做好牲畜出栏、调运饲草料等工作,对具备条件的人工草地要进行浇灌。适时组织抢种燕麦、青贮和紫花苜蓿工作。”

为了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巴林右旗政府把具体的工作落实到了各苏木镇、街道、民政、农牧业、水利、财政等部门,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能,把抗旱工作落实到位。

说起农业水资源利用,丁志刚划分出了3个阶段:“早期水资源丰富的时候,农业生产灌溉采用的是大水漫灌,后来随着水资源的下降,就采用沟渠灌溉,现在只能采用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了。”丁志刚认为,巴林右旗是一个农业和牧业兼顾的地区,不要盲目的增加耕地面积,要以水资源的保有量,合理科学的分配耕地灌溉,不然的话就会对水资源造成破坏。过度的用水还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此次旱灾,巴林右旗政府提出了一个今后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的对策。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肉驴、肉牛产业等多品种畜牧业,减少羊对草场资源的过度需求。落实设施农业、膜下滴灌、棚圈、青贮窖、人工草地、储草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抗灾避灾型农牧业。推进人工种草、青贮种植、小草库伦种植和退耕还草等项目建设,解决饲草料短缺问题。同时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条,加快推动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培育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牧民抵御市场和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责任编辑:杨苏雯

  正在觅食的羊群

  节水灌溉

  开闸放水

 打井抗旱

今年1~6月赤峰市降水108.2毫米,较常年偏少23%,其中北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少二至六成。进入7月以来,全市又持续高温。持续的干旱致使赤峰市大于50平方公里以上的401条河流出现了干涸情况,95%以上的河流没有水。巴林右旗作为赤峰市遭受旱灾比较严重的地区,当地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取得明显效果。7月8~12日,记者来到巴林右旗,就当地政府和群众如何积极抗旱救灾进行了采访。

政府补贴减少损失

7月8日一大早,记者在巴林右旗水利局总工程师丁志刚的陪同下,沿着省际大通道由巴林右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出发,前往位于旗东南部的查干淖尔苏木和宝日勿苏镇采访。

路上,丁志刚告诉记者:“今年由于受到长时间高温和不降雨的影响,全旗尤其是东南部乡镇苏木受到的影响最严重。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旱灾损失,维护全旗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旗里结合实际,提高抗旱救灾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科学救灾减灾,制定了详细的抗旱救灾工作方案,指导全旗的抗旱救灾工作。”

在宝日勿苏镇赛音乌苏嘎查,牧民图布新乐观地对记者说:“现在镇里指导我们牧民调整存栏量,给母羊补贴精饲料,还打井抽水,我们再自己买点儿饲料,这样就能挺过旱灾了。”

在查干淖尔苏木和宝日勿苏镇政府所在地,记者看到有拉着饲草的车辆停在路边,一位司机指着车上的饲草说:“今年遇上旱灾,这里的饲草需求量比较大,我们就往这边运饲草。旗里还给我们饲草调运补贴呢,每吨补贴100元,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

记者从巴林右旗政府了解到,旗政府对畜牧业抗旱减灾有着明确的措施,在加大牲畜出栏的基础上,对受灾区域能繁母畜进行精饲料补贴。

4天打出一眼井

宝日勿苏镇大西庙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一直存在着一种小气候,就是其他地方发生旱灾时,这里仍会降雨,基本能够满足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可是今年的旱灾,让这个村子和其他地方一样,遭遇到了一场严重旱灾。

7月8日是大西庙村抗旱打井的第二天。宝日勿苏镇党委副书记于洪亮刚吃过午饭,就开着自己的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前往大西庙村。他心里惦记着这眼井能不能打出水来,这可是关系到全村574名村民饮水的大事。“为了解决这个村的人畜饮水难题,旗政府下拨抗旱救灾专款,为包括这个村在内的严重缺水村打井。这眼井打出来,就可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了,如果再有点儿降雨,村民们就可以抢种青储饲料和晚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于洪亮说。

当日上午,在大西庙村西北角的一块空地上,丁志刚蹲下身,和正在打井车底下躲避酷暑的打井队员了解打井的情况。打井队员说:“已经打了近100米,有一点儿水,但是不多,还得往下打。”丁志刚说:“旗政府对抗旱打井是下了决心的。这眼井如果打到100多米出水最好,如果不出水,就一直往下打。”

64岁的村民王坤看到村头打井很兴奋,他说:“我们全村人都盼着这眼井能打出水来。我家的承包的150多亩地就在井边上,如果井能打出水来,不但让我们村民和牲畜能有水吃,水量丰富我们还可以用来浇地,我家就不会有太多损失了。”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次的旱情,知道我们村遭受了旱灾,旗里就派水利专家过来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为我们村打井。”大西庙村党支部书记董凤春对记者说。

7月10日,经过4天的努力,这眼井打到了300米的深度,终于打出了甘甜的水。

蒙牛爱心井水量丰富

乌兰海嘎查距离巴彦塔拉苏木8公里。这个地处大山深处的村子,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多年来一直严重缺水,有一段时间村民们只能到邻村拉水吃。2012年11月30日,随着隆隆钻井机的轰鸣声,蒙牛爱心井在该村开凿,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寂静。不久,蒙牛爱心井就打出了水。从此,村民们饮用上了直通到每一户人家的甘甜井水,告别了缺水的困扰。

7月12日,记者来到乌兰海嘎查,看到这里的旱情不是很严重。村里的蒙牛爱心井含水量丰富,不但能够保证全村700多名牧民和1.5万头只牲畜的安全饮水,还为周边300余亩农作物提供了灌溉水。

村民张忠明说:“蒙牛爱心井太好了,我们吃这个井里的水已经好几年,水质一直非常好,出水还多。尤其是今年大旱,要不是这口井,我们村的旱情肯定非常严重。”

节水灌溉田不惧旱情

在采访沿途,记者看到大片的绿色膜下滴灌水浇地和几乎绝收的旱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7月9日上午,在达尔罕街道德日苏嘎查一组牧民杜海民种植的60亩向日葵地里,记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给他家向日葵生长带来的抗旱优势。杜海民说:“我们德日苏嘎查1组30户2000余亩耕地都采用的是膜下滴灌种植。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节水,对土地平整要求也相对较低。在主管道安装的施肥罐能将追肥随灌溉按不同生育期分次施入,节省劳力、产量高,旱灾来了,我们也不怕。”说起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杜海民像竹筒倒豆子似的,向记者介绍起这项技术的优势。

为了给查干淖尔苏木楼子嘎查数千亩的膜下滴灌玉米地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同时解决旱灾中的人畜饮水问题,巴林右旗政府正在嘎查里紧急打一眼井。7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打井现场,看到有少量的水不断从钻井机里喷出。同行的丁志刚高兴地说:“这个村采用的就是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你看庄稼是不是长得很好啊?由于原来的井现在缺水了,不能保证灌溉和人畜饮水的需要,所以要再打一眼井。”

7月9日,这眼井打到160米时终于出水了。

科学利用水资源

“‘先生产、后生活,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这是巴林右旗应对今年旱灾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个原则。由于地下水位和水库水位的下降,科学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已经成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抗旱工作的重点。”在采访中,记者听到很多乡镇村干部谈到了如何严格控制地下水过度开采开发,确保人畜饮水,做好抗旱水源建设和区域用水调配的话题。于洪亮说,“我们镇正在积极组织做好牲畜出栏、调运饲草料等工作,对具备条件的人工草地要进行浇灌。适时组织抢种燕麦、青贮和紫花苜蓿工作。”

为了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巴林右旗政府把具体的工作落实到了各苏木镇、街道、民政、农牧业、水利、财政等部门,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能,把抗旱工作落实到位。

说起农业水资源利用,丁志刚划分出了3个阶段:“早期水资源丰富的时候,农业生产灌溉采用的是大水漫灌,后来随着水资源的下降,就采用沟渠灌溉,现在只能采用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了。”丁志刚认为,巴林右旗是一个农业和牧业兼顾的地区,不要盲目的增加耕地面积,要以水资源的保有量,合理科学的分配耕地灌溉,不然的话就会对水资源造成破坏。过度的用水还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此次旱灾,巴林右旗政府提出了一个今后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的对策。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肉驴、肉牛产业等多品种畜牧业,减少羊对草场资源的过度需求。落实设施农业、膜下滴灌、棚圈、青贮窖、人工草地、储草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抗灾避灾型农牧业。推进人工种草、青贮种植、小草库伦种植和退耕还草等项目建设,解决饲草料短缺问题。同时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条,加快推动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培育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牧民抵御市场和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