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老兵忆抗美援朝:部队曾蔓延"恐美症"

2016-08-03 16:06

陈丕声近照。(陈丕声供图)

今年84岁的陈丕声参加过抗美援朝。他从1950年入朝作战到1955年回国,全程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66年过去了,陈丕声对这场战争依然记忆犹新。

6月20日,记者在鲁迅美术学院家属院采访了陈丕声。陈老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说话思路清晰,走起路来腰杆挺直,依然保持军人风范。那场战争给他留下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那些牺牲的战友……

“在那场战争中,凡是活着回来的,既是胜利者,又是幸存者。”陈丕声说。

第一仗歼敌1.5万,把美军给打蒙圈了

陈丕声是四川阆中人,1932年出生,1949年11月参军。朝鲜战争爆发时,入伍不足一年的陈丕声在湖北省当阳县农场收割水稻。“一个调令下来,战士们就上了火车,下车了才知道已经来到了吉林省磐石市。”陈丕声笑着讲道,“大家在当地集训了一周,领了御寒的衣物就进入朝鲜。”

陈丕声告诉记者,进入朝鲜的第一仗打的是楚山战役,也被称为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突然发起进攻,一下子歼敌1.5万余人,将进攻的美军及其仆从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

“美国军队打了败仗还蒙在鼓里,感慨‘一开始以为打的是朝鲜人民军,可不像朝鲜人民军那一套,从哪里过来的神兵神将啊’。打了败仗,美国兵怕死,赶紧往南撤退。卡车、吉普车、坦克等丢在山沟里到处都是。咱们军队里会开汽车的少,结果第二天,这些辎重装备被美军飞机炸了个精光。”陈丕声说。

实际上,在第一场战役中,志愿军并没有遭遇美军的主力。后来,“恐美症”开始蔓延。陈丕声解释说,战士们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出现了“恐美症”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是志愿军装备和美军相比差得太远。美国军队装备了卡宾枪、转盘枪、新式机枪,坦克、大炮、飞机等,数量充足。“我们这边用的是七九式步枪,一个师只有4门山炮,没有榴弹炮,要想打败美国鬼子靠啥?拼勇敢,打夜战、白刃战、人海战术!”陈老说。

另一方面,制约我军战斗力的是后勤供应慢,运输线路刚修好,就被美军给炸了。干粮不够吃,吃的是一口炒面、一口雪,很多时候没有炒面,隔三岔五地还吃不上饭。更要命的是,棉衣不够用,埋伏的时候趴在雪窝里几个小时,经常性地挨饿受冻。所以飞机炸,大炮打,冻死冻伤的士兵有很多。:“抗美援朝中,我军很多属于非战斗减员。”陈老说道,“后来,连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宣讲美帝的罪恶,连队的士气得到恢复。”

错把防空洞挖在山沟树林中,幸亏排长及时赶到

1951年10月,志愿军空军开始对美军作战,在此之前,制空权一直都在美军手中。美军飞机如苍蝇一般经常在空中盘旋,肆无忌惮地贴地俯冲。“地面上的人都能看清楚驾驶员长什么模样。”陈老又笑着对记者说。

只要是侦察机发现了目标,15分钟左右肯定会有轰炸机轰炸、机枪扫射。为了避免挨炸,志愿军一般在白天住防空洞,趁着夜色急行军、打仗。

美国飞机还打心理战,妄图劝降我军战士,飞机上是雇佣来自台湾的广播员喊话,主要内容是:你们军长叫啥,你们的副军长叫啥,你们生活实在太艰苦了,到我们这边来吧,这边有酒喝,有肉吃,还有大批的美女……

让陈丕声难忘的是第五次战役,他领教了美军的奸诈。

有一次,陈丕声随连队连夜从汉江撤回来,来到一个山沟里,见到沟里有绿油油的树林作掩护,战士们开始在沟里挖防空洞。很快防空洞挖好了,大家正准备睡觉的时候,排长过来了,一看这种情形,就说:“不行,不行,谁让你们在这呢,全给我起来!”大伙当时很不高兴,走得够累了,为啥不让赶紧睡觉呢?后来战士们转移到了半山腰的一块地方,重新挖个防空洞。天刚亮,敌人飞机就来了,先轰炸,后扫射,把树林打了个稀巴烂。“大伙这时候才明白,经验丰富的排长救了大伙一命。”陈老感慨地说。

熊小老苏醒后先问,我的大锣锅在哪?

记者在网上找到一张老照片,内容是1951年1月25日,第四次战役打响。在修理山阻击战中,大无畏的人民志愿军第50军某团战士在子弹打光后,用石头打击敌人。巧合的是,这场战斗中,就有陈丕声。他对修理山阻击战记忆犹新,因为这一仗,志愿军第50军打出了威名。

陈老讲道,在汉江一带,部队开始打防御战,战争进入胶着状态。著名的“白云山团”“修理山连”均诞生于这场战役,战斗中涌现出很多英雄。

机枪手钱树俊很懂得利用地形地势,把机枪放在大石头下边,东边上了敌人,突突地把敌人打退,西边上了敌人,又把敌人打退,用轻机枪打退敌人两次冲锋,立了一大功。投弹手木兴和,长得膀大腰粗,个子一米八多,他打枪不准但体力非常好,手榴弹一投就是50多米,而且投得准,指哪打哪。他用手榴弹打退敌人一次冲锋,手榴弹打没有了,木兴和就准备一堆石头,敌人上来了就用石头砸,又砸退了敌人一次冲锋。“这张照片讲的就是这次战斗。”陈老说,当时他在机枪连,一次防守战打了三天三夜,使用的是马克沁重机枪,这种武器需要用水冷却,水打干了,子弹打不出去,大家就用尿冷却枪管,然后接着打。

当时,陈丕声和战士们在修理山下边的小房子里休整。陈老讲道:“战士们都没有袜子,只好用一块四四方方的白布包脚当袜子穿,行军打仗,白布很快湿透,大伙就把白布拿出来放在炕上烘烤,大家躺在炕上休息,我不是汗脚,就没有脱鞋,就坐在门口。”

“这时候指导员李贺宇大喊一声‘防空’。我一个箭步蹿到了院子里,趴在门口台阶位置,这时,美军5架B-29轰炸机投下了几十枚炸弹,民房炸飞了,地面一片火海。连队的司务长、给养员、机械员、司号员、2名担架员、5名炊事员等一共19名战友,在我眼前全部牺牲,他们中最小的卫生员只有16岁。”陈丕声接着讲道,他跑到了东厢房,看见炊事员熊小老还在那做饭。

“老熊,赶快防空!”

“炸弹都丢在那里了,还防什么空?我还要做饭呢?”

“走吧,炸弹炸下来之后还得用机枪扫射啊,快跑!”

“你走吧走吧,我还做饭。”熊小老是个犟脾气,劝不动,陈丕声只好跳窗户到了后山的防空洞。

不一小会,敌人9架野马战斗机发疯似的扫射了半个小时。傍晚,指导员让陈丕声清点伤亡人数,他在东厢房灶火旁边发现了熊小老,身上好几处伤口,就大声喊着:“老熊,老熊!你可得坚持住啊!”

这时,熊小老慢慢地睁开了眼睛,问:“我的大锣锅呢?”平日行军时,熊小老都会背着这口大锣锅,同志们拿不动的东西,他会放大锣锅里一起背着,到了宿营地他就开始做饭,做的饭很好吃。没想到熊小老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惦记着自己的大锣锅,同志们都流下了眼泪。后来,熊小老到后方养伤了。陈老告诉记者:“66年过去了,这些情节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仿佛就在眼前。”

(本文照片来源于资料)

责任编辑:郭正杰

陈丕声近照。(陈丕声供图)

今年84岁的陈丕声参加过抗美援朝。他从1950年入朝作战到1955年回国,全程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66年过去了,陈丕声对这场战争依然记忆犹新。

6月20日,记者在鲁迅美术学院家属院采访了陈丕声。陈老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说话思路清晰,走起路来腰杆挺直,依然保持军人风范。那场战争给他留下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那些牺牲的战友……

“在那场战争中,凡是活着回来的,既是胜利者,又是幸存者。”陈丕声说。

第一仗歼敌1.5万,把美军给打蒙圈了

陈丕声是四川阆中人,1932年出生,1949年11月参军。朝鲜战争爆发时,入伍不足一年的陈丕声在湖北省当阳县农场收割水稻。“一个调令下来,战士们就上了火车,下车了才知道已经来到了吉林省磐石市。”陈丕声笑着讲道,“大家在当地集训了一周,领了御寒的衣物就进入朝鲜。”

陈丕声告诉记者,进入朝鲜的第一仗打的是楚山战役,也被称为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突然发起进攻,一下子歼敌1.5万余人,将进攻的美军及其仆从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

“美国军队打了败仗还蒙在鼓里,感慨‘一开始以为打的是朝鲜人民军,可不像朝鲜人民军那一套,从哪里过来的神兵神将啊’。打了败仗,美国兵怕死,赶紧往南撤退。卡车、吉普车、坦克等丢在山沟里到处都是。咱们军队里会开汽车的少,结果第二天,这些辎重装备被美军飞机炸了个精光。”陈丕声说。

实际上,在第一场战役中,志愿军并没有遭遇美军的主力。后来,“恐美症”开始蔓延。陈丕声解释说,战士们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出现了“恐美症”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是志愿军装备和美军相比差得太远。美国军队装备了卡宾枪、转盘枪、新式机枪,坦克、大炮、飞机等,数量充足。“我们这边用的是七九式步枪,一个师只有4门山炮,没有榴弹炮,要想打败美国鬼子靠啥?拼勇敢,打夜战、白刃战、人海战术!”陈老说。

另一方面,制约我军战斗力的是后勤供应慢,运输线路刚修好,就被美军给炸了。干粮不够吃,吃的是一口炒面、一口雪,很多时候没有炒面,隔三岔五地还吃不上饭。更要命的是,棉衣不够用,埋伏的时候趴在雪窝里几个小时,经常性地挨饿受冻。所以飞机炸,大炮打,冻死冻伤的士兵有很多。:“抗美援朝中,我军很多属于非战斗减员。”陈老说道,“后来,连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宣讲美帝的罪恶,连队的士气得到恢复。”

错把防空洞挖在山沟树林中,幸亏排长及时赶到

1951年10月,志愿军空军开始对美军作战,在此之前,制空权一直都在美军手中。美军飞机如苍蝇一般经常在空中盘旋,肆无忌惮地贴地俯冲。“地面上的人都能看清楚驾驶员长什么模样。”陈老又笑着对记者说。

只要是侦察机发现了目标,15分钟左右肯定会有轰炸机轰炸、机枪扫射。为了避免挨炸,志愿军一般在白天住防空洞,趁着夜色急行军、打仗。

美国飞机还打心理战,妄图劝降我军战士,飞机上是雇佣来自台湾的广播员喊话,主要内容是:你们军长叫啥,你们的副军长叫啥,你们生活实在太艰苦了,到我们这边来吧,这边有酒喝,有肉吃,还有大批的美女……

让陈丕声难忘的是第五次战役,他领教了美军的奸诈。

有一次,陈丕声随连队连夜从汉江撤回来,来到一个山沟里,见到沟里有绿油油的树林作掩护,战士们开始在沟里挖防空洞。很快防空洞挖好了,大家正准备睡觉的时候,排长过来了,一看这种情形,就说:“不行,不行,谁让你们在这呢,全给我起来!”大伙当时很不高兴,走得够累了,为啥不让赶紧睡觉呢?后来战士们转移到了半山腰的一块地方,重新挖个防空洞。天刚亮,敌人飞机就来了,先轰炸,后扫射,把树林打了个稀巴烂。“大伙这时候才明白,经验丰富的排长救了大伙一命。”陈老感慨地说。

熊小老苏醒后先问,我的大锣锅在哪?

记者在网上找到一张老照片,内容是1951年1月25日,第四次战役打响。在修理山阻击战中,大无畏的人民志愿军第50军某团战士在子弹打光后,用石头打击敌人。巧合的是,这场战斗中,就有陈丕声。他对修理山阻击战记忆犹新,因为这一仗,志愿军第50军打出了威名。

陈老讲道,在汉江一带,部队开始打防御战,战争进入胶着状态。著名的“白云山团”“修理山连”均诞生于这场战役,战斗中涌现出很多英雄。

机枪手钱树俊很懂得利用地形地势,把机枪放在大石头下边,东边上了敌人,突突地把敌人打退,西边上了敌人,又把敌人打退,用轻机枪打退敌人两次冲锋,立了一大功。投弹手木兴和,长得膀大腰粗,个子一米八多,他打枪不准但体力非常好,手榴弹一投就是50多米,而且投得准,指哪打哪。他用手榴弹打退敌人一次冲锋,手榴弹打没有了,木兴和就准备一堆石头,敌人上来了就用石头砸,又砸退了敌人一次冲锋。“这张照片讲的就是这次战斗。”陈老说,当时他在机枪连,一次防守战打了三天三夜,使用的是马克沁重机枪,这种武器需要用水冷却,水打干了,子弹打不出去,大家就用尿冷却枪管,然后接着打。

当时,陈丕声和战士们在修理山下边的小房子里休整。陈老讲道:“战士们都没有袜子,只好用一块四四方方的白布包脚当袜子穿,行军打仗,白布很快湿透,大伙就把白布拿出来放在炕上烘烤,大家躺在炕上休息,我不是汗脚,就没有脱鞋,就坐在门口。”

“这时候指导员李贺宇大喊一声‘防空’。我一个箭步蹿到了院子里,趴在门口台阶位置,这时,美军5架B-29轰炸机投下了几十枚炸弹,民房炸飞了,地面一片火海。连队的司务长、给养员、机械员、司号员、2名担架员、5名炊事员等一共19名战友,在我眼前全部牺牲,他们中最小的卫生员只有16岁。”陈丕声接着讲道,他跑到了东厢房,看见炊事员熊小老还在那做饭。

“老熊,赶快防空!”

“炸弹都丢在那里了,还防什么空?我还要做饭呢?”

“走吧,炸弹炸下来之后还得用机枪扫射啊,快跑!”

“你走吧走吧,我还做饭。”熊小老是个犟脾气,劝不动,陈丕声只好跳窗户到了后山的防空洞。

不一小会,敌人9架野马战斗机发疯似的扫射了半个小时。傍晚,指导员让陈丕声清点伤亡人数,他在东厢房灶火旁边发现了熊小老,身上好几处伤口,就大声喊着:“老熊,老熊!你可得坚持住啊!”

这时,熊小老慢慢地睁开了眼睛,问:“我的大锣锅呢?”平日行军时,熊小老都会背着这口大锣锅,同志们拿不动的东西,他会放大锣锅里一起背着,到了宿营地他就开始做饭,做的饭很好吃。没想到熊小老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惦记着自己的大锣锅,同志们都流下了眼泪。后来,熊小老到后方养伤了。陈老告诉记者:“66年过去了,这些情节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仿佛就在眼前。”

(本文照片来源于资料)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