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内蒙古:“三位一体”集聚“草原英才”

2016-08-08 09:02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张文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高端人才的流向至关重要。

为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于2010年启动了“草原英才”工程。6年来,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引领作用,自治区逐年加大对人才资金的投入,“草原英才”专项基金从2010年启动时的每年350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近1亿元。

如今,一个项目+团队+人才“三位一体”的人才发展模式已经构建成型,1016名“草原英才”犹如奔腾的千里马,在内蒙古大地上集聚驰骋。

重大项目引领,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发展模式

第四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召开,“草原英才”韩培刚也成了新闻人物。

2010年初夏,带着对故土的无比眷恋,有着5项发明专利的博士韩培刚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包头,此次他看中了家乡的清洁能源项目。

几个月后,由韩培刚创立的内蒙古圣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包头稀土高新区。韩培刚创业团队的到来也吸引了区内外一大批相关人才纷至沓来,使包头的光热产业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2011年,韩培刚光荣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行列,他所带领的槽式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创业团队也成为“草原英才”工程重点支持的创业团队之一。

在过去的几年里,包头市仅依托稀土产业项目就累计吸引了1500余名稀土科研人才。

在呼和浩特,市政府依托乳业项目,先后引进了剑桥大学留学博士李喜和、留学澳大利亚博士郭继彤等高端人才。而由他们打造的研发团队,又网罗了一大批乳业人才,突破了一项项科研难题,取得一大批创新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乳业的发展。

在鄂尔多斯,依托能源、新型化工、羊绒、机械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市政府打造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多个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创新创业基地。

一个项目引来一个高端人才,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业团队,一个创业团队又吸引一大批相关人才集聚。由此,项目+团队+人才“三位一体”的人才发展模式清晰呈现。

截至目前,我区依托农牧业、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等领域项目引进和培育的“草原英才”创新创业团队已达到407个并建立了72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评选出1016名“草原英才”。

 

产学研结合,科学考核评估形成高效激励机制

人才再优秀,如果失去了项目的引领、团队的带动、产品的开发,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个企业,有了创业团队那只是实现发展的第一步,如果企业没有较强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就不会走得久远。”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张秦一语中的。

几年来,自治区通过产学研结合统筹联动的形式,凭借“项目+团队+人才”的平台,推动企业、人才团队的健康发展。

“千人计划”专家连建宇带领的稀宝博为创新人才团队就是产学研统筹联动的优秀代表。团队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吸纳了多名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的核磁共振成像专家。多年来,该团队致力于自主研发,由他们开发的永磁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国内外多项专利授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在核磁方面的多领域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延伸。

在激发企业与团队自身产学研能力的同时,自治区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联合培养、挖掘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发挥科技创新、产业与人才的集结效应,实现项目、团队、人才的无缝对接。

项目+团队+人才这种全新的人才发展模式能够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多少?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是关键。近年来,自治区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项目和团队差异较大的现状,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人才工作考评体系。

2015年,自治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考评责任制试行方案出炉。以此为标准,各地对创业团队、基地和个人的工作进度开展了考核评估,并将人才评估工作与后续资助政策挂钩。

“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考评责任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了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体系,全区上下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的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各人才团队的研发积极性。”张秦说。

责任编辑:萨其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高端人才的流向至关重要。

为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于2010年启动了“草原英才”工程。6年来,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引领作用,自治区逐年加大对人才资金的投入,“草原英才”专项基金从2010年启动时的每年350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近1亿元。

如今,一个项目+团队+人才“三位一体”的人才发展模式已经构建成型,1016名“草原英才”犹如奔腾的千里马,在内蒙古大地上集聚驰骋。

重大项目引领,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发展模式

第四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召开,“草原英才”韩培刚也成了新闻人物。

2010年初夏,带着对故土的无比眷恋,有着5项发明专利的博士韩培刚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包头,此次他看中了家乡的清洁能源项目。

几个月后,由韩培刚创立的内蒙古圣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包头稀土高新区。韩培刚创业团队的到来也吸引了区内外一大批相关人才纷至沓来,使包头的光热产业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2011年,韩培刚光荣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行列,他所带领的槽式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创业团队也成为“草原英才”工程重点支持的创业团队之一。

在过去的几年里,包头市仅依托稀土产业项目就累计吸引了1500余名稀土科研人才。

在呼和浩特,市政府依托乳业项目,先后引进了剑桥大学留学博士李喜和、留学澳大利亚博士郭继彤等高端人才。而由他们打造的研发团队,又网罗了一大批乳业人才,突破了一项项科研难题,取得一大批创新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乳业的发展。

在鄂尔多斯,依托能源、新型化工、羊绒、机械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市政府打造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多个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创新创业基地。

一个项目引来一个高端人才,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业团队,一个创业团队又吸引一大批相关人才集聚。由此,项目+团队+人才“三位一体”的人才发展模式清晰呈现。

截至目前,我区依托农牧业、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等领域项目引进和培育的“草原英才”创新创业团队已达到407个并建立了72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评选出1016名“草原英才”。

 

产学研结合,科学考核评估形成高效激励机制

人才再优秀,如果失去了项目的引领、团队的带动、产品的开发,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个企业,有了创业团队那只是实现发展的第一步,如果企业没有较强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就不会走得久远。”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张秦一语中的。

几年来,自治区通过产学研结合统筹联动的形式,凭借“项目+团队+人才”的平台,推动企业、人才团队的健康发展。

“千人计划”专家连建宇带领的稀宝博为创新人才团队就是产学研统筹联动的优秀代表。团队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吸纳了多名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的核磁共振成像专家。多年来,该团队致力于自主研发,由他们开发的永磁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国内外多项专利授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在核磁方面的多领域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延伸。

在激发企业与团队自身产学研能力的同时,自治区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联合培养、挖掘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发挥科技创新、产业与人才的集结效应,实现项目、团队、人才的无缝对接。

项目+团队+人才这种全新的人才发展模式能够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多少?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是关键。近年来,自治区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项目和团队差异较大的现状,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人才工作考评体系。

2015年,自治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考评责任制试行方案出炉。以此为标准,各地对创业团队、基地和个人的工作进度开展了考核评估,并将人才评估工作与后续资助政策挂钩。

“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考评责任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了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体系,全区上下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的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各人才团队的研发积极性。”张秦说。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