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互联网+教育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2016-08-31 16:16 包头日报   张群群

在包钢实验二小,邬浩老师正在利用多媒体白板给孩子们上书法课。邬老师每写一笔,位于教室前面的屏幕上就实时直播着邬老师的笔法、技巧。这种视听结合、直观生动的授课方式,让老师教得省心高效,学生学得轻松自如。而这只是昆区教育与互联网融合的一个缩影。

◎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昆区现有中小学61所,幼儿园60所,教学辅助单位9个,中小学在校生总数近八万人,在职教职工7074人。近年来,昆区深入实施“科教强区”战略、积极打造自治区教育先行区,紧紧围绕国家“三通两平台”发展思路,立足昆区教育发展实际,以科学规划、统筹建设为基础,以集群共建、典型引路为抓手,以平台建设、应用驱动为依托,着力推动“互联网+教育”,有效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促进“互联网+教育”的深入融合,昆区建立了政府主导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先后融资1.5亿元实施了教育城域网工程及教育信息化“班班通工程”,建成了覆盖全区中小学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目前,昆区在已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努力实现平台建设系统化、规模化,融合应用网络化、集群化,教育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与此同时,昆区充分发挥部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创了区域教育信息化集群共建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集群工作制度化、信息技术一体化、教研活动整体化、特色发展个性化”的良好格局,有效促进了城乡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均衡发展。

◎为智能化校园注入新活力

包钢五中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新型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有效开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包钢实验一小“ipad进课堂”,开设了十多门“云”课堂实验课;友谊二小的“修身十分钟”校本课程已坚持了七年之久,累计播放修身短片1000余集;包钢实验二小的校园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在服务教学、宣传报道、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团结一小的软硬笔书法微课教学模式,使整个课堂图文并茂、声情融合、视听并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包钢十小研发的机器人特色课程,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交往、逻辑思维和实践动手等各种能力;蒙古族学校的智慧教室实现了分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包钢三中教师自主制作微课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近半数教师在自治区及以上微课大赛中获得佳绩;和平中学创造性地开发应用现有设备,实现了英语听力寻址播放,数字寻址校园广播,图书馆网络智能化管理等,为构建低碳、生态和智能化校园注入了新活力。

为了发挥广大教师在“互联网+教育”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昆区采取“全方位、分层次、多途径”的培训方式,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区内区外相结合、专题校本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系统、集群、学校三级培训体系。按角色实施了校长、电教专职人员、学科教师的分层培训;按方式采取了集中培训、网上培训以及交流研讨;按内容进行了信息技术基础技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CAI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专题培训。近年来,共组织信息化技术培训百余次,涉及各中小学教师近万人次。目前,全区90%以上专任教师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常态化的“开放式、互动式、论坛式、共享式”的网络教研、网上备课及课堂教学活动。

责任编辑:孙净洁

在包钢实验二小,邬浩老师正在利用多媒体白板给孩子们上书法课。邬老师每写一笔,位于教室前面的屏幕上就实时直播着邬老师的笔法、技巧。这种视听结合、直观生动的授课方式,让老师教得省心高效,学生学得轻松自如。而这只是昆区教育与互联网融合的一个缩影。

◎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昆区现有中小学61所,幼儿园60所,教学辅助单位9个,中小学在校生总数近八万人,在职教职工7074人。近年来,昆区深入实施“科教强区”战略、积极打造自治区教育先行区,紧紧围绕国家“三通两平台”发展思路,立足昆区教育发展实际,以科学规划、统筹建设为基础,以集群共建、典型引路为抓手,以平台建设、应用驱动为依托,着力推动“互联网+教育”,有效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促进“互联网+教育”的深入融合,昆区建立了政府主导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先后融资1.5亿元实施了教育城域网工程及教育信息化“班班通工程”,建成了覆盖全区中小学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目前,昆区在已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努力实现平台建设系统化、规模化,融合应用网络化、集群化,教育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与此同时,昆区充分发挥部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创了区域教育信息化集群共建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集群工作制度化、信息技术一体化、教研活动整体化、特色发展个性化”的良好格局,有效促进了城乡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均衡发展。

◎为智能化校园注入新活力

包钢五中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新型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有效开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包钢实验一小“ipad进课堂”,开设了十多门“云”课堂实验课;友谊二小的“修身十分钟”校本课程已坚持了七年之久,累计播放修身短片1000余集;包钢实验二小的校园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在服务教学、宣传报道、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团结一小的软硬笔书法微课教学模式,使整个课堂图文并茂、声情融合、视听并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包钢十小研发的机器人特色课程,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交往、逻辑思维和实践动手等各种能力;蒙古族学校的智慧教室实现了分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包钢三中教师自主制作微课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近半数教师在自治区及以上微课大赛中获得佳绩;和平中学创造性地开发应用现有设备,实现了英语听力寻址播放,数字寻址校园广播,图书馆网络智能化管理等,为构建低碳、生态和智能化校园注入了新活力。

为了发挥广大教师在“互联网+教育”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昆区采取“全方位、分层次、多途径”的培训方式,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区内区外相结合、专题校本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系统、集群、学校三级培训体系。按角色实施了校长、电教专职人员、学科教师的分层培训;按方式采取了集中培训、网上培训以及交流研讨;按内容进行了信息技术基础技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CAI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专题培训。近年来,共组织信息化技术培训百余次,涉及各中小学教师近万人次。目前,全区90%以上专任教师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常态化的“开放式、互动式、论坛式、共享式”的网络教研、网上备课及课堂教学活动。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