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乌兰察布市体育产业发展情况

2016-09-06 11:31 乌兰察布新闻网  

 一、发展情况

乌兰察布市体育产业按照“一心、三区、五线、十特色、十二基地”的原则进行总体空间合理布局。其中红海子体育产业园区作为本市体育产业的核心进行规划建设,计划投资13亿元,占地面积1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乌兰察布市澳利峰体育器材基地、乌兰察布市亿利金威拓展培训基地、集宁区红海子体育公园足球夏令营训练基地正在园区中建设。全市体育从业人员6500多人,体育产业值达5亿元。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主要措施

1.发展体育产业,规划先行。围绕打造国家级体育产业强市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市体育产业资源现状及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优势、自然气候优势、文化优势、民族特色体育优势以及相关产业联动优势,以体育旅游为发展主体,以体育赛事为驱动,以休闲农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为延伸,多产业联动,推动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使之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乌兰察布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乌兰察布市体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坚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优势;坚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产业联动、促进融合,确保可持续发展;坚持规范动作、分步实施,构建科学产业体系。经过多次调研,反复修改,科学论证,目前,两《规划》修订稿已形成,正在等待市政府的批复。《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我市体育产业要按照“一心、三区、五线、十特色、十二基地”的原则,进行总体空间合理布局。

2.体育产业、训练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集宁红海子体育公园、乌兰察布市澳利峰体育器材基地、内蒙古草原智力运动基地、乌兰察布市亿利金威拓展培训基地、商都县冷粮蔬菜供应基地、乌兰察布航空飞行基地、内蒙古联宇旅游蛮汉山户外基地、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赛马基地等8个基地正在建设中。察右前旗卧佛山地滑雪基地、凉城岱海体育休闲自驾游基地、察右中旗攀岩基地、察右中旗滑雪基地、察右中旗马术、赛马基地、察右中旗运动休闲基地、察右中旗自驾游、自驾游露营基地、察右后旗火山草原越野车穿越、自驾游营地群、内蒙古察右后旗灵兽山旅游区等9个基地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3.体育活动竞赛市场日趋活跃。围绕体育产业园区建设,开展各类活动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拓展了我市的竞技体育市场,推动了体育产业的有序发展,还提升了我市综合办赛水平,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乌兰察布市正围绕区域民族特色,全力打造“一地一品”、“一地一特色”的品牌赛事,发展休闲、旅游、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特色体育产业。有45项赛事活动被自治区评为品牌赛事活动。

4.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乌兰察布市重点业余体校训练基地、集宁区红海子体育公园足球夏令营训练基地、察右中旗青少年足球夏令营训练基地、凉城一中足球训练基地、丰镇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化德县一中乒乓球训练基地、卓资县业余体育学校田径训练基地、四子王旗蒙古族中学体育训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四中篮球训练基地、乌兰察布市青少年素质拓展攀岩训练基地等10个基地正在建设中。逐步形成以基地建设为重心,以重竞技、田赛、径赛、球类、自行车等为项目的多基地格局。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体育产业园区建设,使我市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开展各类竞赛表演、健康养生、青少年体育培训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三项指标大幅度提高;全市体育从业人员6500多人,体育产业值达5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优势

根据《乌兰察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和市委、政府关于全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整体规划全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结构布局和项目布局,突出我市的区位交通优势、自然气候优势、地理优势、资源优势、食品安全优势、人文优势、民族特色体育优势以及相关产业联动优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原则,合理布局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坚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服务方式、体制机制创新,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的发挥政府引导服务作用,出台一些鼓励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形成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把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培育扶持。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体育产业大格局,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打造“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运作、多元筹资”的体育产业新格局。

(三)坚持产业联动、促进融合,确保可持续发展

围绕打造国家级体育产业强市的战略目标,重点培育、发展体育旅游业,培育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和运动休闲的新兴业态,并积极发挥体育旅游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业态中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同时,注重多业融合,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产业的互通和联动,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四)坚持规范运作、分步实施,构建科学产业体系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体育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我市的特色优势,整合全市的自然生态、人文旅游和财力人才资源,形成合力,并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势突出、特色显著的体育产业体系,力求规模与质量的统一、速度和效益的统一,使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责任编辑:郭成

 一、发展情况

乌兰察布市体育产业按照“一心、三区、五线、十特色、十二基地”的原则进行总体空间合理布局。其中红海子体育产业园区作为本市体育产业的核心进行规划建设,计划投资13亿元,占地面积1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乌兰察布市澳利峰体育器材基地、乌兰察布市亿利金威拓展培训基地、集宁区红海子体育公园足球夏令营训练基地正在园区中建设。全市体育从业人员6500多人,体育产业值达5亿元。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主要措施

1.发展体育产业,规划先行。围绕打造国家级体育产业强市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市体育产业资源现状及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优势、自然气候优势、文化优势、民族特色体育优势以及相关产业联动优势,以体育旅游为发展主体,以体育赛事为驱动,以休闲农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为延伸,多产业联动,推动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使之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乌兰察布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乌兰察布市体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坚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优势;坚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产业联动、促进融合,确保可持续发展;坚持规范动作、分步实施,构建科学产业体系。经过多次调研,反复修改,科学论证,目前,两《规划》修订稿已形成,正在等待市政府的批复。《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我市体育产业要按照“一心、三区、五线、十特色、十二基地”的原则,进行总体空间合理布局。

2.体育产业、训练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集宁红海子体育公园、乌兰察布市澳利峰体育器材基地、内蒙古草原智力运动基地、乌兰察布市亿利金威拓展培训基地、商都县冷粮蔬菜供应基地、乌兰察布航空飞行基地、内蒙古联宇旅游蛮汉山户外基地、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赛马基地等8个基地正在建设中。察右前旗卧佛山地滑雪基地、凉城岱海体育休闲自驾游基地、察右中旗攀岩基地、察右中旗滑雪基地、察右中旗马术、赛马基地、察右中旗运动休闲基地、察右中旗自驾游、自驾游露营基地、察右后旗火山草原越野车穿越、自驾游营地群、内蒙古察右后旗灵兽山旅游区等9个基地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3.体育活动竞赛市场日趋活跃。围绕体育产业园区建设,开展各类活动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拓展了我市的竞技体育市场,推动了体育产业的有序发展,还提升了我市综合办赛水平,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乌兰察布市正围绕区域民族特色,全力打造“一地一品”、“一地一特色”的品牌赛事,发展休闲、旅游、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特色体育产业。有45项赛事活动被自治区评为品牌赛事活动。

4.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乌兰察布市重点业余体校训练基地、集宁区红海子体育公园足球夏令营训练基地、察右中旗青少年足球夏令营训练基地、凉城一中足球训练基地、丰镇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化德县一中乒乓球训练基地、卓资县业余体育学校田径训练基地、四子王旗蒙古族中学体育训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四中篮球训练基地、乌兰察布市青少年素质拓展攀岩训练基地等10个基地正在建设中。逐步形成以基地建设为重心,以重竞技、田赛、径赛、球类、自行车等为项目的多基地格局。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体育产业园区建设,使我市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开展各类竞赛表演、健康养生、青少年体育培训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三项指标大幅度提高;全市体育从业人员6500多人,体育产业值达5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优势

根据《乌兰察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和市委、政府关于全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整体规划全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结构布局和项目布局,突出我市的区位交通优势、自然气候优势、地理优势、资源优势、食品安全优势、人文优势、民族特色体育优势以及相关产业联动优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原则,合理布局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坚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服务方式、体制机制创新,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的发挥政府引导服务作用,出台一些鼓励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形成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把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培育扶持。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体育产业大格局,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打造“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运作、多元筹资”的体育产业新格局。

(三)坚持产业联动、促进融合,确保可持续发展

围绕打造国家级体育产业强市的战略目标,重点培育、发展体育旅游业,培育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和运动休闲的新兴业态,并积极发挥体育旅游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业态中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同时,注重多业融合,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产业的互通和联动,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四)坚持规范运作、分步实施,构建科学产业体系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体育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我市的特色优势,整合全市的自然生态、人文旅游和财力人才资源,形成合力,并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势突出、特色显著的体育产业体系,力求规模与质量的统一、速度和效益的统一,使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