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焦点】电信诈骗手段翻新 瞬间让你倾家荡产

2016-09-08 17:28 正北方网整合报道  

 

近年来,电信诈骗手段越来越多,电信诈骗中也不乏名人上当受骗,骗子手握的信息十分准确,骗术十分“专业”,令人防不胜防,往往几分钟可能就把受害者一辈子的积蓄骗入账户。小编将连续为您揭晓20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招数及防骗指南,再也不用担心中招啦!

0

电信诈骗常见的20种骗术(13——20)

骗术13、购物退税诈骗

获取购买房产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对方到ATM机上转账。

小编支招:这种退税诈骗团伙通常由幕后组织者、电话组、取款组三个部分组成。他们通过拨打购车人的电话,或直接给其发送短信,假称自己是国税局的工作人员,宣讲所谓的国家“购车退税”政策,告诉购车人退税编号、咨询电话。

真实案例:杭锦后旗一男子 遭遇汽车“退税”骗局

杭锦后旗刘先生接到一女子电话,自称车管所工作人员,说刘先生刚买了一辆车,价格多少、牌照多少、哪种型号。其并告知刘先生,一起车辆购置税是10%,国家为促进消费,最近刚把购置税降为5%,现要将多收的5%购置税退给他。

见对方准确无误的报出自己的购车信息,刘先生即拨通了其提供的电话号码,并根据对方提示在ATM机上面输入个人密码、然后以核实账户为由,给骗子提供了银行卡余额数目,激活了银行卡密码及识别码等。当刘先生完成最后一步时,他得到的却是转账成功的提示。

原来,自己卡内的5000元存款已经进入了对方的账户。警方提醒群众,拒绝退税诱惑。税务部门退税时,会通过媒体进行公告,而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内蒙古晨报》 记者 李恩泽)

骗术14、 破财消灾诈骗

先获取对方手机号码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伤害对方,但可破财消灾。

小编支招:骗子之所以得逞,往往在于他们利用一些老年女性迷信“破财消灾”的心理特点,设计“寻找老神医”骗局,一步步攻克受害人心理防线后,再适时抛出“家人可能会有血光之灾”之说,等受害人被吓得六神无主,骗子就会以“破财消灾”的迷信手段,哄骗受害人拿出财物“消灾解难”。所以,人们不要轻易相信街头陌生人的花言巧语,切勿轻信“破财消灾”说,当遇到有人以“寻找老神医看病、破财消灾”搭讪时,破解“入局”的唯一办法就是立即与家人联系或报警,切不可将财物交给陌生人。

真实案例:清晨接到骗子电话 自称“北京四哥”收钱消灾

“老杨啊,我是北京四哥,你在外得罪人了你知道不……”5月5日清晨,一个陌生来电把呼和浩特市民杨先生吵醒,对方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表示要替杨先生“消灾”。

“我做人做事都不亏心,跟其他人也没什么利益瓜葛,不知道这位‘北京四哥’是怎么弄到我的电话和姓名的。”杨先生感到莫名其妙,决定跟这位“北京四哥”侃两句。“我得罪了什么人,什么行业的,你跟我说说。”“你在外混这么多年,得罪了什么人你不会不知道吧。”“你从哪得到我的电话?”“你得罪谁我就从哪得到的电话。”……杨先生和这位“北京四哥”问答了几句,觉得对方一直在虚张声势,并无实际内容,于是断定对方是骗子。

“北京四哥”则越侃越来劲,不断吹嘘自己人脉广,有“路子”,劝杨先生花钱消灾。杨先生好不容易插上嘴,说道:“我就是个小老百姓,小职员,房贷车贷都没还清,哪儿有钱啊,有灾也只能自己扛……”听到“没钱”,对方就“嘟”地压了电话,此后再没打过来。

“骗子通常只掌握你的姓名、电话等资料,利用你的恐慌,一边套话一边编谎。”杨先生总结了一下骗子电话的规律,劝广大市民不要上当。(《北方新报》 记者   郝儒冰 )

 

骗术15、提供考题答案诈骗

联系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谎称提供考题答案、骗取转账。

小编支招:“很多诈骗其实技术含量并不高,但骗子迎合了某些人的心理,比如我要参加一个专业考试,希望自己复习更有针对性,或者得到一些内幕消息。还有一种心理,别人去参加培训班甚至得到内幕消息,而自己又没有获得的话,就会感到吃亏。大家不要相信所谓的内部答案和可以帮忙修改分数等骗术,以防被骗。非法获取考试答案等信息,本身就是违法行为。

真实案例:冒充“山香教育"人员行骗称有教师招考试题答案

QQ号为545036××,备注是“山香教育”的人员,自称出售今年教师招考试题的答案,近日,多名考生发帖反映被骗。

对此,“山香教育”回应称,此类信息绝非他们所为。并表示,在考试前些天,“山香教育”发表过声明,告诫考生近日有QQ为545036××的不法分子打着“山香教育”的旗号发送欺骗性的信息,承诺可以提供考试答案,收取费用。希望广大考生明辨是非,切勿轻信此类谎言。

“山香教育”同时提醒,作为国家政府级考试,教师招聘考试的制定过程都是极为严格和机密的,根本不存在什么考前答案。

内蒙古同元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庆表示,遇到此类情况,考生应及时报警。(《内蒙古晨报》 记者 郭羽萍) 

骗术16、刷卡消费诈骗

以银行卡消费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为由群发短信,冒充银联中心或警方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其银行账号、密码。

小编支招:据银行专业人士介绍,信用卡动态验证码是授权网络快捷支付的重要凭据,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动态验证码和卡片安全码。针对这种新型诈骗手段,各家银行方面已经通过官网、微信、微博、短信等多种渠道向持卡人进行了安全提示。

真实案例:“熊孩字”刷卡16990元买游戏币

昨日,记者从赤峰市公安局松山区公安分局了解到,25日,松山区振兴小区居民杜某某到松山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报案,称1月13日至15日期间,他的建设银行储蓄卡被人从深圳消费划卡24笔共16990元,杜某某称自己的银行卡一直在自己身上,从未丢失也没外借过,密码只有自己一个人掌握,怀疑自己的银行卡被人复制,并在外地盗刷。

经侦民警经初查,发现这24笔消费业务都是从深圳财付通第三方支付机构消费的,而深圳财付通主要业务都是腾讯公司的线上业务。办案民警立即调取核查深圳财付通的消费记录。经深圳财付通交易流水提供的线索,发现1月13日至15日期间,网名为“斗志的尧尧”利用腾讯交易平台,在网上购买了24次游戏Q币、钻石币等网游用品,交易总金额为16990元,交易地点为赤峰市松山区第五小学附近。

在获知这些线索后,网监大队采取技术分析后,发现昵称为“斗志的尧尧”的QQ常在一部手机上登录,而该手机的使用人恰是报案人杜某某的妻子冯某某。

民警在冯某某的手机QQ上,找到了QQ好友“斗志的尧尧”。“斗志的尧尧”正是冯某某12岁的侄子。这时,冯某某猛然想起,在1月11日至15日期间,因父亲去世,她的手机曾被她的12岁的侄子掌管……

获知这一切后,26日,报案人杜某某到经侦大队要求撤案。(《内蒙古晨报》)记者 陈秀俊)

 

骗术17、 高薪招聘诈骗

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对方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收培训费等名义实施诈骗。

小编支招:在校大学生在选择兼职时一定要谨慎挑选,对招工方的资质以及所做工作的性质进行全面的了解,千万不能抱着轻轻松松挣大钱的心态去亲信网上的一些招聘信息。与此同时,对自己的身份信息要有保护意识,特别是涉及到用身份信息去办理一些涉及金钱的业务时要多长个心眼,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真实案例:高薪招聘兼职打字员背后是网络诈骗

高薪招聘兼职打字员?这很可能是个陷阱。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分局破获一起网络诈骗案,犯罪嫌疑人通过发布“高薪招聘兼职打字员”虚假信息诈骗,涉案金额达100余万元。

2014年12月,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分局刑警大队受理了一起网络诈骗案件。银川市一市民在互联网上看到“高薪招聘兼职打字员”的招聘广告后,随即联系广告发布者。在缴纳了5万元所谓的“保证金”“保密金”后,广告发布者就再也联系不上。

接警后,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分局成立专案组。通过追踪资金流向及涉案QQ号,警方最终确定犯罪嫌疑人藏匿在长沙市。2014年12月29日晚,专案组在长沙市芙蓉区一出租房内将3男1女4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现场缴获作案电脑4台、3G无线上网卡3个、涉案手机14部、涉案身份证5张,涉案银行卡36张、手机卡20张。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交代其利用赶集网发布虚假高薪招聘兼职打字员的广告,通过QQ方式与被害人取得联系,以收取保证金、保密金为由进行诈骗。据介绍,这一案件的受害人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涉案金额100余万元。

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押解回银川,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新华网)

骗术18、 警惕“1元购”欺诈陷阱 

真实案例:“1元钱就能买iPhone手机”。最近,不少人接到了类似的广告,并被推送各种“1元购”APP。“1元购”网站的“零门槛”、低成本,导致这类网站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不法商家混杂其中。不少“1元购”网络平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使消费者面临着申诉无门的窘境。

小编支招: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审慎辨别各种“1元购”网络平台,更要抛除一夜暴富的“美梦”,脚踏实地地完成一个个工作生活中的“小目标”。

正当红的“一元购”,被商家宣传为一种新的电商创新销售模式,很多人都参与过,真是骗局吗?记者咨询了相关业内人士,一起来研究一下“一元购”背后的秘密。

记者上网搜索“一元购”,发现有“一元秒杀”“一元夺宝”“一元猎宝”“大众一元购”“一元悦购”“快乐一元购”等数百个相关APP和微信公众号。据了解,“一元购”的模式并不复杂,在平台上注册后就可以开始。简单说就是“看中产品——1元购买——等待中奖”的过程。例如,一部手机价值5000元,消费者花一元购买,只要其他消费者购买的价值达到5000元,就可以开始等待开奖——也就是说,如果是5000个消费者都花一元钱购买,最终只有1个消费者获得。类似于抽奖或买彩票,支付一元钱后,消费者会获取一个代码,网站根据一定的规则计算出最后中奖的代码,只对应一个消费者。产品价格越高,消费者数量越多,中奖概率就越低——虽然理论上一人只有一次投入机会,但因为没有注册限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不同账户投入多次一元钱,以提高中奖几率。

记者随机调查发现,参加“一元购”活动的多为年轻人,中老年人鲜有参与。正在读大四的市民小陈告诉记者:“在室友的带动下,我曾下载过‘一元夺宝’应用软件,第一次花了200元购买价值6000元的电脑,但很遗憾,并没有中奖。后来还花过几十元到上百元买苹果手机、电脑等,也没中过奖,后来觉得这种靠运气的事多半不靠谱,也就不参与了,但粗略算了下,每次几十元到上百元的投入,花的冤枉钱也不少。”

某网站运营经理赵鑫告诉记者:“一元购”活动的开奖目前并没有监管机构。在一个自定游戏规则,且缺乏有效监督的网络平台,推行这种“一元购”活动,很难保证公平公正,也很难说平台不会利用不透明的游戏规则坑人。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规范管理科的工作人员指出:“一元购”虽自称是有奖销售行为,但中奖率极低,不同于有奖销售;其打着以小博大网络销售的幌子,诱导消费者付款一元、十元、百元博取超过其付款额千倍、万倍的商品,实质就是一种下注行为,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呼和浩特日报》 记者:张艳枫)

 

骗术19、 办理信用卡诈骗

通过报纸等刊登办理高额信用卡的广告,以收“手续费”等形式要求对方连续汇款。

小编支招:办理信用卡要到正规的银行办理,切勿轻易将自己的资料透漏给陌生人。其次,在办理各种消费卡时,应特别关注身份证号码、私人电话及住址类信息,必须确认证件及信息的用途与去向。

真实案例:落入信用卡提额陷阱 刘先生被骗10万元

本来是想提高信用卡额度贷款买套房子,没想到落入了骗子们精心设置的陷阱。不仅房子没买成,10万元钱也打了水漂。8月14日,呼和浩特市读者刘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

据刘先生介绍,他几年前大学毕业后,在呼和浩特市找了一份工作。一年前,他打算购买一套商品房。然而,刘先生的积蓄根本不够支付购房首付款。于是,刘先生分别办理了一张招商银行信用卡和交通银行信用卡。由于招商银行的这张信用卡每次的支取额度为40000元,交通银行的信用卡每次支取额度仅为5000元,根本不够用。于是,刘先生就想到了给信用卡提额的办法。

2015年12月,购房心切的刘先生经过上网查询后,得知一家名叫卡帝金融会员俱乐部的机构可以帮他实现为信用卡提额的愿望。于是,刘先生就来到了卡帝金融会员俱乐部位于呼和浩特市中山西路金翡丽B座1408室的办公室。该俱乐部一位李姓经理和一位名叫贝贝的业务员向刘先生详细介绍了整套的养卡流程,并且承诺几个月后就能把刘先生的信用卡翻倍地提升支取额度。刘先生听完介绍后信以为真,当即支付了5000元的服务费,又与该俱乐部签订了一份养卡协议。协议只有一份,由俱乐部方面保存。签订协议后,刘先生就把自己的两张信用卡及密码留给了该俱乐部。接下来,每隔几个月后,刘先生都会去俱乐部询问信用卡提额的进展情况,对方总是说正在进行提额。

2016年5月,刘先生发现自己的招商银行信用卡有83000元账单逾期未还,交通银行的那张信用卡有5000元的账单逾期未还。刘先生急忙跑到金翡丽B座1408室时,该房间已经被他人租用,卡帝金融会员俱乐部的所有人员都没了踪影。此时,刘先生才知道自己上了当。至此他已经被骗走了93000元,再加上信用卡逾期还款的利息,他的损失已经高达10万多元。刘先生说:“我发现自己上当后,就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刑警6中队报了案。虽然报了案,但是被骗走的钱能否追回来还是个未知数。”

8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金翡丽B座1408室,发现这里确实已经换了租户。记者又按照刘先生提供的号码多次拨打卡帝金融会员俱乐部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均无法拨通。(《北方新报》 记者 张弓长)

 

骗术20、 微信点赞诈骗

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足够的个人信息,即以“手续费”等形式实施诈骗。

小编支招:对这种点赞的信息还是先查证一下,打个电话先咨询一下,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咨询答复录下来,防止商家到最后“赖账”,也可以直接实地去看一下,眼见为实还是很有必要的。

真实案例 :“砍价”微信有风险,参与一定要谨慎

近来,一则“微信朋友圈‘帮砍价0元购商品’多为骗局”的微信备受关注。微信中称:“‘帮砍价’就是在朋友圈链接中帮好友‘砍’下商品的价格,如果‘砍’到0元,可免费获得价值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物品。面对如此诱惑,不少人心动了,纷纷加入‘帮砍价’的行列。事实上,微信‘帮砍价’活动起初只是用于营销,不少商家通过这种活动吸引人们在朋友圈转发关注,从而吸引了一大圈粉丝,短时间获得了大量关注度,实现了不错的营销效果。但是近来,这种成本低、操作简单、受众易于参与的活动被不法分子盯上了,于是演变成一种新型骗局,很多砍价成功的微友不但没有收到商品,反而泄露了个人信息,甚至还有人被骗了钱……”微信朋友圈“帮砍价”真会泄露个人信息吗?某网站运营经理赵鑫表示:此类砍价微信多数不靠谱,建议大家谨慎参与。

微友秋日斜阳表示:参与微信朋友圈砍价活动需要提交个人信息,她也很担心个人账号信息会被泄露,但朋友圈中很多人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发送砍价链接,让帮忙砍价,碍于情面只能礼貌性地帮朋友砍价。结果经常发生价格砍得很低了,却出现了抢购链接打不开的情况,她身边很多朋友都参与过类似砍价,但没有听说谁最终成功0元获得商品。

记者随机询问了10多位市民对微信朋友圈砍价0元购商品的看法。被访市民多数给出“有可能是假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回复。市民云先生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我曾参与了一个0元砍价购手机的活动,给朋友都发去了微信链接,请大家帮忙‘砍价’。几天后,当价格终于砍到0元后我点击领取键,却无论如何都无法点开。当天下午还收到了一条让我汇款的短信,起初我也没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但后来身边不少朋友都收到了莫名的短信,还有人收到了署我名字借钱的短信,结合种种情况,我怀疑自己和朋友的信息就是这次‘砍价’活动泄露出去的。”

据赵鑫介绍,目前,这类“帮砍价0元购商品”活动良莠不齐,其目的五花八门,有的确实是优惠促销、答谢客户,而大多数是为了骗取粉丝关注或是骗取参与者个人信息。而且这种“帮砍价”活动并不是微信官方开发的应用软件,没有安全保障。活动填写的个人信息其实链接着后台服务器,一旦点开活动页面,用户的一系列相关个人信息将会泄露出去,不仅各种广告骚扰会接踵而来,电子银行账户的安全也堪忧。事实上,除了“帮砍价0元购商品”,在微信朋友圈还有一些活动大家也要小心,比如“算命”“测姻缘”“算算你5年后的生活状态”等测试小活动。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就是需要填写个人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手机号甚至身份证号。不法分子就是借助这些活动套取微友个人信息之后再进行诈骗。赵鑫提醒大家,在朋友圈如果看到“低价”“免费”等字眼,不要轻信“优惠”链接,更不要为贪图小便宜,随意转发类似的网络链接。想参与微信砍价活动,一定要找那种有代理资质、诚信可靠的商家。(《呼和浩特日报》 记者 张艳枫)

相关链接:

骗子哄人靠“台词脚本” 超半数受害者主动转账

日前,来自360猎网平台的2016年第二季度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公布。猎网平台共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诈骗举报5509起,涉案总金额高达4524.8万元,人均损失8213元。

在用户举报中,有3117人是通过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等方式主动给不法分子转账,占比56.6%。从举报用户的性别差异来看,男性受害者占73.4%,女性占26.6%。

从被骗网民的年龄上看,90后的网络诈骗受害者占所有受害者总数的44.7%。而从具体年龄上来看,从18岁到30岁之间是网络诈骗受害者最为集中的年龄区间,占受害者总数的66.1%。

防诈骗专家指出,诈骗分子并没有使用什么高级的黑客技术,他们仅是使用了社会工程学的方式来诈骗,通过一系列提前拟好的“台词剧本”,按照一定的话术来行骗。这也就是为什么网络诈骗会有很多年龄低、学历低等人群来参与,甚至一个村、乡、镇都来参与的特点。

总体来看,2016年以来网络诈骗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利用短网址、微云分享链接跳转到钓鱼网站;手机卡成为新的盗窃目标;利用新业务和冷门业务漏洞实施诈骗;骗子在知名招聘网站、语音平台进行公开招聘。 (据《北京晚报》)

(正北方网综合《北方新报》、《呼和浩特日报》、《内蒙古晨报》、《新华网》等媒体)

责任编辑:杨苏雯

 

近年来,电信诈骗手段越来越多,电信诈骗中也不乏名人上当受骗,骗子手握的信息十分准确,骗术十分“专业”,令人防不胜防,往往几分钟可能就把受害者一辈子的积蓄骗入账户。小编将连续为您揭晓20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招数及防骗指南,再也不用担心中招啦!

0

电信诈骗常见的20种骗术(13——20)

骗术13、购物退税诈骗

获取购买房产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对方到ATM机上转账。

小编支招:这种退税诈骗团伙通常由幕后组织者、电话组、取款组三个部分组成。他们通过拨打购车人的电话,或直接给其发送短信,假称自己是国税局的工作人员,宣讲所谓的国家“购车退税”政策,告诉购车人退税编号、咨询电话。

真实案例:杭锦后旗一男子 遭遇汽车“退税”骗局

杭锦后旗刘先生接到一女子电话,自称车管所工作人员,说刘先生刚买了一辆车,价格多少、牌照多少、哪种型号。其并告知刘先生,一起车辆购置税是10%,国家为促进消费,最近刚把购置税降为5%,现要将多收的5%购置税退给他。

见对方准确无误的报出自己的购车信息,刘先生即拨通了其提供的电话号码,并根据对方提示在ATM机上面输入个人密码、然后以核实账户为由,给骗子提供了银行卡余额数目,激活了银行卡密码及识别码等。当刘先生完成最后一步时,他得到的却是转账成功的提示。

原来,自己卡内的5000元存款已经进入了对方的账户。警方提醒群众,拒绝退税诱惑。税务部门退税时,会通过媒体进行公告,而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内蒙古晨报》 记者 李恩泽)

骗术14、 破财消灾诈骗

先获取对方手机号码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伤害对方,但可破财消灾。

小编支招:骗子之所以得逞,往往在于他们利用一些老年女性迷信“破财消灾”的心理特点,设计“寻找老神医”骗局,一步步攻克受害人心理防线后,再适时抛出“家人可能会有血光之灾”之说,等受害人被吓得六神无主,骗子就会以“破财消灾”的迷信手段,哄骗受害人拿出财物“消灾解难”。所以,人们不要轻易相信街头陌生人的花言巧语,切勿轻信“破财消灾”说,当遇到有人以“寻找老神医看病、破财消灾”搭讪时,破解“入局”的唯一办法就是立即与家人联系或报警,切不可将财物交给陌生人。

真实案例:清晨接到骗子电话 自称“北京四哥”收钱消灾

“老杨啊,我是北京四哥,你在外得罪人了你知道不……”5月5日清晨,一个陌生来电把呼和浩特市民杨先生吵醒,对方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表示要替杨先生“消灾”。

“我做人做事都不亏心,跟其他人也没什么利益瓜葛,不知道这位‘北京四哥’是怎么弄到我的电话和姓名的。”杨先生感到莫名其妙,决定跟这位“北京四哥”侃两句。“我得罪了什么人,什么行业的,你跟我说说。”“你在外混这么多年,得罪了什么人你不会不知道吧。”“你从哪得到我的电话?”“你得罪谁我就从哪得到的电话。”……杨先生和这位“北京四哥”问答了几句,觉得对方一直在虚张声势,并无实际内容,于是断定对方是骗子。

“北京四哥”则越侃越来劲,不断吹嘘自己人脉广,有“路子”,劝杨先生花钱消灾。杨先生好不容易插上嘴,说道:“我就是个小老百姓,小职员,房贷车贷都没还清,哪儿有钱啊,有灾也只能自己扛……”听到“没钱”,对方就“嘟”地压了电话,此后再没打过来。

“骗子通常只掌握你的姓名、电话等资料,利用你的恐慌,一边套话一边编谎。”杨先生总结了一下骗子电话的规律,劝广大市民不要上当。(《北方新报》 记者   郝儒冰 )

 

骗术15、提供考题答案诈骗

联系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谎称提供考题答案、骗取转账。

小编支招:“很多诈骗其实技术含量并不高,但骗子迎合了某些人的心理,比如我要参加一个专业考试,希望自己复习更有针对性,或者得到一些内幕消息。还有一种心理,别人去参加培训班甚至得到内幕消息,而自己又没有获得的话,就会感到吃亏。大家不要相信所谓的内部答案和可以帮忙修改分数等骗术,以防被骗。非法获取考试答案等信息,本身就是违法行为。

真实案例:冒充“山香教育"人员行骗称有教师招考试题答案

QQ号为545036××,备注是“山香教育”的人员,自称出售今年教师招考试题的答案,近日,多名考生发帖反映被骗。

对此,“山香教育”回应称,此类信息绝非他们所为。并表示,在考试前些天,“山香教育”发表过声明,告诫考生近日有QQ为545036××的不法分子打着“山香教育”的旗号发送欺骗性的信息,承诺可以提供考试答案,收取费用。希望广大考生明辨是非,切勿轻信此类谎言。

“山香教育”同时提醒,作为国家政府级考试,教师招聘考试的制定过程都是极为严格和机密的,根本不存在什么考前答案。

内蒙古同元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庆表示,遇到此类情况,考生应及时报警。(《内蒙古晨报》 记者 郭羽萍) 

骗术16、刷卡消费诈骗

以银行卡消费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为由群发短信,冒充银联中心或警方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其银行账号、密码。

小编支招:据银行专业人士介绍,信用卡动态验证码是授权网络快捷支付的重要凭据,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动态验证码和卡片安全码。针对这种新型诈骗手段,各家银行方面已经通过官网、微信、微博、短信等多种渠道向持卡人进行了安全提示。

真实案例:“熊孩字”刷卡16990元买游戏币

昨日,记者从赤峰市公安局松山区公安分局了解到,25日,松山区振兴小区居民杜某某到松山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报案,称1月13日至15日期间,他的建设银行储蓄卡被人从深圳消费划卡24笔共16990元,杜某某称自己的银行卡一直在自己身上,从未丢失也没外借过,密码只有自己一个人掌握,怀疑自己的银行卡被人复制,并在外地盗刷。

经侦民警经初查,发现这24笔消费业务都是从深圳财付通第三方支付机构消费的,而深圳财付通主要业务都是腾讯公司的线上业务。办案民警立即调取核查深圳财付通的消费记录。经深圳财付通交易流水提供的线索,发现1月13日至15日期间,网名为“斗志的尧尧”利用腾讯交易平台,在网上购买了24次游戏Q币、钻石币等网游用品,交易总金额为16990元,交易地点为赤峰市松山区第五小学附近。

在获知这些线索后,网监大队采取技术分析后,发现昵称为“斗志的尧尧”的QQ常在一部手机上登录,而该手机的使用人恰是报案人杜某某的妻子冯某某。

民警在冯某某的手机QQ上,找到了QQ好友“斗志的尧尧”。“斗志的尧尧”正是冯某某12岁的侄子。这时,冯某某猛然想起,在1月11日至15日期间,因父亲去世,她的手机曾被她的12岁的侄子掌管……

获知这一切后,26日,报案人杜某某到经侦大队要求撤案。(《内蒙古晨报》)记者 陈秀俊)

 

骗术17、 高薪招聘诈骗

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对方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收培训费等名义实施诈骗。

小编支招:在校大学生在选择兼职时一定要谨慎挑选,对招工方的资质以及所做工作的性质进行全面的了解,千万不能抱着轻轻松松挣大钱的心态去亲信网上的一些招聘信息。与此同时,对自己的身份信息要有保护意识,特别是涉及到用身份信息去办理一些涉及金钱的业务时要多长个心眼,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真实案例:高薪招聘兼职打字员背后是网络诈骗

高薪招聘兼职打字员?这很可能是个陷阱。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分局破获一起网络诈骗案,犯罪嫌疑人通过发布“高薪招聘兼职打字员”虚假信息诈骗,涉案金额达100余万元。

2014年12月,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分局刑警大队受理了一起网络诈骗案件。银川市一市民在互联网上看到“高薪招聘兼职打字员”的招聘广告后,随即联系广告发布者。在缴纳了5万元所谓的“保证金”“保密金”后,广告发布者就再也联系不上。

接警后,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分局成立专案组。通过追踪资金流向及涉案QQ号,警方最终确定犯罪嫌疑人藏匿在长沙市。2014年12月29日晚,专案组在长沙市芙蓉区一出租房内将3男1女4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现场缴获作案电脑4台、3G无线上网卡3个、涉案手机14部、涉案身份证5张,涉案银行卡36张、手机卡20张。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交代其利用赶集网发布虚假高薪招聘兼职打字员的广告,通过QQ方式与被害人取得联系,以收取保证金、保密金为由进行诈骗。据介绍,这一案件的受害人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涉案金额100余万元。

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押解回银川,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新华网)

骗术18、 警惕“1元购”欺诈陷阱 

真实案例:“1元钱就能买iPhone手机”。最近,不少人接到了类似的广告,并被推送各种“1元购”APP。“1元购”网站的“零门槛”、低成本,导致这类网站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不法商家混杂其中。不少“1元购”网络平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使消费者面临着申诉无门的窘境。

小编支招: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审慎辨别各种“1元购”网络平台,更要抛除一夜暴富的“美梦”,脚踏实地地完成一个个工作生活中的“小目标”。

正当红的“一元购”,被商家宣传为一种新的电商创新销售模式,很多人都参与过,真是骗局吗?记者咨询了相关业内人士,一起来研究一下“一元购”背后的秘密。

记者上网搜索“一元购”,发现有“一元秒杀”“一元夺宝”“一元猎宝”“大众一元购”“一元悦购”“快乐一元购”等数百个相关APP和微信公众号。据了解,“一元购”的模式并不复杂,在平台上注册后就可以开始。简单说就是“看中产品——1元购买——等待中奖”的过程。例如,一部手机价值5000元,消费者花一元购买,只要其他消费者购买的价值达到5000元,就可以开始等待开奖——也就是说,如果是5000个消费者都花一元钱购买,最终只有1个消费者获得。类似于抽奖或买彩票,支付一元钱后,消费者会获取一个代码,网站根据一定的规则计算出最后中奖的代码,只对应一个消费者。产品价格越高,消费者数量越多,中奖概率就越低——虽然理论上一人只有一次投入机会,但因为没有注册限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不同账户投入多次一元钱,以提高中奖几率。

记者随机调查发现,参加“一元购”活动的多为年轻人,中老年人鲜有参与。正在读大四的市民小陈告诉记者:“在室友的带动下,我曾下载过‘一元夺宝’应用软件,第一次花了200元购买价值6000元的电脑,但很遗憾,并没有中奖。后来还花过几十元到上百元买苹果手机、电脑等,也没中过奖,后来觉得这种靠运气的事多半不靠谱,也就不参与了,但粗略算了下,每次几十元到上百元的投入,花的冤枉钱也不少。”

某网站运营经理赵鑫告诉记者:“一元购”活动的开奖目前并没有监管机构。在一个自定游戏规则,且缺乏有效监督的网络平台,推行这种“一元购”活动,很难保证公平公正,也很难说平台不会利用不透明的游戏规则坑人。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规范管理科的工作人员指出:“一元购”虽自称是有奖销售行为,但中奖率极低,不同于有奖销售;其打着以小博大网络销售的幌子,诱导消费者付款一元、十元、百元博取超过其付款额千倍、万倍的商品,实质就是一种下注行为,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呼和浩特日报》 记者:张艳枫)

 

骗术19、 办理信用卡诈骗

通过报纸等刊登办理高额信用卡的广告,以收“手续费”等形式要求对方连续汇款。

小编支招:办理信用卡要到正规的银行办理,切勿轻易将自己的资料透漏给陌生人。其次,在办理各种消费卡时,应特别关注身份证号码、私人电话及住址类信息,必须确认证件及信息的用途与去向。

真实案例:落入信用卡提额陷阱 刘先生被骗10万元

本来是想提高信用卡额度贷款买套房子,没想到落入了骗子们精心设置的陷阱。不仅房子没买成,10万元钱也打了水漂。8月14日,呼和浩特市读者刘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

据刘先生介绍,他几年前大学毕业后,在呼和浩特市找了一份工作。一年前,他打算购买一套商品房。然而,刘先生的积蓄根本不够支付购房首付款。于是,刘先生分别办理了一张招商银行信用卡和交通银行信用卡。由于招商银行的这张信用卡每次的支取额度为40000元,交通银行的信用卡每次支取额度仅为5000元,根本不够用。于是,刘先生就想到了给信用卡提额的办法。

2015年12月,购房心切的刘先生经过上网查询后,得知一家名叫卡帝金融会员俱乐部的机构可以帮他实现为信用卡提额的愿望。于是,刘先生就来到了卡帝金融会员俱乐部位于呼和浩特市中山西路金翡丽B座1408室的办公室。该俱乐部一位李姓经理和一位名叫贝贝的业务员向刘先生详细介绍了整套的养卡流程,并且承诺几个月后就能把刘先生的信用卡翻倍地提升支取额度。刘先生听完介绍后信以为真,当即支付了5000元的服务费,又与该俱乐部签订了一份养卡协议。协议只有一份,由俱乐部方面保存。签订协议后,刘先生就把自己的两张信用卡及密码留给了该俱乐部。接下来,每隔几个月后,刘先生都会去俱乐部询问信用卡提额的进展情况,对方总是说正在进行提额。

2016年5月,刘先生发现自己的招商银行信用卡有83000元账单逾期未还,交通银行的那张信用卡有5000元的账单逾期未还。刘先生急忙跑到金翡丽B座1408室时,该房间已经被他人租用,卡帝金融会员俱乐部的所有人员都没了踪影。此时,刘先生才知道自己上了当。至此他已经被骗走了93000元,再加上信用卡逾期还款的利息,他的损失已经高达10万多元。刘先生说:“我发现自己上当后,就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刑警6中队报了案。虽然报了案,但是被骗走的钱能否追回来还是个未知数。”

8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金翡丽B座1408室,发现这里确实已经换了租户。记者又按照刘先生提供的号码多次拨打卡帝金融会员俱乐部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均无法拨通。(《北方新报》 记者 张弓长)

 

骗术20、 微信点赞诈骗

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足够的个人信息,即以“手续费”等形式实施诈骗。

小编支招:对这种点赞的信息还是先查证一下,打个电话先咨询一下,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咨询答复录下来,防止商家到最后“赖账”,也可以直接实地去看一下,眼见为实还是很有必要的。

真实案例 :“砍价”微信有风险,参与一定要谨慎

近来,一则“微信朋友圈‘帮砍价0元购商品’多为骗局”的微信备受关注。微信中称:“‘帮砍价’就是在朋友圈链接中帮好友‘砍’下商品的价格,如果‘砍’到0元,可免费获得价值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物品。面对如此诱惑,不少人心动了,纷纷加入‘帮砍价’的行列。事实上,微信‘帮砍价’活动起初只是用于营销,不少商家通过这种活动吸引人们在朋友圈转发关注,从而吸引了一大圈粉丝,短时间获得了大量关注度,实现了不错的营销效果。但是近来,这种成本低、操作简单、受众易于参与的活动被不法分子盯上了,于是演变成一种新型骗局,很多砍价成功的微友不但没有收到商品,反而泄露了个人信息,甚至还有人被骗了钱……”微信朋友圈“帮砍价”真会泄露个人信息吗?某网站运营经理赵鑫表示:此类砍价微信多数不靠谱,建议大家谨慎参与。

微友秋日斜阳表示:参与微信朋友圈砍价活动需要提交个人信息,她也很担心个人账号信息会被泄露,但朋友圈中很多人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发送砍价链接,让帮忙砍价,碍于情面只能礼貌性地帮朋友砍价。结果经常发生价格砍得很低了,却出现了抢购链接打不开的情况,她身边很多朋友都参与过类似砍价,但没有听说谁最终成功0元获得商品。

记者随机询问了10多位市民对微信朋友圈砍价0元购商品的看法。被访市民多数给出“有可能是假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回复。市民云先生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我曾参与了一个0元砍价购手机的活动,给朋友都发去了微信链接,请大家帮忙‘砍价’。几天后,当价格终于砍到0元后我点击领取键,却无论如何都无法点开。当天下午还收到了一条让我汇款的短信,起初我也没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但后来身边不少朋友都收到了莫名的短信,还有人收到了署我名字借钱的短信,结合种种情况,我怀疑自己和朋友的信息就是这次‘砍价’活动泄露出去的。”

据赵鑫介绍,目前,这类“帮砍价0元购商品”活动良莠不齐,其目的五花八门,有的确实是优惠促销、答谢客户,而大多数是为了骗取粉丝关注或是骗取参与者个人信息。而且这种“帮砍价”活动并不是微信官方开发的应用软件,没有安全保障。活动填写的个人信息其实链接着后台服务器,一旦点开活动页面,用户的一系列相关个人信息将会泄露出去,不仅各种广告骚扰会接踵而来,电子银行账户的安全也堪忧。事实上,除了“帮砍价0元购商品”,在微信朋友圈还有一些活动大家也要小心,比如“算命”“测姻缘”“算算你5年后的生活状态”等测试小活动。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就是需要填写个人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手机号甚至身份证号。不法分子就是借助这些活动套取微友个人信息之后再进行诈骗。赵鑫提醒大家,在朋友圈如果看到“低价”“免费”等字眼,不要轻信“优惠”链接,更不要为贪图小便宜,随意转发类似的网络链接。想参与微信砍价活动,一定要找那种有代理资质、诚信可靠的商家。(《呼和浩特日报》 记者 张艳枫)

相关链接:

骗子哄人靠“台词脚本” 超半数受害者主动转账

日前,来自360猎网平台的2016年第二季度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公布。猎网平台共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诈骗举报5509起,涉案总金额高达4524.8万元,人均损失8213元。

在用户举报中,有3117人是通过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等方式主动给不法分子转账,占比56.6%。从举报用户的性别差异来看,男性受害者占73.4%,女性占26.6%。

从被骗网民的年龄上看,90后的网络诈骗受害者占所有受害者总数的44.7%。而从具体年龄上来看,从18岁到30岁之间是网络诈骗受害者最为集中的年龄区间,占受害者总数的66.1%。

防诈骗专家指出,诈骗分子并没有使用什么高级的黑客技术,他们仅是使用了社会工程学的方式来诈骗,通过一系列提前拟好的“台词剧本”,按照一定的话术来行骗。这也就是为什么网络诈骗会有很多年龄低、学历低等人群来参与,甚至一个村、乡、镇都来参与的特点。

总体来看,2016年以来网络诈骗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利用短网址、微云分享链接跳转到钓鱼网站;手机卡成为新的盗窃目标;利用新业务和冷门业务漏洞实施诈骗;骗子在知名招聘网站、语音平台进行公开招聘。 (据《北京晚报》)

(正北方网综合《北方新报》、《呼和浩特日报》、《内蒙古晨报》、《新华网》等媒体)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