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教师节应走出“送礼困境”

2016-09-09 16:48 光明网   杨朝清

纠结!随着教师节的临近,这个词成为很多学生家长的心病,该不该给老师送礼?该给老师送什么?辽宁大连市一所小学的家长QQ群里,家长们就此讨论热烈,大都倾向于送笔和送花,讨论送礼价值1000元左右。另一群同样倍感纠结的是老师,该不该收?该怎么拒绝?(9月8日《半岛晨报》)

伴随着市场化、商品化进程,人们情感表达的手段越来越单一化。作为一种社会联结手段,礼物既能给他人带来实惠,也具有“示弱”“示好”等功能。打着尊师重教的旗号,利用人情往来的渠道,给老师送礼成为一种 “潜规则”。

人情往来讲究“你来我往”,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给教师送礼则是明显的“有去无回”。家长给老师送礼,并不是指望老师参与人情往来,而是期望老师对孩子给予倾斜性、差异性的“格外关照”。作为一种社会交换,送礼的家长与老师之间“心照不宣”。那些没有给老师送礼的家长,会陷入“别人送礼我不送,孩子要吃亏”的囚徒困境,只好身不由己地参与进来。

激烈的教育竞争,让师资力量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在不少家长看来,老师是否“用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发展。在成功焦虑和公平焦虑的裹挟下,许多家长将送礼作为一种投资手段,试图收到更高的回报。对于老师们来说,收了的话难免会影响教育公平,也违背了相关的制度规范;不收的话又怕伤了家长的“脸面”,人为地形成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裂痕。

同时,在身份社会逐渐向专业社会过渡的当下,教师的社会认同越来越少地来源于身份标签,越来越多地取决于角色扮演。每个老师都需要去反思:我是不是一个好教师,在教书育人上我有没有尽心尽力,我是否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如果教师依然在陈词滥调里打转,依然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这也会有学生与家长选择“另辟蹊径”。

教师节的本义,是在于健全权益保障,提升社会认同,让教师的劳动更有价值。教师节要少一些节日狂欢,多一些反思和自我调试。一方面,教师要提升专业技能,遵循职业伦理;另一方面,舆论要减少对教师的标签化和“污名化”,避免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相信行为偏差、角色失范的教师只是少数,大多数教师依然在平凡的岗位上价值坚守。

责任编辑:贾贾

纠结!随着教师节的临近,这个词成为很多学生家长的心病,该不该给老师送礼?该给老师送什么?辽宁大连市一所小学的家长QQ群里,家长们就此讨论热烈,大都倾向于送笔和送花,讨论送礼价值1000元左右。另一群同样倍感纠结的是老师,该不该收?该怎么拒绝?(9月8日《半岛晨报》)

伴随着市场化、商品化进程,人们情感表达的手段越来越单一化。作为一种社会联结手段,礼物既能给他人带来实惠,也具有“示弱”“示好”等功能。打着尊师重教的旗号,利用人情往来的渠道,给老师送礼成为一种 “潜规则”。

人情往来讲究“你来我往”,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给教师送礼则是明显的“有去无回”。家长给老师送礼,并不是指望老师参与人情往来,而是期望老师对孩子给予倾斜性、差异性的“格外关照”。作为一种社会交换,送礼的家长与老师之间“心照不宣”。那些没有给老师送礼的家长,会陷入“别人送礼我不送,孩子要吃亏”的囚徒困境,只好身不由己地参与进来。

激烈的教育竞争,让师资力量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在不少家长看来,老师是否“用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发展。在成功焦虑和公平焦虑的裹挟下,许多家长将送礼作为一种投资手段,试图收到更高的回报。对于老师们来说,收了的话难免会影响教育公平,也违背了相关的制度规范;不收的话又怕伤了家长的“脸面”,人为地形成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裂痕。

同时,在身份社会逐渐向专业社会过渡的当下,教师的社会认同越来越少地来源于身份标签,越来越多地取决于角色扮演。每个老师都需要去反思:我是不是一个好教师,在教书育人上我有没有尽心尽力,我是否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如果教师依然在陈词滥调里打转,依然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这也会有学生与家长选择“另辟蹊径”。

教师节的本义,是在于健全权益保障,提升社会认同,让教师的劳动更有价值。教师节要少一些节日狂欢,多一些反思和自我调试。一方面,教师要提升专业技能,遵循职业伦理;另一方面,舆论要减少对教师的标签化和“污名化”,避免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相信行为偏差、角色失范的教师只是少数,大多数教师依然在平凡的岗位上价值坚守。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