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业务能人 身边好人

2016-09-12 12:12

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每天都要载着几十公斤重的信件和报纸跋涉在七十多公里的邮路上;自1997年参加邮政投递工作至今,他投递了信件8万件、特快1.5万件、包裹单据8000份、汇款单1000份,总计11万件,无一件失误、毁损,完美地履行了一名投递员的职责。他就是巴彦淖尔邮政分公司的杰出代表,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徐立顺。

在邮政投递员工作岗位的那些年,徐立顺每天要往返七十多公里,就是为了把每份报刊、邮件及时准确地送到用户手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那时候有些地方连自行车也没法骑,只有推着走,工作条件确实艰苦。但是我深爱着这个岗位,无悔于自己的选择。这一干,我就在这个岗位干了十多年。”徐立顺这样说。

2012年,他与他的投递队伍完成了一项艰巨的考验。“2012年全市国内小包进口量一路攀升,到年关高峰期达到月进口量1.8万件,投递压力瞬间加大到当时的人力物力无法承受的地步。当时,存在投递人员短缺、投递车辆短缺、生产场地拥挤、没有技术支撑等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把如此海量的国内小包准确无误地投交到用户手中,成了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徐立顺回忆道。

对于这样的困境,他和他的同事们没有抱怨与退缩。没有生产场地,和其他车间错峰使用;没有投递人员就紧急招录,协调兄弟部门支援投递;没有投递车辆,私家车先顶上,再问有车的人借;没有技术支撑,提出所有员工的意见,和技术局的同事们协同攻关;没有操作人员,就大家一起学……徐立顺针对所有难题逐项提出解决方案,让大家瞬间找到了主心骨,明确了努力方向。

那段时间,他每天与同事们早晨5点半到单位,晚上11点才能回家,中午也顾不上休息。拆袋、勾挑核对、分段、装车……面对堆积如山的国内小包,大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作业。技术难题一个接一个被解决了,投递路线与投递量规划出来了,投递网搭建起来了,他与他的同事们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经受住前所未有的考验,圆满完成了投递任务。

2015年,因为工作需要,徐立顺转岗到了报刊发行的新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与岗位职责对于他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没有师傅的言传身教,也没有资料可供查询。在这种情况下,他再一次拿出技术攻关的劲头,一头钻了进去。

不熟悉业务,他就上网查资料,打电话咨询兄弟单位,每天钻研系统到晚上10点多,节假日也整天泡单位里。他硬是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别人需要系统性学习一个月的业务和技术。他学会并熟练使用四套系统应用,并在实际工作中,整合与改进了以前工作中不合理、费时费力的工作程序,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节约了内部处理时间与单位资源。他还认真分析和整理工作相关大数据,使上级领导与经营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自进度,为有序的报刊经营提供最直接的数据分析,随之制定符合市场动态的经营政策。

在认真工作之外,徐立顺还是个热心肠。从2009年开始,他就长期帮扶着两家贫困家庭。临河区曙光四队的赵怀堂老人激动地对记者说:“小徐每个星期都来给我送一趟菜,逢年过节的时候送米送面,还有鸡和鱼。一年算下来,吃的穿的用的,大部分都是小徐给送来的,他可是个大好人呐!”在他的感召下,他所在单位的同事们多次向灾区、患病职工、患病职工家属捐款捐物,徐立顺的事迹成为全公司奉献爱心的一面“旗帜”。

责任编辑:郭成

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每天都要载着几十公斤重的信件和报纸跋涉在七十多公里的邮路上;自1997年参加邮政投递工作至今,他投递了信件8万件、特快1.5万件、包裹单据8000份、汇款单1000份,总计11万件,无一件失误、毁损,完美地履行了一名投递员的职责。他就是巴彦淖尔邮政分公司的杰出代表,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徐立顺。

在邮政投递员工作岗位的那些年,徐立顺每天要往返七十多公里,就是为了把每份报刊、邮件及时准确地送到用户手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那时候有些地方连自行车也没法骑,只有推着走,工作条件确实艰苦。但是我深爱着这个岗位,无悔于自己的选择。这一干,我就在这个岗位干了十多年。”徐立顺这样说。

2012年,他与他的投递队伍完成了一项艰巨的考验。“2012年全市国内小包进口量一路攀升,到年关高峰期达到月进口量1.8万件,投递压力瞬间加大到当时的人力物力无法承受的地步。当时,存在投递人员短缺、投递车辆短缺、生产场地拥挤、没有技术支撑等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把如此海量的国内小包准确无误地投交到用户手中,成了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徐立顺回忆道。

对于这样的困境,他和他的同事们没有抱怨与退缩。没有生产场地,和其他车间错峰使用;没有投递人员就紧急招录,协调兄弟部门支援投递;没有投递车辆,私家车先顶上,再问有车的人借;没有技术支撑,提出所有员工的意见,和技术局的同事们协同攻关;没有操作人员,就大家一起学……徐立顺针对所有难题逐项提出解决方案,让大家瞬间找到了主心骨,明确了努力方向。

那段时间,他每天与同事们早晨5点半到单位,晚上11点才能回家,中午也顾不上休息。拆袋、勾挑核对、分段、装车……面对堆积如山的国内小包,大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作业。技术难题一个接一个被解决了,投递路线与投递量规划出来了,投递网搭建起来了,他与他的同事们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经受住前所未有的考验,圆满完成了投递任务。

2015年,因为工作需要,徐立顺转岗到了报刊发行的新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与岗位职责对于他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没有师傅的言传身教,也没有资料可供查询。在这种情况下,他再一次拿出技术攻关的劲头,一头钻了进去。

不熟悉业务,他就上网查资料,打电话咨询兄弟单位,每天钻研系统到晚上10点多,节假日也整天泡单位里。他硬是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别人需要系统性学习一个月的业务和技术。他学会并熟练使用四套系统应用,并在实际工作中,整合与改进了以前工作中不合理、费时费力的工作程序,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节约了内部处理时间与单位资源。他还认真分析和整理工作相关大数据,使上级领导与经营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自进度,为有序的报刊经营提供最直接的数据分析,随之制定符合市场动态的经营政策。

在认真工作之外,徐立顺还是个热心肠。从2009年开始,他就长期帮扶着两家贫困家庭。临河区曙光四队的赵怀堂老人激动地对记者说:“小徐每个星期都来给我送一趟菜,逢年过节的时候送米送面,还有鸡和鱼。一年算下来,吃的穿的用的,大部分都是小徐给送来的,他可是个大好人呐!”在他的感召下,他所在单位的同事们多次向灾区、患病职工、患病职工家属捐款捐物,徐立顺的事迹成为全公司奉献爱心的一面“旗帜”。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