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焦点】乌兰夫纪念馆成名人故居成员单位 揭秘各大名人故居

2016-09-19 17:38 正北方网综合  

 

【乌兰夫纪念馆成为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成员】

1247479524265_1247479524265_r

9月15日下午,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上,通过审议及表决乌兰夫纪念馆正式成为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

据悉,此次会议审议了新申请加入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的单位,根据《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章程》规定,经与会人员审议及表决,乌兰夫纪念馆正式成为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同时山东省淄博市博山焦裕禄纪念馆、袁世凯故居和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也正式成为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目前,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增加至43家,其中包括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周恩来故里管理局、陈云纪念馆等。

据了解,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西街乌兰夫公园内的乌兰夫纪念馆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呼和浩特市的“迎庆”项目之一,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地上1层,建筑高度16.8米,现正在维修改造中。主要维修改造工程内容为展厅、安防控制室、接待室、管理室、卫生间、消防控制室、配电室的装修及配套设施的改造。此外,还更新改造了乌兰夫纪念馆广场、铜像广场麻石地面,总面积为6000平方米。

乌兰夫故居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塔布赛村,是具有上世纪初我国北方地区浓厚民俗特点的民居,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乌兰夫故居是乌兰夫同志出生、成长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2006年重新修葺后对游人开放。故居现占地面积24亩。整个建筑包括故居原貌、展室、书画厅、音像厅、碑墙、怀泽亭以及乌兰夫家碾打、晾晒粮食的场面和乌兰夫童年时玩耍的芷芨滩等展览内容。去年乌兰夫故居编制了整体规划设计,今年完成了电路系统改造,即将进行重新布展工作。

乌兰夫纪念馆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馆20年来,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巾帼文明岗以及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党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广大青少年陶冶情操、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课堂,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窗口。

 

1

北京的名人故居

主要集中在东城、西城和宣武三个城区。这是因为当年北京的城圈儿不大,出了现在的二环路就算是城外了。

此外,老北京城的宅子有“东富西贵”、“北贫南贱”之分,东西城的房子院落普遍比南城北城好。而清朝时期,汉人不能在内城定居,城南成了进京赶考的举子和文人墨客居住的场所,老北京的会馆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宣武区。民国以来,当年住在豪宅大院的王爷和官宦的后代,纷纷卖房租房,以维持生计,所以,他们住过的宅子,成了名人或买或租的住所。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分三类:一类是中国当代革命史上名人住过的宅院。另一类是近代和当代的文化名人居住过,有的在此去世的房子。第三类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的宅子。这个名儿就复杂点了,名人有好名儿也有坏名儿,但总归说他是名人,如李莲英、段祺瑞、张作霖等,用现在的“中性”词儿说,这些人都属“历史人物”,或者说是“历史名人”。如李莲英虽然是形象并不好的太监,可是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却不能小视,所以他的名字妇孺皆知。

 目前,北京的名人故居,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两处: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

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1处:鲁迅故居、毛泽东故居、李大钊故居、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朱彝尊故居(顺德会馆)、康有为故居、梅兰芳故居、程砚秋故居、齐白石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

 名人故居的确定

说起来,名人故居真是比较复杂。首先是有的名人不仅在一个地方住过,到底哪处应算故居,很难说。如李大钊生前在北京居住过的地方有五处,鲁迅在北京住过的有四处,老舍在北京住过的有十处。是不是凡是名人住过的地方都要算作故居呢?

目前确认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来看,主要是以历史、文化、政治、住宅状况等因素来作依据的。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是蔡元培故居。蔡元培1890年中进士,以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被人们称为“学界泰斗”,官职也不低,但他非常俭朴,在北京任职多年,竟没置房,一直是租房住。他先后在西城、宣武、东城住过,仅惟独把东堂子胡同75号确定为他的故居,是因为他住在这个院时,恰值“五四”运动爆发。由于这是租住的房子,当年是东西各三进院的大宅门,后来分成了两个院子,蔡元培住过的几间房又接出来一间小房,但结构总算没大动,现为十几户居民住的大杂院。1984年它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东堂子胡同西口拆迁改造,此宅经政协委员建议保留了下来。

又如齐白石故居,最早定在东城区南锣鼓巷内的雨儿胡同13号院。此宅原是清朝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因他建宅子用了建皇宫的料,而且宅子的建筑形制又超越了等级,因此受到了参劾。此后,这个宅子就被分成几个部分出售了。13号院只是原宅的一部分,解放后被文化部买了下来,其中几间即由齐白石先生居住。后来齐白石住的房子被辟为故居和纪念馆,“文革”期间纪念馆被撤销,1986年这里又被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齐白石早年先后在北京住过几个地方,如城南的龙泉寺,宣武门内的石灯庵等处。但他居住时间最长的是西城区辟才胡同内的跨车胡同13号院。从他50岁直到逝世,一直住在这个小院。这里不但是他的私人房产,而且他在此居住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并在此接待过许多国内外知名人士和艺术家。把此宅定为他的故居,才是无可争议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老舍故居,据舒乙说,老舍先生在北京居住过的地方有十处,工作和接触过的地方更多。但最能反映他的生活和创作的地方是小杨家胡同和富强胡同,因此把前者定为老舍旧居,把后者定为故居,是比较合适的。

 

2

有争议的故居

由于年代久远,名人故居主人的频繁更迭,这就需要做大量的历史考证。

“刘罗锅”的故事,在京城可以说家喻户晓。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按他的官位来说,在京的府邸肯定不小。他的故居在哪儿呢?

依据清末文人震钧的《天咫偶闻》记载:“刘文清(即刘墉)故第在驴市胡同(即现在的礼士胡同,民国时改)西头,南北皆是,其街北一宅改为食肆,余幼时屡过之,屋宇不甚深邃,正室五楹,陛下青桐一株,传为公手植。街南墙上横石,刻‘刘石庵先生故居’七字,今屋皆易主,北宅久拆,横石亦亡矣。”

震钧生于1857年,死于1920年,按年头推算他出生时距刘墉去世只有五十多年,显然他幼年所见所录的事儿是比较可靠的。当然也有其他文字记载刘墉宅在别处。

从震钧的记载可知当年刘墉故居占地面积相当大,有人推算应当从礼士胡同西口一直到胡同的中部。现在礼士胡同保存相对完整的大宅门有三四处,东口123号院(现礼士胡同小学)是清大学士敬信旧居,民国时做过“蒙藏院”。其中129号院的建筑非常考究。现在仍可看到,临街的八字墙上有精致的砖雕,大门三间,进门后,二门左右各有一石狮子,二门并列着两套四合院,园内有花厅、水池,花草树木点缀得体,显得怡然幽静。纵观整条胡同的房子,都不如这个宅子的建筑讲究,所以有人认为这里就是刘墉的故居。

可是,有人根据震钧所说刘宅在胡同西头的记载,认为129号在胡同的中间还稍稍偏西。而一些史料记载,129号原是清末武昌知府的宅子,所以断定此宅不是刘墉故居。

那会儿,刘墉死了还不到百年,其故居就说不清了,可见老北京大宅门衍变之快。

129号院民国时被粮商李彦青买了下来,但是没多久,他因趁日本大地震时倒卖大米,被曹锟政府给毙了。之后这所宅子被一个有名的律师买了。时间不长,他又转手给了天津盐商李善人的儿子李颂臣。当时这套院子并不讲究,李颂臣买来后,请朱启钤的学生重新设计,就改建成了现在的样子。

解放后,此宅建筑基本未动,曾做过印尼驻华大使馆,以后做过中国青年报社。“文革”期间,又成了当时的“四人帮”干将于会泳的住宅,现在归广播影视部电影局使用。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9号院在几十年中,换了多少拨主人!所以,刘墉的故居只能说在礼士胡同西口,究竟是哪个院,就谁也说不清了。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东城南锣鼓巷59号,被确认为洪承畴故居。笔者在采访时发现所谓故居不过是院内的三间北房。据院内居民介绍,宅子的大门原来在方砖厂胡同路北,门很壮观,门外有两个很大的铜狮子,院内的房原来很多,现在大部分都已改建。这三间北房,据说是清代早期建筑,原来是洪承畴的祠堂。

洪承畴算是明清两代的“名人”,明末,崇祯皇帝调他总督蓟辽军务,保卫北京。1642年,他率20万大军与清军大战松山。全军覆没后,他被俘投降,被清朝政府任为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以后官至翰林弘文院大学士等要职。按他的地位,其府邸绝对不会只有眼下的这套院子。所以又有人推断南锣鼓巷一带平房,当年都属洪承畴的宅子。

 

3

阅微草堂和晋阳饭庄

北京的名人故居很多,但都历尽沧桑,要保留下原貌几乎不可能。

2001年10月9日,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市文物古建公司技术人员,开始对位于珠市口西大街241号的纪晓岚故居进行修复,使争论得挺热闹的故居保留问题终于有了令人欣慰的结果。

在此之前,由于修广安大街和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播映,有关纪晓岚故居的保留与修复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2001年6月,全国政协委员季羡林、罗哲文等一批文史专家和学者联名提议,将晋阳饭庄从纪晓岚故居迁走,恢复阅微草堂旧址。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非常重视这些专家的建议,经与宣武区政府协商,决定把老字号晋阳饭庄的十多间餐厅从这座文物古建筑中腾出来,投巨资加以修复。

修复后的阅微草堂旧址,将作为广安大街上的一处重要文物古迹,对社会开放。我们现在看到的纪晓岚故居,已经经历了二三百年的风雨。考证起来,故居的建筑格局,早已不是原貌。

有关故居的情况,在纪大学士的书中多有记载。如《姑妄听之》卷一中就说:“余虎坊桥宅,为威信公故第。厅事东偏,一石高七八尺,正是雍正中初造宅时所赐,亦移自兔儿山者,南城所有太湖石,此为第一,余又号孤石老人,盖以此云。”

北京的王府也好,大宅门也罢,由于主人功名上的兴衰,易主或分割的情况很多。纪晓岚故居也未能幸免保持原貌。20世纪30年代起,此宅又多次易主,梅兰芳、余叔岩曾在此设国剧传习所,后又被名丑萧长华赁为富连成科班宿舍。

现存的纪晓岚故宅中,还有两样纪晓岚当年的旧物,一是藤花,二是海棠。海棠原为两株,是纪大学士亲手所植,并记载着他与四叔家的婢女文鸾的一段恋情。文鸾聪明伶俐,温柔貌美,与纪晓岚两小无猜,长大后,二人在海棠树下海誓山盟,定下终身。因文鸾的哥哥向纪家索要的财礼太高,将两人给拆散了。文鸾为此忧伤过度,香消玉殒。此后,纪晓岚纳了一妾,名叫明棠,长得酷似文鸾。纪氏把她比作海棠,并且在宅内种下两株海棠,一棵纪念文鸾,一棵比作明棠。

纪氏48岁那年,做了一梦,在梦中与老情人文鸾见了面。纪大学士醒后,站在海棠树下沉思良久,万般感慨,写了一首诗:“憔悴幽花剧可怜,斜阳院落晚秋天。词人老大风情减,犹对残花一怅然。”海棠留下了纪大学士的一段情话,可惜的是其中一棵海棠在“文革”改造老房时被砍,现在只剩下一株了。

北京解放初期,一些在解放北平时入城和一批原在北平搞地下工作的山西籍人士,琢磨着在北京搞一个经营山西风味的餐馆。后由北京市市长彭真和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这两位山西人提出这个建议,并让宣武区操办此事。经过一番选址,最后挑中了阅微草堂旧址,其时,旧址已成了区委党校。

 

南京的名人故居

4

位于南京大学校园内的何应钦故居   苏克勤 /摄影

记得我还曾以就读的南京大学校园外事接待处的建筑为蓝本,设计了我的“杨公馆”,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何应欽的故居之二。“杨公馆”还没有开工,土地却被地产商看中了。完了,“杨公馆”;别了,豪宅梦;我迷上了造园,义无反顾地养起了吉祥鸟。

可是散落在南京城内林林总总风格各异的公馆、旧居时不时地扑面而来,挥之不去,象一颗颗晶莹璀灿的珍珠,镶嵌在古都南京的每一个角落,一遍遍吸引路人的眼球,构成了南京最珍贵、最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南京也因为这些名人故居而生动,而居住在这些公馆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部长篇小说,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完整篇章。从周恩来、董必武、宋美龄、蒋介石、张群、孙中山、马歇尔、孔祥锡到王安石、龚贤、傅抱石、徐悲鸿、陈之佛、林散之,南京果然是人杰地灵、龙盘虎踞呵。如果告诉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有180首诗赞美南京,你就不会奇怪为什么那么多的英雄豪杰会钟情于这座城市。

 

5

北极阁1号宋子文公馆  苏克勤 /摄影

九十年代的一天,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老校友开车把我领到了北极阁的山上,一扇大门开启后又徐徐关上,一栋西式公馆梦幻一般出现在眼前。老同学问我,这儿适合做什么?我说,做欧美同学会最合适。不用介绍,你就有置身欧洲世家的感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宋子文公馆,往下走离它不远几步路就是被后人称为“囚张楼”的中西合璧式的小洋房,那是张学良在南京一段日子的旧居,据说赵四小姐也曾一同在此幽居。

 

8

位于中山陵陵园路8号的孙科公馆  苏克勤 /摄影

我对老宅情有独钟,对暴发户的豪宅不屑一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我见多了民国建筑的精华。小时候爱陪妈妈上班,穿过的民国使馆区总让我们想入非非,套用一个古玩朋友的话,老东西闪耀着宝光,赝品泛的是賊光。从阎锡山旧居到马歇尔公馆,我们有时甚至会突然按响某个门铃,然后拔腿就跑,那是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因此中山陵8号也是我常住的一个招待所,那是有苦无处诉说的一段日子,因为有了园内的喜雀,有了民国年间规划的庭院,在这里我找到了对话的语境。这儿曾经做过孙科的公馆,后来许世友在此落户。最神秘的一段旧闻发生在文革期间,林立果在此选过“妃子”……

 

9

位于民国使馆区的阎锡山旧居颐和路8号

南京的名人故居里,名人居住的时间都不算太长,和在南京定都的历代帝王一样,来来去去,反复无常,更多地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沧海桑田。从美龄宫到蒋介石官邸,到王谢故居,到李香君故居,无一不经历了腥风血雨和时代变迁。世事如棋,难以预料!  

南京的名人故居如此之多以至于每家每户都会和名人公馆牵扯上关系,例如我的姑妈杨凤英民国年间就曾效力于李宗仁公馆,听母亲说,她年轻时很漂亮,在李家接电话。命运鬼使神差地让她成为两广守陵(中山陵)人员的太太,辗转大半个中国在几十年后为我接电话,姑妈每次接电话时对客人的彬彬有礼和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让我相信她确实受过公馆的教育,可是每次她接电话时最后总不忘问一下对方的姓名,然后捂着话筒问我接还是不接,这让我的朋友很是不快,相信这也是李公馆的产品。

 

2

广州路与天津路交界处的拉贝故居   苏克勤 /摄影

广州路与天津路交界处的小粉桥1号为拉贝故居,只要是南京人都会记住这里。拉贝故居在日军侵华战争中成为众多南京市民的国际避难所,这其中就包括我的长辈,爷爷那会儿在小粉桥打铁,与拉贝故居在一条街上,与“洋大人”做了邻居,一家人受惠于拉贝,至今感念。拉贝故居也成为亚洲版的“辛德勒名单”,受到后人的景仰。今天,站在珠江路口就可以看到这座洋楼了。从前的南京人喜欢把泊来品称洋货,意思是大洋彼岸过来的,如火柴叫洋火,洋钱、洋画、洋布、洋油、洋钉、洋枪洋炮不一而足,欧式住宅便被称为洋楼了。我妈要给孩子下洋柿子面,孩子听不懂,问,“什么是洋柿子?”“就是西红柿呀。”上一辈人对欧洲人的好感无形中又遗传给了我,让我从小学了“洋文”。

 

2

位于清凉山公园的白崇禧故居

我时常在想,假设战争再次来临,我们能否有这样的胸襟敞开院门让国际难民“蜂拥而来”?我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在世风日下的今天无法交出一张完美的答卷。因此拉贝故居的对外开放对后人进行的国际主义教育则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就是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心灵深处的狭隘和自私自利。拉贝故居还让我想起一位法国的女共产党员,她叫雅克琳,如今年迈,十年前倾其所有来到中国,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义务教学多年,并耗费巨资建起外文图书室,购置了大量的教学器材,敬仰!一日雅克琳和外国语学校的老师来单位做客,我和员工热情接待并留各位老师吃饭,饭后,雅克琳掏出300元人民币做餐费,让人惊讶。在许多部门吃拿卡要的今天,法国的共产党员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教育课!(文章上传时,惊闻雅克琳去世的消息,88岁的高龄让人无法不相信做善事必有大回报的说法)

 

1

白下路南京市第六中学内纪念陶行知的行知馆   苏克勤 /摄影

南京的名人旧居都完美地利用了南京的山水形胜,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使这些旧居大部分躲过了拆迁的劫难,至今仍宝光四射,魅力永存。

 

陕西名人故居

走近名人故居,平静的亭台楼阁承载着当年怎样的历史盛世?

 

常宁宫

常宁宫地处西安城以南16公里处的神禾塬半崖上,是1940年胡宗南在原寺庙遗址上为蒋介石修建的西北行宫。蒋介石一直视黄埔学生为亲信,在南京时他常住在中央军校,到洛阳、长沙、武汉等地也多住在各地的军校分校。当时黄埔军校七分校设在西安王曲镇(校址在今陆军通信学院)。因此,时任七分校主任、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便在王曲附近给蒋介石修建一处行宫,历时两年完工。

当时考虑,既要避免日本飞机的袭扰,又要环境雅致。而常宁宫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多变,树木葱郁蔽天,房舍若隐若现,正是绝佳之地。行宫内各种建筑依地势而建,利用塬坡地形,开挖了一条千余米的防空洞,名曰“中正密洞”。洞内会议室、办公室、卧室、蓄水池以及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山坡上有一座六角形的“观景亭”。此亭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当年蒋介石常在此看书、观景,并与军政要员多次谈话。行宫三次接待了老蒋。行宫外的红色西式洋楼,是蒋介石二公子蒋纬国与西安大华纱厂老板石凤翔之女石静宜女士欢度蜜月的旧居。

常宁宫解放后改建为西北高级干部疗养院,作家柳青就是在这里完成了巨著《创业史》,现在是西安旅游集团办的常宁宫休闲旅游山庄。

 

  杜甫祠

杜甫祠概况  

杜公祠位于长安县韦曲镇东的少陵塬畔,距西安市12千米。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安史之乱前后,他生活的主要地区在长安,曾携家带眷居住杜曲一带,从事劳动生产和吟咏诗词,取号“少陵野老”、“杜陵布衣”等。人们为了纪念杜甫,就在他居住过的地方立祠。

据《关中两朝文钞》载:长安的杜公祠,是明嘉靖五年(1526年)创建,位于韦曲和杜曲之间的牛头寺南。后面为少陵原,祠下为樊川。该寺在明、清曾几度修葺,后又重新修建。1960年成立杜甫纪念馆。寺前院右侧的陈列室内有杜甫像数幅和杜甫诗意画等。中间院内栽植了各种花木,有一棵枝条盘曲的古槐,还有数棵参天的古柏。后边有杜甫半身朝服像。殿内还挂有“唐书杜甫传”、“杜甫在长安行迹图”、“杜甫世系表”及名人题词刻石等照片。享殿西的陈列室有多种杜甫诗刊本,挂有杜甫像。还有从古碑上墨拓下来的“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是杜甫在唐乾元二年(759年)写的,是现存杜甫的珍稀墨迹。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15公里米佳公路沿线的桥河岔乡刘家峁村,由该村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光绪十三年(1874)动土,光绪十二年(1886)竣工,前后用了十三年时间。

庄园背靠群山,面迎绿水,依山就势,雄浑奇特,整个古建筑占地40余亩,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庄园主人姜耀祖,是陕北地区最大的财主,庄院由主人于清光绪年间投巨资历时13年。亲自监修而成。庄园由下院、中院、上院和寨墙等部分组成。寨门为拱形石洞。寨墙正立面镌刻主人亲笔题写的“大岳屏藩”四个大字。下院是陕北典型的窑洞四合院,硬山式大门制作精细,“大夫第”木雕巨匾气势夺人。中院大门为五脊六兽硬山顶,上书“武魁”二字,以炫耀主人叔父武举之绩。入门后东面厢房对置,拾阶而上至上院,正面垂花门制作甚为考究,青瓦卷棚顶,四柱双层门,雀替、浮雕等制作考究华丽。“武魁”门匾再次显赫。进入垂花门是陕北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穿廊抱厦,十字砖墙,东西对称,工艺精细。

姜氏庄园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墙高耸,对内相互通联,对外严于防患,整个建筑设计奇巧,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浑然一体,是中华汉民族建筑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98年,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决定将姜氏庄园作为汉民族建筑典型以1:1比例仿制收入中华民族园。姜氏庄园现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坪

  王家坪

王家坪位于宝塔区西北约4公里处,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旧址现为南、北两院,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

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在这里领导解放区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并为战胜其“重点进攻”作了充分的准备。

王家坪开放参观的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人的旧居及军委礼堂和会议室。军委和总部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转战陕北期间指挥西北战场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同时又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

这里曾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总部所在地。王家坪革命旧址分为南北两院,人们一般称南院为政治部,北院为司令部。一进王家坪大门便到南院,首先看到的是军委礼堂。这是一座土木石结构的平瓦房,整个礼堂可容纳二百多人开会。绕过军委礼堂向东是毛泽东同志会客室旧址。北院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有军委会议室,墙壁上挂有当年拍摄的很多照片。朱德同志经常在此召开重要会议,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彭德怀、叶剑英当年也住在这里。

 

  张良庙

  张良庙

张良庙位于秦岭柴关岭南麓,紫柏山东南脚下,张良庙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川陕公路横越门首,交通较为方便。

相传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汉初三杰”(张良、肖何、韩信)之一的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于此。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在这里建庙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称“张良庙”。

张良为“汉初三杰”之首,刘邦自己就这样说过:“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我不如肖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此三位都是人杰。”但张良深知和刘邦共事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所以当西汉立国之时,正是张良“辞汉”之日,留在秦岭深处的紫柏山上潜心修道辟谷成仙。此举正中刘邦下怀,当他当了西汉开国皇帝之后,就敕封张良晋侯。400年之后的东汉之末,张良的第10代孙张鲁做了“汉中王”,为了尊崇先祖不以功高盖世而讨封,不以位极人臣而自居的超群拔俗之德,便修建了这座“汉张留侯祠”。从那时起,这里就成为道教活动的胜地中心,四方揽胜者络绎不绝,争相观光。这座古庙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反映着张良其人其事以及世代百姓对他的崇敬。

张良庙傍山依水,古朴典雅,终年云霭缭绕,颇有仙家灵气。柴关、紫柏二山在此形成一个圈椅状,庙前一水和庙后一河又成环抱之态,庙四周幽静肃穆,方圆百里苍松紫柏挺拔苍翠,大有护法卫道之像。二水轻流低吟,如琴鸣曲;鸟语清脆,空谷传音;再加以庙宇玲珑,楼台迭现,常使风尘仆仆的游客,如去云雾飘渺,变幻无常之境,顿生飘飘欲仙,游身世外之感。张良庙融名胜、古迹、文物、风景于一体,成为陕南著名的游览胜地。

 

  诸葛亮墓武侯祠

  诸葛亮墓武侯祠概况

在勉县城西4公里的川陕公路边上,与武侯墓隔汉江(古沔(念mian三声)水)遥遥相峙,自成一体,各具特色。公元236年,即诸葛亮死后第29年,刘禅才下诏立祠。当时因“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故选祠址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这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祠庙,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其它武侯祠,即湖北襄樊古隆中、河南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四川成都武侯祠、四川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甘肃礼县祁山堡武侯祠、陕西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庙等。

大殿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碑石林立,上刻历代文人墨客及军政名流诗词歌赋。后檐柱悬挂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对联:“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风。”大殿正中神龛上端坐诸葛亮塑像,极显慈祥睿智。他左手持六韬兵书,右手抚膝。琴童书童待立身旁,一持宝剑一捧印绶。龛下关兴、张苞护卫在侧。神龛上方蓝底金字匾额上“忠贯云霄”4个楷体大字为清代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皇帝领琰御书于皇宫,“驿发”到勉县,由钦差工部待郎来勉县代表皇帝将匾悬挂于此的。大门两侧有联道:“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定军。”此联道出了诸葛亮临终时的旷古遗憾。

武侯祠自魏晋以来,历代名人留下墨迹甚多。唐朝李商隐、宋朝陆游、明代薛宣、清代王士祯等,都曾来此赋诗题字。目前保留下来的碑石有60多通,匾30多方,联20余幅。在众多石碑中,首数唐贞观十一年(公元795年)沈迥刻立的“蜀汉丞相诸葛武侯新庙碑铭并序”一碑最为珍贵。

 

1

天津名人的故居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导人之一,广东新会人。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冰室位于河北区民族路46号。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书斋"饮冰室"为浅灰色两层洋楼,建于1924年。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饮冰室"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造型别致典雅。建筑面积949.50平方米。

1

吉鸿昌故居 

吉鸿昌故居坐落法租界40号路(今和平区花园路5号),是一座三层小洋楼。初建于1917年,由沙得利工程司设计,共有楼房11间,平房2间,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红机砖清水墙。 

  吉鸿昌,河南省扶沟人。生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1913年从军,历任团、师、军长,宁夏省主席、二十二路军总指挥等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因反对内战,拒绝执行蒋介石向红军发动军事进攻被迫解职,携眷出国考察。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沪之战爆发后毅然回国。1933年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察哈尔组建抗日同盟军,任前敌指挥,曾收复多伦。 

    吉鸿昌于1930年以有余堂名义买下法租界40号路这座楼房。1933年抗日同盟军在蒋介石与日本侵略军夹击下失败,吉鸿昌返回天津住在这里,继续进行抗日活动。他在这所住宅楼内筹措经费,搜集武器,进行秘密革命活动。为了适应地下工作需要,将这所楼房进行改造,将二楼的三个门改成七个门,使楼内门门相通,间间相连。楼上南侧做客厅,墙壁上悬挂吉氏亲笔所书条幅:松间明月长如此;身外浮云何足论。三楼是地下党秘密印刷室,楼下为接待地下党员住房。院墙爬满藤萝,使这座红楼熠熠生辉。

 

1

袁世凯故居 张学良故居 

   张学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号路(今和平区赤峰道78号),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楼房。张氏在二、三十年代来津常住此处。 

  张学良,字汉卿,辽宁省海城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东北讲武学堂毕业,历任旅、师、军长,军团司令、东北保安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北平绥靖主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西北“剿匪”总司令等职。1936年张学良与西北军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双十二(193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基础。 

张氏故居有前后两幢砖木结构楼房,前楼建于1921年,为三层带地下室;后楼为二层,建于1926年。两幢共有楼房42间,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401.6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495市亩。 

  该所建筑造型豪华、美观、大方。前楼正面二、三层设有屋顶平台;室内宽大考究,内部楼梯、地板、门窗等均采用菲律宾木料;卫生设备具全,院内广植草坪。 

  该楼以张寿懿(张作霖五夫人)名义购自法国领事馆。1949年后张寿懿去香港,由其子张学铨管理出租。1956年进行私房改造后由国家经营,1960年改按公产掌管。


袁世凯,字慰庭,河南项城人,生于咸丰九年(1859),出身世家,自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官运亨通,李鸿章之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辛亥革命后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是北洋军阀的领袖。袁氏虽未在天津作寓公,死于北京,但他的妻妾甚多,在津有多处住宅。其中: 

  英租界达文波道(今和平区建设路64号)是他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所建,共有楼房18间,平房15间。这所住宅为中西结合建筑,中式檐廊,西式尖顶。 

  奥租界金汤二马路(今河北区海河东路39号),是他在光绪三十四年间(1908)廉价买得一块地皮,计5.7市亩,建造了一所富丽堂皇的大型住宅,委托英、德建筑师设计成欧洲古典式建筑。高三层,砖木结构,共有房54间,建筑面积2089平方米。这所楼房设计特点是:有所谓“稳身处”与“脱身处”。“隐身处”是在二楼右侧有个小门,门内建钢筋混凝土楼梯,铁栏  
杆,可上至楼顶间,下至地下室、如果关上小门便找不到上下楼的去处。“脱身处”是在三楼凉亭设有铁楼梯,直通后花园余门,由此可脱身逃走。此外,在这所楼的二、三层之间还专门设计了一间八角形房屋,几面窗户都朝海河,无论潮涨潮落,河水都好似往八角楼里流,象征无数财源流人袁家。

 

1

段祺瑞故居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同治四年(1865)生,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历任湖广总督,湖北、河南都督,北洋政府陆军部总长、国务卿、国务总理等职。1924年为北洋政府临时执政(称段执政)。 

  段氏在天津没有房产。1926~1933年在津期间寓居日租界宫岛街(今和平区鞍山道38号)。这所住宅是曾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吴光新(段的妻弟)的私产。约建于1920年,整所建筑有主楼、后楼、平房等均为砖木结构。主楼建筑面积2429.21平方米,共44间。主楼造型雄伟壮观,首层正面中间部位突出,上十磴台阶为门厅和前廊;二楼正面设屋顶平台;三楼背面东西角各有平台一座。楼内房间宽大考究。整座住宅共有楼、平房74间,建筑面积3458平方米。(稿源:综合《呼和浩特日报》、世界文化遗产网)

责任编辑:

 

【乌兰夫纪念馆成为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成员】

1247479524265_1247479524265_r

9月15日下午,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上,通过审议及表决乌兰夫纪念馆正式成为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

据悉,此次会议审议了新申请加入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的单位,根据《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章程》规定,经与会人员审议及表决,乌兰夫纪念馆正式成为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同时山东省淄博市博山焦裕禄纪念馆、袁世凯故居和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也正式成为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目前,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增加至43家,其中包括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周恩来故里管理局、陈云纪念馆等。

据了解,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西街乌兰夫公园内的乌兰夫纪念馆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呼和浩特市的“迎庆”项目之一,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地上1层,建筑高度16.8米,现正在维修改造中。主要维修改造工程内容为展厅、安防控制室、接待室、管理室、卫生间、消防控制室、配电室的装修及配套设施的改造。此外,还更新改造了乌兰夫纪念馆广场、铜像广场麻石地面,总面积为6000平方米。

乌兰夫故居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塔布赛村,是具有上世纪初我国北方地区浓厚民俗特点的民居,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乌兰夫故居是乌兰夫同志出生、成长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2006年重新修葺后对游人开放。故居现占地面积24亩。整个建筑包括故居原貌、展室、书画厅、音像厅、碑墙、怀泽亭以及乌兰夫家碾打、晾晒粮食的场面和乌兰夫童年时玩耍的芷芨滩等展览内容。去年乌兰夫故居编制了整体规划设计,今年完成了电路系统改造,即将进行重新布展工作。

乌兰夫纪念馆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馆20年来,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巾帼文明岗以及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党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广大青少年陶冶情操、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课堂,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窗口。

 

1

北京的名人故居

主要集中在东城、西城和宣武三个城区。这是因为当年北京的城圈儿不大,出了现在的二环路就算是城外了。

此外,老北京城的宅子有“东富西贵”、“北贫南贱”之分,东西城的房子院落普遍比南城北城好。而清朝时期,汉人不能在内城定居,城南成了进京赶考的举子和文人墨客居住的场所,老北京的会馆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宣武区。民国以来,当年住在豪宅大院的王爷和官宦的后代,纷纷卖房租房,以维持生计,所以,他们住过的宅子,成了名人或买或租的住所。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分三类:一类是中国当代革命史上名人住过的宅院。另一类是近代和当代的文化名人居住过,有的在此去世的房子。第三类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的宅子。这个名儿就复杂点了,名人有好名儿也有坏名儿,但总归说他是名人,如李莲英、段祺瑞、张作霖等,用现在的“中性”词儿说,这些人都属“历史人物”,或者说是“历史名人”。如李莲英虽然是形象并不好的太监,可是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却不能小视,所以他的名字妇孺皆知。

 目前,北京的名人故居,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两处: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

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1处:鲁迅故居、毛泽东故居、李大钊故居、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朱彝尊故居(顺德会馆)、康有为故居、梅兰芳故居、程砚秋故居、齐白石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

 名人故居的确定

说起来,名人故居真是比较复杂。首先是有的名人不仅在一个地方住过,到底哪处应算故居,很难说。如李大钊生前在北京居住过的地方有五处,鲁迅在北京住过的有四处,老舍在北京住过的有十处。是不是凡是名人住过的地方都要算作故居呢?

目前确认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来看,主要是以历史、文化、政治、住宅状况等因素来作依据的。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是蔡元培故居。蔡元培1890年中进士,以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被人们称为“学界泰斗”,官职也不低,但他非常俭朴,在北京任职多年,竟没置房,一直是租房住。他先后在西城、宣武、东城住过,仅惟独把东堂子胡同75号确定为他的故居,是因为他住在这个院时,恰值“五四”运动爆发。由于这是租住的房子,当年是东西各三进院的大宅门,后来分成了两个院子,蔡元培住过的几间房又接出来一间小房,但结构总算没大动,现为十几户居民住的大杂院。1984年它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东堂子胡同西口拆迁改造,此宅经政协委员建议保留了下来。

又如齐白石故居,最早定在东城区南锣鼓巷内的雨儿胡同13号院。此宅原是清朝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因他建宅子用了建皇宫的料,而且宅子的建筑形制又超越了等级,因此受到了参劾。此后,这个宅子就被分成几个部分出售了。13号院只是原宅的一部分,解放后被文化部买了下来,其中几间即由齐白石先生居住。后来齐白石住的房子被辟为故居和纪念馆,“文革”期间纪念馆被撤销,1986年这里又被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齐白石早年先后在北京住过几个地方,如城南的龙泉寺,宣武门内的石灯庵等处。但他居住时间最长的是西城区辟才胡同内的跨车胡同13号院。从他50岁直到逝世,一直住在这个小院。这里不但是他的私人房产,而且他在此居住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并在此接待过许多国内外知名人士和艺术家。把此宅定为他的故居,才是无可争议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老舍故居,据舒乙说,老舍先生在北京居住过的地方有十处,工作和接触过的地方更多。但最能反映他的生活和创作的地方是小杨家胡同和富强胡同,因此把前者定为老舍旧居,把后者定为故居,是比较合适的。

 

2

有争议的故居

由于年代久远,名人故居主人的频繁更迭,这就需要做大量的历史考证。

“刘罗锅”的故事,在京城可以说家喻户晓。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按他的官位来说,在京的府邸肯定不小。他的故居在哪儿呢?

依据清末文人震钧的《天咫偶闻》记载:“刘文清(即刘墉)故第在驴市胡同(即现在的礼士胡同,民国时改)西头,南北皆是,其街北一宅改为食肆,余幼时屡过之,屋宇不甚深邃,正室五楹,陛下青桐一株,传为公手植。街南墙上横石,刻‘刘石庵先生故居’七字,今屋皆易主,北宅久拆,横石亦亡矣。”

震钧生于1857年,死于1920年,按年头推算他出生时距刘墉去世只有五十多年,显然他幼年所见所录的事儿是比较可靠的。当然也有其他文字记载刘墉宅在别处。

从震钧的记载可知当年刘墉故居占地面积相当大,有人推算应当从礼士胡同西口一直到胡同的中部。现在礼士胡同保存相对完整的大宅门有三四处,东口123号院(现礼士胡同小学)是清大学士敬信旧居,民国时做过“蒙藏院”。其中129号院的建筑非常考究。现在仍可看到,临街的八字墙上有精致的砖雕,大门三间,进门后,二门左右各有一石狮子,二门并列着两套四合院,园内有花厅、水池,花草树木点缀得体,显得怡然幽静。纵观整条胡同的房子,都不如这个宅子的建筑讲究,所以有人认为这里就是刘墉的故居。

可是,有人根据震钧所说刘宅在胡同西头的记载,认为129号在胡同的中间还稍稍偏西。而一些史料记载,129号原是清末武昌知府的宅子,所以断定此宅不是刘墉故居。

那会儿,刘墉死了还不到百年,其故居就说不清了,可见老北京大宅门衍变之快。

129号院民国时被粮商李彦青买了下来,但是没多久,他因趁日本大地震时倒卖大米,被曹锟政府给毙了。之后这所宅子被一个有名的律师买了。时间不长,他又转手给了天津盐商李善人的儿子李颂臣。当时这套院子并不讲究,李颂臣买来后,请朱启钤的学生重新设计,就改建成了现在的样子。

解放后,此宅建筑基本未动,曾做过印尼驻华大使馆,以后做过中国青年报社。“文革”期间,又成了当时的“四人帮”干将于会泳的住宅,现在归广播影视部电影局使用。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9号院在几十年中,换了多少拨主人!所以,刘墉的故居只能说在礼士胡同西口,究竟是哪个院,就谁也说不清了。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东城南锣鼓巷59号,被确认为洪承畴故居。笔者在采访时发现所谓故居不过是院内的三间北房。据院内居民介绍,宅子的大门原来在方砖厂胡同路北,门很壮观,门外有两个很大的铜狮子,院内的房原来很多,现在大部分都已改建。这三间北房,据说是清代早期建筑,原来是洪承畴的祠堂。

洪承畴算是明清两代的“名人”,明末,崇祯皇帝调他总督蓟辽军务,保卫北京。1642年,他率20万大军与清军大战松山。全军覆没后,他被俘投降,被清朝政府任为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以后官至翰林弘文院大学士等要职。按他的地位,其府邸绝对不会只有眼下的这套院子。所以又有人推断南锣鼓巷一带平房,当年都属洪承畴的宅子。

 

3

阅微草堂和晋阳饭庄

北京的名人故居很多,但都历尽沧桑,要保留下原貌几乎不可能。

2001年10月9日,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市文物古建公司技术人员,开始对位于珠市口西大街241号的纪晓岚故居进行修复,使争论得挺热闹的故居保留问题终于有了令人欣慰的结果。

在此之前,由于修广安大街和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播映,有关纪晓岚故居的保留与修复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2001年6月,全国政协委员季羡林、罗哲文等一批文史专家和学者联名提议,将晋阳饭庄从纪晓岚故居迁走,恢复阅微草堂旧址。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非常重视这些专家的建议,经与宣武区政府协商,决定把老字号晋阳饭庄的十多间餐厅从这座文物古建筑中腾出来,投巨资加以修复。

修复后的阅微草堂旧址,将作为广安大街上的一处重要文物古迹,对社会开放。我们现在看到的纪晓岚故居,已经经历了二三百年的风雨。考证起来,故居的建筑格局,早已不是原貌。

有关故居的情况,在纪大学士的书中多有记载。如《姑妄听之》卷一中就说:“余虎坊桥宅,为威信公故第。厅事东偏,一石高七八尺,正是雍正中初造宅时所赐,亦移自兔儿山者,南城所有太湖石,此为第一,余又号孤石老人,盖以此云。”

北京的王府也好,大宅门也罢,由于主人功名上的兴衰,易主或分割的情况很多。纪晓岚故居也未能幸免保持原貌。20世纪30年代起,此宅又多次易主,梅兰芳、余叔岩曾在此设国剧传习所,后又被名丑萧长华赁为富连成科班宿舍。

现存的纪晓岚故宅中,还有两样纪晓岚当年的旧物,一是藤花,二是海棠。海棠原为两株,是纪大学士亲手所植,并记载着他与四叔家的婢女文鸾的一段恋情。文鸾聪明伶俐,温柔貌美,与纪晓岚两小无猜,长大后,二人在海棠树下海誓山盟,定下终身。因文鸾的哥哥向纪家索要的财礼太高,将两人给拆散了。文鸾为此忧伤过度,香消玉殒。此后,纪晓岚纳了一妾,名叫明棠,长得酷似文鸾。纪氏把她比作海棠,并且在宅内种下两株海棠,一棵纪念文鸾,一棵比作明棠。

纪氏48岁那年,做了一梦,在梦中与老情人文鸾见了面。纪大学士醒后,站在海棠树下沉思良久,万般感慨,写了一首诗:“憔悴幽花剧可怜,斜阳院落晚秋天。词人老大风情减,犹对残花一怅然。”海棠留下了纪大学士的一段情话,可惜的是其中一棵海棠在“文革”改造老房时被砍,现在只剩下一株了。

北京解放初期,一些在解放北平时入城和一批原在北平搞地下工作的山西籍人士,琢磨着在北京搞一个经营山西风味的餐馆。后由北京市市长彭真和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这两位山西人提出这个建议,并让宣武区操办此事。经过一番选址,最后挑中了阅微草堂旧址,其时,旧址已成了区委党校。

 

南京的名人故居

4

位于南京大学校园内的何应钦故居   苏克勤 /摄影

记得我还曾以就读的南京大学校园外事接待处的建筑为蓝本,设计了我的“杨公馆”,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何应欽的故居之二。“杨公馆”还没有开工,土地却被地产商看中了。完了,“杨公馆”;别了,豪宅梦;我迷上了造园,义无反顾地养起了吉祥鸟。

可是散落在南京城内林林总总风格各异的公馆、旧居时不时地扑面而来,挥之不去,象一颗颗晶莹璀灿的珍珠,镶嵌在古都南京的每一个角落,一遍遍吸引路人的眼球,构成了南京最珍贵、最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南京也因为这些名人故居而生动,而居住在这些公馆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部长篇小说,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完整篇章。从周恩来、董必武、宋美龄、蒋介石、张群、孙中山、马歇尔、孔祥锡到王安石、龚贤、傅抱石、徐悲鸿、陈之佛、林散之,南京果然是人杰地灵、龙盘虎踞呵。如果告诉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有180首诗赞美南京,你就不会奇怪为什么那么多的英雄豪杰会钟情于这座城市。

 

5

北极阁1号宋子文公馆  苏克勤 /摄影

九十年代的一天,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老校友开车把我领到了北极阁的山上,一扇大门开启后又徐徐关上,一栋西式公馆梦幻一般出现在眼前。老同学问我,这儿适合做什么?我说,做欧美同学会最合适。不用介绍,你就有置身欧洲世家的感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宋子文公馆,往下走离它不远几步路就是被后人称为“囚张楼”的中西合璧式的小洋房,那是张学良在南京一段日子的旧居,据说赵四小姐也曾一同在此幽居。

 

8

位于中山陵陵园路8号的孙科公馆  苏克勤 /摄影

我对老宅情有独钟,对暴发户的豪宅不屑一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我见多了民国建筑的精华。小时候爱陪妈妈上班,穿过的民国使馆区总让我们想入非非,套用一个古玩朋友的话,老东西闪耀着宝光,赝品泛的是賊光。从阎锡山旧居到马歇尔公馆,我们有时甚至会突然按响某个门铃,然后拔腿就跑,那是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因此中山陵8号也是我常住的一个招待所,那是有苦无处诉说的一段日子,因为有了园内的喜雀,有了民国年间规划的庭院,在这里我找到了对话的语境。这儿曾经做过孙科的公馆,后来许世友在此落户。最神秘的一段旧闻发生在文革期间,林立果在此选过“妃子”……

 

9

位于民国使馆区的阎锡山旧居颐和路8号

南京的名人故居里,名人居住的时间都不算太长,和在南京定都的历代帝王一样,来来去去,反复无常,更多地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沧海桑田。从美龄宫到蒋介石官邸,到王谢故居,到李香君故居,无一不经历了腥风血雨和时代变迁。世事如棋,难以预料!  

南京的名人故居如此之多以至于每家每户都会和名人公馆牵扯上关系,例如我的姑妈杨凤英民国年间就曾效力于李宗仁公馆,听母亲说,她年轻时很漂亮,在李家接电话。命运鬼使神差地让她成为两广守陵(中山陵)人员的太太,辗转大半个中国在几十年后为我接电话,姑妈每次接电话时对客人的彬彬有礼和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让我相信她确实受过公馆的教育,可是每次她接电话时最后总不忘问一下对方的姓名,然后捂着话筒问我接还是不接,这让我的朋友很是不快,相信这也是李公馆的产品。

 

2

广州路与天津路交界处的拉贝故居   苏克勤 /摄影

广州路与天津路交界处的小粉桥1号为拉贝故居,只要是南京人都会记住这里。拉贝故居在日军侵华战争中成为众多南京市民的国际避难所,这其中就包括我的长辈,爷爷那会儿在小粉桥打铁,与拉贝故居在一条街上,与“洋大人”做了邻居,一家人受惠于拉贝,至今感念。拉贝故居也成为亚洲版的“辛德勒名单”,受到后人的景仰。今天,站在珠江路口就可以看到这座洋楼了。从前的南京人喜欢把泊来品称洋货,意思是大洋彼岸过来的,如火柴叫洋火,洋钱、洋画、洋布、洋油、洋钉、洋枪洋炮不一而足,欧式住宅便被称为洋楼了。我妈要给孩子下洋柿子面,孩子听不懂,问,“什么是洋柿子?”“就是西红柿呀。”上一辈人对欧洲人的好感无形中又遗传给了我,让我从小学了“洋文”。

 

2

位于清凉山公园的白崇禧故居

我时常在想,假设战争再次来临,我们能否有这样的胸襟敞开院门让国际难民“蜂拥而来”?我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在世风日下的今天无法交出一张完美的答卷。因此拉贝故居的对外开放对后人进行的国际主义教育则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就是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心灵深处的狭隘和自私自利。拉贝故居还让我想起一位法国的女共产党员,她叫雅克琳,如今年迈,十年前倾其所有来到中国,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义务教学多年,并耗费巨资建起外文图书室,购置了大量的教学器材,敬仰!一日雅克琳和外国语学校的老师来单位做客,我和员工热情接待并留各位老师吃饭,饭后,雅克琳掏出300元人民币做餐费,让人惊讶。在许多部门吃拿卡要的今天,法国的共产党员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教育课!(文章上传时,惊闻雅克琳去世的消息,88岁的高龄让人无法不相信做善事必有大回报的说法)

 

1

白下路南京市第六中学内纪念陶行知的行知馆   苏克勤 /摄影

南京的名人旧居都完美地利用了南京的山水形胜,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使这些旧居大部分躲过了拆迁的劫难,至今仍宝光四射,魅力永存。

 

陕西名人故居

走近名人故居,平静的亭台楼阁承载着当年怎样的历史盛世?

 

常宁宫

常宁宫地处西安城以南16公里处的神禾塬半崖上,是1940年胡宗南在原寺庙遗址上为蒋介石修建的西北行宫。蒋介石一直视黄埔学生为亲信,在南京时他常住在中央军校,到洛阳、长沙、武汉等地也多住在各地的军校分校。当时黄埔军校七分校设在西安王曲镇(校址在今陆军通信学院)。因此,时任七分校主任、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便在王曲附近给蒋介石修建一处行宫,历时两年完工。

当时考虑,既要避免日本飞机的袭扰,又要环境雅致。而常宁宫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多变,树木葱郁蔽天,房舍若隐若现,正是绝佳之地。行宫内各种建筑依地势而建,利用塬坡地形,开挖了一条千余米的防空洞,名曰“中正密洞”。洞内会议室、办公室、卧室、蓄水池以及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山坡上有一座六角形的“观景亭”。此亭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当年蒋介石常在此看书、观景,并与军政要员多次谈话。行宫三次接待了老蒋。行宫外的红色西式洋楼,是蒋介石二公子蒋纬国与西安大华纱厂老板石凤翔之女石静宜女士欢度蜜月的旧居。

常宁宫解放后改建为西北高级干部疗养院,作家柳青就是在这里完成了巨著《创业史》,现在是西安旅游集团办的常宁宫休闲旅游山庄。

 

  杜甫祠

杜甫祠概况  

杜公祠位于长安县韦曲镇东的少陵塬畔,距西安市12千米。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安史之乱前后,他生活的主要地区在长安,曾携家带眷居住杜曲一带,从事劳动生产和吟咏诗词,取号“少陵野老”、“杜陵布衣”等。人们为了纪念杜甫,就在他居住过的地方立祠。

据《关中两朝文钞》载:长安的杜公祠,是明嘉靖五年(1526年)创建,位于韦曲和杜曲之间的牛头寺南。后面为少陵原,祠下为樊川。该寺在明、清曾几度修葺,后又重新修建。1960年成立杜甫纪念馆。寺前院右侧的陈列室内有杜甫像数幅和杜甫诗意画等。中间院内栽植了各种花木,有一棵枝条盘曲的古槐,还有数棵参天的古柏。后边有杜甫半身朝服像。殿内还挂有“唐书杜甫传”、“杜甫在长安行迹图”、“杜甫世系表”及名人题词刻石等照片。享殿西的陈列室有多种杜甫诗刊本,挂有杜甫像。还有从古碑上墨拓下来的“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是杜甫在唐乾元二年(759年)写的,是现存杜甫的珍稀墨迹。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15公里米佳公路沿线的桥河岔乡刘家峁村,由该村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光绪十三年(1874)动土,光绪十二年(1886)竣工,前后用了十三年时间。

庄园背靠群山,面迎绿水,依山就势,雄浑奇特,整个古建筑占地40余亩,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庄园主人姜耀祖,是陕北地区最大的财主,庄院由主人于清光绪年间投巨资历时13年。亲自监修而成。庄园由下院、中院、上院和寨墙等部分组成。寨门为拱形石洞。寨墙正立面镌刻主人亲笔题写的“大岳屏藩”四个大字。下院是陕北典型的窑洞四合院,硬山式大门制作精细,“大夫第”木雕巨匾气势夺人。中院大门为五脊六兽硬山顶,上书“武魁”二字,以炫耀主人叔父武举之绩。入门后东面厢房对置,拾阶而上至上院,正面垂花门制作甚为考究,青瓦卷棚顶,四柱双层门,雀替、浮雕等制作考究华丽。“武魁”门匾再次显赫。进入垂花门是陕北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穿廊抱厦,十字砖墙,东西对称,工艺精细。

姜氏庄园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墙高耸,对内相互通联,对外严于防患,整个建筑设计奇巧,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浑然一体,是中华汉民族建筑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98年,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决定将姜氏庄园作为汉民族建筑典型以1:1比例仿制收入中华民族园。姜氏庄园现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坪

  王家坪

王家坪位于宝塔区西北约4公里处,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旧址现为南、北两院,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

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在这里领导解放区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并为战胜其“重点进攻”作了充分的准备。

王家坪开放参观的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人的旧居及军委礼堂和会议室。军委和总部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转战陕北期间指挥西北战场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同时又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

这里曾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总部所在地。王家坪革命旧址分为南北两院,人们一般称南院为政治部,北院为司令部。一进王家坪大门便到南院,首先看到的是军委礼堂。这是一座土木石结构的平瓦房,整个礼堂可容纳二百多人开会。绕过军委礼堂向东是毛泽东同志会客室旧址。北院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有军委会议室,墙壁上挂有当年拍摄的很多照片。朱德同志经常在此召开重要会议,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彭德怀、叶剑英当年也住在这里。

 

  张良庙

  张良庙

张良庙位于秦岭柴关岭南麓,紫柏山东南脚下,张良庙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川陕公路横越门首,交通较为方便。

相传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汉初三杰”(张良、肖何、韩信)之一的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于此。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在这里建庙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称“张良庙”。

张良为“汉初三杰”之首,刘邦自己就这样说过:“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我不如肖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此三位都是人杰。”但张良深知和刘邦共事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所以当西汉立国之时,正是张良“辞汉”之日,留在秦岭深处的紫柏山上潜心修道辟谷成仙。此举正中刘邦下怀,当他当了西汉开国皇帝之后,就敕封张良晋侯。400年之后的东汉之末,张良的第10代孙张鲁做了“汉中王”,为了尊崇先祖不以功高盖世而讨封,不以位极人臣而自居的超群拔俗之德,便修建了这座“汉张留侯祠”。从那时起,这里就成为道教活动的胜地中心,四方揽胜者络绎不绝,争相观光。这座古庙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反映着张良其人其事以及世代百姓对他的崇敬。

张良庙傍山依水,古朴典雅,终年云霭缭绕,颇有仙家灵气。柴关、紫柏二山在此形成一个圈椅状,庙前一水和庙后一河又成环抱之态,庙四周幽静肃穆,方圆百里苍松紫柏挺拔苍翠,大有护法卫道之像。二水轻流低吟,如琴鸣曲;鸟语清脆,空谷传音;再加以庙宇玲珑,楼台迭现,常使风尘仆仆的游客,如去云雾飘渺,变幻无常之境,顿生飘飘欲仙,游身世外之感。张良庙融名胜、古迹、文物、风景于一体,成为陕南著名的游览胜地。

 

  诸葛亮墓武侯祠

  诸葛亮墓武侯祠概况

在勉县城西4公里的川陕公路边上,与武侯墓隔汉江(古沔(念mian三声)水)遥遥相峙,自成一体,各具特色。公元236年,即诸葛亮死后第29年,刘禅才下诏立祠。当时因“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故选祠址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这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祠庙,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其它武侯祠,即湖北襄樊古隆中、河南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四川成都武侯祠、四川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甘肃礼县祁山堡武侯祠、陕西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庙等。

大殿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碑石林立,上刻历代文人墨客及军政名流诗词歌赋。后檐柱悬挂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对联:“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风。”大殿正中神龛上端坐诸葛亮塑像,极显慈祥睿智。他左手持六韬兵书,右手抚膝。琴童书童待立身旁,一持宝剑一捧印绶。龛下关兴、张苞护卫在侧。神龛上方蓝底金字匾额上“忠贯云霄”4个楷体大字为清代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皇帝领琰御书于皇宫,“驿发”到勉县,由钦差工部待郎来勉县代表皇帝将匾悬挂于此的。大门两侧有联道:“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定军。”此联道出了诸葛亮临终时的旷古遗憾。

武侯祠自魏晋以来,历代名人留下墨迹甚多。唐朝李商隐、宋朝陆游、明代薛宣、清代王士祯等,都曾来此赋诗题字。目前保留下来的碑石有60多通,匾30多方,联20余幅。在众多石碑中,首数唐贞观十一年(公元795年)沈迥刻立的“蜀汉丞相诸葛武侯新庙碑铭并序”一碑最为珍贵。

 

1

天津名人的故居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导人之一,广东新会人。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冰室位于河北区民族路46号。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书斋"饮冰室"为浅灰色两层洋楼,建于1924年。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饮冰室"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造型别致典雅。建筑面积949.50平方米。

1

吉鸿昌故居 

吉鸿昌故居坐落法租界40号路(今和平区花园路5号),是一座三层小洋楼。初建于1917年,由沙得利工程司设计,共有楼房11间,平房2间,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红机砖清水墙。 

  吉鸿昌,河南省扶沟人。生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1913年从军,历任团、师、军长,宁夏省主席、二十二路军总指挥等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因反对内战,拒绝执行蒋介石向红军发动军事进攻被迫解职,携眷出国考察。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沪之战爆发后毅然回国。1933年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察哈尔组建抗日同盟军,任前敌指挥,曾收复多伦。 

    吉鸿昌于1930年以有余堂名义买下法租界40号路这座楼房。1933年抗日同盟军在蒋介石与日本侵略军夹击下失败,吉鸿昌返回天津住在这里,继续进行抗日活动。他在这所住宅楼内筹措经费,搜集武器,进行秘密革命活动。为了适应地下工作需要,将这所楼房进行改造,将二楼的三个门改成七个门,使楼内门门相通,间间相连。楼上南侧做客厅,墙壁上悬挂吉氏亲笔所书条幅:松间明月长如此;身外浮云何足论。三楼是地下党秘密印刷室,楼下为接待地下党员住房。院墙爬满藤萝,使这座红楼熠熠生辉。

 

1

袁世凯故居 张学良故居 

   张学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号路(今和平区赤峰道78号),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楼房。张氏在二、三十年代来津常住此处。 

  张学良,字汉卿,辽宁省海城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东北讲武学堂毕业,历任旅、师、军长,军团司令、东北保安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北平绥靖主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西北“剿匪”总司令等职。1936年张学良与西北军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双十二(193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基础。 

张氏故居有前后两幢砖木结构楼房,前楼建于1921年,为三层带地下室;后楼为二层,建于1926年。两幢共有楼房42间,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401.6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495市亩。 

  该所建筑造型豪华、美观、大方。前楼正面二、三层设有屋顶平台;室内宽大考究,内部楼梯、地板、门窗等均采用菲律宾木料;卫生设备具全,院内广植草坪。 

  该楼以张寿懿(张作霖五夫人)名义购自法国领事馆。1949年后张寿懿去香港,由其子张学铨管理出租。1956年进行私房改造后由国家经营,1960年改按公产掌管。


袁世凯,字慰庭,河南项城人,生于咸丰九年(1859),出身世家,自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官运亨通,李鸿章之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辛亥革命后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是北洋军阀的领袖。袁氏虽未在天津作寓公,死于北京,但他的妻妾甚多,在津有多处住宅。其中: 

  英租界达文波道(今和平区建设路64号)是他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所建,共有楼房18间,平房15间。这所住宅为中西结合建筑,中式檐廊,西式尖顶。 

  奥租界金汤二马路(今河北区海河东路39号),是他在光绪三十四年间(1908)廉价买得一块地皮,计5.7市亩,建造了一所富丽堂皇的大型住宅,委托英、德建筑师设计成欧洲古典式建筑。高三层,砖木结构,共有房54间,建筑面积2089平方米。这所楼房设计特点是:有所谓“稳身处”与“脱身处”。“隐身处”是在二楼右侧有个小门,门内建钢筋混凝土楼梯,铁栏  
杆,可上至楼顶间,下至地下室、如果关上小门便找不到上下楼的去处。“脱身处”是在三楼凉亭设有铁楼梯,直通后花园余门,由此可脱身逃走。此外,在这所楼的二、三层之间还专门设计了一间八角形房屋,几面窗户都朝海河,无论潮涨潮落,河水都好似往八角楼里流,象征无数财源流人袁家。

 

1

段祺瑞故居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同治四年(1865)生,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历任湖广总督,湖北、河南都督,北洋政府陆军部总长、国务卿、国务总理等职。1924年为北洋政府临时执政(称段执政)。 

  段氏在天津没有房产。1926~1933年在津期间寓居日租界宫岛街(今和平区鞍山道38号)。这所住宅是曾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吴光新(段的妻弟)的私产。约建于1920年,整所建筑有主楼、后楼、平房等均为砖木结构。主楼建筑面积2429.21平方米,共44间。主楼造型雄伟壮观,首层正面中间部位突出,上十磴台阶为门厅和前廊;二楼正面设屋顶平台;三楼背面东西角各有平台一座。楼内房间宽大考究。整座住宅共有楼、平房74间,建筑面积3458平方米。(稿源:综合《呼和浩特日报》、世界文化遗产网)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