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对话寂静》

2016-09-28 09:42 中国青年网  

书名:《对话寂静》

作者:[英]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

译者:王少凯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8月

定价:39.8

书号:978-7-5316-8697-2

[内容简介]

本书是剑桥大学教授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的又一部经典随笔,作者采用一种实验性的创作环境,将自己完全放在一个自然的岛上,一方面,回到自然人的淳朴环境中,让灵魂归于原生态;另一方面,在离群索居的寂静氛围里,完成社会人的独立思考。书中探讨人生、苦难、艺术等问题,观点深刻、独到、质朴,将人带入一种寂静中的奇境,深切体会其中的魅力和幽默。

[作者介绍]

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1862~1925),英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第28届院长。他的父亲是19世纪末坎特伯雷大主教爱德华·怀特·本森,其舅舅是著名的哲学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所富有的文化和著述的传统,也很自然地遗传到他身上。但不幸的是,同样遗传在他身上的还有家族性精神病。他本人患有狂躁抑郁性的精神病,虽然身患疾病,本森仍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多产作家。他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并在1885~1903年,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讲授英国文学。1906年后,他出任格雷欣学校校长。1915~1925年,他担任莫德林学院院长。他的诗歌和散文著述颇丰。令人惊叹的是,他在人生最后的20年间,每天坚持写日记,写下了世上最长的400万字的日记,给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思想遗产,代表作有:《仰望星空》《自由之旅》《大学之窗》《圣坛之火》《为师之道》《剑桥论道》等。

[名家推荐]

这是用我们语言呈现出的最为醉人的随笔……从书中淡淡飘出的是一个寂静主义者之雅致的幽默感。一本必买的书或一本你要永久借走而忘记再还回图书馆的书。

——《伦敦晨报》

这部随笔集最大的价值在于隐藏在其中的幽默,而这种纯粹的幽默在兰姆和史蒂文森的随笔中也能找到痕迹,这正是文学的精华部分。

——《约克郡报》

在本森的作品中,这部书无疑是最有价值的一部。

——《每日电讯报》

[精彩文摘]

空气的声音

寂静之岛,这是我给这座小岛取的名字,因为它没有任何水的喧嚣与浮华,在这一点上,我以往居住过的任何一个岛屿都无法与之媲美。水,缓缓地从大地溢出,流向排水管道,再从管道流向沟壑,然后从沟壑落入堤坝,静静地奔向通往大海的水闸。这不是鲜活的风景,也不明艳生动,它匆匆而行,带着些许神秘与静谧,极不情愿地一路奔去。尽管如此,它带给我的仍是水的那种特有的感觉,绵延不绝,遥不可及。这座小岛拥有广袤的平原,在上面踏出的每一步仿佛都提醒着你:它那轻柔绵软的土壤蜿蜒不断地奔向绿意萦绕的山川,山脚下那片高低起伏、绿波荡漾的牧场、古老的榆树以及那片单调平淡的平原,都各具特色,却又相映成趣。距此一英里远处有座村庄,它坐落在这古老小岛远端的海岬上,看起来像个分布凌乱的海港,随意散落到各个大大小小的码头。目光所及,桅杆点点,渔船穿梭于陡峭的街巷之下,环绕四周的平原可以在突然之间变成波涛纵横的大海。在这样的沼泽之中,既无小路可循,更无捷径可言。在晴朗的天空下,看起来近在咫尺的山村,沿着河堤走过数里,仍发觉没有靠近它一步。有时,不知不觉间来到庞大的水陆边缘,发觉它淡蓝色的水道就像一根钢钎,无须任何金桥连接,就可直插天际。芦苇丛生的几条小径,也是一路笔直地延展开来。这一望无垠、碧水如绸的海面,让人感受到了无比的宁静与惬意。堤坝如漂泊的水流,形成了一道道浅浅的平行线,那环绕着孤单农舍的杨树林,那高耸的泵站,都格外醒目惹眼。在这片无垠的海平面上,可以感受到平静之中所蕴含的那种浑厚与伟岸。极目望去,是浩瀚无垠的苍穹,翻卷的云堤和如絮的白云曼延天际。这里的天空,比世上任何一处的天空都更高、更远、更广,这里的清晨也来得更为安详,可是,橘红色的黄昏却总是姗姗来迟。火红的太阳,总在最低的地方燃烧,甚至低到了世界的尽头,然后在黝黑的树林后,在隆起的山脊后,悄然垂落。在这玫瑰色渲染的云朵之间,在这绿意荡漾的空气之中,西边的天际璀璨的霞光慢慢转淡,悄然消失,它的动作多么曼妙轻柔啊!

责任编辑:郭正杰

书名:《对话寂静》

作者:[英]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

译者:王少凯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8月

定价:39.8

书号:978-7-5316-8697-2

[内容简介]

本书是剑桥大学教授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的又一部经典随笔,作者采用一种实验性的创作环境,将自己完全放在一个自然的岛上,一方面,回到自然人的淳朴环境中,让灵魂归于原生态;另一方面,在离群索居的寂静氛围里,完成社会人的独立思考。书中探讨人生、苦难、艺术等问题,观点深刻、独到、质朴,将人带入一种寂静中的奇境,深切体会其中的魅力和幽默。

[作者介绍]

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1862~1925),英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第28届院长。他的父亲是19世纪末坎特伯雷大主教爱德华·怀特·本森,其舅舅是著名的哲学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所富有的文化和著述的传统,也很自然地遗传到他身上。但不幸的是,同样遗传在他身上的还有家族性精神病。他本人患有狂躁抑郁性的精神病,虽然身患疾病,本森仍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多产作家。他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并在1885~1903年,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讲授英国文学。1906年后,他出任格雷欣学校校长。1915~1925年,他担任莫德林学院院长。他的诗歌和散文著述颇丰。令人惊叹的是,他在人生最后的20年间,每天坚持写日记,写下了世上最长的400万字的日记,给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思想遗产,代表作有:《仰望星空》《自由之旅》《大学之窗》《圣坛之火》《为师之道》《剑桥论道》等。

[名家推荐]

这是用我们语言呈现出的最为醉人的随笔……从书中淡淡飘出的是一个寂静主义者之雅致的幽默感。一本必买的书或一本你要永久借走而忘记再还回图书馆的书。

——《伦敦晨报》

这部随笔集最大的价值在于隐藏在其中的幽默,而这种纯粹的幽默在兰姆和史蒂文森的随笔中也能找到痕迹,这正是文学的精华部分。

——《约克郡报》

在本森的作品中,这部书无疑是最有价值的一部。

——《每日电讯报》

[精彩文摘]

空气的声音

寂静之岛,这是我给这座小岛取的名字,因为它没有任何水的喧嚣与浮华,在这一点上,我以往居住过的任何一个岛屿都无法与之媲美。水,缓缓地从大地溢出,流向排水管道,再从管道流向沟壑,然后从沟壑落入堤坝,静静地奔向通往大海的水闸。这不是鲜活的风景,也不明艳生动,它匆匆而行,带着些许神秘与静谧,极不情愿地一路奔去。尽管如此,它带给我的仍是水的那种特有的感觉,绵延不绝,遥不可及。这座小岛拥有广袤的平原,在上面踏出的每一步仿佛都提醒着你:它那轻柔绵软的土壤蜿蜒不断地奔向绿意萦绕的山川,山脚下那片高低起伏、绿波荡漾的牧场、古老的榆树以及那片单调平淡的平原,都各具特色,却又相映成趣。距此一英里远处有座村庄,它坐落在这古老小岛远端的海岬上,看起来像个分布凌乱的海港,随意散落到各个大大小小的码头。目光所及,桅杆点点,渔船穿梭于陡峭的街巷之下,环绕四周的平原可以在突然之间变成波涛纵横的大海。在这样的沼泽之中,既无小路可循,更无捷径可言。在晴朗的天空下,看起来近在咫尺的山村,沿着河堤走过数里,仍发觉没有靠近它一步。有时,不知不觉间来到庞大的水陆边缘,发觉它淡蓝色的水道就像一根钢钎,无须任何金桥连接,就可直插天际。芦苇丛生的几条小径,也是一路笔直地延展开来。这一望无垠、碧水如绸的海面,让人感受到了无比的宁静与惬意。堤坝如漂泊的水流,形成了一道道浅浅的平行线,那环绕着孤单农舍的杨树林,那高耸的泵站,都格外醒目惹眼。在这片无垠的海平面上,可以感受到平静之中所蕴含的那种浑厚与伟岸。极目望去,是浩瀚无垠的苍穹,翻卷的云堤和如絮的白云曼延天际。这里的天空,比世上任何一处的天空都更高、更远、更广,这里的清晨也来得更为安详,可是,橘红色的黄昏却总是姗姗来迟。火红的太阳,总在最低的地方燃烧,甚至低到了世界的尽头,然后在黝黑的树林后,在隆起的山脊后,悄然垂落。在这玫瑰色渲染的云朵之间,在这绿意荡漾的空气之中,西边的天际璀璨的霞光慢慢转淡,悄然消失,它的动作多么曼妙轻柔啊!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