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坚守乡村讲台36年

2016-09-29 10:03 赤峰日报  

“坚守乡村第一线,做个真实的自我。”这是“马云乡村教师奖”入围全国终评的乡村教师郑富一生的追求。

回想坚守农村讲台这36年,郑富可谓是尝尽了艰辛。1980年,因一分之差高考落榜,贫困的家庭无力供他复读,只好回到贫穷乡村。心有不甘的郑富就做起了乡村小学的“临时民办共用代课教师”,谁的课都代过,一天代过几个老师的课,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当听到学生们喊他“老师”时,心里美滋滋的,似乎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于是爱上了教学这一行。

做了4年的“临共代”,1984年秋天,郑富经过考试被正式录用为民办教师,从教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诺尔苏木十间房小学。1987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在当时他的学历也较高,郑富被调入巴彦诺尔总校初中任教,年轻的他更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1995年,通过国家民办转公办考试,摘掉了民办教师的帽子,郑富转为正式国家职工。现如今郑富担任着巴彦诺尔第二中心总校的党支部书记,并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担任着高年级的主要课程。

生长在农村的他最了解的就是农村孩子。当得知孩子家庭贫困、面临辍学时;当得知学生学习成绩好、家长不重视时,郑富总是忧心忡忡,伸出援助之手。巴彦诺尔苏木达日罕地区交通不便,教育文化落后,经济发展缓慢,是典型的贫困地区。老百姓渴望孩子能走出贫困的农村,获取知识,以改变家乡的贫穷。为了孩子,为了家乡,郑富一直在坚守着。

郑富在做民办教师时,工资微薄,每月不足40元,妻子几欲离婚,家庭生活压力很大。为了更安心教学,郑富三次举家搬迁,前两次搬家是为了离工作单位近些,第三次搬家是妻子和亲戚的主意,目的是让郑富也去县城。结果郑富没有走,依然留在了达日罕。

2012年,教育局同意,乡村总校的副校长,若有意回城的,提出申请就批准。大多数副校长都回了城,而郑富又留了下来,他想:农村的孩子流失到城里读书,会加重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以补足乡村师资为名目招聘的教师,不过三二年都以借调为名全部进入城镇,乡村教育质量势必受到影响。达日罕的百姓需要他。

郑富早出晚归,上班从未迟到过,无论路途远近;学校有食堂,却从未在学校食堂吃饭,在乡村小学上班,下班后回到乡下的家中,做饭洗衣,一切家务,以苦为乐。已坚持了七年。

为了教好学生,郑富骨折受伤后,仅仅休养了二十几天;得了白内障,光用“莎普爱思”眼药水六十多瓶,迟迟拖延五年后才进行手术;膀胱结石,起早到了县城医院,激光碎石后,中午返回,下午就走进了课堂,晚上再输液;咽炎发作,咳嗽嘶哑,不能发声,就利用板书与学生交流;由于长久站立,畏冷怕凉,如今落下了“脱肛”的病根……

36年的风霜雪雨,磨砺了郑富教书育人、公正无私、乐于助人、奋不顾身的性格。

郑富,身为人师:面对在洪水中洗澡的四个孩子,果断阻止,方免溺命;面对肆虐的洪水,挺身而出,孤身侦测水的深浅再率众人安全渡过;面对同胞遇险,机智果敢,从容施救;面对大地震,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受伤后最后一个撤离……

郑富为家乡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达数千人,一些差生经过他耐心指导、教育,都学到了一技之长,顺利地成家立业。

对留守儿童、单亲孩子、特困学生、优秀学子,郑富一方面给予经济支持,另一方面给予特殊的知识辅导,人文关爱。现在仍在救助一名大学生,每月500元生活费。

这么多年,郑富从不为名利而争,一切荣誉都是领导和师生们给的。当学生家长找他办事,请他吃饭时,他都会答应,但每次去吃饭时都会给老人或孩子50—200元不等的人民币,等于变相付了饭费,几十年如一日。

最让郑富感到自豪的是,在他的感召和影响下,直系亲属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接受了高等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郑富始终用爱去影响孩子,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每个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不让每个学生掉队,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心理品质+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社会交往”的合格人才。

乡村教师郑富说:“生命不息,育人不止。”

责任编辑:孙净洁

“坚守乡村第一线,做个真实的自我。”这是“马云乡村教师奖”入围全国终评的乡村教师郑富一生的追求。

回想坚守农村讲台这36年,郑富可谓是尝尽了艰辛。1980年,因一分之差高考落榜,贫困的家庭无力供他复读,只好回到贫穷乡村。心有不甘的郑富就做起了乡村小学的“临时民办共用代课教师”,谁的课都代过,一天代过几个老师的课,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当听到学生们喊他“老师”时,心里美滋滋的,似乎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于是爱上了教学这一行。

做了4年的“临共代”,1984年秋天,郑富经过考试被正式录用为民办教师,从教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诺尔苏木十间房小学。1987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在当时他的学历也较高,郑富被调入巴彦诺尔总校初中任教,年轻的他更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1995年,通过国家民办转公办考试,摘掉了民办教师的帽子,郑富转为正式国家职工。现如今郑富担任着巴彦诺尔第二中心总校的党支部书记,并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担任着高年级的主要课程。

生长在农村的他最了解的就是农村孩子。当得知孩子家庭贫困、面临辍学时;当得知学生学习成绩好、家长不重视时,郑富总是忧心忡忡,伸出援助之手。巴彦诺尔苏木达日罕地区交通不便,教育文化落后,经济发展缓慢,是典型的贫困地区。老百姓渴望孩子能走出贫困的农村,获取知识,以改变家乡的贫穷。为了孩子,为了家乡,郑富一直在坚守着。

郑富在做民办教师时,工资微薄,每月不足40元,妻子几欲离婚,家庭生活压力很大。为了更安心教学,郑富三次举家搬迁,前两次搬家是为了离工作单位近些,第三次搬家是妻子和亲戚的主意,目的是让郑富也去县城。结果郑富没有走,依然留在了达日罕。

2012年,教育局同意,乡村总校的副校长,若有意回城的,提出申请就批准。大多数副校长都回了城,而郑富又留了下来,他想:农村的孩子流失到城里读书,会加重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以补足乡村师资为名目招聘的教师,不过三二年都以借调为名全部进入城镇,乡村教育质量势必受到影响。达日罕的百姓需要他。

郑富早出晚归,上班从未迟到过,无论路途远近;学校有食堂,却从未在学校食堂吃饭,在乡村小学上班,下班后回到乡下的家中,做饭洗衣,一切家务,以苦为乐。已坚持了七年。

为了教好学生,郑富骨折受伤后,仅仅休养了二十几天;得了白内障,光用“莎普爱思”眼药水六十多瓶,迟迟拖延五年后才进行手术;膀胱结石,起早到了县城医院,激光碎石后,中午返回,下午就走进了课堂,晚上再输液;咽炎发作,咳嗽嘶哑,不能发声,就利用板书与学生交流;由于长久站立,畏冷怕凉,如今落下了“脱肛”的病根……

36年的风霜雪雨,磨砺了郑富教书育人、公正无私、乐于助人、奋不顾身的性格。

郑富,身为人师:面对在洪水中洗澡的四个孩子,果断阻止,方免溺命;面对肆虐的洪水,挺身而出,孤身侦测水的深浅再率众人安全渡过;面对同胞遇险,机智果敢,从容施救;面对大地震,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受伤后最后一个撤离……

郑富为家乡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达数千人,一些差生经过他耐心指导、教育,都学到了一技之长,顺利地成家立业。

对留守儿童、单亲孩子、特困学生、优秀学子,郑富一方面给予经济支持,另一方面给予特殊的知识辅导,人文关爱。现在仍在救助一名大学生,每月500元生活费。

这么多年,郑富从不为名利而争,一切荣誉都是领导和师生们给的。当学生家长找他办事,请他吃饭时,他都会答应,但每次去吃饭时都会给老人或孩子50—200元不等的人民币,等于变相付了饭费,几十年如一日。

最让郑富感到自豪的是,在他的感召和影响下,直系亲属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接受了高等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郑富始终用爱去影响孩子,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每个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不让每个学生掉队,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心理品质+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社会交往”的合格人才。

乡村教师郑富说:“生命不息,育人不止。”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