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游走市井】泉源巷的神奇传说

2016-10-08 09:29

 

一座小小的归化城里,到处都是泉水和泉眼,清甜甘冽的泉水滋养着归化城中的千家万户。不同的井口也孕育着完全不同的故事,比如四眼井、玉泉井等等,有了泉水人们便要在附近行走,道路小巷则一个个相继出现。玉泉一巷、玉泉二巷、清泉街、水渠巷……个个都与归化城中的水有关系。就在归化城的南头,也有一条这样的小巷,名字叫做“泉源巷”,这条小巷不仅与泉水有关,还有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

1475199729849

泉源巷里自然会有泉源。那么泉源巷到底在哪呢?清朝光绪年间,归化城在城南建造了观音庙,后来,在观音庙周围,形成了街巷,人们称庙北小巷为观音巷。出了庙门,往西,沿着庙的西墙又形成一条街道,人们为了顺口就叫它“观音庙南街”。不过到了1975年,呼市整顿街道门牌,就将观音巷和观音庙南街两条街巷合并在一起,正式更名为泉源巷,而这一名字少不了一番追根溯源,不想尽然如此贴切,于是就一直流传下来了。

泉源巷是观音庙外侧的巷子,出了个庙门,向西一拐,便进入了泉源巷。现在看去,巷子西边是幢幢高楼,东边便是红墙黄瓦,亭台楼阁。

既然叫做泉源巷,那么巷子里必然要有一口井。只不过这口井具体什么名字却不知道。但关于井的故事却又很多。据传说:当时的归化城里有一位眼疾患者。一日,他在自己家附近的一处水井打水时,疲倦入睡,突然梦见观音菩萨对他说:“你若发心出家,在此建庙,眼病立愈”。梦醒后,他即回家告别亲属,参拜西茶坊关帝庙中的老和尚,剃度为僧,法号“具足”。此后,他在水井旁边修建了观音寺,成为观音寺的第一代驻持。随心所愿,他的眼疾果然痊愈。观音寺的菩萨显灵,周围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名声远扬,引得信众、敬香者络绎不绝。自然庙旁的这口井水也充满了神奇色彩,有人还说,这口井里的清泉可以用来点眼睛,什么眼疾都会治好。

据从小生活在观音庙巷的张天福老人描述,巷子长约320米,宽约5米。观音庙南面的有一口自流井。老人说:“这井水无论冬夏源源不断,也不结冰,也不上涨,也不下降,无论多少人打水,每日井水如初。因为传说这里的水可以点眼睛,我小时候还试验过呢,点在眼睛里特别的清凉,那种清凉不会让眼睛不舒服,反而会让眼睛很舒服,也没有像其他水进眼睛之后出现的涩涩的感觉,确实挺神奇。还有人说这井水有观音护佑很有灵性,就是用这水磨出的豆浆也比平常水磨出的豆浆多二两。”

 

1475200508775

海有海龙王,井有井龙王。这样神奇的自流井,不禁让古人想象出了许多神话。据一位名叫梁渠径的老人讲述:自流井里的水源不断,让人称奇。但哪里的水最多,能够这样流淌呢?大家自然就联想到了大海。又是哪位神仙把浩瀚的海水变成了清泉送到人们身边呢?在古人的传说中,有一条母龙乃一条缆绳修炼而成。她的师父火龙真人在她修炼的功力约有八九成光景时,就指示:如今该去转一转人身,方可升天,位列仙班!于是,一声霹雳,将她推入一位孝女身中,这孝女便未婚生下一个女孩来。孝女从口中吐出一个肉球,裂开两半儿,跳出一个唇红齿白、面目玲珑的女孩子!一个月后便开口说话,给她起名叫飞龙,不上十岁已学问满腹。乡间有人好事,就说其母未婚而孕,不贞不洁。其母忍受不了谣传侮辱,便投水自尽。她想为母报仇,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师父火龙真人道破了她修行的前因后果,她才明白自己已经功德圆满。不久玉皇大帝赐旨,让她和西方老龙配成夫妻,一同受职,诞育子孙,统辖四海。于是和海龙王成婚的母龙王就成为自流井里的神仙,成为与大海相连的载体。

因为这个“泉源”的存在,给予了周围居民无限生机,人们依靠泉水,在井口旁边建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帐篷。

“这个大帐篷里,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尤其到了上灯的时候,可以说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每次经过都能看到大帐篷里点着十几盏大灯,把大帐篷里照耀得光同白昼,灯下有桌子,有椅子,黑压压的坐满了人,跟弥漫在帐篷里呛人的烟,交织成了一片。”张天福老人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的场景,“大帐篷里有茶座,来这里的人都是为了喝泉水泡的茶而来,而沏茶的水取自帐篷外的自流井,既甜又香,虽然设施简陋些,但加上清香的茶叶,幽香的气息,喝上一回,必有二回,从此帐篷里的生意就越来越红火了。随着规模的扩大,大帐篷里的其他娱乐项目也接踵而来,吸引了更多的人驻足。有卖唱的,拉琴的,既有塞外的胡笳牧歌,也有内地的大鼓小调,想听什么就有什么,简直是热闹极了。既然是市井交杂的地段和场所,自然少不了市侩的娱乐项目,帐篷里面开设的赌桌也是吸引人的所在,虽然输赢不大,但百姓们也是兴致勃勃。大家喝着茶,听着曲,各自寻找自己的乐子。

张天福老人在这条巷子里住了五十多年,开始住的还是平房,后来拆迁改造,在原地住上了楼房。老人说:“小时候我常常能听到院子旁边传来的诵经声。解放前,巷子的颜色是灰的,周围都是土坯房子,若是有个头高大魁梧的后生,伸手便能探到房梁。巷子口有一家酒坊,酒坊叫益身泉,名字很好听,寓意他家的酒有益身体健康。一斤酒几毛钱,那时候,粮食当然也很便宜。酒坊的掌柜子是托县人,人们叫他许万金,是一个瘦瘦的老人,当年,这个酒坊雇佣着20多个伙计,是周围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酒坊里出售各种度数的白酒,也要黄酒。有时候人们还会买些黄酒用来做饭。酒坊旁边有一个磨坊,磨房是一个大门院,院子很大,院子里磨盘和毛驴,还有一院子的碎壳子,应该是小麦的麦壳,荞麦皮、高粱皮等等,总之院子里总是有很多的颗粒,让人看不清地面,这里靠近城南,磨坊很少,附近居民都来这里买面。院子的毛驴每天围着磨盘,不高兴时还能听到毛驴的叫声,很是好玩。”(李蒙)

责任编辑:张劲

 

一座小小的归化城里,到处都是泉水和泉眼,清甜甘冽的泉水滋养着归化城中的千家万户。不同的井口也孕育着完全不同的故事,比如四眼井、玉泉井等等,有了泉水人们便要在附近行走,道路小巷则一个个相继出现。玉泉一巷、玉泉二巷、清泉街、水渠巷……个个都与归化城中的水有关系。就在归化城的南头,也有一条这样的小巷,名字叫做“泉源巷”,这条小巷不仅与泉水有关,还有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

1475199729849

泉源巷里自然会有泉源。那么泉源巷到底在哪呢?清朝光绪年间,归化城在城南建造了观音庙,后来,在观音庙周围,形成了街巷,人们称庙北小巷为观音巷。出了庙门,往西,沿着庙的西墙又形成一条街道,人们为了顺口就叫它“观音庙南街”。不过到了1975年,呼市整顿街道门牌,就将观音巷和观音庙南街两条街巷合并在一起,正式更名为泉源巷,而这一名字少不了一番追根溯源,不想尽然如此贴切,于是就一直流传下来了。

泉源巷是观音庙外侧的巷子,出了个庙门,向西一拐,便进入了泉源巷。现在看去,巷子西边是幢幢高楼,东边便是红墙黄瓦,亭台楼阁。

既然叫做泉源巷,那么巷子里必然要有一口井。只不过这口井具体什么名字却不知道。但关于井的故事却又很多。据传说:当时的归化城里有一位眼疾患者。一日,他在自己家附近的一处水井打水时,疲倦入睡,突然梦见观音菩萨对他说:“你若发心出家,在此建庙,眼病立愈”。梦醒后,他即回家告别亲属,参拜西茶坊关帝庙中的老和尚,剃度为僧,法号“具足”。此后,他在水井旁边修建了观音寺,成为观音寺的第一代驻持。随心所愿,他的眼疾果然痊愈。观音寺的菩萨显灵,周围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名声远扬,引得信众、敬香者络绎不绝。自然庙旁的这口井水也充满了神奇色彩,有人还说,这口井里的清泉可以用来点眼睛,什么眼疾都会治好。

据从小生活在观音庙巷的张天福老人描述,巷子长约320米,宽约5米。观音庙南面的有一口自流井。老人说:“这井水无论冬夏源源不断,也不结冰,也不上涨,也不下降,无论多少人打水,每日井水如初。因为传说这里的水可以点眼睛,我小时候还试验过呢,点在眼睛里特别的清凉,那种清凉不会让眼睛不舒服,反而会让眼睛很舒服,也没有像其他水进眼睛之后出现的涩涩的感觉,确实挺神奇。还有人说这井水有观音护佑很有灵性,就是用这水磨出的豆浆也比平常水磨出的豆浆多二两。”

 

1475200508775

海有海龙王,井有井龙王。这样神奇的自流井,不禁让古人想象出了许多神话。据一位名叫梁渠径的老人讲述:自流井里的水源不断,让人称奇。但哪里的水最多,能够这样流淌呢?大家自然就联想到了大海。又是哪位神仙把浩瀚的海水变成了清泉送到人们身边呢?在古人的传说中,有一条母龙乃一条缆绳修炼而成。她的师父火龙真人在她修炼的功力约有八九成光景时,就指示:如今该去转一转人身,方可升天,位列仙班!于是,一声霹雳,将她推入一位孝女身中,这孝女便未婚生下一个女孩来。孝女从口中吐出一个肉球,裂开两半儿,跳出一个唇红齿白、面目玲珑的女孩子!一个月后便开口说话,给她起名叫飞龙,不上十岁已学问满腹。乡间有人好事,就说其母未婚而孕,不贞不洁。其母忍受不了谣传侮辱,便投水自尽。她想为母报仇,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师父火龙真人道破了她修行的前因后果,她才明白自己已经功德圆满。不久玉皇大帝赐旨,让她和西方老龙配成夫妻,一同受职,诞育子孙,统辖四海。于是和海龙王成婚的母龙王就成为自流井里的神仙,成为与大海相连的载体。

因为这个“泉源”的存在,给予了周围居民无限生机,人们依靠泉水,在井口旁边建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帐篷。

“这个大帐篷里,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尤其到了上灯的时候,可以说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每次经过都能看到大帐篷里点着十几盏大灯,把大帐篷里照耀得光同白昼,灯下有桌子,有椅子,黑压压的坐满了人,跟弥漫在帐篷里呛人的烟,交织成了一片。”张天福老人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的场景,“大帐篷里有茶座,来这里的人都是为了喝泉水泡的茶而来,而沏茶的水取自帐篷外的自流井,既甜又香,虽然设施简陋些,但加上清香的茶叶,幽香的气息,喝上一回,必有二回,从此帐篷里的生意就越来越红火了。随着规模的扩大,大帐篷里的其他娱乐项目也接踵而来,吸引了更多的人驻足。有卖唱的,拉琴的,既有塞外的胡笳牧歌,也有内地的大鼓小调,想听什么就有什么,简直是热闹极了。既然是市井交杂的地段和场所,自然少不了市侩的娱乐项目,帐篷里面开设的赌桌也是吸引人的所在,虽然输赢不大,但百姓们也是兴致勃勃。大家喝着茶,听着曲,各自寻找自己的乐子。

张天福老人在这条巷子里住了五十多年,开始住的还是平房,后来拆迁改造,在原地住上了楼房。老人说:“小时候我常常能听到院子旁边传来的诵经声。解放前,巷子的颜色是灰的,周围都是土坯房子,若是有个头高大魁梧的后生,伸手便能探到房梁。巷子口有一家酒坊,酒坊叫益身泉,名字很好听,寓意他家的酒有益身体健康。一斤酒几毛钱,那时候,粮食当然也很便宜。酒坊的掌柜子是托县人,人们叫他许万金,是一个瘦瘦的老人,当年,这个酒坊雇佣着20多个伙计,是周围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酒坊里出售各种度数的白酒,也要黄酒。有时候人们还会买些黄酒用来做饭。酒坊旁边有一个磨坊,磨房是一个大门院,院子很大,院子里磨盘和毛驴,还有一院子的碎壳子,应该是小麦的麦壳,荞麦皮、高粱皮等等,总之院子里总是有很多的颗粒,让人看不清地面,这里靠近城南,磨坊很少,附近居民都来这里买面。院子的毛驴每天围着磨盘,不高兴时还能听到毛驴的叫声,很是好玩。”(李蒙)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