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是时候和母亲说一声“我们分手吧”

2016-10-10 09:46 信息时报  

图片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

(日)五百田达成 樱场江利子 著

宋晓煜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年6月

明明知道母亲是在关心自己。明明知道母亲只是想靠近自己。

明明把母亲视为重要的人,母亲如果有事,自己必然会非常担心。

可是,为什么在面对母亲时,总会不自觉地暴躁?

现在有很多三十岁左右的女性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其实,这些问题都是隐藏在母女关系间的秘密,问题往往出在女儿和老妈的相处模式上,对于女儿来说,母亲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但如果你已经长大成人,开始寻找自己的梦想,并顺利地找到了合适的工作,那么,是时候和母亲说一声:“我们分手吧。”

谈不了恋爱都怪老妈?

在母亲眼里,女儿永远是个孩子。

而已经长大的女儿,也仍然如同孩提时代一般,自然而然地被母亲操心着。女儿越是单纯善良,情况越是如此。

放心不下女儿的母亲,离不开母亲的女儿。就这样,母亲总对女儿说不,女儿自然会感到被母亲操纵,甚至觉得自己失去了独自闯荡的勇气。

母亲把女儿生下并娇养其长大,她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女儿的人。在劝告或警告女儿时,母亲清楚该怎样表达效果最好,她可以轻易地从女儿的态度、声音、表情中知晓女儿在想些什么。

当女儿没有按照母亲所设定的轨道前行,母亲的唠叨便如影随形。

有些母亲由于过度担心女儿,不但在口头上控制女儿的行动,而且像跟踪狂一样时刻留意女儿的动向。更有甚者,还会偷看女儿的手机,查阅她微博和博客的信息。

母亲之所以对女儿的控制欲如此强烈,或许是因为在母亲心里,女儿不仅仅是个“可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所有物”。

作为女儿,如果不在母亲和自己之间划条明确的界限,母亲就会对自己的一切唠叨不停。

被母亲唠叨后失落、焦躁、失去自信,不少女性会陷入这样的情感怪圈,难以脱离。这是什么缘故呢?

出现这种情况,不应仅仅把罪过归咎于母亲的控制欲,被母亲控制的女儿也有一定责任。

不自觉地希望生活在母亲的庇护中,只要自己不作决定,就可以不必承担重大的责任。如果是这样想,那么,“听妈妈的话”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甚至如果作出了错误的选择,还可以把责任都推到母亲身上。

这个年代的三十岁女性,她们的母亲是在泡沫经济时代养育子女的。泡沫经济时代的母亲们并不介意在子女身上多花钱。不论是学习、兴趣,还是衣食住行,那个时代的母亲都尽量满足子女的愿望。正因为被母亲以这样的方式娇养大,所以对女儿来说,受母亲庇护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正因如此,女儿往往难以从这个定位中脱离。

如此一来,母亲有母亲的理由,女儿有女儿的想法,母女关系也就变得越发复杂。

处理母女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女儿应加深对母亲的理解”。

母亲精心守护着女儿长大,当女儿长大成人,就立刻要求母亲放松对女儿的控制,这对母亲来说,简直痛如刀割。在某种意义上,女儿应该明白,母亲对女儿的沉重束缚,正是源于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如果女儿断然拒绝母亲的安排,或者顶撞母亲,伤害到她的感情,那么母女关系就会变得更加糟糕。

另外,现在的三十岁女性与其母亲那一代在价值观上有着巨大的代沟。

母亲们所谓“普遍”的事物,现在往往已经不再“普遍”。如果无法理解这一点,那么无意义的争论只会不断增加。

当自己的常识在女儿面前行不通时,母亲常常会感到焦躁。然而,如果女儿因为怕母亲生气而盲从于母亲,就更加糟糕了。

重要的是,女儿应该把母亲当成自己的上司,努力和“上司”斡旋,争取贯彻自己的主张。

想必没有人会对上司直来直去,哭着抱怨上司“为什么不理解我”;但如果只是对其唯命是从,那也别活了。因此,我们可以把成年女儿与她上了年纪的母亲之间的关系,看做下属与上司之间的关系。

像对待上司一样和母亲相处

和母亲正常说话都很容易产生摩擦;没法像对待同性朋友一样和母亲相处……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试着把母亲当做自己的上司进行交流不失为一个办法。

上司与下属之间是一种事务性的理智关系。同样,你也可以把和母亲的相处模式划到这种关系里,与母亲保持适当的距离,从而使双方交流更加协调。

如果是上司要求你做某事,即使你认为对方不讲道理,也会选择遵从吧?公司聚餐时,你得陪同出席,偶尔还要适当地恭维一下上司。和母亲相处时,也要这样做。

例如,母亲要你和家里人一起出去吃饭,你不能表现出厌烦,或者流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因为如果是上司要你陪同吃饭,你肯定会聪明淡定地应对过去。

在和母亲相处时,要像和上司相处时那样,充分尊重对方,用毫不介意的态度接受对方委派的杂务等。对话时则彻底扮演倾听者的角色,绝不破坏对方的好心情。

即使对母亲的言行感到抵触,也不能像中学生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样实在是太孩子气。也许你对母亲的言行有自己的看法,但如果你选择和母亲对峙,最后留给你的可能只会是焦躁与徒劳。

这个时候,你应该放弃对峙,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个下属;也可以试着探询母亲的心情和想法,可能你会意外地发现她的真实心意和她行为背后的动机。

当你了解了母亲的真实想法,想必以后就会改变与母亲的相处方式。当你明白母亲唠唠叨叨的干涉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后,就能很快找出应对策略。

如果你觉得“心累”“听腻了母亲的唠叨”,那就和朋友出去玩,或者做点别的,转换一下心情就好了。

你并不是一天到晚和母亲面对面,所以在有限的居家时刻,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随着年龄增长,人会在某些方面变得顽固。况且在三十岁女性的母亲当中,有许多人正处于更年期,本来就身心不适,再加上子女远离身边而感到寂寞,一些母亲就会变得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

面对这样的母亲,叹一声“真拿你没办法啊”,采取豁达的态度去应对,才是成年后的女儿所应该做的。

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

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生活动力2013》 的研究显示,无论已婚未婚,日本目前父亲或母亲健在的“ 孩子” 多达8700万人。 也就是说, 日本总人口当中有很大比例的人还是“ 孩子”。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用“少子化”,而应该用“总子化”来形容。

那么,这个现象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姑且不论父母是否能在经济和心理上帮助自己,越来越多的子女仍然视自己为“属于某个地方的自己”“ 被某人守护着的自己”,从而难以确立作为“个体”的自己。

不仅是三十岁的女性,其父母那一代人当中也有不少人的父亲或母亲仍然健在,他们身上可能也依旧存在着孩子气的地方。

我爱我的家人,我和他们经常在一起;我会带着他们去购物,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们会团结互助;我们每天打电话, 经常发邮件……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很幸福。但如果与母亲距离过近,从而感到窒息或不自由的话,就到了重新衡量母女关系的时候了。

有以下三个解决方法:

①抛弃母亲。

②作为一个成年人与母亲和解。

③组建自己的家庭。

①“抛弃母亲”

指在精神上实现自立,不再反复寻求母亲的包容和理解,而是在思考和行动方面实现自己对自己负责。同时,当母亲向自己寻求包容和理解时,也与母亲划清界限,保持一定的距离。

②“作为一个成年人与母亲和解”

这是指不再傲慢地认为“母女之间理所当然地应该互相理解”,而是要努力弥补对话中的不足,相互承认与对方的不同之处。同时,还要作为一个成年人与对方保持距离,实现母女双方相互尊重。

③“组建自己的家庭”

指的是从母亲身边独立,建立自己的家庭。换言之,寻找一个比母亲更加重要的人,和他结婚。而一旦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就要首先把自己与伴侣的信赖关系排在第一位。除非出现紧急情况,或者抚养孩子时需要母亲帮忙,否则的话,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母亲介入,自己独立经营家庭。这样,才真正做到离开母亲。

在感谢老妈的同时,向老妈递交“解雇通知”

说到底,母亲只是个普通女性,几乎随处可见。

因此,母亲并不意味着绝对,她的想法也并不代表一切。母亲也是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当她的想法和感知出现偏差或者扭曲时,我们也不能去责备她。

既然你已经顺利长大成人,发现了自己的梦想,找到了自己的工作,那么就差不多该给母亲发“退休证” 了。

总以母亲的价值观为判断标准,竭力让母亲认可自己,这并非成年人的行为。至于火冒三丈地叫嚣“都怪妈妈”的行为,更是停止才好。

“那样不对”“我没法接受这一点”“这件事暂且还是不要公开”……像这样自己进行判断并承担起责任, 努力向前迈进, 才是成熟健全的行为。

毫无疑问, 把你养育到现在这个状态, 要归功于母亲。

是你的母亲,把你培养成一个知性且愿意思考的大人,她非常伟大。

正因为如此,你才需要从母亲身边毕业。把母亲“ 解雇”,给她自由。

责任编辑:郭正杰

图片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

(日)五百田达成 樱场江利子 著

宋晓煜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年6月

明明知道母亲是在关心自己。明明知道母亲只是想靠近自己。

明明把母亲视为重要的人,母亲如果有事,自己必然会非常担心。

可是,为什么在面对母亲时,总会不自觉地暴躁?

现在有很多三十岁左右的女性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其实,这些问题都是隐藏在母女关系间的秘密,问题往往出在女儿和老妈的相处模式上,对于女儿来说,母亲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但如果你已经长大成人,开始寻找自己的梦想,并顺利地找到了合适的工作,那么,是时候和母亲说一声:“我们分手吧。”

谈不了恋爱都怪老妈?

在母亲眼里,女儿永远是个孩子。

而已经长大的女儿,也仍然如同孩提时代一般,自然而然地被母亲操心着。女儿越是单纯善良,情况越是如此。

放心不下女儿的母亲,离不开母亲的女儿。就这样,母亲总对女儿说不,女儿自然会感到被母亲操纵,甚至觉得自己失去了独自闯荡的勇气。

母亲把女儿生下并娇养其长大,她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女儿的人。在劝告或警告女儿时,母亲清楚该怎样表达效果最好,她可以轻易地从女儿的态度、声音、表情中知晓女儿在想些什么。

当女儿没有按照母亲所设定的轨道前行,母亲的唠叨便如影随形。

有些母亲由于过度担心女儿,不但在口头上控制女儿的行动,而且像跟踪狂一样时刻留意女儿的动向。更有甚者,还会偷看女儿的手机,查阅她微博和博客的信息。

母亲之所以对女儿的控制欲如此强烈,或许是因为在母亲心里,女儿不仅仅是个“可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所有物”。

作为女儿,如果不在母亲和自己之间划条明确的界限,母亲就会对自己的一切唠叨不停。

被母亲唠叨后失落、焦躁、失去自信,不少女性会陷入这样的情感怪圈,难以脱离。这是什么缘故呢?

出现这种情况,不应仅仅把罪过归咎于母亲的控制欲,被母亲控制的女儿也有一定责任。

不自觉地希望生活在母亲的庇护中,只要自己不作决定,就可以不必承担重大的责任。如果是这样想,那么,“听妈妈的话”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甚至如果作出了错误的选择,还可以把责任都推到母亲身上。

这个年代的三十岁女性,她们的母亲是在泡沫经济时代养育子女的。泡沫经济时代的母亲们并不介意在子女身上多花钱。不论是学习、兴趣,还是衣食住行,那个时代的母亲都尽量满足子女的愿望。正因为被母亲以这样的方式娇养大,所以对女儿来说,受母亲庇护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正因如此,女儿往往难以从这个定位中脱离。

如此一来,母亲有母亲的理由,女儿有女儿的想法,母女关系也就变得越发复杂。

处理母女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女儿应加深对母亲的理解”。

母亲精心守护着女儿长大,当女儿长大成人,就立刻要求母亲放松对女儿的控制,这对母亲来说,简直痛如刀割。在某种意义上,女儿应该明白,母亲对女儿的沉重束缚,正是源于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如果女儿断然拒绝母亲的安排,或者顶撞母亲,伤害到她的感情,那么母女关系就会变得更加糟糕。

另外,现在的三十岁女性与其母亲那一代在价值观上有着巨大的代沟。

母亲们所谓“普遍”的事物,现在往往已经不再“普遍”。如果无法理解这一点,那么无意义的争论只会不断增加。

当自己的常识在女儿面前行不通时,母亲常常会感到焦躁。然而,如果女儿因为怕母亲生气而盲从于母亲,就更加糟糕了。

重要的是,女儿应该把母亲当成自己的上司,努力和“上司”斡旋,争取贯彻自己的主张。

想必没有人会对上司直来直去,哭着抱怨上司“为什么不理解我”;但如果只是对其唯命是从,那也别活了。因此,我们可以把成年女儿与她上了年纪的母亲之间的关系,看做下属与上司之间的关系。

像对待上司一样和母亲相处

和母亲正常说话都很容易产生摩擦;没法像对待同性朋友一样和母亲相处……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试着把母亲当做自己的上司进行交流不失为一个办法。

上司与下属之间是一种事务性的理智关系。同样,你也可以把和母亲的相处模式划到这种关系里,与母亲保持适当的距离,从而使双方交流更加协调。

如果是上司要求你做某事,即使你认为对方不讲道理,也会选择遵从吧?公司聚餐时,你得陪同出席,偶尔还要适当地恭维一下上司。和母亲相处时,也要这样做。

例如,母亲要你和家里人一起出去吃饭,你不能表现出厌烦,或者流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因为如果是上司要你陪同吃饭,你肯定会聪明淡定地应对过去。

在和母亲相处时,要像和上司相处时那样,充分尊重对方,用毫不介意的态度接受对方委派的杂务等。对话时则彻底扮演倾听者的角色,绝不破坏对方的好心情。

即使对母亲的言行感到抵触,也不能像中学生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样实在是太孩子气。也许你对母亲的言行有自己的看法,但如果你选择和母亲对峙,最后留给你的可能只会是焦躁与徒劳。

这个时候,你应该放弃对峙,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个下属;也可以试着探询母亲的心情和想法,可能你会意外地发现她的真实心意和她行为背后的动机。

当你了解了母亲的真实想法,想必以后就会改变与母亲的相处方式。当你明白母亲唠唠叨叨的干涉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后,就能很快找出应对策略。

如果你觉得“心累”“听腻了母亲的唠叨”,那就和朋友出去玩,或者做点别的,转换一下心情就好了。

你并不是一天到晚和母亲面对面,所以在有限的居家时刻,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随着年龄增长,人会在某些方面变得顽固。况且在三十岁女性的母亲当中,有许多人正处于更年期,本来就身心不适,再加上子女远离身边而感到寂寞,一些母亲就会变得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

面对这样的母亲,叹一声“真拿你没办法啊”,采取豁达的态度去应对,才是成年后的女儿所应该做的。

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

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生活动力2013》 的研究显示,无论已婚未婚,日本目前父亲或母亲健在的“ 孩子” 多达8700万人。 也就是说, 日本总人口当中有很大比例的人还是“ 孩子”。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用“少子化”,而应该用“总子化”来形容。

那么,这个现象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姑且不论父母是否能在经济和心理上帮助自己,越来越多的子女仍然视自己为“属于某个地方的自己”“ 被某人守护着的自己”,从而难以确立作为“个体”的自己。

不仅是三十岁的女性,其父母那一代人当中也有不少人的父亲或母亲仍然健在,他们身上可能也依旧存在着孩子气的地方。

我爱我的家人,我和他们经常在一起;我会带着他们去购物,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们会团结互助;我们每天打电话, 经常发邮件……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很幸福。但如果与母亲距离过近,从而感到窒息或不自由的话,就到了重新衡量母女关系的时候了。

有以下三个解决方法:

①抛弃母亲。

②作为一个成年人与母亲和解。

③组建自己的家庭。

①“抛弃母亲”

指在精神上实现自立,不再反复寻求母亲的包容和理解,而是在思考和行动方面实现自己对自己负责。同时,当母亲向自己寻求包容和理解时,也与母亲划清界限,保持一定的距离。

②“作为一个成年人与母亲和解”

这是指不再傲慢地认为“母女之间理所当然地应该互相理解”,而是要努力弥补对话中的不足,相互承认与对方的不同之处。同时,还要作为一个成年人与对方保持距离,实现母女双方相互尊重。

③“组建自己的家庭”

指的是从母亲身边独立,建立自己的家庭。换言之,寻找一个比母亲更加重要的人,和他结婚。而一旦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就要首先把自己与伴侣的信赖关系排在第一位。除非出现紧急情况,或者抚养孩子时需要母亲帮忙,否则的话,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母亲介入,自己独立经营家庭。这样,才真正做到离开母亲。

在感谢老妈的同时,向老妈递交“解雇通知”

说到底,母亲只是个普通女性,几乎随处可见。

因此,母亲并不意味着绝对,她的想法也并不代表一切。母亲也是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当她的想法和感知出现偏差或者扭曲时,我们也不能去责备她。

既然你已经顺利长大成人,发现了自己的梦想,找到了自己的工作,那么就差不多该给母亲发“退休证” 了。

总以母亲的价值观为判断标准,竭力让母亲认可自己,这并非成年人的行为。至于火冒三丈地叫嚣“都怪妈妈”的行为,更是停止才好。

“那样不对”“我没法接受这一点”“这件事暂且还是不要公开”……像这样自己进行判断并承担起责任, 努力向前迈进, 才是成熟健全的行为。

毫无疑问, 把你养育到现在这个状态, 要归功于母亲。

是你的母亲,把你培养成一个知性且愿意思考的大人,她非常伟大。

正因为如此,你才需要从母亲身边毕业。把母亲“ 解雇”,给她自由。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