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2016-10-10 10:14 包头日报   张富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

近年来,包头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创业就业工作,把促进创业、扩大就业作为推动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集聚创新创业要素,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在包头实现梦想,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在鹿城乐业安居。

从2011年到去年年底,包头市城镇新增就业20.3万人,其中创业带动就业9.5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亿元,贷款规模和创业带动就业水平均居自治区首位。

搭建平台,放飞梦想,众创包头的活力不断凝聚

毕业于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乳品专业的李军,过去从未想过要自己创业。他在一家乳业集团做销售,工作多年,收入不菲。“当我意识到互联网的广阔前景时,我就开始着手向电子商务转行。”李军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是包头市电子商务创业园给了我发展的平台和造梦的空间。”

包头市电子商务创业园是由包头市政府主导,市人社部门牵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承建的电子商务类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很多像李军一样的青年创业者,他们不乏创意、想法,但由于场地、技术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一时难以将项目进行下去,电子商务创业园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更加令人振奋的是,这样的平台正变得越来越多。在稀土高新区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零房租、“一站式”办证、贴息贷款、创业指导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目前,哈木格文化传媒、奇想科技等一大批“创客”正从这里扬帆起航,踏上创业的新征程。

梦想从这里开始,创业从包头起步。近年来,创客空间、创业沙龙、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以包头市电子商务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为代表,一批具有特色的创业园孵化基地不断壮大,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创新创业服务。如今,我市已建设和新认定创业园孵化基地36家,涵盖了高新技术、工业、电子商务、物流、商贸、农牧业等行业类型,多层级、多行业和多类型的创业孵化基地初步形成。截至目前,累计为3003户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场地,孵化初始创业企业1078户,吸纳带动就业3.2万人。

众创中国,鹿城争鸣。当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我市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增长蹄疾步稳的重要引擎,正引领全市经济不断释放发展动能,引领人民群众开创更美好的新生活。

完善服务,打造环境,创业带动的效果日益凸显

平台的搭建仅仅是创新创业链条中的一环,与其环环相扣的是日益完善的融资服务和发展环境。

赵印乐在东河区经营一家小型食品公司,受困于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企业规模一直不能做大。今年7月,他如愿增添了一套新设备和一条奶糖生产线,这一切都得益于3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赵印乐高兴地告诉记者:“自从更新了设备,产销量都上来了,准备再增加十几名员工。”

“钱从哪里来”可以说是每个创业者最关注的问题。为破解这个难题,我市不断加强创业担保贷款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让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得到充分释放。

——额度不断提高。针对有创业要求、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就业重点群体,贷款额度由针对不同群体的5万元、8万元、10万元统一调整为10万元。

——门槛不断降低。取消了贷款人户籍限制和先行垫付利息规定,允许创业成功有二次贷款需求的创业者再次申请贷款,单笔贷款提高到30万元,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单笔贷款提高到50万元。

——途径越来越宽。增加了企业法人代表和股东自然人作担保,可变现房产、土地作抵押;高于贷款额度的有价证券、定期存单、保险存单作质押。

——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建成了创业担保贷款云平台,实现创业担保贷款网上办理,开启了“易创贷”云服务的新模式。

2011年以来,包头市每年贷款发放规模都在4亿元以上。这些资金如同源源不断的血液,为创业者实现梦想提供了可靠保障。

针对制约创业谋事的“堵点”和“痛点”,我市大力推进包括商事制度等改革,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市场主体新增3.8万户,增长32.5%,大众创业的活力被充分激发。

同时,包头市、旗县区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和各个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都建立了三级创业服务平台。组建各类创业指导团队达到66个,聘请各类创业导师650名,向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咨询、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跟踪扶持等“一站式”创业服务。目前包头市共有29家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创业培训讲师达到134名,每年的培训规模达到7500人以上,创业带动就业1.2万人以上。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民生之本的基础不断夯实

“人才是第一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王中和在调研包头市创新创业工作时掷地有声地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才在创业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强化政策引导,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激发全社会创新与创造活力,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热潮。”

近年来,包头市坚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形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各类人才充分集聚、人才活力竞相绽放,截至2015年底,包头市人才队伍总量达到77.7万人。

名城栽好梧桐树,筑巢引来凤凰栖。2016年,包头市出台的《包头大学生集聚计划》引来各界瞩目。按照《计划》,包头市确定5年内集聚市内外大学生20万人左右的目标。从2016年起,包头市每年将拿出4亿元的专项资金,向来包创业就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贴息贷款、发放购房补贴和生活补贴,在场地、社保、培训、择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为包头的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聚才要引才留才,也要培养人才。今年,稀土高新区下沃土壕村的村民张强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张强告诉记者,他的成功,离不开创业和技能培训的支持。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村民都来学习园艺技术,接受技能培训,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园林种植走上了致富之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2011年到2015年底,包头市农牧民工技能培训9万人,城镇就业技能培训6.4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5万人,培训促进就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包头市始终将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分层次实施援助帮扶。2015年,公益性岗位首次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700人,全年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万人。大力开展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工作,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每年实现转移就业在23万人以上。建立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建立了北梁棚改区就业动态监测系统,北梁棚改区居民就业精准度得到有效提升。

完善政策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引才育才聚才、援助弱势人群……5年来,包头市不断厚植创新创业的沃土,夯实民生之本的根基。

成绩鼓舞人心,经验弥足珍贵,未来更值期许。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们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包头市的创业就业工作定会开创新辉煌,百姓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孙净洁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

近年来,包头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创业就业工作,把促进创业、扩大就业作为推动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集聚创新创业要素,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在包头实现梦想,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在鹿城乐业安居。

从2011年到去年年底,包头市城镇新增就业20.3万人,其中创业带动就业9.5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亿元,贷款规模和创业带动就业水平均居自治区首位。

搭建平台,放飞梦想,众创包头的活力不断凝聚

毕业于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乳品专业的李军,过去从未想过要自己创业。他在一家乳业集团做销售,工作多年,收入不菲。“当我意识到互联网的广阔前景时,我就开始着手向电子商务转行。”李军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是包头市电子商务创业园给了我发展的平台和造梦的空间。”

包头市电子商务创业园是由包头市政府主导,市人社部门牵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承建的电子商务类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很多像李军一样的青年创业者,他们不乏创意、想法,但由于场地、技术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一时难以将项目进行下去,电子商务创业园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更加令人振奋的是,这样的平台正变得越来越多。在稀土高新区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零房租、“一站式”办证、贴息贷款、创业指导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目前,哈木格文化传媒、奇想科技等一大批“创客”正从这里扬帆起航,踏上创业的新征程。

梦想从这里开始,创业从包头起步。近年来,创客空间、创业沙龙、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以包头市电子商务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为代表,一批具有特色的创业园孵化基地不断壮大,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创新创业服务。如今,我市已建设和新认定创业园孵化基地36家,涵盖了高新技术、工业、电子商务、物流、商贸、农牧业等行业类型,多层级、多行业和多类型的创业孵化基地初步形成。截至目前,累计为3003户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场地,孵化初始创业企业1078户,吸纳带动就业3.2万人。

众创中国,鹿城争鸣。当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我市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增长蹄疾步稳的重要引擎,正引领全市经济不断释放发展动能,引领人民群众开创更美好的新生活。

完善服务,打造环境,创业带动的效果日益凸显

平台的搭建仅仅是创新创业链条中的一环,与其环环相扣的是日益完善的融资服务和发展环境。

赵印乐在东河区经营一家小型食品公司,受困于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企业规模一直不能做大。今年7月,他如愿增添了一套新设备和一条奶糖生产线,这一切都得益于3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赵印乐高兴地告诉记者:“自从更新了设备,产销量都上来了,准备再增加十几名员工。”

“钱从哪里来”可以说是每个创业者最关注的问题。为破解这个难题,我市不断加强创业担保贷款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让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得到充分释放。

——额度不断提高。针对有创业要求、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就业重点群体,贷款额度由针对不同群体的5万元、8万元、10万元统一调整为10万元。

——门槛不断降低。取消了贷款人户籍限制和先行垫付利息规定,允许创业成功有二次贷款需求的创业者再次申请贷款,单笔贷款提高到30万元,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单笔贷款提高到50万元。

——途径越来越宽。增加了企业法人代表和股东自然人作担保,可变现房产、土地作抵押;高于贷款额度的有价证券、定期存单、保险存单作质押。

——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建成了创业担保贷款云平台,实现创业担保贷款网上办理,开启了“易创贷”云服务的新模式。

2011年以来,包头市每年贷款发放规模都在4亿元以上。这些资金如同源源不断的血液,为创业者实现梦想提供了可靠保障。

针对制约创业谋事的“堵点”和“痛点”,我市大力推进包括商事制度等改革,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市场主体新增3.8万户,增长32.5%,大众创业的活力被充分激发。

同时,包头市、旗县区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和各个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都建立了三级创业服务平台。组建各类创业指导团队达到66个,聘请各类创业导师650名,向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咨询、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跟踪扶持等“一站式”创业服务。目前包头市共有29家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创业培训讲师达到134名,每年的培训规模达到7500人以上,创业带动就业1.2万人以上。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民生之本的基础不断夯实

“人才是第一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王中和在调研包头市创新创业工作时掷地有声地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才在创业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强化政策引导,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激发全社会创新与创造活力,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热潮。”

近年来,包头市坚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形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各类人才充分集聚、人才活力竞相绽放,截至2015年底,包头市人才队伍总量达到77.7万人。

名城栽好梧桐树,筑巢引来凤凰栖。2016年,包头市出台的《包头大学生集聚计划》引来各界瞩目。按照《计划》,包头市确定5年内集聚市内外大学生20万人左右的目标。从2016年起,包头市每年将拿出4亿元的专项资金,向来包创业就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贴息贷款、发放购房补贴和生活补贴,在场地、社保、培训、择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为包头的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聚才要引才留才,也要培养人才。今年,稀土高新区下沃土壕村的村民张强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张强告诉记者,他的成功,离不开创业和技能培训的支持。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村民都来学习园艺技术,接受技能培训,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园林种植走上了致富之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2011年到2015年底,包头市农牧民工技能培训9万人,城镇就业技能培训6.4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5万人,培训促进就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包头市始终将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分层次实施援助帮扶。2015年,公益性岗位首次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700人,全年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万人。大力开展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工作,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每年实现转移就业在23万人以上。建立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建立了北梁棚改区就业动态监测系统,北梁棚改区居民就业精准度得到有效提升。

完善政策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引才育才聚才、援助弱势人群……5年来,包头市不断厚植创新创业的沃土,夯实民生之本的根基。

成绩鼓舞人心,经验弥足珍贵,未来更值期许。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们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包头市的创业就业工作定会开创新辉煌,百姓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