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年收入12万属于高收入群体?

2016-10-26 10:21 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12万以上算高收入人群”“高收入群体可能要加税”,上周日一则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专家称,这是一种误传。

上述“谣言”的说法来源于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到,“要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的税负,同时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

但在网络传播中,“高收入者”被替换为“年薪12万以上”,“税收调节”被替换为“加税”。

从未确定过高收入标准

■官方辟谣

从未确定过高收入标准

记者发现,税务部门历年的报告并没有提到“年收入12万元以上算高薪”的说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专家表示,我国从没有确定过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划分标准。

据了解,年收入“12万”的提法始于10年前。包括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在内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年收入12万元以上”只是当时提出的自行申报个税的标准。

国税总局2006年印发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明确指出,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应于纳税年度终了后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办法》还提到,12万元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稿酬所得等11项收入。

此后,有关部门也多次发文强调加强自主申报的说法,但也没有明确“12万以上就是高收入人群的说法”。

“10年前的生活标准跟现在肯定不一样,一二线的收入也跟三四线有差别。”杨志勇对记者说。

那么,年收入多少才属于高收入者?长期跟踪个税改革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钢说,在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划分上,国际上及我国均没有法律确定的标准,税法上也从没有确定过高收入的标准。“我国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收入存在差距,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只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

以个税最高税率适用群体为例,我国适用于个税45%以上税率的,为年所得96万元以上群体,是我国去年城镇职工平均收入的15.5倍;美国适用最高39.6%税率的,是年所得40万美元以上群体,约为美国人均收入的9.3倍。

个税改革要怎么改?

■焦点一

个税改革要怎么改?

“当前公众对高收入者标准的关注,背后原因在于个税改革进展慢。”孙钢说,个税改革后,也依旧会按照税率表征税,因此今后各收入群体中,税收如何调节收入分配,还得以个税改革后推出的税制为准。

业内专家介绍,个税改革总的原则是“增低、扩中、调高”,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收入者比重,降低中等以下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力度。在降低中低收入税负中,最主要的方式并非提高个税起征点,而是增加扣除项。

“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实际上就是工薪所得基本扣除额。”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表示,下一步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将通过建立基本扣除+专项扣除机制,适当增加专项扣除,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如在现行3500元和三险一金基础上,今年起已在31个城市试点商业健康保险扣除政策,下一步还将开展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根据社会配套条件和征管机制的完善程度,适当增加专项附加扣除。

李万甫等专家介绍,个税改革下一步重点或将是增加家庭扣除项。当前经常出现一个人赚钱,承担全家子女教育、房屋贷款、老人赡养等家庭支出。因此,今后将考虑将一部分教育、房贷、养老等支出,纳入扣除项,使税制政策更加合理。

今年全国两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对个税改革介绍,个税综合计税研究内容,将包括满足基本生活的首套住宅按揭贷款利息扣除,抚养孩子费用扣除,个人职业发展、再教育费用扣除等。

记者了解到,由财政部等部门起草的个税改革方案,在今年两会前就已提交国务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说,个税修改要经过法律程序:首先国务院要拿出修改草案,然后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由于个税是直接税,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所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很可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讨论,最后还要在网上征求意见,最后再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

目前,个人所得税属于按月征收。朱青介绍,实行综合分类相结合的个税,需要按年申报纳税,所以最好从一个自然年度(纳税年度)开始实行新的个税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快也要从2017年7月1日开始实行。

个税改革还面临哪些难点?

■焦点二

个税改革还面临哪些难点?

不少受访专家指出,按综合分类相结合方式实施个税改革后,在调节二次分配、个税实际征管等方面还存在三方面突出难题:

个税占比偏低难以发挥调节作用。孙钢等专家表示,目前个税占税收总比重过低,在发挥调节收入、解决分配不公方面的作用仍不突出。据介绍,2015年我国个税总额为8616亿元,占税收的比重只有6.3%。专家建议,个税改革要进一步完善二次分配的作用,通过税改促进社会消费和经济增长。

大量现金交易难以纳入监管,税收征管能力仍存漏洞。专家表示,以个税为代表的所得税,由于需要掌握纳税人详细收入、开支等涉税信息,才能准确核算纳税所得,避免偷税漏税,这对税收征管能力要求更高。

李万甫表示,由于当前仍然存在大量现金交易等情况,因此个人收入和申报的精确确认还难以做到。此外,部门和区域间信息孤岛的问题,也使税务机关难以全面掌握实际的信息。

高收入群体征管仍存漏洞。中山大学财税系教授林江表示,社会上有把个税认为是征收工资税的说法,主要是工薪阶层主要采用企业代扣代缴和税务部门核查的办法,但一些企业高管等高收入群体却可以把个人支出纳入企业成本,规避个税缴纳。

李万甫表示,高收入群体个税跑冒滴漏,需要完善政策,加快建设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既要鼓励社会财富积累和勤劳致富,也要堵住偷税漏税的漏洞。

专家表示,个税改革很难一步到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个税改革社会敏感度高,改革关键要形成社会最大公约数,坚持“开门立法”,制定大多数人能接受的方案,从而提高公众对税法的遵从度。

如何提高真正高收入者的征收率?

■追问一

如何提高真正高收入者的征收率?

据专家介绍,在个税改革中将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征税力度。一方面是加强征管,提高征收率,并在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对高收入者征管。进一步均衡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

“我国对高收入者征税在世界范围内总体水平不是太低,但目前一些收入情况不是很清楚。”专家指出,高收入者现金交易比较多,所以税收征管时有时候力所不及,无法掌控全部信息资料。未来将加强监管,加强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建设。

孙钢介绍,此前下发的文件比较关注高收入行业;另外,社会名流、名人,也是管辖区域关注度高的对象,这些人“跑税”并不大容易。

“不过,一些演员拍片上亿元收入,签的合同是税后合同,把纳税责任交给甲方,但甲方是否如实代其交税,则会受各地方之间信息的影响。”孙钢指出。

此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时,演员的个人所得税也是委员们的讨论焦点。有政协委员指出,“税后价”已成为影视产业的一种陋习,国家加强对高收入人群征税,关键在于重点监控高收入者相对集中的行业和人群,建立高收入者收入所得来源信息库。

未来是否会设立高收入标准?

■追问二

未来是否会设立高收入标准?

“在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划分上,国际上及我国均没有法律确定的标准,税法上也从来没有确定过高收入的标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专家介绍,对此问题,将结合国际上做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统筹研究和考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高收入是个相对的概念,要经过各方面共同研究才能形成科学的标准,不能拍脑袋,至少要摸清社会真实的收入情况,很多收入是隐藏的、不透明的,因此要形成一个动态的、合理的标准,不能一概而论。“高收入群体如何界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征税问题,世界各国都会面临一些困难。”

“年收入12万元很难成为中高收入中的一个界限或标准,因为经过10年,达到年收入12万元的人数已经增加了非常多,而且当时定的年收入12万元只是申报制度而不是缴纳制度。”李万甫表示,“至于是否会在修改的个税法案中设定高收入标准还很难说。”

孙钢认为,如果个税进一步改革,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高收入到时可能会有一个制度上的界定,但是否会以年收入12万为标准则不一定,可能有其他的标准。

“如果一定要形成一个收入的标准,仅靠财税部门是不可能确定的,需要国务院集合各部门综合信息来确定。”孙钢说。

(据《新京报》、新华社报道)

责任编辑:付晓娟

 

“12万以上算高收入人群”“高收入群体可能要加税”,上周日一则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专家称,这是一种误传。

上述“谣言”的说法来源于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到,“要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的税负,同时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

但在网络传播中,“高收入者”被替换为“年薪12万以上”,“税收调节”被替换为“加税”。

从未确定过高收入标准

■官方辟谣

从未确定过高收入标准

记者发现,税务部门历年的报告并没有提到“年收入12万元以上算高薪”的说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专家表示,我国从没有确定过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划分标准。

据了解,年收入“12万”的提法始于10年前。包括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在内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年收入12万元以上”只是当时提出的自行申报个税的标准。

国税总局2006年印发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明确指出,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应于纳税年度终了后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办法》还提到,12万元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稿酬所得等11项收入。

此后,有关部门也多次发文强调加强自主申报的说法,但也没有明确“12万以上就是高收入人群的说法”。

“10年前的生活标准跟现在肯定不一样,一二线的收入也跟三四线有差别。”杨志勇对记者说。

那么,年收入多少才属于高收入者?长期跟踪个税改革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钢说,在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划分上,国际上及我国均没有法律确定的标准,税法上也从没有确定过高收入的标准。“我国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收入存在差距,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只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

以个税最高税率适用群体为例,我国适用于个税45%以上税率的,为年所得96万元以上群体,是我国去年城镇职工平均收入的15.5倍;美国适用最高39.6%税率的,是年所得40万美元以上群体,约为美国人均收入的9.3倍。

个税改革要怎么改?

■焦点一

个税改革要怎么改?

“当前公众对高收入者标准的关注,背后原因在于个税改革进展慢。”孙钢说,个税改革后,也依旧会按照税率表征税,因此今后各收入群体中,税收如何调节收入分配,还得以个税改革后推出的税制为准。

业内专家介绍,个税改革总的原则是“增低、扩中、调高”,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收入者比重,降低中等以下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力度。在降低中低收入税负中,最主要的方式并非提高个税起征点,而是增加扣除项。

“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实际上就是工薪所得基本扣除额。”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表示,下一步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将通过建立基本扣除+专项扣除机制,适当增加专项扣除,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如在现行3500元和三险一金基础上,今年起已在31个城市试点商业健康保险扣除政策,下一步还将开展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根据社会配套条件和征管机制的完善程度,适当增加专项附加扣除。

李万甫等专家介绍,个税改革下一步重点或将是增加家庭扣除项。当前经常出现一个人赚钱,承担全家子女教育、房屋贷款、老人赡养等家庭支出。因此,今后将考虑将一部分教育、房贷、养老等支出,纳入扣除项,使税制政策更加合理。

今年全国两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对个税改革介绍,个税综合计税研究内容,将包括满足基本生活的首套住宅按揭贷款利息扣除,抚养孩子费用扣除,个人职业发展、再教育费用扣除等。

记者了解到,由财政部等部门起草的个税改革方案,在今年两会前就已提交国务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说,个税修改要经过法律程序:首先国务院要拿出修改草案,然后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由于个税是直接税,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所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很可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讨论,最后还要在网上征求意见,最后再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

目前,个人所得税属于按月征收。朱青介绍,实行综合分类相结合的个税,需要按年申报纳税,所以最好从一个自然年度(纳税年度)开始实行新的个税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快也要从2017年7月1日开始实行。

个税改革还面临哪些难点?

■焦点二

个税改革还面临哪些难点?

不少受访专家指出,按综合分类相结合方式实施个税改革后,在调节二次分配、个税实际征管等方面还存在三方面突出难题:

个税占比偏低难以发挥调节作用。孙钢等专家表示,目前个税占税收总比重过低,在发挥调节收入、解决分配不公方面的作用仍不突出。据介绍,2015年我国个税总额为8616亿元,占税收的比重只有6.3%。专家建议,个税改革要进一步完善二次分配的作用,通过税改促进社会消费和经济增长。

大量现金交易难以纳入监管,税收征管能力仍存漏洞。专家表示,以个税为代表的所得税,由于需要掌握纳税人详细收入、开支等涉税信息,才能准确核算纳税所得,避免偷税漏税,这对税收征管能力要求更高。

李万甫表示,由于当前仍然存在大量现金交易等情况,因此个人收入和申报的精确确认还难以做到。此外,部门和区域间信息孤岛的问题,也使税务机关难以全面掌握实际的信息。

高收入群体征管仍存漏洞。中山大学财税系教授林江表示,社会上有把个税认为是征收工资税的说法,主要是工薪阶层主要采用企业代扣代缴和税务部门核查的办法,但一些企业高管等高收入群体却可以把个人支出纳入企业成本,规避个税缴纳。

李万甫表示,高收入群体个税跑冒滴漏,需要完善政策,加快建设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既要鼓励社会财富积累和勤劳致富,也要堵住偷税漏税的漏洞。

专家表示,个税改革很难一步到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个税改革社会敏感度高,改革关键要形成社会最大公约数,坚持“开门立法”,制定大多数人能接受的方案,从而提高公众对税法的遵从度。

如何提高真正高收入者的征收率?

■追问一

如何提高真正高收入者的征收率?

据专家介绍,在个税改革中将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征税力度。一方面是加强征管,提高征收率,并在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对高收入者征管。进一步均衡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

“我国对高收入者征税在世界范围内总体水平不是太低,但目前一些收入情况不是很清楚。”专家指出,高收入者现金交易比较多,所以税收征管时有时候力所不及,无法掌控全部信息资料。未来将加强监管,加强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建设。

孙钢介绍,此前下发的文件比较关注高收入行业;另外,社会名流、名人,也是管辖区域关注度高的对象,这些人“跑税”并不大容易。

“不过,一些演员拍片上亿元收入,签的合同是税后合同,把纳税责任交给甲方,但甲方是否如实代其交税,则会受各地方之间信息的影响。”孙钢指出。

此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时,演员的个人所得税也是委员们的讨论焦点。有政协委员指出,“税后价”已成为影视产业的一种陋习,国家加强对高收入人群征税,关键在于重点监控高收入者相对集中的行业和人群,建立高收入者收入所得来源信息库。

未来是否会设立高收入标准?

■追问二

未来是否会设立高收入标准?

“在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划分上,国际上及我国均没有法律确定的标准,税法上也从来没有确定过高收入的标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专家介绍,对此问题,将结合国际上做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统筹研究和考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高收入是个相对的概念,要经过各方面共同研究才能形成科学的标准,不能拍脑袋,至少要摸清社会真实的收入情况,很多收入是隐藏的、不透明的,因此要形成一个动态的、合理的标准,不能一概而论。“高收入群体如何界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征税问题,世界各国都会面临一些困难。”

“年收入12万元很难成为中高收入中的一个界限或标准,因为经过10年,达到年收入12万元的人数已经增加了非常多,而且当时定的年收入12万元只是申报制度而不是缴纳制度。”李万甫表示,“至于是否会在修改的个税法案中设定高收入标准还很难说。”

孙钢认为,如果个税进一步改革,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高收入到时可能会有一个制度上的界定,但是否会以年收入12万为标准则不一定,可能有其他的标准。

“如果一定要形成一个收入的标准,仅靠财税部门是不可能确定的,需要国务院集合各部门综合信息来确定。”孙钢说。

(据《新京报》、新华社报道)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