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党员任二换种树记

2016-11-09 10:46

任二换(右)在栽种树苗

任二换(右)在栽种树苗

金秋时节,笔者走进后旗呼和温都尔镇乌兰哈哨嘎查,跃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如玉、红似火、黄赛金的“彩林”。就是在这个阴山冲击扇上的小村庄里,共产党员任二换多年如一日,倾尽家财、不倦不悔地种树,让这片曾经狂风如刀黄沙肆虐植被稀少、土地盐碱化严重庄稼无法成活的石头滩,变成了花如海、树成林、风沙减的美丽村庄。

专挑荒漠种树的“倔巴头”

2010年,任二换开始着手在固沙效果好的荒漠中种树。雄心满满的他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荒漠地多属于戈壁砂石地,土壤少、石子多、沙多、水源少,种树最基本的打坑和灌溉就无法实现。许多人都劝他,要不去城镇里承包些绿化工程,要不去山里治沙固沙,赚钱快又不受罪,为啥非要在荒漠里种树,眼看着就是“钱打水漂”的事儿。可任二换却从不动摇,为此,大家都说他是个“倔巴头”。 

戈壁砂石地没有合适的土壤,他就一车一车拉来土壤;山路崎岖车都进不去,他就和工人们手提肩扛,将土壤运进去;周边没有水源,他就打井取水……就这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树苗当年成活率达到90%。自治区、市、旗三级林业部门给予了任二换大力支持,拨付专项资金支持他大力发展荒漠原生种树种植。在周围人接踵而来的赞许中,在治沙工程队逐渐被旗内外各项工程“追捧”的大好前景下,任二换却始终没有忘记,他要“回家种树去”。

带领乡亲致富的“领路人”

2013年,任二换回到家乡乌兰哈哨嘎查,发动全家人承包了1000亩荒地开始植树造林。

乌兰哈哨嘎查位于后旗的最东端,坐落在阴山冲击扇的石头滩上,环境十分恶劣,除了少数生命力极度顽强的灌木外,很少能看到树,真应了那句“山是和尚头,洪水遍地流,白天点油灯,夜里土堵门”的老话。乌兰哈哨上点年纪的人说起这句老话来,眼里都会有一丝惊恐和无奈。 

任二换推掉了所有在外工程,带领工程队一门心思投身到家乡的植树造林中。他花光了多年积攒的数百万家财,置换土壤、开挖机井、铺设滴灌管道,并举家搬迁到了荒山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他成功植活荒漠原生树种,包括蒙古扁桃300亩、沙冬青160亩、柠条130亩、旱榆60亩、扬柴100亩,树苗成活率达到85%。

2016年,在镇里的支持下,任二换开始在省道固察线乌兰哈哨段种树,在4个月的时间里,他硬是在石头缝里种树1.1万株,还成功培育了一处30亩的蒙古扁桃、沙枣、山榆等本土树种育苗基地。 

树绿了,风沙小了,家乡美了,任二换开始盘算:“树长成了,沙固住了,该让这些树生富根发金芽了。”他与苏木镇党委多番调研,依托匈奴城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匈奴枣园、荒漠原生树种繁育等经济林产业。他还建设了现代化的农牧业生态基地600亩,成立了“绿山源”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带领35户嘎查村民,从国内外引进优质牛羊品种,发展规模化种养殖,使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当年人均增收800元。下一步,他计划开挖鱼塘,建立采摘园、“荒漠绿洲”旅游度假村,让更多的乡亲参与进来,共同致富。 

采访中,任二换站在过去被风沙侵蚀满目疮痍的土地上,痴迷地望着他的树,正值金秋,真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当笔者问他:“这些年,一共种了多少棵树?”他也学着中央电视台治沙公益广告中的台词,自豪地说:“不要论棵了,说亩吧,有3542亩了。”

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我从小就在这儿长大,因为环境恶劣,地里种甚甚不长,父母穷了一辈子。只有让家乡变绿了,才能改变贫穷面貌,那我就种树。”问及种树的初衷,任二换用朴实的言语道出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初心”。 

1992年下岗后,任二换开始一门心思钻研“树”。他四处求教,在得知种树先得治沙后,他加入林业部门的治沙工作队,跟着工作队走南跑北,从压沙帐、围网围栏学起。无论冬暑,他趴在裸露的沙地,一米一米地压紧沙帐,一寸一寸地扎紧围栏,任风沙灌满了眼睛,脸庞被狂风割裂,他始终没有退缩。十年治沙,他走遍后旗的所有荒漠,亲手治沙1000亩。因治沙能力出色,他被后旗林业部门称为治沙“土专家”。他还组建了自己的党员治沙工程队,带领更多的人投身到治沙队伍。

责任编辑:郭成

任二换(右)在栽种树苗

任二换(右)在栽种树苗

金秋时节,笔者走进后旗呼和温都尔镇乌兰哈哨嘎查,跃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如玉、红似火、黄赛金的“彩林”。就是在这个阴山冲击扇上的小村庄里,共产党员任二换多年如一日,倾尽家财、不倦不悔地种树,让这片曾经狂风如刀黄沙肆虐植被稀少、土地盐碱化严重庄稼无法成活的石头滩,变成了花如海、树成林、风沙减的美丽村庄。

专挑荒漠种树的“倔巴头”

2010年,任二换开始着手在固沙效果好的荒漠中种树。雄心满满的他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荒漠地多属于戈壁砂石地,土壤少、石子多、沙多、水源少,种树最基本的打坑和灌溉就无法实现。许多人都劝他,要不去城镇里承包些绿化工程,要不去山里治沙固沙,赚钱快又不受罪,为啥非要在荒漠里种树,眼看着就是“钱打水漂”的事儿。可任二换却从不动摇,为此,大家都说他是个“倔巴头”。 

戈壁砂石地没有合适的土壤,他就一车一车拉来土壤;山路崎岖车都进不去,他就和工人们手提肩扛,将土壤运进去;周边没有水源,他就打井取水……就这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树苗当年成活率达到90%。自治区、市、旗三级林业部门给予了任二换大力支持,拨付专项资金支持他大力发展荒漠原生种树种植。在周围人接踵而来的赞许中,在治沙工程队逐渐被旗内外各项工程“追捧”的大好前景下,任二换却始终没有忘记,他要“回家种树去”。

带领乡亲致富的“领路人”

2013年,任二换回到家乡乌兰哈哨嘎查,发动全家人承包了1000亩荒地开始植树造林。

乌兰哈哨嘎查位于后旗的最东端,坐落在阴山冲击扇的石头滩上,环境十分恶劣,除了少数生命力极度顽强的灌木外,很少能看到树,真应了那句“山是和尚头,洪水遍地流,白天点油灯,夜里土堵门”的老话。乌兰哈哨上点年纪的人说起这句老话来,眼里都会有一丝惊恐和无奈。 

任二换推掉了所有在外工程,带领工程队一门心思投身到家乡的植树造林中。他花光了多年积攒的数百万家财,置换土壤、开挖机井、铺设滴灌管道,并举家搬迁到了荒山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他成功植活荒漠原生树种,包括蒙古扁桃300亩、沙冬青160亩、柠条130亩、旱榆60亩、扬柴100亩,树苗成活率达到85%。

2016年,在镇里的支持下,任二换开始在省道固察线乌兰哈哨段种树,在4个月的时间里,他硬是在石头缝里种树1.1万株,还成功培育了一处30亩的蒙古扁桃、沙枣、山榆等本土树种育苗基地。 

树绿了,风沙小了,家乡美了,任二换开始盘算:“树长成了,沙固住了,该让这些树生富根发金芽了。”他与苏木镇党委多番调研,依托匈奴城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匈奴枣园、荒漠原生树种繁育等经济林产业。他还建设了现代化的农牧业生态基地600亩,成立了“绿山源”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带领35户嘎查村民,从国内外引进优质牛羊品种,发展规模化种养殖,使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当年人均增收800元。下一步,他计划开挖鱼塘,建立采摘园、“荒漠绿洲”旅游度假村,让更多的乡亲参与进来,共同致富。 

采访中,任二换站在过去被风沙侵蚀满目疮痍的土地上,痴迷地望着他的树,正值金秋,真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当笔者问他:“这些年,一共种了多少棵树?”他也学着中央电视台治沙公益广告中的台词,自豪地说:“不要论棵了,说亩吧,有3542亩了。”

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我从小就在这儿长大,因为环境恶劣,地里种甚甚不长,父母穷了一辈子。只有让家乡变绿了,才能改变贫穷面貌,那我就种树。”问及种树的初衷,任二换用朴实的言语道出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初心”。 

1992年下岗后,任二换开始一门心思钻研“树”。他四处求教,在得知种树先得治沙后,他加入林业部门的治沙工作队,跟着工作队走南跑北,从压沙帐、围网围栏学起。无论冬暑,他趴在裸露的沙地,一米一米地压紧沙帐,一寸一寸地扎紧围栏,任风沙灌满了眼睛,脸庞被狂风割裂,他始终没有退缩。十年治沙,他走遍后旗的所有荒漠,亲手治沙1000亩。因治沙能力出色,他被后旗林业部门称为治沙“土专家”。他还组建了自己的党员治沙工程队,带领更多的人投身到治沙队伍。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