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乌海市公益事业蓬勃发展

2016-11-15 10:03 乌海日报  

今年六月,我市对无偿献血先进单位进行表彰。(资料图)x.jpg

今年六月,我市对无偿献血先进单位进行表彰。(资料图)

 无偿献血,挽回无数生命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参加集体献血活动。(崔建敏摄)x.jpg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参加集体献血活动。(崔建敏 摄)

无偿献血是一件崇高的公益性行为。让人颇感欣慰的是,近年来,乌海市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数据显示,早在2000年,乌海市就实现了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一直保持至今。自2006年以来,全市共有6万余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累计献血23余吨;我市连续六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也是全区唯一连续13年获此殊荣的盟市;全市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共有10人,银奖26人、铜奖62人。

每年的12月初,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团委都会开展国际志愿者日纪念活动,每次都有近百名学生参加无偿献血。截至去年,学院已连续10年与市中心血站共同举办了无偿献血志愿活动,10年间学院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达千余人次,累计献血30余万毫升。

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和一颗颗火热的“公益心”。

今年10月20日,市中心血站O型血库存告急,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市中心血站立即启动应急采供血预案,利用血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急需O型血液的信息,消息在爱心人士的手中迅速传播。最终,来自市爱心协会的37名志愿者和阳光雨露公益社的30名志愿者成功献血,共捐献全血23000毫升。

今年6月,市妇儿医疗保健中心有一名RH阴型血产妇出现大出血,预存血量将要用完。消息传到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立即与曾经献过血的志愿者取得了联系,最终为这名产妇成功献血,挽救了产妇的生命。

前段时间,乌海的微信圈内传出一条这样的微信:海勃湾交警大队协警员张思锐的妻子在银川重症监护室,现急需O型血2000毫升,请血型相符的志愿者尽快报名,统一去银川献血。

消息一出,近百名志愿者报名参加。消息发出的第二天一早,两辆大客车承载着满满的爱心驶向银川,这名协警员的妻子最终化险为夷。

“这样的感人事件太多太多,献血志愿者们献出的一袋袋鲜红的血液经检验、包装后入库,不知挽救了多少生命与家庭。”市中心血站一位工作人员说。

为了使得无偿献血量能够得到保障,我市已经建立起应急无偿献血志愿者、捐献血小板志愿者以及捐献稀有血液志愿者等多支志愿者队伍,还与市爱心协会、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银行乌海分行以及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应急采血合作关系,全市年采血量近1.5吨,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

自市中心血站建站以来,所供应血液的指标检验合格率为100%,血液质量合格率100%,从未发生违反《献血法》和《血站质量管理办法》事件,也从未发生由于输血而引发的血源性疾病传播。

生命离不开血液,无偿献血体现的是尊重生命、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志愿者们献出自己宝贵的血液挽救他人于生命危急之中是人类的一大文明,我们的城市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绩,为城市文明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备受欢迎的书法公益课

乌达区书协举办的书法公益课上,书法家肖海星在为学员授课。(建敏摄)x.jpg

乌达区书协举办的书法公益课上,书法家肖海星在为学员授课。(建敏 摄)

10月27日晚上7点多,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乌达区书画院却依然灯火通明。在三楼的一间大办公室里,已经满满当当的挤进来30多号人,这些人都是书法爱好者。

由乌达区书协举办的第十六期书法公益培训课即将开讲,主讲人是我市书法家肖海星老师。在等待老师的空隙里,人们要么互相交流着书写书法的心得,要么在看书法书。

肖老师来了,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一句简单问候后,肖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技能与习惯”。一堂有关如何培养书法技能和克服不良书写习惯的书法课就这样开始了。肖老师讲得认真细致,“学生们”听得专注入神。

讲完了书法理论课,到了作业点评时间。学生们通过微信将自己的作业照片发给学员訾仁喜,由他将照片传到电脑里,再打到投影仪上。肖老师一张一张地评点着,被评点到的人认真听着、记着。时间一点点过去,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没有被点评到的学员着急地说到:“老师,为啥没有我的作业。”肖海星边说“别急别急”,一边让人再找找。

点评完所有作业,大家仍然不舍得离去,围着肖海星问这问那,都希望再听到老师的一句指点。

在人群里,有一支来自海南区的书法队伍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支队伍共有9人,每到周四上课时间,这支队伍便结伴从海南驱车来到乌达。自肖海星的公益课堂开课以来,他们风雨无阻、堂堂必到。在公乌素镇医院工作的王清贤告诉记者,通过听肖老师的课,感觉对书法的认识提高了不少,境界也高了。

“经过老师的点拨,自己写字中遇到的困惑豁然开朗,在我们写书法的路上,肖老师的课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每期课都有一个主题,每一次学员们都是收获满满。”市十三中教师訾仁喜说道。学员史静适曾经写了一篇《书院夜课记》记述听课感受,文中这样写到“……听先生立而论道,坐而论书……孔颜之乐,不亦快哉!”说到当初开设公益课的初衷,担任乌达区书画院院长的肖海星说,乌海的书法氛围非常好,喜爱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市里有很多这种公益班,乌达区如果也能开办一个,可以方便人们学习书法。“书法艺术对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办书法公益课堂也是为地区文明建设做点贡献。”由乌达区书协举办的公益培训课每隔一周开课一次,如今已经举办了17期,学员越来越多,人们热情不减。公益书法课不仅使喜爱书法的人们学到了专业的书法知识,也悟出了很多道理。

用爱谱写生命赞歌

乌海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的心肺复苏技术培训课上,一名市民正在演示刚刚学到的技能。(建敏摄)x.jpg

乌海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的心肺复苏技术培训课上,一名市民正在演示刚刚学到的技能。(建敏 摄)

“你有命悬一线,起死回生的热望,我有争分夺秒、背水一战的赤子情怀……”这是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的队员入队宣言誓词中的一部分。

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成立于2015年8月25日,经市民政局正式注册备案,队员来自全市各个医疗机构。自成立以来,救援队在我市开展了各类应急医疗急救公益培训活动数十场,为一些大的活动提供医疗保障服务不计其数。除此之外,“爱心送考”“社区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也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前些日子,心肺复苏全国委员会乌海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办事处的主要职能是在乌海地区推广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培训,主要负责培训的单位就是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

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在开展多种公益活动的同时,将推广心肺复苏技术作为救援队的一项主要任务。

救援队队长刘海军介绍说,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发病突然,危害极大。心肺复苏技术是拯救这类患者的有效手段,在国际上已被广泛普及。但在我国,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一直较低,绝大多数公众都不了解这项技术。“当一个生命遭遇心脏骤停时,如果现场的人能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救活患者的希望将达到50%,而且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起来非常简单,人人都能学会。”“每次培训,人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看到人们学习这项技术的那股认真劲儿,我觉得我们这样做是值得的。”刘海军说。

“前些日子,在市人民公园就有一位热心人士通过心肺复苏技术救了一位患者。这个技术太有学习的必要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派上用场,蓝天医疗救援队开展的这个公益培训真得很有意义。”参与过培训的李丽说到。

刘海军和他的志愿者救援队利用休班时间向人们普及心肺复苏技术,救援队中的队员大部分都是一线医务工作者,他们本身工作就很辛苦,很多时候都是刚上完夜班,忙累了一晚上后,紧接着又参与到了公益活动中。“也许有时候我们辛苦培训了半天,真正学会的人并不多,但只要有一个人学会了,我们的培训就是有意义的。”刘海军说。

“你为什么喜欢做公益呢?”记者问道。“公益是一项充满正能量的活动,社会公益形式越多,我们的生活就更美好。人们的公益心越浓烈,社会的利己主义就越少,文明的种子才能落地生根。”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年轻队员王博说。

“……你可以误解我的努力,我会证明死神面前,谁最坚强,这个行业白璧微瑕,但我不言放弃,一如既往,我是蓝天医疗志愿者,我为生命代言。”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的队员们秉持着一颗颗公益之心,不计报酬,默默奉献着他们的热情和爱心,谱写了一首美丽的生命赞歌。

责任编辑:包轶

今年六月,我市对无偿献血先进单位进行表彰。(资料图)x.jpg

今年六月,我市对无偿献血先进单位进行表彰。(资料图)

 无偿献血,挽回无数生命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参加集体献血活动。(崔建敏摄)x.jpg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参加集体献血活动。(崔建敏 摄)

无偿献血是一件崇高的公益性行为。让人颇感欣慰的是,近年来,乌海市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数据显示,早在2000年,乌海市就实现了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一直保持至今。自2006年以来,全市共有6万余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累计献血23余吨;我市连续六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也是全区唯一连续13年获此殊荣的盟市;全市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共有10人,银奖26人、铜奖62人。

每年的12月初,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团委都会开展国际志愿者日纪念活动,每次都有近百名学生参加无偿献血。截至去年,学院已连续10年与市中心血站共同举办了无偿献血志愿活动,10年间学院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达千余人次,累计献血30余万毫升。

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和一颗颗火热的“公益心”。

今年10月20日,市中心血站O型血库存告急,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市中心血站立即启动应急采供血预案,利用血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急需O型血液的信息,消息在爱心人士的手中迅速传播。最终,来自市爱心协会的37名志愿者和阳光雨露公益社的30名志愿者成功献血,共捐献全血23000毫升。

今年6月,市妇儿医疗保健中心有一名RH阴型血产妇出现大出血,预存血量将要用完。消息传到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立即与曾经献过血的志愿者取得了联系,最终为这名产妇成功献血,挽救了产妇的生命。

前段时间,乌海的微信圈内传出一条这样的微信:海勃湾交警大队协警员张思锐的妻子在银川重症监护室,现急需O型血2000毫升,请血型相符的志愿者尽快报名,统一去银川献血。

消息一出,近百名志愿者报名参加。消息发出的第二天一早,两辆大客车承载着满满的爱心驶向银川,这名协警员的妻子最终化险为夷。

“这样的感人事件太多太多,献血志愿者们献出的一袋袋鲜红的血液经检验、包装后入库,不知挽救了多少生命与家庭。”市中心血站一位工作人员说。

为了使得无偿献血量能够得到保障,我市已经建立起应急无偿献血志愿者、捐献血小板志愿者以及捐献稀有血液志愿者等多支志愿者队伍,还与市爱心协会、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银行乌海分行以及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应急采血合作关系,全市年采血量近1.5吨,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

自市中心血站建站以来,所供应血液的指标检验合格率为100%,血液质量合格率100%,从未发生违反《献血法》和《血站质量管理办法》事件,也从未发生由于输血而引发的血源性疾病传播。

生命离不开血液,无偿献血体现的是尊重生命、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志愿者们献出自己宝贵的血液挽救他人于生命危急之中是人类的一大文明,我们的城市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绩,为城市文明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备受欢迎的书法公益课

乌达区书协举办的书法公益课上,书法家肖海星在为学员授课。(建敏摄)x.jpg

乌达区书协举办的书法公益课上,书法家肖海星在为学员授课。(建敏 摄)

10月27日晚上7点多,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乌达区书画院却依然灯火通明。在三楼的一间大办公室里,已经满满当当的挤进来30多号人,这些人都是书法爱好者。

由乌达区书协举办的第十六期书法公益培训课即将开讲,主讲人是我市书法家肖海星老师。在等待老师的空隙里,人们要么互相交流着书写书法的心得,要么在看书法书。

肖老师来了,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一句简单问候后,肖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技能与习惯”。一堂有关如何培养书法技能和克服不良书写习惯的书法课就这样开始了。肖老师讲得认真细致,“学生们”听得专注入神。

讲完了书法理论课,到了作业点评时间。学生们通过微信将自己的作业照片发给学员訾仁喜,由他将照片传到电脑里,再打到投影仪上。肖老师一张一张地评点着,被评点到的人认真听着、记着。时间一点点过去,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没有被点评到的学员着急地说到:“老师,为啥没有我的作业。”肖海星边说“别急别急”,一边让人再找找。

点评完所有作业,大家仍然不舍得离去,围着肖海星问这问那,都希望再听到老师的一句指点。

在人群里,有一支来自海南区的书法队伍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支队伍共有9人,每到周四上课时间,这支队伍便结伴从海南驱车来到乌达。自肖海星的公益课堂开课以来,他们风雨无阻、堂堂必到。在公乌素镇医院工作的王清贤告诉记者,通过听肖老师的课,感觉对书法的认识提高了不少,境界也高了。

“经过老师的点拨,自己写字中遇到的困惑豁然开朗,在我们写书法的路上,肖老师的课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每期课都有一个主题,每一次学员们都是收获满满。”市十三中教师訾仁喜说道。学员史静适曾经写了一篇《书院夜课记》记述听课感受,文中这样写到“……听先生立而论道,坐而论书……孔颜之乐,不亦快哉!”说到当初开设公益课的初衷,担任乌达区书画院院长的肖海星说,乌海的书法氛围非常好,喜爱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市里有很多这种公益班,乌达区如果也能开办一个,可以方便人们学习书法。“书法艺术对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办书法公益课堂也是为地区文明建设做点贡献。”由乌达区书协举办的公益培训课每隔一周开课一次,如今已经举办了17期,学员越来越多,人们热情不减。公益书法课不仅使喜爱书法的人们学到了专业的书法知识,也悟出了很多道理。

用爱谱写生命赞歌

乌海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的心肺复苏技术培训课上,一名市民正在演示刚刚学到的技能。(建敏摄)x.jpg

乌海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的心肺复苏技术培训课上,一名市民正在演示刚刚学到的技能。(建敏 摄)

“你有命悬一线,起死回生的热望,我有争分夺秒、背水一战的赤子情怀……”这是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的队员入队宣言誓词中的一部分。

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成立于2015年8月25日,经市民政局正式注册备案,队员来自全市各个医疗机构。自成立以来,救援队在我市开展了各类应急医疗急救公益培训活动数十场,为一些大的活动提供医疗保障服务不计其数。除此之外,“爱心送考”“社区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也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前些日子,心肺复苏全国委员会乌海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办事处的主要职能是在乌海地区推广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培训,主要负责培训的单位就是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

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在开展多种公益活动的同时,将推广心肺复苏技术作为救援队的一项主要任务。

救援队队长刘海军介绍说,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发病突然,危害极大。心肺复苏技术是拯救这类患者的有效手段,在国际上已被广泛普及。但在我国,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一直较低,绝大多数公众都不了解这项技术。“当一个生命遭遇心脏骤停时,如果现场的人能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救活患者的希望将达到50%,而且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起来非常简单,人人都能学会。”“每次培训,人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看到人们学习这项技术的那股认真劲儿,我觉得我们这样做是值得的。”刘海军说。

“前些日子,在市人民公园就有一位热心人士通过心肺复苏技术救了一位患者。这个技术太有学习的必要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派上用场,蓝天医疗救援队开展的这个公益培训真得很有意义。”参与过培训的李丽说到。

刘海军和他的志愿者救援队利用休班时间向人们普及心肺复苏技术,救援队中的队员大部分都是一线医务工作者,他们本身工作就很辛苦,很多时候都是刚上完夜班,忙累了一晚上后,紧接着又参与到了公益活动中。“也许有时候我们辛苦培训了半天,真正学会的人并不多,但只要有一个人学会了,我们的培训就是有意义的。”刘海军说。

“你为什么喜欢做公益呢?”记者问道。“公益是一项充满正能量的活动,社会公益形式越多,我们的生活就更美好。人们的公益心越浓烈,社会的利己主义就越少,文明的种子才能落地生根。”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年轻队员王博说。

“……你可以误解我的努力,我会证明死神面前,谁最坚强,这个行业白璧微瑕,但我不言放弃,一如既往,我是蓝天医疗志愿者,我为生命代言。”蓝天医疗志愿者救援队的队员们秉持着一颗颗公益之心,不计报酬,默默奉献着他们的热情和爱心,谱写了一首美丽的生命赞歌。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