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那一年,我们参加了高考!

2017-06-06 20:45 正北方网   王树天 郑慧英 刘 睿 马丽侠

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1977年高考恢复,积压了11年的历届考生,终于有机会走进考场。他们中,有的过了30岁,已结婚生子;有的还没到20岁,还是一名高中生。一些地方出现了师生、父子、叔侄、兄弟姐妹同时考大学的场面。这一年的高考,成为许多人的人生转折,有的从战士走入高校执鞭育人,有的从放牛娃变成了妙手神医,有的从钢铁工人变成了法庭上激辩的律师……回首往事,他们无不感慨万分。

张永录:穿着军装去考试

当过教师、做过公务员,如今已经退休的张永录谈起1977年的高考,仍然抑制不住激动。他认为,1977年恢复高考,是国家教育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也是他们这一代人(77届考生)人生的重大转折和机遇。

1972年,初中还未毕业的张永录就到了二连浩特边防部队服役,成为一名战士。6年的军营生活,淬炼了他坚毅的品格。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唤醒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梦,他走进了考场。

关于1977年高考,他印象最深的是语文作文题目,一共有两个:一个是谈实事求是,一个是在红旗下。看到这样的命题作文,他脑子里闪过的是三面旗帜:在少先队旗下,唱着雷锋的歌长大;在军旗下,接过连长授予的钢枪,在风雪边疆站岗放哨。后来,他被批准入党。在白雪皑皑的哨所,他和其他战士一起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

也许正是因为这篇很符合他成长轨迹的命题作文,加上政治、历史和地理的成绩,他在数学得零分的情况下,被呼和浩特师范专科学校录取,跨进了大学校门。

张永录回忆:“1977年的高考非常公平公正,没有听说有考场作弊的事情,正是因为这样的公平公正,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跨入了大学校门,后来成为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总结1977年高考,张永录笑着说:“77届的高考有两个有趣的特点:一是规模罕见,考生众多。从1966年以来的往届高中生到1977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全国约有570万考生同时参加高考;二是考生年龄差距大。就以我们班为例,老高三的同学和应届的同学年龄相差大,相差最大的有14岁。考生中有的在当地中学还是师生关系。我们班有一半同学都已经成家立业,拖家带口的,踏入大学校门。”

张永录告诉记者,作为当年高考的亲历者,他也是一名幸运儿。

张秀芳:加倍苦读考上南开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正在读高二。1978年,我顺利地考上了南开大学。”6月2日,56岁的张秀芳回忆起40年前恢复高考,依然很激动。她说,如果没有高考,她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是高考改变了她的命运。

1961年,张秀芳出生在呼和浩特市,她父母都在学校工作。受环境影响,她是家里的乖乖女,从小学到高中都非常自觉,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这让她的父母非常放心。

张秀芳告诉记者,1977年前,虽然国家多年没有进行高考,但是渴望知识的她,还是一路从小学上到了高中,心里想的就是能多掌握一些知识,等上完高中后再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最后到工厂上班,一切顺其自然。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正在上高二的她听到这个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她觉得幸运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了,前途一下光明了。兴奋了几天后,她终于平复了心情。紧接着,她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重点大学。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比以前更加勤奋了。当时要想考上重点大学,作为参考分,英语成绩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英语基础差,她每天5时就起床背单词,晚上学习到22时才睡觉。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努力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高考中取得了376分的好成绩,比当时重点大学的分数线高出几十分。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内蒙古农牧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任教。

“任教35年来,我一直都非常喜欢我的职业,传道授业,受人尊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秀芳的脸上始终带着幸福的笑容。(稿源:大草原融媒体)

责任编辑:Jerry

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1977年高考恢复,积压了11年的历届考生,终于有机会走进考场。他们中,有的过了30岁,已结婚生子;有的还没到20岁,还是一名高中生。一些地方出现了师生、父子、叔侄、兄弟姐妹同时考大学的场面。这一年的高考,成为许多人的人生转折,有的从战士走入高校执鞭育人,有的从放牛娃变成了妙手神医,有的从钢铁工人变成了法庭上激辩的律师……回首往事,他们无不感慨万分。

张永录:穿着军装去考试

当过教师、做过公务员,如今已经退休的张永录谈起1977年的高考,仍然抑制不住激动。他认为,1977年恢复高考,是国家教育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也是他们这一代人(77届考生)人生的重大转折和机遇。

1972年,初中还未毕业的张永录就到了二连浩特边防部队服役,成为一名战士。6年的军营生活,淬炼了他坚毅的品格。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唤醒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梦,他走进了考场。

关于1977年高考,他印象最深的是语文作文题目,一共有两个:一个是谈实事求是,一个是在红旗下。看到这样的命题作文,他脑子里闪过的是三面旗帜:在少先队旗下,唱着雷锋的歌长大;在军旗下,接过连长授予的钢枪,在风雪边疆站岗放哨。后来,他被批准入党。在白雪皑皑的哨所,他和其他战士一起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

也许正是因为这篇很符合他成长轨迹的命题作文,加上政治、历史和地理的成绩,他在数学得零分的情况下,被呼和浩特师范专科学校录取,跨进了大学校门。

张永录回忆:“1977年的高考非常公平公正,没有听说有考场作弊的事情,正是因为这样的公平公正,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跨入了大学校门,后来成为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总结1977年高考,张永录笑着说:“77届的高考有两个有趣的特点:一是规模罕见,考生众多。从1966年以来的往届高中生到1977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全国约有570万考生同时参加高考;二是考生年龄差距大。就以我们班为例,老高三的同学和应届的同学年龄相差大,相差最大的有14岁。考生中有的在当地中学还是师生关系。我们班有一半同学都已经成家立业,拖家带口的,踏入大学校门。”

张永录告诉记者,作为当年高考的亲历者,他也是一名幸运儿。

张秀芳:加倍苦读考上南开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正在读高二。1978年,我顺利地考上了南开大学。”6月2日,56岁的张秀芳回忆起40年前恢复高考,依然很激动。她说,如果没有高考,她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是高考改变了她的命运。

1961年,张秀芳出生在呼和浩特市,她父母都在学校工作。受环境影响,她是家里的乖乖女,从小学到高中都非常自觉,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这让她的父母非常放心。

张秀芳告诉记者,1977年前,虽然国家多年没有进行高考,但是渴望知识的她,还是一路从小学上到了高中,心里想的就是能多掌握一些知识,等上完高中后再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最后到工厂上班,一切顺其自然。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正在上高二的她听到这个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她觉得幸运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了,前途一下光明了。兴奋了几天后,她终于平复了心情。紧接着,她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重点大学。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比以前更加勤奋了。当时要想考上重点大学,作为参考分,英语成绩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英语基础差,她每天5时就起床背单词,晚上学习到22时才睡觉。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努力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高考中取得了376分的好成绩,比当时重点大学的分数线高出几十分。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内蒙古农牧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任教。

“任教35年来,我一直都非常喜欢我的职业,传道授业,受人尊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秀芳的脸上始终带着幸福的笑容。(稿源:大草原融媒体)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