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焦点】今日夏至!夏至九九歌,你会唱吗?

2017-06-21 15:25 正北方网综合  

 

今日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会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夏至

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才达到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第四个庚日的十天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至立秋后初庚的十天为中伏,立秋后初庚起的十天为末伏,这首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入伏后从炎炎酷暑到逐渐秋凉的天气变化。 

夏至以后是江南梅子黄熟期,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季节,这时空气非常潮湿,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暴雨,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节气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夏至过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日减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节气习俗

吃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冬至馄饨夏至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做夏至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吃狗肉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夏九九歌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北方农村的“夏九九”歌,是: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至养生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而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起居调养

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运动调养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易引起多种疾病。

饮食调养

《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颐身集》:“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夏至诗词

《夏至日作》

唐朝·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

宋朝·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竹枝词》

唐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日杂兴

明·刘基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今日夏至!做这3件事的最佳时机来了

①明天12时24分迎来“夏至”节气,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

②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的正式开始,许多城市的历史气温极值都出现在夏至以后;

③江淮一带“梅雨”季节,这时空气非常潮湿;

④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最热模式开启,你准备好了吗?

 

夏至,是做这3件事的最佳时机!

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消化等都会有明显改变。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调理夏日的不适呢?

 

最后,贴心的小编为你送上一份夏日清凉攻略:比用勺子挖整颗西瓜吃更过瘾的吃法,你见过吗?

今日夏至,这一天该怎么吃?这些饮食禁忌、注意事宜全部告诉你!

夏至意味着什么呢?夏至就开始热了吗?夏至要注意什么呢?吃什么好呢?

2017夏至是什么时间?夏至意味着什么呢?夏至就开始热了吗?夏至要注意什么呢?今天夏至,你感受到滚滚热浪了吗?吃什么好呢?

夏至将至: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标志着夏天的真正到来。夏至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到了夏至,才刚刚进入炎热的季节。节后,气温继续升高,并在夏至后的第3庚日就进入伏天。伏天也称三伏,为一年最热的日子。

根据夏至期间“万物生长,心气火旺”的特点,饮食方面应注意养阳,少吃冷食冷饮,否则容易消耗体内阳气,发生腹痛、腹泻、咳嗽气喘等疾病。尤其是脾胃虚弱的老人、小孩更要引起注意,容易引起“苦夏”者,可以常用新鲜荷叶煮粥食,多吃藕、梨、菠萝等食物。

夏至将至:夏至宜吃食物

◆饮食宜清淡,多吃杂粮,多吃新鲜蔬菜、夏热水果和一些消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品,如西瓜、杨梅、甜瓜、草莓、桃子、李子、面条、绿豆、红小豆、小白菜、芹菜、丝瓜、绿豆芽、冬瓜、胡萝卜、苦瓜、猪肉、鸡肉、鸭肉、兔肉、鲫鱼、大枣等。

◆膳食调养中,应以易消化、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少量多餐,细嚼慢咽,不宜过饱。因为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所以要因时制宜。

◆适量补充蛋白质。如芝麻、核桃、黑木耳、瘦肉、蛋类、奶类等。

◆略增酸味,止汗固表由于夏至出汗较多,盐分的损失较大,身体中的钠等电解质也会有所流失,所以除了需要补充盐分,还需要使用一些带有酸味的食物。如山茱萸、五味子、五倍子、山楂、西红柿、橙子、乌梅等,这些食物不仅可以生津、去腥解腻,还有增加食欲的功效。

◆食用一些清淡平和、清热利湿的食物。因为随着这一高温时节的来临,人体的新陈代谢更加旺盛,会大量排汗而耗气伤津,并容易中暑,故在中药材方面可多选用荷叶、薏米、扁豆、莲子、百合、玉竹、沙参、淮山、麦冬、天冬等养心健脾食物。

◆多吃“杀菌”类蔬菜,如大蒜、洋葱、大葱、韭菜、青蒜、蒜苗等。

夏至吃这些食物有啥好处?

1、夏至适合吃南瓜:补中益气

具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质、胺基酸等营养素,也含丰富胡萝卜素,能保健视力、改善血糖强心固肾气。

2、夏至适合吃菠菜:润肠止渴

可补血润肠、止渴,为避免菠菜中的草酸与钙形成草酸钙盐,建议先以热水汆烫,去除草酸再食用。

3、夏至适合吃花菜:生津止渴

花菜有白、绿两种,有增加食欲、生津止渴、解热毒等功效,同时也含丰富的维生素C、B群、胡萝卜素。

4、夏至适合吃金针菇:清热解忧

可补气养血、清热去湿、解除忧愁愤怒,也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纤维质、钙、磷、铁等营养素。

5、夏至适合吃莲藕:安神凉血

具清热安神、凉血散瘀功效,含维生素B、磷、铁等矿物质,可改善贫血、消炎抗菌、降血脂、血压。

6、夏至适合吃苦瓜:清热消暑

苦瓜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预防坏血病、保护细胞膜、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保护心脏等作用。

6、夏至适合吃鲫鱼:除湿利水

夏至前后,河里的鲫鱼最为活跃肥美,用鲫鱼做菜炖汤,营养丰富,鲜美无比,益肝补肾。比如鲫鱼烧毛豆,鲫鱼苦瓜豆腐汤等。

夏至将至:夏至忌吃食物

◆忌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

◆不要过早或过多吃生冷的食物,切忌过量食用冷饮。

◆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

◆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少吃热性食物,如胡椒、辣椒、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茴香、桂皮等,以免助热生火。

◆少吃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冻饮料,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机体的消化功能。

◆尽量不要剩菜剩饭。

◆不吃或少吃路边摊贩卖的麻辣烫、凉菜或者熟食;不吃生的和生腌的水产品。

夏至将至:两款夏至食疗方

推荐两款夏至食疗方,清热排毒、健脾祛湿,吃出一整个夏天的健康!

1、荷叶茯苓粥:清热解暑、防心血管疾病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2、薏仁绿豆粥:健脾化湿、清热解毒

做法:薏仁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收水分,绿豆最好也浸泡12小时,然后等份煮粥即可。

功效:薏仁健脾化湿,绿豆清热解毒。

不同地区的夏至风俗传统食物

1、北京夏至要吃面

老北京的风俗习惯,一直都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因为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是麦子,在新麦收获之时,人们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庆丰收的最好方式。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吃生菜、凉面,有效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

2、浙江绍兴夏至吃圆糊醮

以前的时代里人不分贫富都在夏至日的时候祭其祖,俗称“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规的贡品之外,还会特别加上一盘的薄丝饼。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3、江苏无锡夏至吃馄炖和麦粥

夏至这一天,无锡人早餐会吃麦粥。麦粥不仅是清香宜人、健脾养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缓解人们“苦夏”时的食欲不振,同时还可祛湿利尿,是夏至节不可多得的美味。中午吃馄饨,取其混沌和合之意。有民谚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民间还有吃了馄炖之后为孩子量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

4、广东地区夏至煲清补凉汤

广东地区,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少盐、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类等为主。

5、岭南夏至吃狗肉、荔枝

狗肉在民间来说一直都是滋补的佳品,而岭南地区更有夏至吃狗肉的习惯,“吃了夏至狗,西风绕场走”,也就是说夏至这一天吃了狗肉的话,身体就会强壮到足以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了,身体更加的健康。

除了吃狗肉之外,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但是哈秀小编在这里提醒一句,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吃狗肉行为不应该推崇。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6、山东夏至吃凉面条

山东各地在夏至的这一天里是要吃凉面条的,也就是过水面,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捞面吃,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只是吃饭了,更是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

7、湘南夏至吃蛋、长沙吃羹

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

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8、南京夏至吃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一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

9、其他地区夏至饮食

中国其他地区夏至饮食均有所不同,例如西北地区会在夏至当天吃粽子,并且会取菊用灰来防止小麦受虫害。江南一带,很多地方也有夏至吃面的风俗,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某些地区夏至当天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会到娘家吃饭,舅舅家就会准备苋菜和葫芦做菜,寓意吃了苋菜就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饮食习俗,注意饮食,保健身体健康。

(稿源:综合新华网、人民网、合肥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雨婷

 

今日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会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夏至

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才达到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第四个庚日的十天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至立秋后初庚的十天为中伏,立秋后初庚起的十天为末伏,这首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入伏后从炎炎酷暑到逐渐秋凉的天气变化。 

夏至以后是江南梅子黄熟期,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季节,这时空气非常潮湿,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暴雨,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节气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夏至过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日减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节气习俗

吃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冬至馄饨夏至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做夏至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吃狗肉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夏九九歌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北方农村的“夏九九”歌,是: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至养生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而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起居调养

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运动调养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易引起多种疾病。

饮食调养

《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颐身集》:“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夏至诗词

《夏至日作》

唐朝·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

宋朝·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竹枝词》

唐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日杂兴

明·刘基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今日夏至!做这3件事的最佳时机来了

①明天12时24分迎来“夏至”节气,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

②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的正式开始,许多城市的历史气温极值都出现在夏至以后;

③江淮一带“梅雨”季节,这时空气非常潮湿;

④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最热模式开启,你准备好了吗?

 

夏至,是做这3件事的最佳时机!

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消化等都会有明显改变。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调理夏日的不适呢?

 

最后,贴心的小编为你送上一份夏日清凉攻略:比用勺子挖整颗西瓜吃更过瘾的吃法,你见过吗?

今日夏至,这一天该怎么吃?这些饮食禁忌、注意事宜全部告诉你!

夏至意味着什么呢?夏至就开始热了吗?夏至要注意什么呢?吃什么好呢?

2017夏至是什么时间?夏至意味着什么呢?夏至就开始热了吗?夏至要注意什么呢?今天夏至,你感受到滚滚热浪了吗?吃什么好呢?

夏至将至: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标志着夏天的真正到来。夏至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到了夏至,才刚刚进入炎热的季节。节后,气温继续升高,并在夏至后的第3庚日就进入伏天。伏天也称三伏,为一年最热的日子。

根据夏至期间“万物生长,心气火旺”的特点,饮食方面应注意养阳,少吃冷食冷饮,否则容易消耗体内阳气,发生腹痛、腹泻、咳嗽气喘等疾病。尤其是脾胃虚弱的老人、小孩更要引起注意,容易引起“苦夏”者,可以常用新鲜荷叶煮粥食,多吃藕、梨、菠萝等食物。

夏至将至:夏至宜吃食物

◆饮食宜清淡,多吃杂粮,多吃新鲜蔬菜、夏热水果和一些消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品,如西瓜、杨梅、甜瓜、草莓、桃子、李子、面条、绿豆、红小豆、小白菜、芹菜、丝瓜、绿豆芽、冬瓜、胡萝卜、苦瓜、猪肉、鸡肉、鸭肉、兔肉、鲫鱼、大枣等。

◆膳食调养中,应以易消化、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少量多餐,细嚼慢咽,不宜过饱。因为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所以要因时制宜。

◆适量补充蛋白质。如芝麻、核桃、黑木耳、瘦肉、蛋类、奶类等。

◆略增酸味,止汗固表由于夏至出汗较多,盐分的损失较大,身体中的钠等电解质也会有所流失,所以除了需要补充盐分,还需要使用一些带有酸味的食物。如山茱萸、五味子、五倍子、山楂、西红柿、橙子、乌梅等,这些食物不仅可以生津、去腥解腻,还有增加食欲的功效。

◆食用一些清淡平和、清热利湿的食物。因为随着这一高温时节的来临,人体的新陈代谢更加旺盛,会大量排汗而耗气伤津,并容易中暑,故在中药材方面可多选用荷叶、薏米、扁豆、莲子、百合、玉竹、沙参、淮山、麦冬、天冬等养心健脾食物。

◆多吃“杀菌”类蔬菜,如大蒜、洋葱、大葱、韭菜、青蒜、蒜苗等。

夏至吃这些食物有啥好处?

1、夏至适合吃南瓜:补中益气

具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质、胺基酸等营养素,也含丰富胡萝卜素,能保健视力、改善血糖强心固肾气。

2、夏至适合吃菠菜:润肠止渴

可补血润肠、止渴,为避免菠菜中的草酸与钙形成草酸钙盐,建议先以热水汆烫,去除草酸再食用。

3、夏至适合吃花菜:生津止渴

花菜有白、绿两种,有增加食欲、生津止渴、解热毒等功效,同时也含丰富的维生素C、B群、胡萝卜素。

4、夏至适合吃金针菇:清热解忧

可补气养血、清热去湿、解除忧愁愤怒,也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纤维质、钙、磷、铁等营养素。

5、夏至适合吃莲藕:安神凉血

具清热安神、凉血散瘀功效,含维生素B、磷、铁等矿物质,可改善贫血、消炎抗菌、降血脂、血压。

6、夏至适合吃苦瓜:清热消暑

苦瓜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预防坏血病、保护细胞膜、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保护心脏等作用。

6、夏至适合吃鲫鱼:除湿利水

夏至前后,河里的鲫鱼最为活跃肥美,用鲫鱼做菜炖汤,营养丰富,鲜美无比,益肝补肾。比如鲫鱼烧毛豆,鲫鱼苦瓜豆腐汤等。

夏至将至:夏至忌吃食物

◆忌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

◆不要过早或过多吃生冷的食物,切忌过量食用冷饮。

◆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

◆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少吃热性食物,如胡椒、辣椒、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茴香、桂皮等,以免助热生火。

◆少吃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冻饮料,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机体的消化功能。

◆尽量不要剩菜剩饭。

◆不吃或少吃路边摊贩卖的麻辣烫、凉菜或者熟食;不吃生的和生腌的水产品。

夏至将至:两款夏至食疗方

推荐两款夏至食疗方,清热排毒、健脾祛湿,吃出一整个夏天的健康!

1、荷叶茯苓粥:清热解暑、防心血管疾病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2、薏仁绿豆粥:健脾化湿、清热解毒

做法:薏仁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收水分,绿豆最好也浸泡12小时,然后等份煮粥即可。

功效:薏仁健脾化湿,绿豆清热解毒。

不同地区的夏至风俗传统食物

1、北京夏至要吃面

老北京的风俗习惯,一直都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因为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是麦子,在新麦收获之时,人们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庆丰收的最好方式。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吃生菜、凉面,有效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

2、浙江绍兴夏至吃圆糊醮

以前的时代里人不分贫富都在夏至日的时候祭其祖,俗称“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规的贡品之外,还会特别加上一盘的薄丝饼。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3、江苏无锡夏至吃馄炖和麦粥

夏至这一天,无锡人早餐会吃麦粥。麦粥不仅是清香宜人、健脾养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缓解人们“苦夏”时的食欲不振,同时还可祛湿利尿,是夏至节不可多得的美味。中午吃馄饨,取其混沌和合之意。有民谚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民间还有吃了馄炖之后为孩子量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

4、广东地区夏至煲清补凉汤

广东地区,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少盐、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类等为主。

5、岭南夏至吃狗肉、荔枝

狗肉在民间来说一直都是滋补的佳品,而岭南地区更有夏至吃狗肉的习惯,“吃了夏至狗,西风绕场走”,也就是说夏至这一天吃了狗肉的话,身体就会强壮到足以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了,身体更加的健康。

除了吃狗肉之外,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但是哈秀小编在这里提醒一句,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吃狗肉行为不应该推崇。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6、山东夏至吃凉面条

山东各地在夏至的这一天里是要吃凉面条的,也就是过水面,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捞面吃,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只是吃饭了,更是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

7、湘南夏至吃蛋、长沙吃羹

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

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8、南京夏至吃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一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

9、其他地区夏至饮食

中国其他地区夏至饮食均有所不同,例如西北地区会在夏至当天吃粽子,并且会取菊用灰来防止小麦受虫害。江南一带,很多地方也有夏至吃面的风俗,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某些地区夏至当天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会到娘家吃饭,舅舅家就会准备苋菜和葫芦做菜,寓意吃了苋菜就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饮食习俗,注意饮食,保健身体健康。

(稿源:综合新华网、人民网、合肥新闻网)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